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四新经济环境下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将“鼓励创业”纳入促进就业的方针,强调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支持青年创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我们应该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提升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目标,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促进首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首都创业大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深化改革催生更多创业机会,对创业政策制定提出新期待。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世界各国政府均把鼓励创业、发展创新经济作为国家战略和政策取向,创业日益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活力源泉。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优秀企业家和海内外人才云集,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汇聚,金融和创投机构分布广泛,具有丰厚的人才、科技和金融等创新创业资源。随着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更加突出,市场的活力将进一步激发,再加上首都得天独厚的创业资源,必将给创业者带来更多机会,也期待着更加精准有效的创业政策。
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对传统创业模式提出新挑战。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通过实施首都人才战略,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来京发展,为首都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本支撑。但同时,北京优越的创业环境和发展空间,也吸引大批劳动力进京务工。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带来人口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不仅给北京的能源供给保障、交通出行、大气污染防治和垃圾处理等带来巨大压力,也造成创业活动成本提升、收入降低和审批困难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据统计,2009年北京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88.6,2013年增至97.8,4年内增长了10个百分点。环境成本对北京投资吸引力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2010年到2013年北京投资总额增速呈逐步下降态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过去那种简单依靠消耗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创业方式很难适应北京需要,外在环境已经对北京创业形成倒逼态势,引导创业模式变革势在必行。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高创业门槛,对创业能力提出新要求。通过多年的发展,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近年来,北京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以人口规模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为核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大批为总部服务的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会展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企业迅速崛起。产业结构调整对创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显示,北京市近5年青年创业者选择从事科学研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所占比重仅为18.16%。北京产业发展高端化趋势,提高了在京创业的难度。首都促进创业工作能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不仅关系到众多创业者的创业梦想,更关系到首都北京的发展后劲。
二、建立适合首都特点的创业政策体系
北京创业工作要以“促进充分就业、助推产业升级、强化人口调控”为主线,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发挥创业的先导作用,以此带动首都城市功能疏解,破解人口资源环境困局。
发挥创业工作积极作用,服务首都发展大局。更加注重发挥创业活动的导向作用。北京是个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建立“以业控人”的长效机制、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过快增长是未来政策的基本取向。新时期创业政策制定,必须正确处理好创业与就业、就业与人口的关系,最终做到既要能够通过创业活动,把各类优秀人才聚拢过来,又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发挥创业活动的激励作用。通过创业政策的引导,促进创业资源和要素在京津冀经济圈范围内合理配置,推动高、中、低端产业合理布局。结合首都产业高端化发展方向,加大对创新型创业的扶持力度,努力为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充分调动起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内在活力。更加注重发挥创业活动的整合作用。进一步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强化创业工作的整体设计,推动创业资源整合和共享,形成多部门协调推进创业工作机制,加快构建大创业工作格局。
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创业政策,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一是完善创新型创业扶持政策,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京创业。完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海外人才吸引政策,聚集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人才和研发团队;健全面向科技人才的投融资政策,建立健全全新的创业孵化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通过落户政策倾斜等,为高端人才提供良好工作生活环境。二是健全困难群体创业帮扶机制,扶持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三是加大对青年为主体的普通群体创业扶持,促进普通劳动者高质量创业。针对青年创业者创业经验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通过建立创业导师团队,倡导创业导师以参股入股的形式,带动青年创业活动;针对青年创业者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建立创业专项扶持基金,对于评选的优秀创业项目,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形成个人、政府和商业银行三方风险分担机制。
发挥高端创业的剥离功能,构建以业控人的长效机制。研究出台符合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的产业准入目录、行业标准和税收征管政策,进一步提高不符合首都功能需要的产业准入和劳动准入门槛,引导各类创业活动向高端产业集中。坚持以规划为导向,面向首都功能圈进行产业布局。完善跨地区产业配置规划,形成京津冀产业梯次发展态势,引导各类创业活动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建立反映服务成本和资源环境消耗的特大城市价格体系,分行业和企业实行差别化的价格政策。深入研究居民对城市服务的需求,支持本市困难就业人员开展满足市民基本需求的创业活动,有效弥补低端业态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支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开展高水平创业活动。
打造专业高效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成功创业的社会环境。减少各类审批手续事项,加快推进业务经办信息化建设,缩短审批时限,进一步为企业松绑,调动劳动者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创业扶持,对金融机构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按增量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建立专门针对初创企业的财政专项补助基金,对符合条件的初创小微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贷款覆盖人群范围。鼓励举办面向社会的创业培训和活动,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信心,提高创业能力,助推成功创业。完善市、区(县)、街(镇)三级创业服务体系,建立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实施精细化服务,做到基础服务全覆盖。搭建创业信息交流宣传平台,及时掌握创业市场供需信息,促进创业服务资源高效流通和优化配置。通过宣传、展示、推广等活动,宣扬创新创业精神,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促进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激发创业热情,带动更多劳动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
❷ 四新经济是指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什么
所谓“四新经济”,是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
❸ 教师如何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围绕着是诶围绕着四新主攻四化分类推进高质量围绕着四新主攻四化分类推进高质量的发展是在售价十中全会长齐围绕着四新主攻四化分类推进高质量的发展是在射箭十中全会上强调的。奋力推进高质量的发展。是需要一批一批的科研工作者,围绕着发展的需围绕着四新主攻四化分类推进高质量的发展是在射箭十中全会上强调的。奋力推进高质量的发展。是需要一批一批的科研工作者,围绕着发展的需求。
❹ 南京实施“四新”行动计划
新华社南京4月11日电(记者 沈汝发)南京市11日举行“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四新行动动员发布会”,发布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等四个行动计划。
根据计划,南京市将推进市区两级总投资5454亿元的346个新基建及关联产业项目加快建设,2020年力争完成年度投资867亿元;同步推进总投资734亿元的30个新基建关联产业载体(园区)建设,2020年力争完成年度投资121亿元。积极开拓产业发展新资源、新空间,融合对接数字经济、智慧城市、主导产业发展,促进产业模式和业态创新,培育40家依托新基建产业环境创新发展的示范企业、10家平台经济重点企业,力争相关行业年度营收增速达到15%以上,互联网平台网上交易额年度增长超过20%。
南京市计划到2022年,力争三年完成新基建及关联产业投资3000亿元以上,新增关联产业载体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关联产业营收每年2000亿元以上,平台经济网上交易规模总体达到20000亿元以上。
激发新消费,南京计划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实现正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实现销售额16000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全面提升。网络零售额实现5100亿元,直播、社群、数字商业、C2M等新型消费总额突破1000亿元。
培育新产业,南京计划2020年全市新产业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其中,新一代数字经济规模1800亿元,新医药与新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新型都市工业产值600亿元。
打造新都市,南京今年计划完成棚户区危房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交通枢纽提升等方面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以上,着力打造更宜居、更安全、更人文、更现代的新都市。
❺ 四新四化内容是什么
“四新”
“四新”经济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
“四新”经济具有不同的内涵侧重点:新技术,主要指可实际推广、替代传统应用和形成市场力量的新技术,而不是简单的产品技术或实验室技术。新产业,主要指以新科学发现为基础,以新市场需求为依托,引发产业体系重大变革的产业。
新业态,主要指伴随信息技术升级应用等,从现有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活动。新模式,主要指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打破原先垂直分布的产业链及价值链,实现传统产业要素重新高效组合。
“四新”经济本质是自主创新,四新经济具有渗透性、融合性、轻资产、高成长、动态变化、基础环境依赖等特性,更加注重无形资产、核心团队、智慧发展和核心竞争力。
“四新”经济是政府经济工作思路和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转方式、调结构及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抓手。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四新”经济要求勇于打破思维定式,消除传统条块式管理与其发展存在的冲突。
另一方面,“四新”经济隐含着生态文明和包容性发展,推进中不做顶层规划,不分传统和现代,不规定统计口径,不锁定范围和发展内容,不固定推进模式和方法。“四新”要去产业定位论,只提出发展方向,不确定具体产业内涵,留下未来发展空间。
“四化”
产业智慧化。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运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加快制造业智慧化改造,提升服务业智慧化水平,推动农业智慧化发展,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标准,实现价值链向高水平跃升,促进“老树发新芽”“有中出新”,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
智慧产业化。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物联网、车联网、空天海洋、生命科学、量子技术、虚拟现实等领域,加速知识、技术、创意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筑巢引新凤”“无中生有”,实现新兴产业提规模。
跨界融合化。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培植壮大农业“新六产”,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旅游业与上下游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军民融合,推动产业行业交叉渗透提档升级,不断衍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实现跨界融合提潜能。
品牌高端化。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产品、企业、行业和区域品牌,加强质量标准建设,推动“山东制造”向“山东质造”转变,打响“好品山东”“好客山东”“诚信山东”“食安山东”品牌,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品牌高端提价值。
❻ “四新”经济具有哪些特点拥有哪些模式
“四新”特点:融合性,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相互渗透。动态变化性,内容和形态随着最新技术和模式的突破应用发生变化。轻资产性,以知识智力资产开发和转化应用为核心,依赖核心人才团队建设。需求主导性,以消费者为核心打造价值链,消费者需求成为“四新”萌发土壤。基础环境依赖性,要营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减少规制的基础环境。高成长性,体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四新”模式:包括再定义创意设计型、平台模式型、并购整合创新型、需求拉动型、痛点突破+跨界应用型、异业联盟型、集成创新型、迭代平移型、碎片整合型、价值链提升型、“互联网+”典型示范型、软硬融合型、跨界融合型、产业链贯通型、业态与模式创新型等。
❼ 四新经济是指什么
所谓“四新经济”,是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官方的表述:四新经济,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
❽ 四新经济包括哪四个方面
四新经济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
四新经济具有不同的内涵侧重点。
新技术,主要指可实际推广、替代传统应用和形成市场力量的新技术,而不是简单的产品技术或实验室技术。
新产业,主要指以新科学发现为基础,以新市场需求为依托,引发产业体系重大变革的产业。
新业态,主要指伴随信息技术升级应用等,从现有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活动。
新模式,主要指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打破原先垂直分布的产业链及价值链,实现传统产业要素重新高效组合。
❾ 四新经济包括什么
四新经济
四新经济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
什么是四新经济
四新经济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1]
四新经济的内涵
四新经济具有不同的内涵侧重点。
新技术,主要指可实际推广、替代传统应用和形成市场力量的新技术,而不是简单的产品技术或实验室技术。
新产业,主要指以新科学发现为基础,以新市场需求为依托,引发产业体系重大变革的产业。
新业态,主要指伴随信息技术升级应用等,从现有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活动。
新模式,主要指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打破原先垂直分布的产业链及价值链,实现传统产业要素重新高效组合。
[编辑]
四新经济的本质
四新经济的本质是自主创新,关键是转变思想观念。
四新经济本质是自主创新,四新经济具有渗透性、融合性、轻资产、高成长、动态变化、基础环境依赖等特性,更加注重无形资产、核心团队、智慧发展和核心竞争力。
四新经济是政府经济工作思路和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转方式、调结构及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抓手。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四新”经济要求勇于打破思维定式,消除传统条块式管理与其发展存在的冲突。
另一方面,“四新”经济隐含着生态文明和包容性发展,推进中不做顶层规划,不分传统和现代,不规定统计口径,不锁定范围和发展内容,不固定推进模式和方法。“四新”要去产业定位论,只提出发展方向,不确定具体产业内涵,留下未来发展空间。
[编辑]
四新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别
四新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相互融合促进,四新经济比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更大,但不是替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版。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运用“四新”经济的理念和信息化手段发展、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培育出顶级的四新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带有政府主导意志,宜用“加法”;“四新”体现市场需求和草根经济,宜用“减法”,营造宽容失败的发展环境。
推进“四新”经济发展,限制越少越好,流动性越强越好,创新活力越足越好,产学研用结合越紧密越好。要从习惯于抓大企业、大项目转向更加重视扶持小微、草根企业;从过分强调有形资产投资转向更加注重研发、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投入;从政府给予优惠政策转向营造发展环境;从简单机械依赖产业政策转向主动顺应“四新”特点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模式。
此外,要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和服务氛围。以前注重企业产值、规模和历史,现在要注重团队、注重技术、注重商业模式。要从单纯的引进企业转变为按照产业链、价值链和市场发展需求,开展专业招商、代理招商、市场化招商、中介招商、服务招商。从拼政策、拼资源、拼成本、拼价格,到拼服务、拼氛围、拼营商环境,把优惠政策转为服务功能,推动“四新”经济集聚。
❿ 四新项目指什么
“四新”项目是指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五届市委常委会第49次会议指出,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广大领导干部凝心聚力、勇于担当,突出抓项目这根主线,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从2018年9月份起,除特别重大活动外,在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推出“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报道,用相对固定的视角,持续、动态展示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推动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紧张快干”的项目建设热潮。
(10)地方如何发展四新经济扩展阅读:
宿迁"四新"项目共2098个,计划总投资4638.6亿:
作为万科、希尔顿、万达、华为等供应商,在2017二月份,江苏库曼智能家居在宿迁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顺利投产运行。据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前期投资5000万元,引进大型现代化生产机器设备,全力打造绿色环保无尘车间。
作为实木复合门、装饰挂板和固定家具材料一体化的生产企业,该企业近期计划年产值1亿元人民币。中远期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年产值5亿人民币。
像这样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的企业,在宿迁还有不少。据统计前11个月,全市“四新”重大项目2098个,计划总投资4638.6亿元;工业项目1629个,占项目总数的77.6%,计划总投资3625.3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78.2%。
新签约重大项目659个,计划总投资1645.1亿元;新开工重大项目617个,计划总投资1419.3亿元;新竣工重大项目455个,完成投资881.5亿元;新投产重大项目367个,完成投资692.7亿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四新”重大项目蓄积发展动能,跑出“宿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