Ⅰ 新安街道的简介
2005年底,无锡市委颁发68号文件,从2006年元月1日开始,将新安正式划归无锡新区,在新安开发建设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2007年元月27日新安街道挂牌成立。目前,街道共有11个社区以及2个社区筹建组。
无锡市新区新安街道土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环太湖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和运河西路、菱湖大道、净慧东西道、震泽路、吴都路、具区路、观山路贯穿新安,距无锡机场5分钟车程、距沪宁高速无锡东入口8分钟车程、环太湖高速新安入口就在境内、距无锡市中心15分钟车程。新安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历史上曾以稻麦种植、栽桑养蚕、鹌鹑养殖和编制“龙须席”享誉四方。2007年,为保护太湖水源不受污染,农业及规模养殖告别历史,在全省第一个实现零养殖。
无锡市新区新安街道,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古镇,鱼米之乡。宋代时(公元960年)市镇规模就已初步形成。境内有曾列江南十大名刹之一的净慧寺,相传系三国时周瑜水军行辕。宋朝净慧和尚路经此处,因观其地濒万顷太湖,地势轩敞、包孕吴越、宛如一凤凰耸立,遂改建成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寺院自古以来香客不断,明朝刘伯温书赠净慧寺对联一付“净瓶施甘露恩泽大地,慧光照宇宙普渡众生”,流传于后世。每逢农历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生日),四方香客十万余信众纷至沓来,已形成了一个有广泛影响的传统民俗节日。
近年来,沐浴着科学发展的春风,新安街道围绕“建设具有新安特质的生态型创新型宜居型幸福街道”的奋斗目标,放眼新区,融入园区,立足民生,奋力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步伐,积极争创管理创新新示范、幸福和谐新样板。
生态新安:“治太保源”成效明显,河道三类水质稳定达标,垃圾分类工作纵深拓展,生态环境良好、人水和谐、空气清新。
创新新安: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防护网”、“健康保姆”、“感知农贸市场”等民生实事项目中,深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宜居新安:成功创建无锡城区第一个全国安全社区、全省第一个国际安全社区,居住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整体环境优美,生活安全舒适。
幸福新安:树立“家家安居、个个有业、人人健康、处处美景、天天快乐”的幸福新理念,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水平全面统筹提升。
Ⅱ 新安和西乡哪个发达
按人均收放的话,新安比西乡“发达”,按经济实力的话,应该是西乡“发达”。西乡街道比新安街道大得多。
Ⅲ 请问大家,新安县怎么样啊
新安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东接洛阳、孟津,西邻渑池,南交宜阳,北界黄河,与济源市和山西省垣曲县隔黄河相望。县城位于县境南部陇海铁路、310国道边,东距洛阳市20公里,距省会郑州173公里。全县辖城关、铁门、磁涧、石寺、五头5镇和正村、李村、仓头、北冶、曹村、石井、西沃、峪里8乡,289个行政村,总面积1160平方公里,总人口48.8余万人,农业人口41万余人。截止2003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9.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36元,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市)排序中已跃居第13位。
新安县属浅山丘陵区,西北部重峦叠嶂,山势陡峭,岩石裸露,形成集奇、秀、险、幽为一体的自然
景观。自北向南有荆紫山、青要山、邙山、郁山4条山脉,境内最高峰为青要山的西大塬,海拔1384.7米。山区植被主要为天然次生林。黄河过境37公里,境内拥有小浪底水库水域面积168平方公里;其它主要河流有青河、畛河、涧河、金水河、磁河。山谷河川和境域东南部黄土覆盖的丘陵地为农耕区。全境属北温带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4.2℃;1月份平均气温-0.2℃;7月份平均气温27.1℃。年均降水量642.4毫米。
新安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老县城北靠慕蓉山,南临涧河水,前山后水的地势,导致新安县城长期局限于3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落后的城市基础设施、狭长的城市布局与快速发展的新安经济极不相称。为充分发挥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改善县城居民的生活环境,重塑新安的对外形象,新安聘请清华大学教授,按照组团式的城市构造理念,高标准的对县城进行了规划设计,在改造老城的基础上,拓展了县城新区。新区建设从1995年开始,先后投资7亿元,不断拉大了城市框架,完善了城市功能,美化了城市环境。1998年新安四大班子及三十多个委局搬入新区办公,标志着新安城市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建设县城新区的同时,加快县城老区的改造步伐,县城新区和老区先后新建了8条总长达14000米的城市道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络;先后投资近亿元,新建了8个商贸市场和小区,新建了世纪广场、绿宛游园、慕容山公园、新城生态游园、涧河大道街心游园,实施了“电力线、电话线、有线电视”三线入地工程和新老城亮化、彩化工程,绿化面积达28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新建住宅、教学、医疗等设施10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扩建了供排水系统和集中供热、集中供气设施,为县城居民创造一个更加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重塑了新安良好的对外形象。
更详细的介绍请点以下网站:
http://www.xinan.gov.cn/xagk/xagk2.htm
Ⅳ 对于无锡新区新安有什么可看法
饿……这个么
你应该是无锡人吧
我觉得新区发展是蛮快的
尤其是工业
所以很多人也选择在新区找工作
而且外地人在新区打工的也很多
Ⅳ 新安的经济和发展
新安电力集团是新安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被列为河南省50家大型企业之一。集团拥有装机容量为47万千瓦的火电厂、年产1万吨的金属钠厂、年产18万吨的电解铝厂、年产20万吨的碳素厂,在集团内部形成了煤、电、铝、钠及铝深加工链条式发展的新格局,公司的固定资产已达47亿元,经济效益居洛阳市大中型企业之首。煤炭产业也是新安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拥有各类煤矿一百多个,年产煤200多万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洛阳兰光化工有限公司是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民用爆破器材定点厂家之一,具备安全生产工业火雷管、电雷管、煤矿许用雷管、毫秒延期电雷管及乳化炸药的条件,年产雷管8千余万发、乳化炸药3000吨。洛阳市建陶厂和卫生陶瓷厂拥有西德冷煤气隧道窑、煤烧隔焰隧道窑、意大利墙地砖生产线等技术设备,年生产普通及中高档陶瓷220万件,墙地砖70万平方米,“中原”、“新光”牌卫生瓷,被列为国家A级产品,是我省重要的陶瓷产业基地。
新安历代以农业为本,因受丘陵山区缺水的制约,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农业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新安以工补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从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和富民工程,使农业经济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先后投资2亿多元,修建提黄工程,改善新安十年九旱的农业生产条件,完成坡改梯13万亩,修建水利工程147项,人畜吃水工程238项,初步解决了18万人的用水问题。架设高压线路250公里,低压线路1150公里,农网改造行政村达121个,实现了村村通电,通电入户率达98%。建成科技示范园3个,培育了28个种养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1万多个,使全县形成了6条产业化开发带, 16个产业化扶贫开发基地,通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科技典型的示范带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Ⅵ 新安镇的概述
新安历史悠久。“新安”出于新近安抚边蛮之意,因扼淞澧平原西南咽喉,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初即屯兵设市,明清为澧水流域重镇。这里,文化底蕴深厚,秀丽山水哺育一代代英才。申鸣古城遗迹今犹在,黄佑昌聪慧好学,黄宏佳科学钻研,影响悠远。
新安物产丰富。肥沃的冲积平原盛产棉花、油菜、小麦、蔬菜,北缘丘陵地带为优质果木基地、养殖基地。镇域石灰石矿床裸露,取之不尽,粘土矿山用之不竭,石膏矿储量丰富,品位上乘;煤炭、铁矿石也有很大储量,素有“建材之都”称号,生产水泥得天独厚,无与伦比。
新安交通发达。澧水河横贯东西,枝柳铁路、襄石复线纵横南北,省道1836线跨镇而过,207国道、张家界国际机场、常德机场都在附近,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全镇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全面覆盖。正是这便捷的交通和通讯条件,撑起了湘西北商贸“门户”。
新安实力雄厚。全镇拥有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000余家,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5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4.75﹪,其中规模工业实现产值7.2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4.62﹪,新增私营企业9家,新增注册资本1800万,新增个体工商户45户。2007年工商税收突破了2400万元,多年来保持全市农村乡镇税收第一的位置。2007 年,实现财政收入 438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500 元。由于坚持走工业强镇之路,形成了以水泥建材、纺织、烟花、铸造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以龙凤、古城、沙堤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必将成为全市示范片中最亮丽的组成部分。
新安璀璨夺目。自1995年被民政部授予“中国乡镇之星”以来,不断获得国家、省、市级的殊荣。是国家小城镇试点乡镇,是全省“百强乡镇”,并一直保持“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是湘西北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2009年又一次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新安特色产业——年产2000吨酥萝卜加工生产线。 新安镇上坪村、下坪村四周环水,土地肥沃,种植红萝卜历史悠久,颇具特色,属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红萝卜在澧水流域和洞庭湖区享有盛誉,唐代曾御为贡品,历年是腌制酥萝卜的独特原料。种植面积在600亩以上,年产量超过300万公斤,且腌制的酥萝卜呈现菊花图案、心实肉软、水份充足、色香味甜,含糖量达32以上,色香味美,远近闻名。这一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加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重点扶持的朝阳产业。
镇里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家书屋、农民夜校、农村专业协会等阵地和平台,对农民群众开展科技文化培训和农业技术服务。截至目前,全镇已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80多期,培训农民2.2万多人次。通过培训,全镇涌现出了“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科技标兵”等一批进城能做工、回乡会种田的能人。如今,“讲文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遍布全镇各行各业。
去年,新安镇财政收入43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增收致富步伐加快。
文明新风吹拂村村户户。
新安镇漫水桥是一座在澧水泄洪时常漫水的桥梁,也是新安到洞坪两村、杉板乡的必经之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桥梁超负荷运行越来越严重,经专家鉴定已成危桥,且近些年来不断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为进一步维护公共安全,消除安全隐患问题,2010年,新安镇政府积极向上争取,将漫水桥改造列为市、县两级办理的实事之一,投资100多万元,进行桥脚加固、桥面改造、桥边加装活动栏杆。该工程的完成,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日常出行,消除了多年来残存的安全隐患,周边群众对此更是欢欣鼓舞。
新村路、常石西路的硬化改造及主街道的断板处理及亮化】
为彻底解决居民群众近来反映强烈的出行难问题,今年,新安镇党委政府经集体研究决策,决定对新村路、常石路主街道进行改造。该工程总投资260万元,完成了该路段的硬化改造及断板路的处理,街道两旁增设路灯,街道进一步美化亮化。该工程的完成,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及来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为城镇建设又新增了一点亮色。 新安镇金坑村、栗岗村矿产资源丰富,村内均有好几十家白石灰厂,输送给各个港口码头,成为供应湖北、江西、贵州一带必不可少的生产线。
金坑村内除有石灰厂外,还有烟花鞭炮厂、碎石厂、石厂(供应水泥制造)、砖瓦厂,村内盛产水果,如桔子、橙子、柚子,因其所处山谷中间昼夜温差大,日照丰富、水份充足都是山泉水,所以水果水份丰富,皮薄肉多,甘甜鲜美。村内还种植这精品红薯,大部分都是种植在山坡上,土质较好,所以红薯形态圆润丰满,汁多营养价值高。
栗岗村内除石灰厂外还有水泥厂,远销各大省市。
Ⅶ 无锡怎么样谁给介绍下!
无锡无锡建置沿革:无锡建置沿革:无锡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属会稽郡。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均属常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仍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区。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无锡、宜兴、江阴(代管)3县。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阴、宜兴、无锡先后撤县设市。2001年1月,撤锡山市(原无锡县)设锡山区、惠山区。无锡历史早在六七千年前,无锡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过着定居生活。在鸿声彭祖墩、新渎庙墩、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等地,均有原始氏族的聚居点。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和丰富了太湖流域辉煌的远古文化。公元前11世纪末,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的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定居梅里(今锡山市梅村镇),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太伯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被奉立为君主,自号为。全市总面积为4650平方公里(市区1628.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63.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和丘陵面积为7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8%;水面面积76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5%。总人口518万人,其中汉族516.23万人,43个少数民族总人数计1.7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0.34%。气候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水美土肥,物产丰富,是全国着名的鱼米之乡。历史无锡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无锡历史悠久,据仙蠡墩遗址、许巷遗址等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夏朝以前,无锡即有部落聚居,生息劳动。在新渎庙墩、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高城墩、祁头山、骆驼墩等地,均有原始民族的聚居点。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无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商朝末年,周太王古公禀父的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偕弟仲雍,南来梅里(今无锡县梅村)定居,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受到当地百姓拥戴,被奉立为君主,筑起城廓,建立荆蛮小国,自号勾吴,筑吴城。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从泰伯至阖闾共24世,前后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吴国的都城。泰伯、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留下了伯渎港、阖闾城,以及东汉时期的泰伯庙、泰伯墓等许多富有特色的文物古迹。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无锡设置县的时间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称无锡县,属会稽郡。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均属常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仍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省。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地区。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江阴、无锡、宜兴3县。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阴、宜兴、无锡先后撤县设市。2001年1月,撤锡山市(原无锡县)设锡山区、惠山区。行政区划2001年,无锡市辖7个区,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92个镇,31个街道。经济无锡是中国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着名的旅游胜地,江苏省重点发展的特大型城市,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23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2825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5.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4.1亿元;外资、民资投入占全部投入八成以上,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消费拉动效应放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9.2亿元,增长18.9%。全市商品市场成交额突破千亿元,百亿元市场增加到6家。对外贸易争先进位,进出口总额218.5亿美元,增长51.9%,其中出口110.2亿美元,增长50.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升至34.3%。全年完成协议注册外资65.1亿美元,增长30.1%;到位注册外资32.6亿美元,增长20.6%;外经营业额1.2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8个。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业,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为36.4%,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增至85.6万人。培育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机制。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初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城镇新增就业约1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近1.9万人,促进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万人。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改进企业工资支付制度,全面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和农业税改革措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8元,增长16.7%;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7230元,增长14.2%;年末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210.8亿元,人均超过2.7万元,比上年末增加3100多元。行政区划2005年,无锡市辖6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无锡市 面积4785平方千米,人口447万人(2004年)。崇安区 面积 17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邮政编码214002。南长区 面积 22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邮政编码214021。北塘区 面积 31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邮政编码214044。滨湖区 面积770平方千米,人口67万人。邮政编码214062。惠山区 面积327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邮政编码214187。区人民政府驻堰桥镇。锡山区 面积454平方千米,人口43万人。邮政编码214101。区人民政府驻东亭镇。江阴市 面积987平方千米,人口118万人。邮政编码214400。市人民政府驻澄江镇。宜兴市 面积2177平方千米,人口106万人。邮政编码214200。市人民政府驻宜城镇。*此处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历史沿革无锡设置县的时间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称无锡县,属会稽郡。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均属常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仍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省。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区。1953年1月1日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58年8月25日,苏州专区的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1962年,无锡县划归苏州专区。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苏州地区的江阴、无锡和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归无锡市领导。市区辖崇安、南长、北塘、郊区4个市辖区。无锡市共辖3县4区。1987年起,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江阴、宜兴县,改设江阴(1987年4月)、宜兴市(1988年3月),设立马山区。无锡市共辖2市1县和5区。1994年调整市区行政区划:将无锡县坊前镇所辖的金桥、群星、同心、春丰、春潮五个村,新安镇所辖的西宅、过家桥、宅基、金华、旭明、高浪度、东裕七个村,梅村镇所辖的荆协、荆同、香一、齐心、高田、北张、联心7个村划出合并设立金梅乡,金梅乡和无锡县的硕放镇、胡埭镇划归无锡市郊区管辖。1995年6月,撤销无锡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锡山市。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无锡市总人口5086586人;崇安区176580南长区214407北塘区190124郊区812270马山区32385江阴市1315472宜兴市1164275锡山市1181673(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锡山市,设立无锡市锡山区和惠山区。锡山区辖原县级锡山市的东亭、东北塘、八士、张泾、东湖塘、港下、羊尖、安镇、查桥、厚桥、荡口、甘露、鸿声、后宅14个镇。区人民政府驻东亭镇;惠山区辖原县级锡山市的洛社、玉祁、前洲、西漳、堰桥、长安、石塘湾、钱桥、藕塘、杨市、阳山、陆区12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洛社镇。撤销马山区,将原马山区的行政区划和原县级锡山市的坊前、梅村、新安、华庄、东绛、雪浪、南泉、硕放、胡埭9个镇并入无锡市郊区;将无锡市郊区更名为滨湖区。区人民政府驻河埒镇。无锡市共辖2县(市)6区。2002年1月30日,市政府《关于调整部分行政管理范围的通知》(锡政发[2002]26号):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市人民政府决定,滨湖区南站镇、坊前镇、梅村镇的行政管理归属无锡市新区管理委员会;滨湖区中桥街道、芦庄街道的行政管理归属南长区;滨湖区刘潭街道的行政管理归属北塘区。2002年1月30日,市政府《关于调整部分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锡政发[2002]27号):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批复,滨湖区新安镇的周泾村、华光村划归旺庄镇管辖;滨湖区广益镇划归崇安区管辖;滨湖区扬名镇划归南长区管辖;滨湖区黄巷镇、山北镇划归北塘区管辖。2002年,无锡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1月,滨湖区广益镇划归崇安区管辖,滨湖区扬名镇划归南长区管辖,滨湖区黄巷镇、山北镇划归北塘区管理,滨湖区中桥街道、芦庄街道的行政管理归属南长区,滨湖区刘潭街道的行政管理归属北塘区,滨湖区南站镇、锡山区坊前镇、梅村镇的行政管理归属无锡市新区管理委员会,滨湖区新安镇的周泾村、华光村划归旺庄镇管理。5月,滨湖区华庄镇与新安镇合并建立华庄镇。9月,惠山区长安镇、西漳镇、堰桥镇合并设立堰桥镇。经过区划调整,至2002年底,无锡市辖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滨湖、新区7个区,江阴、宜兴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91个镇,30个街道,495个居委,1325个村委。2003年,无锡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惠山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洛社镇迁至堰桥镇。滨湖区东绛镇与雪浪镇合并设立太湖镇,镇政府驻方桥。锡山区安镇镇与厚桥镇合并设立安镇镇,镇政府驻安镇;鸿声镇与后宅镇合并设立鸿山镇,镇政府驻后宅。江阴市山观镇与澄江镇合并设立澄江镇,镇政府驻澄江;马镇镇、璜塘镇、峭岐镇合并设立霞客镇,镇政府驻璜塘;北镇与顾山镇合并设立顾山镇,镇政府驻顾山。
Ⅷ 为什么无锡新安安置房房形差
安置房和商品房是有本质区别的,商品房为了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望,会在户型、朝向、通风等人们关心的问题下功夫,目地就是为了把商品房卖出去,而安置房是拆迁户居住的房屋,不仅是无锡的这个地方安置房的户型有问题,相信其他城市地区的安置房也有同样的问题。
Ⅸ 新安镇的经济概况
新安镇易涝易旱,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50年代末,国家在老淠河上游修建了四大水库,一个节制闸,即梅山水库、佛子领水库、磨子潭水库、响洪甸水库、横排头水闸,将原来黄金水系的老淠河拦腰闸住,水流量减少,不仅水路运输中断,且使我们下游成了行洪区。每年正常季节,上游几大水库关水发电,输入华东电网,洪水季节排洪,造成汛期水灾,尤其是1969年、1991年和2003年三次特大洪灾,使全镇倒房近3万间,沙涨良田1万多亩,三次特大洪灾,造成我们新安镇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800多万元。
新安人民不仅在民主革命时期作出过伟大的革命牺牲,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作出了伟大的奉献。
新安的经济发展走过了曲折的路程,就像羽绒生意一样,新安是皖西羽绒大镇,曾为皖西羽绒开发作出过重大贡献。它起步于1982年,1985年、1986年形成高峰期。开始是一些小货朗挨门收购,后由于韩远来、鲍传鲁等羽绒大户的带动,羽绒生意发展很快,当地的羽绒远不能满足经营需求,新安人开始走出家门,到外地乃至全国各地收购;后来又发展到成批农民到外地宰杀收购,把外地的羽绒商贩带到新安,一时间新安的羽绒市场在省内外都颇有名气;高峰期,日平均销售羽绒3000斤左右,日平均成交额近20万元,随着羽绒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做起了羽绒生意。羽绒经营的发展,带来了新安经济的大流通大发展。但在1988年后,由于羽绒经营发展快,赚钱快,加之社会秩序不好,痞子横行,一些社会不法分子欺行霸市,讹买讹卖,掺杂兑假,使一些外地商贩不敢来新安,本地的羽绒大户也由于经营管理、税收资金等因素,造成一些人亏本经营而放弃羽绒生意,或离开新安到外地发展,新安的羽绒市场出现滑坡。199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贯彻落实和社会秩序好转,新安的羽绒生意逐渐恢复。虽没有往日那样的繁荣,但一直平稳发展,新安有三家羽绒销售公司和一家与外商联营的宇翔羽毛工艺制品厂,年产值均在5000万元以上。 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全镇个私企业蓬勃兴起,快速发展,形成了轮窑、羽绒、羽毛工艺制品、白酒、建材、印制、建筑安装、家电维修、机械修理、金属铸造、竹木器加工、交通运输以及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等企业,其中培育了一批在全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名优产品和优势企业。如宇翔羽毛工艺制品厂、兴旺羽毛工艺厂、信辉羽毛工艺厂生产的羽毛工艺制品,远销国外,年产值均在5000万元以上;安徽强盛集团至2013年建厂20周年,现已发展成为集建材、服装生产为主导的知名企业,成为本土企业发展壮大的代表。同时一批个体私营企业也以咄咄逼人的势头走向大市场,参与大流通,全镇个体工商户已由30多个发展到约1800个,年度“吸金”近千万元,另外每年约有1.6万人外出务工经商。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出务工经商收入在新安镇已占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发展生产、搞活流通、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兴办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新安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得益于党的政策,也得益于新安供销社这个从逆境中发展壮大的龙头企业的带动。全社现有职工370人,离退休工人151人,这是一支有着多年生意经营经验的队伍,他们在以黄定保为首的一班人的带领下,一面抓好传统产业的经营,一面加快企业的整改步伐,适应市场,多元发展,尤其是发挥本地大麻和白萝卜丝的资源优势,引导和协助当地农民建起大麻、萝卜和棉花生产基地,帮助加工销售,参与国际竞争,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同时也为自已的发展闯出一片艳阳天。如今该社经济盈利300多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成为全区供销系统经济实力最强的基层社,多次被评为市、区供销系统先进单位,2001年被全国供销总社授予“百强示范基层社”。已成为裕安区和全市基层社的一面旗帜。 新安镇工业集中区位于六安市六单路(六安-单王) 新安镇东关村段以西,距六安市区6公里,距新安镇政府3公里,涉及东关、兴隆、徐渡、李庙、赵园等5个村,规划总面积2.5平方公里。该区域地处湾区,土地平整,视野开阔,区位优越。
2010年,为实施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化核心战略”和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提速前进、跨越崛起”、“ 打好六张牌”的战略部署,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新安镇党委、政府认真调研、深度谋划,克服资金相对紧张等困难,规划并实施工业集中区建设。截止2011年9月底,先后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完成了工业集中区一期700亩的土地征收、2.2万平方米的房屋拆迁以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任务,2.8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已正式启动。同时,成立了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抽调专人办公,随时随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协调和服务。
园区是平台,项目是支撑。2011年以来,陆续有江、浙、沪、京等发达地区的20多家投资商前来集中区实地考察。已签订意向协议14家,总到位资金1.6亿元;已入驻企业5家,分别为六安市强盛钢构有限公司、安徽皋星服饰有限公司、六安市博瑞克纺织有限公司、安徽阳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六安振宇轻纺有限公司,前4家企业已进入正式生产阶段,吸纳附近劳动力4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新安镇现有各类企业50余家,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1家。2011年1-9月份完成产值达到4.2亿元,接近2010年全年工业产值的2倍。新安工业集中区区位优越、前景广阔,是最适宜创业者开疆辟土的聚富圣地、投资乐园!集中区的快速推进,大大促进了新安镇“工业强镇”战略。新安镇党委政府携全镇人民诚挚邀请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