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我国经济以年均多少的速度增长

我国经济以年均多少的速度增长

发布时间:2022-06-25 06:10:22

① 2000年到2019年中国每年度经济增长率

2000年经济增长率为8.43%,2001年经济增长率为8.30%;2002年经济增长率为9.08%;2003年经济增长率为10.03%;2004年经济增长率为10.09%;2005年经济增长率为11.31%;2006年经济增长率为12.68%;

2007年经济增长率为14.16%;2008年经济增长率为9.63%;2009年经济增长率为9.21%;2010年经济增长率为10.45%;2011年经济增长率为9.3%;2012年经济增长率为7.65%,2013年经济增长率为7.67%;2014年经济增长率为7.4%;

2015年经济增长率为;2016年经济增长率为6.7%;2017年经济增长率为6.9% ;2018年经济增长率为6.6%;2019年经济增长率为长6.1%。

(1)我国经济以年均多少的速度增长扩展阅读

2020年1月17日,2019年中国经济数据火热出炉。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达到10276美元。

“中国经济增长连续18个季度保持在6%—7%之间,经济发展的韧性持续显现。这不仅表明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总量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也表明2019年经济发展为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② 40秒看懂国民账本,这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有多快

101.5986万亿元,这是14亿中国人在2020年“刷出的战绩”!20年间,经济规模扩大了10倍。十万亿俱乐部成员再添“苏大强”,经济总量接近韩国,“粤老大”越来越强大,经济总量超加拿大。而从GDP增速来看,西部“小弟”领跑,赶超东部“大哥”。无问东西、处处惊喜。中国经济这片大海,经历了疫情的风浪,未来将会更加浩瀚。 我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每年新增长的经济产值已经超过了100万亿。在财富的长期快速积累下,我国也成为世界财富第二多的国家。那么,我国到底有多少财富呢?

近日,社科院发布了一份《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的报告。根据报告显示,我国社会的总财富为1655.6万亿元,不过也有980.1万亿元的负债,除去负债之后的净财富为675.5万亿元。而在600多万亿的净财富中,属于居民的财富为512.6万亿元,占比76%,剩下的财富属于政府部门的。按照我国14亿人口来计算,平均每个居民的净财富达到了36.6万元。看到这些个数值后,相信肯定会有很多人觉得又被平均了,这是避免不了的。因为若是按照居民平均财富来计算,一个三口的家庭,财富就得上百万了,对大部分家庭来说都不太现实。不过,有些觉得自己被平均的人,可能未必就是真被平均了,也有可能是还没意识到自己有那么多的财富。因为这里的财富,不仅仅说的银行存款、股票、基金等这些金融资产,还有土地、房产等这些非金融资产。

③ 中国近五年经济增速是多少

看短期用显微镜,看长期用望远镜。本篇报告的主要目标是探讨未来五年相对而言更有确定性的一些趋势。对于宏观分析来说,我们一方面需要对短周期密切跟踪,捕捉宏观变量变化对于资产价格的边际影响;另一方面也需要对中长期趋势进行判断,因为它往往更深刻地影响资产定价环境。中长期研究更具有“粗线索”的特征。在《为什么我对未来10年的中国经济不悲观》中,我们曾指出:短期波动本质是经济各要素的周期性均值回复,中长期则包含着一些内生趋势性。短期看上去天衣无缝、一定能够成立的几十条逻辑,放在长期可能都是细枝末节,即并不是不对,只是并非是事情的关键。对中长期判断最重要的,是找到那条最关键、最具有确定性的逻辑。

趋势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下台阶,步入“中速增长阶段”。

从OECD国家的经验来看,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四十年,经济增速在呈现周期性的同时,整体是震荡下行的,中间有几个阶段下台阶,这反映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步收敛。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应有一定的相似性。

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过程来看,中国经济先后经历了劳动力驱动(代加工、出口产业链)、资本驱动(基建、地产产业链)两个阶段,未来将进一步走向技术、生产效率和商业模式驱动(中高端制造、服务),第三个阶段所匹配的经济附加值更高,但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降低。

如果我们把7.5%以上视为高速增长阶段;6%-7.5%视为中高速增长阶段,未来五年,经济增长可能会进一步进入中速增长阶段,比如实际GDP增长在5-6%之间。

从2018年-2019年的经济增速来看,2018年经济增长6.6%,其中出口和地产投资增速处于偏高阶段(均近10%)。2019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2%,其中地产投资增速处于偏高阶段(前三季度10.5%)。如果2020年之后的未来五年出口和地产都进入更常态的增速,则隐含的经济增速会进一步有所降低。从对经济短周期的判断来看(2020年上半年补库存),我们估计2020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可以在6.0%以上,2020年之后进一步走低。

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将带来一系列影响;但总的来看,可以为转型留下更大的空间。

趋势二:第三产业增速继续高于整体。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通讯、信息、技术服务、商业、文化娱乐、餐饮、金融、教育、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等领域。

从过去20年的经验看,除少部分时段(2003-2004、2008、2010年)之外,绝大部分时段第三产业发展均高于名义GDP增速。2017-2018年领先幅度收敛;2019年前三季度则差值再度有所走高。从占GDP的比重来看,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0%,一般认为这是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标志数据之一。2016-2018年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至52%左右,2019年前三季度为54%。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第三产业比重一般在70%以上,估计未来10-15年中国经济中第三产业比重将进一步走高。对于未来五年来说,预计第三产业增速将继续高于整体。

这一趋势的影响容易被忽视。比如近年制造业投资整体偏低,这一方面固然和经济形势、融资环境有关,和库存周期等经济短周期波动也有关,另一方面它也和一些新兴服务业的崛起不无关系(比如健康服务、网购、物流、本地生活O2O、文旅、泛娱乐的兴起),即有一些社会资本投向了这些增长更快的行业。

趋势三:基建在经历了近两年的超低增长之后,增速逐步向合理值回归。

关于基建,一种常见的认识是投资回报率低;但实际上,由于基建多数属于公共服务产品,不能完全市场化定价,基建的主要收益在于经济学上所说的“外部性”,即基建的完善会提升所覆盖区域内工商业以及居民部门的效率。比如过去十年,中国日益完善的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显着提升了产业链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并实质性减轻了区域发展不均衡所带来的市场分割。对于一个人口密度较大,且在快速工业化的国家来说,基建无论在需求带动上的意义,还是在营商环境、产业链效率上的意义,都是不可或缺的。

基建投资在2014年之前维持20%的增长;2015-2017年大约在15%左右,2018年下降为1.8%,2019年前三季度为3.4%。简单来看,基建从高速增长一下子至超低速增长,没有经历中间阶段。这一过程的主要背景是中国经济推进了一轮金融去杠杆和实体去杠杆,它在约束了债务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基建一定程度上的硬着陆;同期经济下行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地方财政支出。

换句话说,2018-2019年年中的超低基建增速是经济下行压力、金融去杠杆、债务机制规范等因素下的综合结果,1-2%的增长并不完全代表合意增速和合理增速。2019年Q3起基建有进一步修复的迹象。在“专项债新政”之后,基建增速连续回升。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纲要指出我国将在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到205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统计局亦指出,目前中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0%-30%,在民生领域、区域发展方面,还有大量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我们理解就中国当前经济增长阶段来说,维持一定速度的基建增速仍是需要的,增速在名义GDP(7-8%)附近的速度是大致合理的。预计未来五年,基建增速将逐步向合理值回归。

趋势四:都市圈化成为新一轮城市化主线索,城市半径和区域格局进一步变化。

城市化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偏“小城镇化”,即以发展县域城市为主,严格控制大中城市人口规模;另一种是“都市圈化”,即围绕一二线城市和它们的周边城市,形成一些类似卫星城格局大型都市圈。

2019年2月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指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未来要“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4月8日发改委《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指出继续加大户籍改革力度,特大城市“大幅增加落户规模”。推进城市群,培育都市圈。中小城市“分类施策”,“收缩型中小城市”要转变增量规划思维。

8月26日的中央财经委会议进一步指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10月15日,41个成员城市共同发布《长三角城市合作芜湖宣言》。

按照发改委都市圈规划,2022年是第一个里程碑,“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2035年要“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那么,未来五年将是都市圈化战略推进的重要时段,预计围绕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南京、武汉等一线和准一线城市将形成不同定位、不同类型的都市圈。

都市圈化正成为新一轮城市化主线索,它将会产生一系列深刻影响。参照国外经验,我们理解未来可能呈现的趋势包括:1)人口可能会进一步朝都市圈核心城市集中;2)城市半径会有变化,核心城市的城市半径将显着扩大;3)区域经济格局会有进一步变化,不同都市圈可能会强化不同的产业优势,会变成某类或者某几类核心产业的产业中心。

趋势五:消费整体稳定于名义GDP附近的速度,一二线的看点是消费新形态,三四线看点是品牌化和消费升级。

有一种常见的认识是当前“消费低迷”,并归结为种种原因。但实际上,第一,消费基本上是和名义GDP相关,2012年之前消费增速高,是因为名义GDP增速本身也高,而如今增长阶段不同,增长水位不同了;消费实质上在和名义GDP一起下降,且属于GDP驱动的要素中相对最有韧性的;第二,消费超高增长的阶段,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驱动是地产系消费,比如汽车、家电、家具、装修,在这些度过高增长阶段之后,消费显着高于名义GDP的阶段也就过去了。目前的消费到了一种常态阶段。

从美国1970年以来的数据看,个人消费支出增速与名义GDP增速高低互现,但增速水平大致相当,过去50年前者年均增速较后者略高0.3个点。

从中国近两年数据看,2017-2019年消费均略低于名义GDP增速,但差距不大。2018-2019年消费大项中汽车增速偏低。如果汽车大致恢复常态,我们估计消费可能会在名义GDP增速附近。

预计未来五年消费大致会处于这样一种稳定增速,即名义GDP上下零点几个点。这样的消费数据算不上好,但也算不上差,就是常态。

当然,这里说的只是一个总量概念。分结构来看每个部类都有自己的特征,比如烟酒和化妆品与名义GDP周期相关;通讯器材自身行业周期性明显,在有的年份会显着偏高;中西药品则一直略高于名义GDP。

总量增速上不会有太大的想象力,消费的主要看点在于以下几点:

(一)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经济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个总量规模并不低的高净值人群,对中高端消费形成相对稳定的支撑。

(二)人口密度高、劳动力成本低、移动网络渗透率高等特征决定了新商业模式的总量门槛容易达到,且边际成本偏低,于是消费形态创新在中国比较容易出现,也容易有“现象级消费”。

(三)在棚改(房地产化)之后,三四线的消费渠道化、品牌化和消费升级具有深厚的宏观基础。即使是一些定位偏低端消费的新消费渠道,它在实质意义上也是完成的对县域市场传统杂货店的替代和升级。

④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进入2021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我国经济持续改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发挥作用。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宏观经济数据和2021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得到持续改善,新的比较优势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2020年我国经济逐季改善,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我国经济得以逐季改善,全年达到2。3个百分点的正增长,经济增长水平逐步恢复常态。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我国GDP总量超过百万亿,占世界的17%;人均GDP达到72447元,上升到世界第59位;工业增加值占世界比例超过30%。
另一方面,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改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逐步形成。从2021年公布的数据可知:
一是从增长结构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改善,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从增长结构来看,2021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7%,拉动GDP增长7。8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9。2%,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净出口增长19。1%,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
二是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已经基本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经济水平,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强劲。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0%,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
三是从国内市场来看,内需强劲恢复。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5900亿元,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四是从国际市场来看,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持续改善。今年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80651亿元,同比增长27。1%。同时,从服务贸易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0。5%;其中服务出口增长22。8%;进口下降13。5%,服务贸易逆差下降74。7%。1—5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3。7%;出口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8。3%;进口下降7。5%,两年平均下降14。8%,逆差下降67。3%。

⑤ 未来15年中国GDP有年均增长8%潜力,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离不开啥因素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离不开以下因素:

1、 宏观调控与市场相结合;

2、 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3、 充分解放思想,引起的创新与开放;

4、 逐步走向世界和学习外国先进发展经验与技术;

5、 广大人民的勤劳努力与自力更生;

6、 庞大的人口与市场基础,丰富的资源和比较完备的工农业。

五、 中国的基础优势:丰富的资源如人口、市场和自然资源,以及一次为前提的相对完备的工农业基础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这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基础。

六、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一直名列前茅。这既得益于国家的有利政策,更得益于我国广大辛勤劳作的人民群众。

⑥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

1949-1951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是年均14.5%;1952年至1978年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是6.1%,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5%;1979年至2012年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是9.9%。194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33美元,人均国民收入是27美元。197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224美元,人均国民收入192美元。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956美元,人均国民收入838美元。201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6250美元(按照今年年底的最终修订数字估算),人均国民收入5675美元。

⑦ 五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多少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财政收入从11.7万亿元增加到17.3万亿元。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1.9%,保持较低水平。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

五年来,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制定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个“十条”并取得扎实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

⑧ 中国经济每年都以什么速度增长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5%,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29.2个百分点。比较之前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乏力,31.5%的同比大幅增长确实可喜。似乎也在表明,中国经济开始有企稳的迹象。不过,需要对这一数据进行分析。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之所以如此之快,是在生产加快、价格上涨等作用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利润大幅增加,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比上年12月份显着提高。受石油、钢铁等行业影响,国有企业效益明显复苏,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0.2%。可以看到两点:一是1-2月份的工业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与原材料密切相关的工业企业:二,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国有工业企业,而非民企。而这种增长,主要跟去年以来全国范围内较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上马有关。在民间投资放缓的背景下,基建成为地方政府稳定投资的主要力量。从各地两会公报来看,不少地方都把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作为2017年的重要经济政策。各省2017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数额从千亿到万亿不等。有学者估计,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在8%左右,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整体规模预计在16万亿元左右。市场对此也有非常强的关注。从去年年底以来,黑色金属系价格有不小的涨幅,就是受这轮基础设施投资的刺激。工业国企中很多不少是原材料企业和基础设施相关企业,业绩上自然也就可以获得很大支撑。然而,扩大基础设施投资难以真正实现经济的健康增长,这也是几年前的教训。要想让经济健康增长,从投资层面,关键是民间投资的恢复。近期,民间投资开始有些恢复,但是增长幅度仍然有限。国家统计局在对1-2月份的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进行分析时,也是非常冷静地表示这是“恢复性增长”,这是正确的。从去年年底以来,一些经济数据反映中国经济有企稳的迹象。但是,这只是迹象而已,不能够说明太多。要实现中国经济真正企稳,结束下行惯性,要做的事情还有不少。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引擎是民企。只有民企重新恢复投资意愿,经济才能够实现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说,怎么去唤醒民资的投资意愿,是相关部门应该着重考虑的,切不能因为短时间内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沾沾自喜。

⑨ 中国每年经济以平均百分之多少的速度增长

中国每年经济以平均百分之六点几的速度增长。

阅读全文

与我国经济以年均多少的速度增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经济降低房价是什么意思 浏览:639
太原市哪里有美女 浏览:917
婚姻如何由坏变好 浏览:528
社会在转型什么样的人生活会幸福 浏览:27
看美女跳舞的软件有哪些 浏览:305
1974属虎女2021年婚姻运势如何 浏览:596
为什么会出现婚姻变成坟墓 浏览:403
陷入爱情感觉怎么样 浏览:503
美女被猪拱了怎么办 浏览:57
相爱就是幸福怎么说 浏览:863
美女怎么没有去上班呢 浏览:563
经济收入要怎么写 浏览:372
在哪里打开健康码vivo 浏览:843
事业单位刚来工作是什么职位 浏览:44
如何把幸福传递他人 浏览:377
婚姻法契约是什么 浏览:47
怎么合成走路美女 浏览:190
重庆美女早餐吃什么 浏览:459
回到幸福的时候你选择哪个瞬间 浏览:698
僵尸模式是怎么变成僵尸的故事 浏览: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