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邵东和武冈经济哪个好些 我在四川做生意的老乡 很多年没回家了 看邵东的经济如何
邵东以前是全国百强县,虽说现在经济有点低迷了,但底子还在,依然是邵阳市内第一经济体。其实要比也和邵阳市比,邵东一直在申请建市快10年了,要成立朝阳市。
❷ 邵东经济怎么样
南省邵东县地处湘中腹地,辖17镇、9乡、1场,面积1768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改革开放以来,邵东人民发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务实开拓、敢为人先”的邵东精神,大力实施“兴商建县”、“民营主体”、“兴工强县”的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004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6亿元,工业总产值76亿元,财政总收入3.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2元。我县先后被确定为湖南省唯一的民营经济改革与发展试验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全省农村专业批发市场改革试点县;被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县。
❸ 邵东人做生意为什么那么厉害
做生意没有天才,邵阳人都很省吃俭用的
❹ 邵东怎么样
自然地理邵东县属湘中丘陵地带,为浸融蚀地貌。丘岗地占全县总面积的61.18%,山地占21.69%,平原多为溪谷平原,仅10.85%。地势南北崛起向中部倾斜,中部抬升向东西两向成阶梯式倾斜,成为境内三大水系的分岭。 邵东县域处雪峰山和南岭山系之间的过渡地带,境内丘岗谷地遍布,伴有低丘小平原和若干小型盆地.地势为地南北山地崛起,中部抬升向东西倾斜。 邵东县境内有邵水、蒸水、测水三大地表水系,蒸水、测水、向东流入湘江,邵水向西注入资江。总径流量年均24.87亿立方米。 邵水发源于邵东县双凤乡回龙峰西北麓南冲,经周官桥、两市塘、牛马司、云水铺乡,于邵阳市区沿江桥从右岸汇入资江。全长112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965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0.79‰。其较大的支流有搓江、西洋江、檀江。搓江发源于邵阳县邮家坪,经杉木桥,邵东县黄家坝水库、仙搓桥乡,于肖家村从左岸汇入邵水。西洋江发源于新邵县岳坪峰,经太芝庙、潭府、陈家坊乡,邵东县范家山镇,于牛马司从右岸汇入邵水。檀江源出东安县尖木岭南麓,于邵阳县五峰铺镇界牌桥进入市境,经五峰铺、中和、下花桥、谷州乡,市郊檀江乡,于双江口从左岸汇入邵水。经济概况经济活跃,市场繁荣 。素有“商贸之城”、“百工之乡”之美誉。境内有全国“百强市场”之称的邵东工业品市场、全国十大药材市场之一的“南国药都”廉桥药材市场、湘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家电城、眼镜城、中南五金大市场等75个专业市场和城乡网络点。全县创办了13个工业园区,组建了17个产业集团,构建了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区为基地,以产业集团为纽带,以专业市场为销售网络的经济格局。 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县内市场体系完善,城乡贸易活跃。全县有12个专业批发市场和58个乡镇集贸市场,组成了一个成熟完善的市场网络。其中有中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邵东县工业品市场。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经营摊位1万个,经营门店580间,经营10大类2万个花色品种的商品,日上市客商近5万人。成为全国10个大型市场之一,连续5届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还有中南地区最大的家电批发城和中南五金批发城。廉桥药材市场成为全国3大药都之一。 工业发展 县内乡镇、个体、私营企业起步早,发展快,现已形成五金、铝制品、钢球钢锭、皮件、药材、农产品加工等8大工业小区和180余个专业村。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石膏、五金、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等,达160多个品种。其中有20多个产品畅销国内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铬黄等40多个品种现后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县内经济的主体。邵东是湖南省第一个民营经济改革与发展实验区。 创收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07亿元,财政总收入5.47亿元,分别比建县之初增长了99倍、96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居湖南省二十三位。民营经济独树一帜,已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居湖南省二十三位。民营经济独树一帜,已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居全省前列,享誉全国。全县从事工商业的人员达30万人,占全县总劳动力的四分之三。全县民营经济为国家提供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68%,创造的产值占全县国内生产大中型企业、2000多个名牌产品的总代理、总经销,民营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企业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许多产品已房客及全国市场,其中打火机、五金行业等许多产品已经冲出国门,称雄东南亚、中东、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市场商贸名闻三湘。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党的建设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成果丰硕。邵东先后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民营经济改革试验区、农村市场改革示范县、信息化试点县。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1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968元,城镇居民储蓄额为43亿元,分别比建县之初增加108倍、109倍、226倍,于1998年基本实现了小康县目标。 同比增长 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45.1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39.2亿元, 增长12.8%。人均GDP为11785元,比上年增长25.6%。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58%、41.97%和36.45%。
❺ 邵东的产业结构
俯瞰邵东大地,经济建设如火如荼,一片生机;展望未来,一个产业协调、功能齐全、开放富庶的新邵东将崛起于湘中大地。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随着农业产业的推进,农村经济从单一种养经济向种养、加工、工贸、劳务输出多元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全县将逐步形成10万亩黄花菜基地、20万亩中药材基地、170万头生猪基地、30万亩优质稻基地、9万亩渔业基础、5万亩精品水果基地、6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农产品产量和商品率将大幅度提高。基地农产品产值将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围绕商品基地,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出现,产品系列化,形成规模效益。随着劳动力市场发展和完善,劳务输出将成为邵东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劳务输出收入将占农民收入的20%以上。
产业化推动区域经济向纵深发展
通过“兴工强县”战略的实施,邵东工业将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由现在的提高到50%。工业布局趋于合理,龙头、骨干企业的支撑效应将进一步呈现。焦碳、打火机、服装针织、小五金、铝制品、皮具、农产品加工等七大产业竞相发展,做大做强,为邵东经济的腾飞插上翅膀。
焦碳产业在中南五省独占鳌头,以高品位、高质量享誉省内外,五年内可实现年产量200万吨,向国家提供税收2亿元。
打火机出口到中欧、非洲、亚洲等国际市场,占全县出口额的70%,为全县第一大出口产业。将提高档次,扩大产量,预计提供税金将增加到1亿元。
小五金产业在突破传统生产工艺落后,产品产量将有一个飞速发展,成为邵东出口的第二大产业,提供税金可达2亿元。
黄花、中药材将进入日本、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成为邵东第三大出口产品,将提供税收5000万元以上。
其他产业在国际市场的配额也会越来越大,品质也会不断提高,成为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州格局、邵东格局逐步形成
温州系沿海地区,邵东属内陆地区,两地的区位、环境迥然不同,但共同点是流通活跃。流通拉动了消费,流通促进了生产,流通带动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邵东的市场,正在向高品位、高档次发展。现已动工兴建的“中国·邵东(国际)皮具工贸园”,占地500亩,分为生产加工区、皮具和原材料经营区、服务区三大部分,将建成展示交易大厅及门店700多间,原材料经营门店160间。该工贸园投入使用后,可形成生产产值、商务贸易值各10亿元以上,出口额可达1亿元以上,成为国际性的皮具加工、贸易中心。邵东流通网络延伸到了全国各地乃至国际市场,吸引众多厂家到邵东设立代理商,邵东的企业也纷纷外出设立销售点,自营出口的产品连年增加。温州、邵东的联线贸易形成,加快了两地间的信息、技术交流和资金融通。“浙江温州”、“湖南邵东”,将成为飘扬在县域经济领域里两面交相辉映的旗帜。
❻ 湖南的邵东县为什么会吸引到三百二十亿的项目
湖南的邵东县为什么会吸引到三百二十亿的项目?
其实我感觉这个问题还是非常容易回答的。
因为一个地区要想招商引资,要想使自己这个地方获得大的发展的话。有很多必备的资源是需要进行掌握的。我感觉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有比较好的基础设施,因为只有把基础设施都做到位了,很多大的企业才愿意在这里投资市场,才愿意在这里进行相应的投资,这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可以在相关评论区点赞关注,我将会和大家积极互动,积极讨论。
❼ 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到邵东来,其实邵东很好的
楼主:我是经常来邵东哦,我老婆是灵官殿的人,我是重庆人哈!邵东很好,我喜欢邵东县这片每寸土地及父老乡亲。如今十年邵东县的 经济 科技 商业 教育 城市规划及农业 农村新建设 已经超出了每个人的想象。 这些全是摆在眼前的现实。 都是高科技的发展。 比如说灵官殿的堡面前乡 大云山多美啊,风景也好,将来是个旅游好地方。邵东县的人民祖祖辈辈都靠着这片土地【走】出来的。前辈的辛苦,历经沧桑,已经给后面的子子孙孙铺好了路,你们多幸福啊,,,,知道吗!!!在这里我有很多的不想说,我仔细看了看你们上面的那些语言,别激起我的愤怒!!!这就是答案。
❽ 邵东经济最好镇经济最好村
如果硬要排个名的话
邵东最好的镇当属邵东县治所在地邵东两市镇
两市镇位于邵东县城中心,面积85.9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14个社区,总人口26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近7万人,是邵阳市迄今最大的建制镇。 两市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320国道、1814省道、潭邵高速公路、洛湛铁路从两市镇穿境而过。两市镇是全省民营经济的大本营,境内拥有各类民营企业近4000家,有各类综合和专业市场50多个,支撑着邵东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两市镇党委、人大、政府一班人团结拼博,带领全镇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全镇文明建设日新月异,打造了两市镇的新辉煌。从2000年以来,两市镇的财政收入每年大幅增长,至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已突破1.65亿元大关,接近全县财政总收入的二分之一。国内生产总值达50.8亿元,工业生产总值达27亿元,农业生产总值达5.8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4298元。城镇建设焕燃一新,开发区面积达8.7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4万余人。
两市镇同时又是邵阳地区最好的镇,也是邵阳地区唯一入选全国千强镇的
曾经获得三湘第一镇之美誉
哪个村最好暂时还不好例出
因为邵东富裕的地方到处都是,亿万富豪遍步全县各地
总之农村都是比较好的,
❾ 邵东的经济情况怎样
俯瞰邵东大地,经济建设如火如荼,一片生机;展望未来,一个产业协调、功能齐全、开放富庶的新邵东将崛起于湘中大地。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随着农业产业的推进,农村经济从单一种养经济向种养、加工、工贸、劳务输出多元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全县将逐步形成10万亩黄花菜基地、20万亩中药材基地、170万头生猪基地、30万亩优质稻基地、9万亩渔业基础、5万亩精品水果基地、6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农产品产量和商品率将大幅度提高。基地农产品产值将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围绕商品基地,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出现,产品系列化,形成规模效益。随着劳动力市场发展和完善,劳务输出将成为邵东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劳务输出收入将占农民收入的20%以上。
产业化推动区域经济向纵深发展
通过“兴工强县”战略的实施,邵东工业将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由现在的提高到50%。工业布局趋于合理,龙头、骨干企业的支撑效应将进一步呈现。焦碳、打火机、服装针织、小五金、铝制品、皮具、农产品加工等七大产业竞相发展,做大做强,为邵东经济的腾飞插上翅膀。
焦碳产业在中南五省独占鳌头,以高品位、高质量享誉省内外,五年内可实现年产量200万吨,向国家提供税收2亿元。
打火机出口到中欧、非洲、亚洲等国际市场,占全县出口额的70%,为全县第一大出口产业。将提高档次,扩大产量,预计提供税金将增加到1亿元。
小五金产业在突破传统生产工艺落后,产品产量将有一个飞速发展,成为邵东出口的第二大产业,提供税金可达2亿元。
黄花、中药材将进入日本、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成为邵东第三大出口产品,将提供税收5000万元以上。
其他产业在国际市场的配额也会越来越大,品质也会不断提高,成为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州格局、邵东格局逐步形成
温州系沿海地区,邵东属内陆地区,两地的区位、环境迥然不同,但共同点是流通活跃。流通拉动了消费,流通促进了生产,流通带动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邵东的市场,正在向高品位、高档次发展。现已动工兴建的“中国·邵东(国际)皮具工贸园”,占地500亩,分为生产加工区、皮具和原材料经营区、服务区三大部分,将建成展示交易大厅及门店700多间,原材料经营门店160间。该工贸园投入使用后,可形成生产产值、商务贸易值各10亿元以上,出口额可达1亿元以上,成为国际性的皮具加工、贸易中心。邵东流通网络延伸到了全国各地乃至国际市场,吸引众多厂家到邵东设立代理商,邵东的企业也纷纷外出设立销售点,自营出口的产品连年增加。温州、邵东的联线贸易形成,加快了两地间的信息、技术交流和资金融通。“浙江温州”、“湖南邵东”,将成为飘扬在县域经济领域里两面交相辉映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