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共管理包含哪些职能
公共管理的职能主要包裹:
(一)服务职能
如前所述,公共管理职能具有“服务性”的特征,这种服务与私人管理的“服务”有着本质的区别。公共管理的服务职能,是公共管理活动的根本,从公共组织的活动内容中明显地表现出来。
(二)经济职能
对公共经济事务的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经济职能便成了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①提供社会公共产品。②保护共有资源和环境。③建立和保持市场竞争制度。④调节经济运行过程。⑤收入再分配。
(三)政策与法律职能
政策与法律从本质上来说具有相同的性质,它们都是以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力为基础,取决并服务于政治权力的要求,实现维护、巩固阶级统治的目的。现代公共管理要实现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管理,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指导作用,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作用。因而,无论政府组织还是非政府组织,都具有政策与法律职能,虽然在发挥具体作用上有一定差异。
(四)社会保障职能
社会保障,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一般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生存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我们站在国家管理与社会管理的角度,广义地来看,即将社会保障理解为包括物质帮助在内的,为满足人的需要,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保护、保证作用的措施、制度、事业。
❷ 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是什么
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是:
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各级政府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创新管理制度,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推进政事分开,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❸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管理好公共事务
我国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主体职责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的道路,随后的三十多年,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最终一跃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正如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所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因此也出现了很多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旧制度,因此,需要进行很多重大的改革,我国政府也一直在探索改革之道,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基本上已经明确了未来中国各项重大制度的转变,显然,这些转变必须以政府作为主导来开展。而在公共事业领域,传统的政府角色定位和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其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新一轮的改革中,政府应该重新界定自身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主体职责。
(一)维持社会公平正义
当下中国,贫富差距过大应该是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当初实行改革开放,中央制定相应政策,集中力量办大事,要鼓励一部分地方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为此在东部沿海城市划定了部分经济特区,进行重点发展。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这些经济特区确实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与之相反的中部和西部地区,还有着很多地区未摆脱贫困。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巨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个巨大隐患,当今社会上出现的仇富心理就是最好的证明。维持社会公平正义一直以来都是政府的神圣职责,而帮助贫困人民这类弱势群体也是社会公共事务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扶贫项目这类社会公共事业,让整个社会更加公平。
(二)打造“服务型”政府
由于长期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我国政府一直属于管制型政府,对于社会大小事务都要进行控制和干预,因此产生了繁杂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程序,这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非常不利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发展。例如,想在我国境内成立一个公益组织,必须到民政部门进行注册,经过层层审批后,才能得已成立,而且有很多成立门槛,这大大降低了社会上的热心公益人士的积极性,由知名国际功夫巨星李连杰发起成立的“壹基金”在成立之初就遇到过很多阻挠。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定》也特别针对政府改革指明了具体方向,即政府的角色必须进行转变,要从“统治者”转变为”服务者”。
(三)供给公共产品
公共设施和公益性产品,都有投资多、经济效益低和社会效益高的特点,一般市场主体不愿投资或无力投资,但公共产品又是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因此,政府必须参与这些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为市场体系的完善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和提供必要的、良好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
❹ 联系《公共管理学》课程分析公共组织的社会管理职能有哪些我国政府管理面临
摘要 二、经济职能——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能
❺ 试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确定依据、构成及其可能范围
(1)确定依据: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不能消除垄断和非公平竞争,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市场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市场不能解决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化问题,市场不能确定和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
(2)构成: 一、限制垄断促进竞争,二、界定和维护财产权,克服外部性,三、提供公共物品,四、保障社会收入的公正化,五、调控宏观经济
(3)可能范围:一、公共决策的复杂性导致政策选择的偏差,二、政策实施的复杂性导致政策结果的扭曲,三、寻租活动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四、公共部门系统存在低效率的常态。
❻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有哪些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收入分配。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实现收入在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以及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割,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2)经济稳定与发展。政府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是指通过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
(3)资源配置。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❼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法律分析: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第二十六条 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是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确定市场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综合运用货币、财政、投资、进出口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实现。
❽ 公共行政管理的行政职能
1、基本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服务职能。
2、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1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工作重心本应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2)职能方式的转变: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3.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3、职能关系的转变。职能关系是指不同的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使以及管理主体之间职责权限的划分。因此,分清职能、理顺关系、明确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的职责权限,这是实现行政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在我国,政府职能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政企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❾ 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有哪些
法律分析: 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是: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
法律依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
第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还应当依法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职责相同或者相近的,原则上由一个行政机构承担。行政机构之间对职责划分有异议的,应当主动协商解决。协商一致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协商不一致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协调意见,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应当严格控制;可以交由现有机构承担职能的或者由现有机构进行协调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另设立议事协调机构。为办理一定时期内某项特定工作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应当明确规定其撤销的条件和期限。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有关的行政机构承担。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内设机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该行政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