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将文化产业充分融入夜间经济
中国旅游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战冬梅表示,夜间游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夜间消费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旅游研究院3月发布的《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2019》中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国内夜间总体消费金额、笔数分别达全日消费量的28.5%、25.7%,其中,游客消费占比近三成。携程、驴妈妈等旅游平台的夜游产品的订单也都在稳步增长。
80、90甚至00后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热衷熬夜,同时对夜间娱乐活动有着巨大需求。据相关调研显示,2019年中国年轻女性“夜蒲族”熬夜选择的外出场所中,78%选择电影院,67%选择酒吧或KTV。除了这些典型的传统娱乐场所外,24小时便利店、不打烊书店等,也成为年轻人租房的考虑因素以及夜间活动的重要场所。
2019年中国年轻女性“夜蒲族”熬夜选择外出场所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夜经济形成多元化发展趋势
逛夜市、赏夜景、吃夜宵……日渐多元化的夜经济,也使得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多地借助夜经济政策东风,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观光、旅游、交通等有机结合,形成多元业态发展的格局,在推进消费升级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
模式一:多元商圈盘活经济
天津西站地区的红桥区运河新天地夜市,抓住夜经济新规推出的机遇,将15个经营萧条的独栋建筑,变成以夜市为核心的“夜经济”商圈。
天津市红桥区商务局副局长王健说,运河新天地夜市是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突出特色餐饮业态的精品美食街区。同时,还设有时尚商品、儿童游乐、极限运动、音乐喷泉、运河文化广场等服务业态和观光景点。
红桥区副区长徐卫京介绍,夜市自5月18日开街以来,平均每日客流超2万人次,32个小吃商户日均营业额超过20万元,夜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也对周边区域产生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夜市为核心的“夜经济”商圈初步形成。
模式二:消费升级带动夜间旅游发展
华灯初上时,乘坐浦江游船,是打开“夜上海”的一种独特方式。泛游浦江之上,温婉流动的江水与现代建筑的倒影相结合,在江南特有的温柔中藏着现代化的科技感,让人们感受属于上海这座国际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上海浦江游览集团副总经理洪朝辉说。居民消费升级倒逼企业加强创新,促进企业供给多元化。过去消费者夜游黄浦江主要是看风景,现在他们有了更多需求,如选项丰富的美食、精致的伴手礼、方便的服务设施及友好的服务人员,以及一些演出或庆典活动等。目前,上海共有34艘游船经营黄浦江游览项目,年客流量300万人次以上,暑期旅游高峰的日均客流量逾1万人次。
模式三:“美食+文化”的新夜市
今年5月1日起,位于北京前门阿里山广场的啤酒花园试营业,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个建立在古老地段的年轻夜市就聚集了充足的人气。据阿里山广场运营负责人赵宇介绍,阿里山广场啤酒花园的全称是“大前门里小酒馆”,在夜市的小舞台上还会有非遗的传承人表演皮影,小提琴演奏等文化表演。未来这里还会举办与北京、前门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展出老前门的旧影像等;结合年轻人的喜好,做各种有趣的快闪活动。
赵宇表示,这两个多月里,前来夜市消费的人群中80%以上是北京市民,多数是年轻人。6月份的销售额是5月的1.8倍,估计7、8月份随着暑期的来临还将带来销售高峰。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娱乐产业投资前景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贰’ 中国各大城市发力夜间经济,“夜猫子”能拉动哪些方面的经济增长
“夜间经济”又称“24小时城市”。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提出的改善城市中心区“夜间空巢”现象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英国率先正式提出“夜间经济”的概念。正如一些学者所说,“夜经济”有其特殊的属性和地域特征。它与城市文化密切相关。商业活动与日间经济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以非特定服务、大众文化、休闲娱乐为中心的经济活动。它更加注重公民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
夜间经济,可甜可咸,可在夜间博物馆停留,也可深夜,或轻按手机。夜经济需要人文关怀。它还需要网红店的抢眼效应、广场的聚集效应、公共服务“营业时间”的延长。
‘叁’ 市委书记逛街撸串带头消费,夏季应该如何推动“夜市”经济
携手地方政府,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促进城市夜间经济的协同发展。积极响应并参与地方政府号召的夜间活动,得到政府的支持,选择商业繁华的地段,生意会更好!
‘肆’ 请问支持夜间经济发展政策有哪些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大城市逐渐意识到夜间经济这股不可小觑的势力,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予以支持,试图将其做大做强。2019年,继上海发布《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北京市将夜间经济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2年,北京将有一半以上便利店实现24小时营业,深入推进“深夜食堂”,此举立马再次将“夜间经济”推上话题高潮。2019年6月,济南发布《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立志打造“泉城之夜”品牌,应声加入浩浩荡荡的“夜经济”发展大队,按照这个势头,预计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城市出台政策,争相成为“不夜城”。
图表1:中国各市关于推进夜间经济政策
2019年5月,根据银联商务大数据旅游消费监测中心发布的《2019年“五一”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17-2019年,游客夜间旅游参与度逐年提高、消费逐步走旺。2019年“五一”,游客夜间消费金额占到全天的29.92%,夜间旅游已成为游客感知当地文化、体验当地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
80、90甚至00后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热衷熬夜,同时对夜间娱乐活动有着巨大需求。据相关调研显示,2019年中国年轻女性“夜蒲族”熬夜选择的外出场所中,78%选择电影院,67%选择酒吧或KTV。除了这些典型的传统娱乐场所外,24小时便利店、不打烊书店等,也成为年轻人租房的考虑因素以及夜间活动的重要场所。
2019年,继上海发布《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北京市将夜间经济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2年,北京将有一半以上便利店实现24小时营业,深入推进“深夜食堂”,此举立马再次将“夜间经济”推上话题高潮。2019年6月,济南发布《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立志打造“泉城之夜”品牌,应声加入浩浩荡荡的“夜经济”发展大队,按照这个势头,预计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城市出台政策,争相成为“不夜城”。供参考。
‘伍’ 如何做好夜经济措施
要政府鼓励。夜经济(Night Economy)所谓夜经济,是以市民和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休闲、文化、健身为主要形式,时间段大约是从晚上七点之后到次日六点之前的各种消费。
‘陆’ 谈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促进夜间经济发展
有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开启地摊市场,第二延长各大商业中心的营业时间,第三就是媒体跟踪持续报道。
‘柒’ 城市发展夜间经济要注意什么
城市发展夜间经济要注意四大陷阱
一是定位陷阱。夜间经济该不该搞?怎么搞?搞多大规模?这几个问题是每个城市发展夜间经济之前必须要反复研讨的工作。事实上中央提出发展夜间经济之后,多地加快相关规划、政策出台。发展至今,所谓的“24小时商圈”见光死的不少,很多地方连日光经济都没搞清楚就开始发展夜间经济,没吃胖不说还造成了消化不良。
二是业态陷阱。夜间经济必须依托强大的消费能力和独特的城市IP,否则很容易造成业态单一、形式重叠这样的商业老问题。很多地方的夜间经济只是简单的将商场消费时间延长,除了消费时间不同之外,其它跟日间并无差异。这样做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反而带来负面影响。
三是选址陷阱。应该看到,夜间经济是“喜旧不喜新”的。比起新区,已经天然形成的商圈、特色街区才是发展夜间经济更好的载体。毕竟,消费习惯的培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贸然开拓新区,只会带来额外的负担和更大的风险。
四是配套陷阱。到了凌晨,必然存在交通问题。很多地方商场营业时间延长了,但公共交通还是按时下班,给出行带来不便。出租车、网约车当然可以用,但地铁可以带来更强的消费催生动力。
‘捌’ 商场如何发挥艺术灯光作用挖掘“夜经济”
艺术灯光一是要柔和,让人感到舒适不刺眼,另外就是灯光要和背景音乐一起完美结合,烘托出喜庆祥和欢乐的气氛。
‘玖’ 如何更好的发展夜经济
要想更好的发展夜经济,地势气候宜人,还有就是嗯,人群集中的地方。
‘拾’ 夜间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如何会有哪些新的消费形态
2019年中国主要城市开始推行夜间经济发展模式,通过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服务第三产业发展。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研究发现,夜间经济涉及餐饮、文化、游览、购物等多元化的商业形态,北京、长三角地区、广东、山东、川渝地区等开始推行夜间经济城市的网民最关注夜间经济发展动向。夜间旅游需求增长迅速,夜游产品开发正加速,参考国外发展经验,夜间经济需要根据城市特色打造,促进经济良好循环。
夜间经济的消费者不仅有助于拉动本地居民的内需,还能延长外地游客、商务办公者等的留存时间,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中国线上及线下的夜间消费需求逐渐丰富,夜间消费比例约占总体零售消费的六成,预计2020年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将突破30万亿元。
总结起来看,中国夜间经济业态发展要素,其中有一下4点:
第一点是夜间管理。毕竟夜间经济所需要消耗的时间在晚上,这个需要完善夜间管理组织和夜间管理手段。
第二点是营商环境。夜间人们不愿去往更远的地方,则需要提高企业经营的便利性,方便用户。
第三点是交通,不排除有三五好友约在一起玩,需要有便利的夜间公共交通体系,否则在一些不便交通的地方,影响用户出行。
第四点是安全与环保。夜间安全是第一,需要加强城市安全程度,增加夜间照明和指示,提高卫生与健康。
中国夜间经济业态发展趋势
1.集中资源,规划夜间经济商圈。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夜间相比日间,劣势在于人流量少而分散,交通相对不够便利,以及商业运营成本上升。因此资源集中,人流集中是夜间经济发展的核心。规划夜间经济的商圈,能够减少所需夜间交通运营线路,将夜间活动的人流商户集中起来,减少商户的运营成本,提高销售额,并且能够最大化丰富消费者夜间消费体验。
2.更加多元化业态,丰富夜晚生活。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2019中国整体人均收入减缓,社会零售消费增长减缓,夜间经济可以进一步扩大内需,提升经济活力支撑国民经济,是大势所趋。同样人民的消费习惯改变升级的趋势也是不可忽视的,除开传统的购物零售,人们希望能够在夜间享受如同一样多彩的活动,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文化体验类。随着夜间经济的发展,夜间表演、夜间社交、夜间游览等相关项目会不断丰富多彩。
以上内容节选自《艾媒报告丨2019-2022年中国夜间经济产业发展趋势与消费行为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