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什么是最优经济行为

什么是最优经济行为

发布时间:2022-06-28 02:52:22

㈠ 经济行为指什么

经济行为又称商事行为、商业行为,与民事行为相区别而具有独立的特征。是商主体所为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行为

经济行为具有民事行为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民商分立的国家,民法有一般规定,商法有特殊规定。商事行为的特征就在于其与一般民事行为的差异,这是由商事活动与一般民事活动的不同决定的。

㈡ 在现实生活中用理性选择的理论来分析人们的经济行为有什么优势

从行为人的直接心理经验证实的角度来看,任何人的当前行为都呈现出三个显着性特征:一是占优性,即当前行为是特定环境中行为人的可能行为集中的占优选择,换言之,行为人总是偏好当前行为,这意味着第一人称视角下的任何行为都满足偏好的内在一致性;同时,第一人称所指的范围只有行为者个人,因而,其偏好的外在一致性也满足。二是最优性,即当前行为被行为人赋予了在第一人称视角下总是最高的价值,这意味着第一人称视角下偏好的最大化条件也得到满足,当然,这里所指的偏好实现所带来的满足包含了对物质和非物质的满足,这种满足可以称为广义效用或者赫伯特·西蒙所称的抱负水平(汪丁丁、叶航②,2003)。三是无约束性,即行为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在主观能力(主要指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无限和充分利用信息的基础上经过最优化而进行选择的(事实上在第三人称看来行为人的主观能力和客观能力都可能是有限的)。因此,根据理性行为的定义,当前行为的三个特征表明了任何行为都是第一人称意义上的完全理性行为,这样的理解对多视角性和无歧视性地解释复杂的人类行为选择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解释单个行为人的非常规选择状态具有工具变量的相对优势。比方说,虽然行为人的行为有可能在主流经济学框架内是非理性的,然而,置换到自身视角来看这种行为依然是理性的。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中介指标从行为人的偏好序集中显示同这种行为相关的内部信息;另一方面,我们也可结合行为人的行为状态参数和相应的心理规律来推断行为人偏好的排序关系而进一步了解行为人的历史或预期行为。实际上,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认为,从自我意志的自由选择的角度来看,吸毒、抽烟、酗酒甚至自杀等都是理性行为(汪丁丁、叶航,2003),所以,理性行为标准的划分在贝克尔的经济体系中已成雏形。
(三)理性行为的选择及其决策依据
各经济学流派关于行为人是否表现出了理性行为的争论也倾注了不计酬劳的热情。我们首先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来看,主流经济学认为行为人事实上的行为选择是理性的,市场是建立在理性行为人活动的基础之上,即使存在某些非理性行为者,也会由于达尔文式的市场选择机制而最终被逐出市场;或者,这些非理性行为者通过学习能够演化成理性行为者(刘红忠,2003),因此,从长期来看所有行为人都是动态的理性行为者,而市场也会内生地收敛于有效率状态;主流经济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完全理性行为。其次,行为经济学断言现实中的行为人有可能长期和系统地偏离理性行为,从而,市场可能周期性或长期性地背离有效率状态,行为金融学为这一命题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行为经济学研究的侧重点是非理性行为。顺次,西蒙和新制度学派也坚持行为经济学的这种理性行为观,新制度学派与行为经济学关于理性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新制度学派侧重于影响行为人行为的制度性因素分析(即关注人际间关系),而行为经济学则侧重于影响行为人的个性因素分析(即关注个性特征);行为经济学与西蒙的理性行为观也有一定程度的出入,前者侧重于认为行为人的不完全理性是约束条件下最大化的起点,即名义上应该是最优性选择而事实上是次优性选择是源自行为人的不完全理性行为,而且前者倾向于理性行为程度较低的行为区间研究;而后者侧重于认为行为人的有限理性是约束条件下最大化的终点,即名义上不能实现最优性选择是源自只能达到次优性选择这一事实,而且后者倾向于理性行为程度较高的行为区间的研究。因此,从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分析,任何条件下任何行为者的任何行为都是完全理性行为。
那么,理性行为的内在依据是什么呢?西方经济学认为理性行为是最优化的结果。在确定性环境中,主流经济学通过效用或利润最大化方程式来描述行为者的理性行为,行为经济学、新制度学派对此也没有异议;在不确定性环境中,主流经济学相继建立了期望值效用和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决策方程式来解释行为人的理性行为选择,而新制度主义却从坚持适当的制度安排的角度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实现理性行为,同时,行为经济学通过最大化前景理论中所提出的价值函数来解释理性行为或非理性行为选择。非线性概率加权的广义期望效用理论(唐爱国, 2005)和引入了大量事件结果的有可能实现随机占优性的累积性前景理论(薛求知,2003)的新近发展为行为选择的解释提供了更优的框架。
三、理性行为多重性的进一步分析
除了从经济学角度,我们还可以从历史辩证和形式逻辑角度来探讨理性行为的内涵。
首先,从历史辩证和统计角度来看,理性一词的意义来源于西方社会中个人行为比较显着水平的众数性质。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物竞天择的市场机制和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价值观促成了经济活动中行为人普遍的比较趋同的“自利性+最大化”倾向,为了从理论上描述这种普遍倾向,理性行为一词便被历史地赋予了特定的自私自利含义;显见,如果西方社会中每个人都具有“利他性+最大化”倾向,那么,理性行为就会被赋予利他性含义,因此,西方经济学所界定的理性行为概念具有一定的历史依赖性。同时,作为语言分析学范畴的理性行为一词也具有符号变量和命题函项的功能,即如果西方学者将上述的普遍倾向指称为其他名称如“莫里”或“高金”等,那么,也并不妨碍西方经济学的逻辑、体系和功能上的完整性,只不过简单地将所有数据中“理性行为”替代为“莫里”或“高金”即可。这意味着理性行为中真正值得上升到理论高度的现象就是个人行为的普遍倾向或显着水平上的众数性质,因此,理性行为的含义与个人行为普遍倾向的性质高度相关。比方说,如果将考察的范围锁定在某些宗教领域(如佛教)内,那么,这个领域内个人行为的普遍倾向或显着水平的众数性质就是“利他性+最大化”,因此,理性行为就赋予了“利他性+最大化”的含义。同样,如果将考察的范围锁定在我国真正共产党员集体中,那么,这个领域内个人行为的普遍倾向也是“利他性+最大化”,此时,理性行为也赋予了“利他性+最大化”含义。事实上,这种视角具有成功的经验基础,例如,当时武器装备和军队数量远远处于劣势的共产党军队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军队,无数共产党员和解放军官兵视死如归的利他行为,以及中国“两弹一星”不朽工程中许多宁愿放弃远远高于国内的丰厚的国外待遇而毅然回国的科学家的利他行为,显然,我们说这些规模性的共产党员、解放军和科学家的利他行为都是非理性行为至少在逻辑的语言意义上是违背事实的。因此,理性行为的内涵不是外生的,它具有一定的必须谨慎提防的背景和范围依赖性,所以,在运用理性行为一词时,加上适当的限定词就不会出现“肯定后件”的逻辑谬误,如“西方社会中的理性行为”的提法比“普适的理性行为”的提法更具有逻辑可靠性。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 全文阅读链接:http://www.csscipaper.com/eco/lilunjingji/47868_2.html

㈢ 经济行为是什么

经济行为是指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法律关系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实现其权利和义务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它包括经济管理行为、提供劳务行为和完成工作行为等。

㈣ 经济学的最优化思维是什么_

最优化与均衡分析
最优化分析指借助最优化理论分析个体面临决策的时候,从各种可能中选择达到某一目标的最佳行为;均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个体各自在作最优决策时,他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约束而达到一定的平衡的。

㈤ 微观经济学最优化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最优化是(均衡分析)。
最优化分析指借助最优化理论分析个体面临决策的时候,从各种可能中选择达到某一目标的最佳行为;均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个体各自在作最优决策时,他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约束而达到一定的平衡的。
供参考。

㈥ 经济行为的定义是什么

一般说的是行为经济,行为经济学是一种实用的经济学,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
2000-2005期间2000-2005期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至少有三位被视为“行为经济学家”——阿克劳夫、史密斯、谢林,以及至少有一位被视为是“计量经济学家”的行为经济学家——麦克法顿。

㈦ 经济学所强调的最优在本质上实际是什么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是指:1930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经济理论界有重要影响的(主流的)经济学家的经济学说或基本理论经济学定义英国经济学家L.罗宾斯(Robbins):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把人类行为作为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美国经济学家P.A.萨缪尔森(Samuelson):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善资源配置形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和艺术,内容十分广泛。“经济学”一词在西方具有较广泛的含义,总结起来至少包括三种领域的文献:第一:企业、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总结。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强调:成完整的研究体系而非一个具体操作方法。特点: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如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技术分析较上一类少,经济理论成分较上一类多些。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主要内容为经济理论及根据经济理论指定的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对经济的历史性研究、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这里涉及的主要是纯理论研究中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且是占主导地位的。在微观层面上,研究人们社会如何有效地利用和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的问题,包括消费和生产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在宏观层面上,研究社会经济如何增长、稳定和发展的问题。

㈧ 怎样算好的经济

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规则如下:
(1)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资源配置是指为使经济行为达到最优和最适度的状态而对资源在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进行分配的手段和方法的总称。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的根本之处就在于不是以习俗、习惯或行政命令为主来配置资源,而是使市场成为整个社会经济联系的纽带,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经济运行中社会各种资源都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市场,由市场供求形成价格,进而引导资源在各个部门和企业之间自由流动,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2)经济行为主体的权、责、利界定分明。经济行为主体如家庭、企业和政府的经济行为,均受市场竞争法则制约和相关法律保障,赋予相应的权、责、利,成为具有明确收益与风险意识的不同利益主体。如果经济行为主体的权责利不界定清楚,那么,主体特别是企业这一微观层次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自主性市场竞争主体。
(3)经济运行的基础是市场竞争。从市场经济的理念上普遍强调竞争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为达到公平竞争的目的,政府从法律上创造出适宜的外部环境,为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如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日本的禁止垄断法等等。只有把各市场利益主体的活动都纳入到法律的框架内,才能维护市场竞争的有序性和正常运行。
(4)实行必要的、有效的宏观调控。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期,国家的经济职能主要是保护经济发展的秩序,不直接干预经济运行。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便成为经常的、稳定的体制要求,政府能够运用经济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干预和调控。其目的,一方面是为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保证条件;另一方面则是弥补和纠正市场的缺陷。
(5)经济关系的国际化。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经济,它使各国经济本着互惠互利、扬长避短的原则进入国际大循环。经济活动的国际化不仅表现在国际进出口贸易、资金流动、技术转让和无形贸易的发展等方面,还表现为对协调国际利益的各种规则与惯例的普遍认同和参与。上述的所有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对于发展中国家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都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相异特点也应该借鉴。

㈨ 经济行为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1.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主要进行三点考虑:·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其首要任务是利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尽可能持续地开发成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及其合理分配,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生产可能性曲线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在一定社会的一定时期内,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可以生产的产品数量也是有限的。生产可能性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3.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后,将同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发生两种影响:一种是因该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称为替代效应。

4.产量增加的比例不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比如,厂商的要素投入增加100%,产量的增加量也是100%。

5.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

6.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㈩ alevel经济

课程各单元内容详解

一、单元1:市场和市场失灵导论

本单元着重于介绍微观经济概念。课程内容包括:

二、单元2:英国经济-表现和政策

本单元着重于介绍宏观经济概念。课程内容包括:

三、单元3:商业行为和劳动力市场

本单元发展了一单元中介绍的微观经济学概念,重点是商业经济学。课程内容包括:

四、单元4:全球视角

本单元发展了第二单元中介绍的宏观经济概念,并将这些概念应用于全球背景。课程内容包括: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最优经济行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里有150块的爱情 浏览:672
深圳哪里办健康证可以马上就拿 浏览:935
什么是自毁的婚姻 浏览:869
浙江卫视上午为什么播爱情公寓 浏览:717
土库曼斯坦美女讲什么语言 浏览:866
什么是爱情的真意 浏览:70
阿里健康商城怎么样 浏览:465
亲情什么什么爱情最可贵 浏览:186
什么是台灯的故事 浏览:986
白鹭为什么象征长寿幸福 浏览:906
故事怎么读的 浏览:526
yy礼物幸福甜心多少钱 浏览:21
肉怎么做快捷又健康 浏览:600
美女我称呼你什么啊 浏览:449
事业单位材料分析题怎么得分的 浏览:259
1500斤美女怎么吃胖的过程 浏览:719
被骗后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哪些 浏览:267
昆明市疾控事业编多少钱工资 浏览:908
婚姻中如何建立高位 浏览:554
看见美女穿得少怎么调侃 浏览: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