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天门,仙桃,潜江哪个城市发展好些
肯定是仙桃啊,仙桃是全国百强县,整个湖北都只有2、3个达到标准的,这是硬指标评选出来的。仙桃20年来gdp一直是湖北县级市的第一名,肯定是无可争议的第一,不过现在天门潜江也发展比较快,可能会在近些年超过仙桃。
㈡ 潜江现在经济怎么样啦
它现在已经是直辖市了,也被纳入武汉城市圈“8+1”的范畴,你问的问题有点广。现在在修铁轨,很有发展潜力。
㈢ 宜昌、荆州、潜江各属几线城市
宜昌和荆州都属于3线城市,潜江是县级市,是湖北省直管的。1、宜昌的经济情况2018年湖北省GDP实现3.9万亿元,湖北省下辖17个地级市,而宜昌的GDP名列第三位,仅次于武汉和襄阳,2018年宜昌的GDP为4064亿元,常住人口413万,在全省排名第六,前面的分别是武汉(1108万)、黄冈(633万)、荆州(559万)、襄阳(567万)、孝感(492万).
3、潜江市的经济情况2018年潜江的GDP为756亿元,在全省排名15名,仅高于天门和神龙架,潜江市的常住人口是97万人,全省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天门市。2018年潜江市的人均GDP为7.83万,位居全省第4位,人均发展水平在全省是属于较高水平。总结:宜昌和荆州是湖北的三线城市,从经济总量来说是比较靠前的城市,在人均方面,宜昌和潜江都是比较靠前的,分别排名第二和第四位。
㈣ 潜江市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发展的怎样了
潜江农村经济发展异彩纷呈
今年,我市农村经济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产品全面增产。预计主要农产品产量“五增两平”。粮食总产量39。14万吨,比上年增长2。0%;油料总产量9。07万吨,比上年增长2。7%;生猪出栏92万头,增长12%;家禽出笼1470万只,比上年增长5%;水产品产量10万吨,比上年增长6%;蔬菜总产量58万吨,棉花总产量4。8万吨,与上年持平。
农业效益显着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畜禽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养殖效益明显。油菜籽价格达到3。64元/公斤,比上年增长40%;水稻1。64元/公斤,增长12。3%。蔬菜、果用瓜等价格也有一定幅度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可比价)46亿元,比上年增长4。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亿元,增4。0%。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以上,比上年增500元以上,增长13。0%以上。
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区域化布局特色显现。45万亩优质棉、40万亩优质稻、40万亩优质油菜、10万亩优质蔬菜板块建设进展顺利。稻棉轮作、虾稻连作、麦(油)瓜椒棉等亩收入过3000元的种养模式面积37。2万亩。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目前,年出栏50头以上的有2170户,出栏量67。9万头,占生猪出栏总量的73。8%。其中,年出栏量1000头以上的91户,出栏量34。48万头,占全市全年出栏量的37。5%。已建万头猪场7个,生猪“150”标准化猪舍71栋。水产养殖持续增长。稻田养虾已形成了稻田寄养、种苗繁育共同发展的良好形势;网箱养鳝、𫚔鱼养殖发展迅速。全市渔业养殖面积25。9万亩,比上年增加8。8万亩。野生寄养小龙虾面积10。8万亩,比上年增8万亩,增285。7%;网箱养鳝面积2。5万亩,网箱口数达到48。2万口,对比上年增加19。9万口,增长70。3%;𫚔鱼养殖面积1。55万亩,比上年增1。5万亩。截止目前,全市加工水产品7。23万吨,加工成品2。03万吨,出口水产品1。17万吨,出口创汇7025万美元。预计全年出口创汇9585万美元。林木产业成为农民增收新途径。今年完成植树25万株,新增林地5000余亩。项目造林2。2万亩,杨树苗销售2000万株。
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通过举办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开展送科技下乡,建设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培植科技示范户,举办科技示范样板,重点推广虾稻连作、网箱养鳝、𫚔鱼标准化养殖、“150”生猪养殖等,带动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与普及。全市共进行各类培训700多场次,培训24万人次,印发实用技术资料70万份册;培植科技示范户100户,办科技示范样板、科技示范园50多个;𫚔鱼等名特优水产品迅速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重点围绕华山、莱克、巨鑫、银海、金城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发展了鱼回鱼养殖、野生小龙虾寄养和肉鸭养殖基地等。加快龙头企业技改扩规步伐,培植壮大龙头企业。莱克水产鱼回鱼深加工、金松纱业精技改、尝香思扩规改造等基本完工,可新增销售收入14。1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达141家,其中重点龙头企业30家(省级7家,市级龙头企业23家),企业员工1。8万人,预计2007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4%。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发展。我市目前已建立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9个,其中今年新增27个,吸收农民入社(会)1。5万人,社(会)员年人均纯收入9000多元。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面启动。我市抢抓纳入全省“无公害农产品试点县市”机遇,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今年,在10家重点龙头企业开展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市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新增102个,新增企业商标注册15个。组织开展了争取国家驰名商标、省级着名商标和市级知名商标活动。在第四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一批农产品荣获“金奖农产品”称号。“潜江龙虾”、“奥来西瓜”、“尝香思”香辣牛肉酱、楚王原棉、江汉棉纱等品牌在省内外知名度越来越高。
农业多功能建设开始起步。通过招商引资引智,吸纳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闲置资本投入农业,建设了周矶管理区(农场)四季西瓜种植园、美国红提种植示范园、食用南瓜种植基地,天河60万只肉鸭标准化养殖、西大垸鱼回鱼种苗繁育等一批特色种(养)基地;总口管理区雷台农业生态园、积玉口借粮湖生态休闲农业建设等开始起步。通过农业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生态园建设,不仅提高了农业效益,还拓展了农业的生态、休闲及文化传承功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采取义务工负担和民主办水利的方式,开展了畅通保安、水毁修复、小农水示范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0582。5万元,组织大小机械4500台套,累计完成土方1112万方,标工662万个,占计划的108%。争取国家项目扶持,全市完成重大水利项目投资6120万元,实施了兴隆、谢湾两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增收项目,其中今年争取资金2737万元;幸福泵站更新改造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2434万元。投资260。87万元,圆满完成熊口赵脑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任务,省级验收评定为优良。完成了浩口、龙湾、运粮湖三个万亩标准农田整理项目,完成投资3433万元。农村水改已开工17处,完工12处,完成投资4335万元,受益人口9万人。
农业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高。一是切实抓好防汛排涝抗旱工作。全面落实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加强了堤防建设和险段整改。强化免疫接种、强化消毒灭源、强化检疫监管、强化疫情处置,有效控制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加大了农资市场监管力度,确保了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
新农村试点示范工作进展顺利。开展了以企带村建设模式的探索。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采取定单生产、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积极参与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动员市直部门开展结对帮扶和驻村共建工作。开展了30个村的结对共建工作,从市直79个部门抽调干部驻村帮助工作。通过企业带动、部门扶持、政府补贴,新农村试点示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纳入市里“以奖代补”项目的20个村计划投资2206。6万元,已完成投资1558万元,占年计划的70。6%。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一是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制定了农业、畜牧、水产、林业、农机等农村公益性服务项目和管理办法。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已核发林权证3500本,确权发证面积19。8万亩,林权申请登记发证率达95%。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42万人,参合率达到82%。二是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市落实各项惠农补贴4462。53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1222万元,粮食良种补贴资金760万元、农资增支直补资金1609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89万元、棉花良种补贴465万元、母猪补贴117。53万元。争取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补贴493万元。开展了能繁母猪保险,已签订保单2万份。三是建立了“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推进农村重点项目建设。根据我市农村产业调整规划,市财政筹措资金240万元,对今年鱼回鱼标准化养殖、生猪150养殖模式和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品牌建设等重点项目进行奖励。四是强化了农民负担监管。今年审批农民负担总额1078。9万元,人平21。8元,亩平16。2元。完善了农村帐务“钱帐双代管”,强化了农村审计监督。
㈤ 潜江的经济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着名的鱼米之乡。所属的6个管理区(总口、西大垸、运粮湖、后湖、熊口、周矶)前身建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在荒湖、荒滩等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地方开垦出来的国有农场,经过几代农垦人几十年的开垦建设,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商品鱼、商品猪基地。农垦经济是潜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潜江农垦下辖6个管理区,1个原种场,总人口9万人,国土总面积357.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6.5万亩。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观光于一体。
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骨干企业有3家棉纺企业(江汉棉纺纺织厂、金松纱业有限公司、宏毅棉纺织厂);3家制衣企业(赛格、康强、江兴制衣公司),6家棉花加工企业(6个管理区区办企业),2家油脂加工厂(华垦粮油、熊口油脂),2家冷冻厂(后湖冷冻加工厂、运粮湖冷冻加工厂),1家医材企业(湖北福好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和2家饲料厂(后湖楚佳饲料厂、总口饲料加工厂)。主要农产品有棉花31万担(种植面积16.3万亩)、油料10.8万担(种植面积8.6万亩)、水产品1.2万吨(精养面积2.9万亩)、生猪9.3万头(共有5个万头养殖场),农业总产值3.94亿元。后湖管理区万亩果园基地和万亩水面的返湾湖旅游风景区,是旅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002年,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农村体制改革精神,对所属的农场体制进行了改革,在农场设立了管理区,作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赋予相当于县一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建立了相当于县一级的财政预算决策制度,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农场体制改革后,具有五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土地资源优势。农场人均占有耕地近3亩(不含水面、林果业面积),具有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的基础。二是管理优势。农场“统”的功能较强,可以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是科技和人才优势。农场科技兴农水平较高,原来培养的人才基本上都还留在农场。四是交通、区位优势。 结合区位优势,已建成生猪、江汉土鸡、水禽、草食畜禽四大养殖基地,基地年出栏(笼)生猪30万头,江汉土鸡600万只,水禽140万只,牛1万头,羊2万只;总投资1000万元的优质三元猪、渔猪联养、渔鹅联养四个养殖小区正在建设中。潜江市有万头猪场9个,年出栏14万;5000只以上家禽养殖场269个,年出笼135万只。农户养殖逐渐向大户集中,养殖专业户发展到6401户。
1.生猪。自1998年以来,该市通过实施生猪“四化”、瘦肉猪基地建设和“三优”等项目,使生猪良种率不断提高。潜江市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比重已占到生猪饲养量的40%,基地镇处三元杂交猪的比重占到了70%以上。
2.江汉土鸡。江汉土鸡是该省重要地方品种,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品质在我国属上乘。该市正在江汉土鸡养殖基地镇——老新镇实施“江汉土鸡提纯夏壮项目”,致力于江汉土鸡整体质量。
3.肉牛肉羊。引进了原种波尔羊种公羊,原种西门塔尔种公牛。建成了市乡两级冻精配种网络,冻精配种站点达23个,冻配面达80%。
形成了以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各基层畜牧兽医站、畜牧生产销售协会为依托,畜牧业科技示范户、畜牧养殖大户、运销大户为基础的畜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以及完备的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已开通潜江畜牧信息网,涵盖潜江市的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络正在建设中。 潜江是一座新型工业之城。潜江地上盛产粮油棉,地下富藏油气盐,已形成油气开采、纺织服装、冶金机械、化工医药、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拥有四家上市公司,创造了“三个之最”和两个国家级誉名:潜江是世界最大的牛磺酸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石油钻头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眼科用药生产基地;被国家授予“中国小龙虾之乡”、“全国裁缝之乡”。正在全力打造中国家具第五极——华中家具产业园 。
㈥ 湖北县域经济排名2021
湖北省一共有79个县域,从GDP总量和人均GDP来看,79个县域可以分为六个梯队。其中宜昌东、荆门西和荆州西北组成的区域算是湖北经济最强县域。那具体的排名情况,已经在下方整理好了,赶快来了解看看吧。㈦ 湖北鄂州、仙桃和潜江,在经济发展上谁更胜一筹
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宝藏”省份,这里不仅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精彩纷呈,大城市们推动着经济进步,小城市们也在默默蓄力为发展而添砖加瓦。
今天小编带领大家来到湖北省,有这样三座面积狭小的城市却能够包容万象,给人们带来的惊喜也是层出不穷,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三座面积最小的城市,未来谁的发展会更胜一筹呢?谁的未来更透前途呢?
经过小编的叙述,相信屏幕前的你又见证到了这个省份中的“宝藏”,以上三座城市你最看好谁呢?欢迎给小编留言说出你的看法吧。
㈧ 潜江经济到底怎样,发展快不快,环境如何,很穷吗
那就要看看你是什么样性格的人,你要的是什么??我是刚刚从这个城市读书出来的,这是一个中小型城镇,近两年来,有不段的发展。两年前,这是一个很平静,很简单的城市。在大城市生活久了压力大,再在潜江生活,它是一个很好的解压的地方。令你什么都不用想,人文思想不复杂。偏于注重艺术的思想(但也高不到哪里去)。气候,湖北都是个火炉,潜江没有秋天,一个星期一带而过。物价,近一年来有高升,所以这年里感觉有点物有所不值。总体来说,是个生活简单的城镇,去到那里整个人会放松斗志。给它70分。
㈨ 潜江的工业怎么样
潜江的工业还好吧,至少在湖北的县域经济中是比较强的。
2011年潜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77.44亿元,增长53.9%;工业增加值195.6亿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5家;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工业占GDP的比重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工业贡献率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
市委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即到2014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年平均增长30%以上,实现工业三年翻番目标,这对“十二五”时期潜江市工业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大园区建设力度空前。3月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工业园区动员大会,大园区建设拉开序幕。全年投资7亿多元,完成70平方公里的大园区总体规划,环评和土地修编工作,完成了730多户房屋拆迁、432套还建房建设和2000多户还建房选址、征地工作,启动了章华南路扩宽、翰林路西延、袁光大道南延、王周线盐化产业园通道等主干道建设工作。
工业项目投入创历史新高。制定并完善了重大项目“四个一”工作机制,强力推进金华润化肥“4052”工程、金澳科技百万吨延迟焦化、永安药业环氧乙烷、华山水产甲壳素深加工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年竣工投产项目24个。工业投入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44%。投资19亿元的大雄??江汉城、投资11亿元的中伦国际纺织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全面启动建设。
工业产品首次荣膺“中国驰名商标”。湖北幸福铝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宫殿”牌铝型材,湖北省潜江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良仁”牌小龙虾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这在潜江市尚属首次。
“全友”入驻华中家具产业园。全友家私于11月28日举行了奠基仪式,标志着全国家具行业龙头企业正式入驻华中家具产业园,极大地提高华中家具产业园的影响和地位。华中家具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万亩,计划投资300亿元,一期工程全面展开,总投资48亿元,当年完成20亿元,有45家企业签约,22家企业加紧建设,成为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学研活动成效显着。9月17—18日,第七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举行,潜江市举办了专场签约活动。相关企业与有关院校现场签约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合作协议金额4.32亿元。湖北省潜江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十万吨虾壳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产学研合作项目获得“天翼杯”产学研合作重大成果奖。授予潜江市“最佳组织奖”称号。
汇桥担保融资突破10亿元。市汇桥担保公司自2005年3月成立以来,累计担保融资32.7亿元。2011年为171家企业担保融资10亿元以上。
开展“百日会战”环境整治活动。环保部、省环保厅对潜江经济开发区企业环保问题进行督查后,市委、市政府动员全市企业开展 “百日会战”环境整治行动,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达标排放。
齐力华盛按期淘汰落后产能。齐力华盛82KA电解槽纳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12月20日以前齐力华盛铝厂212台82KA电解槽4.7万吨产能全部停槽,经省淘汰落后产能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合格。这是潜江市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最大的一次关停行动。
㈩ 潜江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啊城市大不大啊…
不大,中等2线城市,如果你是来享受生活的,那么你来了一个好地方,如果你是来求发展的。。看你运气吧。分东西城区,东城区为潜江,西城区为油田,江汉石油管理局就在西城区。东西城区中间地段大多为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