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为什么受到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很大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展,英国虚拟及实体经济均受到严重冲击,目前英国经济面临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困境。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轮经济下滑比原先预期的更加严重,而且将持续更长的时间。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与前一季度相比,今年第二季度英国经济增长速度为零,第三季度进一步降至负0.6%,创199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大跌幅。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三季度英国经济增幅也仅为0.3%,创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金融危机是导致英国经济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英国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表示,金融危机摧毁了“信心”和“信任”,生产者和消费者对英国经济发展前景失去了“信心”,对英国金融业失去了“信任”,而要恢复“信心”和“信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
金融服务业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一旦金融业不能正常运转,英国经济也就随之“失灵”。受金融危机影响,英国各大银行一方面需要资金改善其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也担心借款人违约风险上升,因此放贷意愿大幅下降。在银行惜贷的背景下,英国也出现了严重的信贷紧缩问题,各种经济活动随之骤减。
面对银行惜贷和经济下滑程度加深的局面,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警告说,目前英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让银行正常运转,促使它们恢复放贷,这比减税、降息和财政刺激措施等都更重要,否则英国经济还将继续恶化。
除了金融业外,英国住房市场持续低迷,也对整体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根据英国银行家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11月份,英国各大银行批准的住房抵押贷款约为1.78万笔,环比下跌14%,同比下跌60%。虽然英国政府出台了包括减免印花税在内的一揽子房市救助计划,但仍难以扭转英国住房市场的下滑势头。
此外,随着经济形势恶化,英国失业率不断攀升,而这会影响个人消费开支,使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11月底,英国失业人数已经连续10个月上升,失业总人数攀升到186万,失业率达6%,为1999年年中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经济持续下滑,英国各行各业还将大幅裁员,因此,明年英国失业人数还可能进一步上升。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预测,2010年英国失业率将升至7%,2011年则可能进一步攀升至7.5%。
为应对经济下滑,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措施,英格兰银行也大幅下调利率。今年10月份,英国政府承诺拿出5000亿英镑(1英镑约合1.47美元),救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英国政府还根据欧盟统一安排,出台了相应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此外,英格兰银行在最近两个月里连续大幅降息,目前其基准利率仅为2%,创195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措施虽然对刺激英国经济增长有一定积极作用,但短期内难以扭转英国经济下滑的势头。渣打银行预测,英国经济将连续5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到明年第四季度,英国经济才会出现微弱复苏势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今年英国经济增速将仅为0.8%,明显低于前年的2.8%和去年的3.0%,明年英国经济增速将为负1.3%。
㈡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英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为克服危机,英国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很快席卷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危机期间,56个国家先后宣布货币贬值,世界贸易萎缩,总额减少2/3。各国工业生产大幅下降,与1929年相比,
英国下降20%,失业人数达到创纪录的水平,1933年失业人口英国400万。措施:1931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令英镑贬值30%
㈢ 以英国为例,说说导致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答案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就已经存在,这是同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相联系的。但是,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后,危机的可能性才变成了现实性。随着简单商品经济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使经济危机的发生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在英国社会里,随着社会分工的广泛发展,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每个英国企业都成为社会化大生产这个复杂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它在客观上是服务于整个社会,满足社会需要、应受社会调节的。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统治,生产完全从属于资本家的利益,生产成果都被他们所占有。而资本家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生产并占有剩余价值,他们“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不是取决于生产和社会需要即社会地发展了的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而是取决于无酬劳动的占有以及这个无酬劳动和物化劳动之比,或者按照资本主义的说法,取决于利润以及这个利润和所使用的资本之比,即一定水平的利润率。因此,当生产的扩大程度在另一个前提下还远为不足的时候,对资本主义生产的限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在需要的满足要求停顿时停顿,而是在利润的生产和实现要求停顿时停顿”。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单个企业的生产,在资本家或其代理人的统一指挥下,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而整个英国社会生产却基本上陷于无政府状态。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比例关系的失调,特别是生产与需要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失调,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所造成的必然结果。私有制把社会生产割裂开来,资本家们各行其是。各生产部门比例的不协调,是资本主义生产运动中的经常现象,而按比例的发展,则是资本主义生产运动中的个别情况。严重比例失调是引起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或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在追逐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所有资本家都拼命发展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结果是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落后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增长,商品卖不出去,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这是引起经济危机的最直接的原因。
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以及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作为英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是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它们的结合,才不可避免地使英国社会再生产周期地遭到破坏,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希望能够帮到你,谢谢采纳,欢迎追问。
㈣ 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的1825年英国的第一次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过剩,只是相对过剩,指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而言是过剩了。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到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万英镑。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1825~1826年间,英国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1825年底,着名的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底的1 070万镑降至120万镑。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据统计,1825年10月至1826年10月,破产的工商企业达到三千五百多家。1824~1826年间,英国当时重要的出口产品棉布出口从3.45亿码降为2.67亿码,即减少了23%。机器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遭到了危机的沉重打击。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过剩,只是相对过剩,指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而言是过剩了。当时,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 此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爆发了经济危机。
㈤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间断地发生说明了哪些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⑴经济危机通常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⑵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⑶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产能过剩。
⑷在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就已经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但这仅仅一种可能,经济危机并没有变为现实。
⑸再生产的周期性。
中文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实质
生产相对过剩、工人失业
可能性理论
消费不足;工资压缩理论
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
快速
导航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
相关理论
本质特征
参考书目
定义
⑴经济危机通常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⑵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⑶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产能过剩。
⑷在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就已经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但这仅仅一种可能,经济危机并没有变为现实。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与财产私有之间的矛盾才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直接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厂商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消费者有效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激化,必然引起经济危机爆发。
⑸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再生产的循环进行,使经济危机的过程具有周期性。典型的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危机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在萧条阶段,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同时为复苏阶段做准备。在复苏阶段,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缓和,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使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形成高涨。高涨又使经济各种矛盾加以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又爆发新一轮经济危机。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产更新。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更新,会扩张生产能力,引起生产高涨,为下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奠定物质基础。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
1825年
英国的第一次经济危机
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是1825年发生在英国的经济危机.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到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万英镑。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1825~1826年间,英国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1825年底,着名的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底的1070万镑降至120万镑。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据统计,1825年10月至1826年10月,破产的工商企业达到三千五百多家。1824~1826年间,英国当时重要的出口产品棉布出口从3.45亿码降为2.67亿码,即减少了23%。机器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遭到了危机的沉重打击。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经济的产能过剩,只是相对过剩,指相对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而言是过剩了。当时,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此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
㈥ 英国1825年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
严重的生产过剩使资本家不敢投资,利润源源不断变成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1819年为 360万英镑,1820年为820万英镑,1821年为1120万英镑,1822年为1010万英镑,1823年为1270万英镑。于是,相似的一幕又上演了。从1821年到1825年,伦敦交易所共对欧洲和中南美洲国家发行了4897万英镑公债,而英格兰银行对国内私人贷款却急剧萎缩。这些公债转过来又成为对英国商品的购买力。英国输往中南美洲的棉纺织品从1824年的150万英镑,激增至1825年的395万英镑。出口猛增一方面刺激生产和投资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则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从而再一次使供给严重超过需求。1825年下半年,物价终于开始下跌,而南美洲投资也被证明是一场豪赌。投机商人和银行首先大量破产,继之第七次危机席卷英国主要工业部门。 这场危机使纺织工业设备开工率下降了一半,纺织机械如花边机的价格下跌了75%-80%,机器工业首次受到危机的严重袭击。更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在外国公债上净损失达1000多万英镑,对资本家和英国国力都是一个沉重打击。此类现象后来在对美国铁路的投机上再次重演。债券投机屡屡失败是英国走向相对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价格大幅下跌,英国货倾销美、法、德各国市场,重创了它的竞争对手。
㈦ 1825英国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进而引起全面的生产过剩危机。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到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万英镑。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1825~1826年间,英国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影响所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产业工人失业,经济凋敝。但是由于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尚未完成产业革命,所以对其他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影响还不是很大。经济危机发生后当局采取了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政策,垄断资本逐渐兴起。特别是铁路业兴起,带动冶金、煤炭、机车制造业的发展,运输成本迅速降低,进而带动其他工业的发展,英国经济此后经历了长达近12年的经济繁荣繁荣。
㈧ 英国史上所有的经济危机包括现在的
1、经济危机 1788年
繁荣期 1788—1792年
英国纺织业发展 银行贷款使筹集资金更主容易,工业投资迅猛增长,投资品需求旺盛,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出口不断增加
2、经济危机 1793年
1792年末,物价开始下降,破产事件开始增加。1793年英国对法国宣战,英国对法国及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物价急剧下跌, 到1794年,工商业的状况开始好转。
繁荣期 1795年
3、经济危机 1797年
1794年到1795年,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工业品的需求下降。
繁荣期 1798年—1800年 1806年—1809年
好景持续了12年
4、经济危机 1847年—1850年
1847年秋,铁路投机终告破产,英国第九次经济危机开始了。许多线路停目铺设,干线铁路的工程进展大大放慢。恰在铁路危机爆发之际,又出现英国和中欧、南欧地区农业严重歉收。
繁荣期 1851年—1854年 1855年—1856年
5、经济危机 1857年—1858年
1857年12 月英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但存货却增加了。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都大规模停工、减产,物价急剧回落。美国的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减产20%-30%,铁路建设工程量缩减一半,许多煤矿关闭,煤价大幅度下跌。
6、经济危机 1867年—1868年
事实上,早在1864年,英国铁路建设规模就缩减了40%,造船业也在1864年达到生产的最高峰并开始收缩。英印贸易逆差在1864年高达3200万英镑,黄金外流严重,1867年春,英国棉花纺织工业生产缩减20%-25%,丝织品输出减少23%。
毛纺织业出口1868年比1866年下降30%。生产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英国的重工业。1867年铁路建设比 1866年下降30%。1866年中,苏格兰地区137座炼铁炉大半停止生产。造船业从1865年到1867年下降达40%。
㈨ 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时间、背景、原因以及影响
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时间、背景、原因以及影响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一场经济危机,其后将近半个世纪,英国接连发生此类危机,直到1866年,英国的经济才有了喘息的机会,并获得一段稳定期,但经济危机并没有结束。可以说,1825年的经济危机是英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开端,这场经济危机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背景由于英国对美国铁路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故美国铁路投机的破产对英国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动。1847年经济危机结束后,从1850年开始的周期性高涨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世界贸易急剧的扩大,19世纪50年代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额比前20年提高了2倍。机器工业的发展,运输业的革命,新兴国家和新兴部门卷入国际商品流通,以及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
起因1848年至1858年,美国建成的铁路约达33,000公里,超过了其他国家所建铁路的总和。而英国在40年代的建设热潮中,所铺设的铁路却只有8,000公里。美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按道理应会带动其冶金业的大发展,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而且,这一时期,美国生铁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棉纺织业的增长速度也不快。与此同时,铁轨、生铁、机车、棉布和其他英国制成品的进口却增长得十分迅速,英国产品充斥美国市场阻碍了美国冶金业和棉纺织业等当时的重要工业部门发展。
发展随着危机的爆发,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仅1857年一年,就有近5000家企业破产。粮食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国工业品的剧烈竞争,促使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反过来,英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美国危机的打击。由英国向之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也使英国的投资者持有的有价证券急剧贬值。1857年秋季,美国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了,美国的货币危机在10月中旬达到了顶点,当时纽约63家银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贴现率竟然超过了60%,股票市场行市则下跌了20-50%,许多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达到80%以上。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
影响1857年经济危机波及面很广,之后,爆发了美国的‘’。其后,奴隶制的消灭、宅地法的实施、重工业的发展,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㈩ 1929年到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是什么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也使英国的经济受到了打击。1930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蔓延到英国。工党政府拒绝全国失业工人提出的增加失业补助金、取消失业保险法中某些不合理规定的要求,于是,全国失业工人运动组织失业者于3月20日开始向伦敦“饥饿进军”。参加者高呼“反对工党的饥饿政策”、“争取建立革命的工人政府”等口号,于4月30日到达伦敦。翌日在海德公园举行盛大的群众大会,5万伦敦工人走上街头,欢迎进军队伍。
1931年11月12日,国民政府实行“贫困调查法”,把失业补助金总额每年削减3000万英镑,使英国失业工人处于饥饿线上。
1930年6月30日英国政府与伊拉克费萨尔王朝签署了一项《英伊同盟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