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山东威海经济主要靠哪些方面

山东威海经济主要靠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2-06-22 22:46:30

⑴ 威海的经济

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90.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5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410.07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1165.77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0:51.5:40.5调整为7.7:50.5:41.8。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在消费八大项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4%,衣着类上涨3.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8%,居住类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7%,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9%,烟酒类上涨5.5%。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3%。
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66945户,增长24.1%,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39733户,增长69.6%。实有注册资本2374.61亿元,增长43.9%,其中,新登记注册资本573.28亿元,增长234.7%。 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4.13亿元,增长1.8%;林业增加值0.48亿元,增长1.9%;畜牧业增加值31.66亿元,增长4.3%;渔业增加值121.32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92亿元,增长9.7%。
根据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86.93万吨,下降3.3%。其中,夏粮产量33.76万吨,下降17.0%;秋粮产量53.17万吨,增长8.1%。夏粮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二是春季连续多月无有效降雨,土地干旱严重,对小麦苗情转化及拔节期内生长影响较大。
全年水果总产量99.07万吨,增长5.4%,其中,苹果88.96万吨,增长6.2%。
全年肉类总产量18.20万吨,下降1.4%,其中,猪肉10.95万吨,增长1.0%;禽蛋类总产量14.15万吨,下降0.8%;奶类总产量17.66万吨,增长1.0%。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40.25万吨,增长1.0%。水产养殖面积7.77万公顷,增长4.6%;养殖产量160.00万吨,增长2.4%。全年投产专业远洋渔船306艘,远洋渔业实现产量20.1万吨,增长212%。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51.87万千瓦,增长1.3%;农用排灌机械动力40938台,增长2.8%;农用拖拉机283922台,增长0.5%;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5.08万公顷,机播面积23.25万公顷,机收面积22.42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2.00万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7.80万公顷。
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5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7家。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39家,总数达到2429家,入社成员14万户,辐射带动农户25万户。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17家,实现增加值增长11.8%。其中,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1.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4.1%;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0.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3.2%,重工业生产快于轻工业2.9个百分点。在36个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实现增长,增幅较高的行业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9.8%,医药制造业增长15.0%。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61.43亿元,增长9.7%;实现利税561.49亿元,增长11.6%;实现利润354.44亿元,增长12.8%。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98.4%。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3.69亿元,增长8.8%。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9.37亿元,增长15.9%。第一产业投资7.26亿元,下降40.4%;第二产业投资1383.66亿元,增长104.0%,其中,工业投资1270.94亿元,增长101.9%;第三产业投资838.45亿元,下降32.0%。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为0.3:62.1:37.6。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57.23亿元,下降13.3%。从房屋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292.55亿元,下降13.3%,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1.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4.42亿元,增长10.8%,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12.4%。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986.70万平方米,增长1.7%;竣工面积729.19万平方米,下降3.1%;商品房销售面积847.46万平方米,下降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占到88.1%。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81.87亿元,增长12.9%。从城乡领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86.88亿元,增长13.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4.99亿元,增长11.8%。从行业分类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77.55亿元,增长13.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4.32亿元,增长11.2%。从经济成分看,非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928.09亿元,增长13.3%;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53.78亿元,增长11.1%。从企业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621.79亿元,增长12.7%,增幅分别比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高1.8和3.3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以及消费升级类商品全面增长。其中,家具类增长32.0%,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23.6%,中西药品类增长23.5%,通讯器材类增长22.5%,化妆品类增长18.5%,日用品类增长17.0%。
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65.87亿美元,下降3.3%。其中,出口总额113.72亿美元,增长6.3%;进口总额52.15亿美元,下降19.1%。从企业性质看,内资企业进出口额80.11亿美元,下降4.6%,占全市的48.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85.70亿美元,下降2.1%,占全市的51.7%。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77.25亿美元,下降2.2%,占全市的46.6%;加工贸易进出口额83.18亿美元,下降5.1%,占全市的50.2%;其他贸易进出口额5.39亿美元,增长10.5%,占全市的3.3%。从主要贸易市场看,我市企业与20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其中,与韩国贸易额52.27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全市的31.5%;欧盟21.95亿美元,增长4.5%,占全市的13.2%;日本18.35亿美元,下降3.7%,占全市的11.1%;美国16.94亿美元,增长0.7%,占全市的10.2%。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45.83亿美元,增长0.1%,占全市的40.3%;纺织服装出口25.40亿美元,增长15.6%,占全市的22.3%;农产品出口15.28亿美元,增长2.8%,占全市的13.4%。
全市新批准外资项目129个,合同外资9.34亿美元,增长1.2%;实际到账外资10.12亿美元,增长10.0%。从实际到账外资来源看,主要来自15个国家(地区)。其中,香港到账外资5.51亿美元,占全市的54.5%;韩国到账外资3.03亿美元,占全市的30.0%;美国到账外资0.85亿美元,占全市的8.4%;欧洲到账外资853万美元,占全市的0.8%。从实际到账外资投向看,第一、二、三产业到账外资分别为0.70亿美元、5.36亿美元和4.0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到账外资的6.9%、53.0%和40.1%。
全市新核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25家,完成中方投资额4.2亿美元,增长51.5%;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5亿美元,增长40.1%;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2312人,增长2.8%。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806个,利用国内资金638.08亿元,增长15.2%。

⑵ 威海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具备的特点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地处北纬36°41′~37°35′,东经121°11′~122°42′。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 东西最大横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1公里,总面积 543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31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985.9公里。辖荣成、文登、 乳山3市和环翠区。 沿海开放城市 2006-7-18 威海市是一个新兴的沿海开放城市,也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1984年,国务院批准威海市为对外开放城市,威海港和石岛港为国家一级对外开放港口;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市区享受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所辖3市1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所辖74个乡镇为国家重点工业卫星镇;1990年,威海开通了至韩国仁川的海上客货运输航线,在中韩两国之间架起了一道经贸往来的金桥;1990年和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市先后创办国家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威海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高速发展,整体实力显着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城市之一。威海法制环境优良,行政管理规范透明,是中国刑事案件发案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全市各级政府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内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威海市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被评为中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之一,威海市还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组建了威海市外商投资综合服务中心,为外商在威海投资提供高效服务,赢得了投资者的信赖。近年来,威海抓住对外开放的有利机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对外经贸事业,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全市的对外经济贸易由过去单一的外贸出口扩展到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兴办海外企业,利用外资等各个领域,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对外开放20年来,特别是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威海市的外向型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对外开放成为全市新时期发展的鲜明特色和重要推动力。利用外资大幅增长。2006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1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大项目招商进展良好,全市批准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56个,合同利用外资额6.0亿美元,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的55%。外商踊跃追加投资,全市有158家外商投资企业增资,合同外资增资额达2.8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26%。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扩大,由最初的服装、水产品加工发展到电子、机械、建材、轻工、旅游服务等各行业。韩国三星、日本三菱、伊藤忠、美国美林、英国英维思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威海。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2006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1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95.1亿美元,增长26.1%。其中,出口60.1亿美元,增长27.0%;进口35.0亿美元,增长24.6%。全市新签订对外劳务承包合作合同441份,合同利用外资额3.0亿美元,增长114.0%;完成营业额2.5亿美元,增长84.7%;外派劳务6739人,增长12.0%;期末在外人数1.17万人,增长10.9%。 目前,威海已与162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与英、日、韩、美等国家的8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作为全国唯一的中韩区域性口岸交易会,从1993年开始举办的中韩(威海)经济贸易洽谈会影响越来越大,现已成功举办11届,使威海逐步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20年的对外开放,威海逐步由一个边陲小城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开放城市。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对外开放是威海的优势所在,也是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威海对外开放20年的历史是一部拼抢机遇的历史,每一次机遇的把握都带来了威海对外开放的更大发展。1990年,中韩两国建交之前,国家放宽对韩经贸往来端倪初显,我们就抓住时机,在全国率先开通了至韩国的海上通道,为我们赢得了对外开放的先机;1993年,又积极争取国家批准,获得了中韩经贸洽谈会的举办权,奠定了威海对韩经贸的“桥头堡”地位。现在,韩国在威投资的项目个数、合同外资、实际外资已占其在中国投资总数的7.2%、6.9%和7.6%。1991年、1992年和2000年,我们以高度的敏锐性,“闻风而动”,积极争取成立了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为我市对外开放搭建了极为重要的平台和载体。经过多年开拓和苦心经营,韩国已成为我市第一贸易和投资伙伴。累计批准利用韩资项目2296项,实际利用韩资23.7亿美元,占全市外资总额的59.4%;去年对韩进出口20.3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50%。我们已经连续8年在威海举办中韩(威海)经济贸易洽谈会,连续2年在韩国举办威海投资贸易洽谈会。2005年以小分队、多批次赴外招商的新方式,成功组织了赴韩国招商活动、赴日本招商活动、赴欧洲招商活动、赴美国、加拿大招商活动、赴东南亚招商推介活动,掀起了招商引资的新高潮。相对于韩国,日本由于拥有雄厚的综合实力,仍然是我们周边国家和地区最具活力、最有竞争力的市场。我们提出保韩攻日,把日本作为加快威海对外开放另一块重要跳板。同时,对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传统市场也紧紧抓住不放。在巩固和发展周边市场的同时,我们坚持下大气力开拓欧美、非洲和拉美等远洋市场。现在,在威海投资的世界500强中28%以上是来自亚洲以外的。近几年为积极开拓远洋市场,我们还提出要把威海尽快建成开放性、国际化的加工、装配和出口基地。 威海的投资,内资一直占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内资项目引进成本低、见效快,体量往往较大。因此,我们在千方百计扩大利用外资的同时,强化了“威海以外都是外”的观念,把吸引内资作为对外开放的有益补充。工作中既重视南方发达地区,又重视东北老重工业基地和西北老军工基地;既重视国有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又重视民营企业。在对外招商上,我们做到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招商主体多元化。构筑国有、集体、民营企业和市、镇、村携手进军国际化的大开放格局。二是坚持以商招商。通过建立并落实好公务员包企业责任制,把现有的外资企业办成招商的样板和窗口。三是坚持大项目招商。推出一批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做活以大联大、以强引强的文章。四是坚持集群式产业招商。改变过去单个项目、单个外商招商的做法,集中力量瞄准在国外有影响的产业协会和企业公团,开展组团式、集群式招商。五是坚持招商与引进技术、管理相结合。高度重视引进专利、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引进现代经营理念、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方式。近年来,我们还提出“三个面向”、“三个马上”和“五个招商”。就是面向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和地区,面向他们的中小城市,面向他们的中小企业;对外商马上见、马上谈、马上办;感情招商、环境招商、政策招商、责任招商、全局招商。我们大力开展国内产业招商,以厦门展会、宁波展会、青岛半岛制造业交易会和山东香港服务业合作研讨会为重点,组织了大规模招商贸展活动。 近年来,我们威海市还立足距韩国、日本较近的区位优势,发挥开放优势,把发展加工贸易作为扩大外贸出口的突破口和推进对外开放的重点,着力建设开放性的加工装配基地和出口基地。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市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对发展加工贸易,我市认识比较早。早在2000年就开展了“加工贸易年活动”,多次召开加工贸易现场会,全市上下对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已形成了共识。为使发展加工贸易成为各级的自觉行动,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了“两项制度”,即建立了加工贸易考核制度和评优制度。在考核方面,我们把各市区、镇(办事处)的加工贸易工作列入了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制订了考核标准,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镇村等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支持、镇村和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在评优方面,我们开展了创建加工贸易出口20强镇活动,建立了加工贸易月调度制度,每季度对全市所有乡镇开展加工贸易情况进行排队通报,年底对20强进行表彰奖励,有效推动了乡镇加工贸易的发展。荣成市港西镇以前是我市最落后的乡镇之一,近年来举全力发展加工贸易,一跃成为我市的经济强镇,2006年,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6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7%,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9.6%。其中,出口40.0亿美元,增长28.1%,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6.6%;进口26.2亿美元,增长22.3%,占全市进口额的74.9%。威海市政府为了给来威海的外国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两个外国人生活小区:一个欧美生活区、一个日韩生活区。每个生活区内都建有国际学校、医院、娱乐、健身场所。目前有2000多外国人常驻威海,有200多名他们的子女在威海各级各类学校就读,

⑶ 山东威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众所周知,山东如今可谓是我国众多北方省份当中最受欢迎的,也是整个北方地区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之一。由此可见,山东这一省份的经济发展还是相当不错的,但与其经济急速发展相同的则是山东省的房价。所以,这为很多来到山东省发展并且想要在此居住的人才设置了相当高的一道门槛,而这道门槛最高的城市自然就是山东省公认的经济最强市青岛市了。


而且威海虽以宜居闻名全国,但作为一座沿海城市,它不但环境优美不输青岛,干净程度甚至可以媲美日本,在与韩国、日本这些国家的经济交流同样也是不输青岛的,所以如果选择在威海市生活的话,你也是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只要你努力的话,你未来所能达到的成就未必就比在青岛这些城市低。所以,威海市绝对可以说是整个山东省最为吃香的一座城市了。

⑷ 山东省威海市沿海地区农村经济主要来源是什么

有土地的还是依靠土地为主要经济收入,年轻人一般都在城里工作,农村主要是中老年人为主。海产养殖也只是少数人,规模种植主要是林果类。现在沿海开发,土地越来越少,第三产业设施不健全,存在季节性。

⑸ 威海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海洋经济、能源石化产业

⑹ 威海经济发展怎么样

威海2018年的人均GDP是13万元人民币,高于所有直辖市以及绝大部分中国大陆的城市,而威海作为中日韩自贸核心经济发展迅猛,威海本土培养的私营实体国际知名企业数量多于同为华东地区的上海,而工资水平方面威海普通饭馆里的服务员月薪基本都在3千到4千左右,而工厂的工人加加班月薪在6千出头,威海的中层和基层岗位工资水平大多高于北京上海同等岗位的薪资水平,而一座城市绝大多数市民从事的恰恰就是中层和基层岗位。而中国所有东部沿海城市的薪资水平其实都差不多,即便高最多也就高个2百元人民币左右,所以威海很少说自己的工资比其他城市高。至于威海真正市区的房价目前是2万左右到3万,而威海的郊县比如荣成县在1万左右,威海是年轻人口净流入城市,而威海的房地产市场也是中国大陆为数不多的真正由市场使房价上涨的城市(在威海购房的大多数是个人,而像在所谓一线城市购房的大多数是企业,所以在威海购房不必担心将来卖不出去)

英伦威海欢迎你

⑺ 山东的经济主要靠什么怎么GDP排前3啦!广东这么疯狂,居然GDP只比山东多了一点点。有了解山东的吗

山东的经济主要靠:农业、工业、牧业、渔业及零售业。

1、山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2007年以来经济总量居第3位。

2、2018年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GDP)7646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

3、第一产业增加值4950.5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33641.7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37877.4亿元,增长8.3%,人均生产总值76267元,增长5.9%,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1525美元。

(7)山东威海经济主要靠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第一产业

1、山东耕地率属全国最高省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中国各省第一位。

2、山东不仅栽培植物、饲养畜禽品种资源丰富,而且可资利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

3、山东省的粮食产量较高,粮食作物种植分夏、秋两季,夏粮主要是冬小麦,秋粮主要是玉米、地瓜、大豆、水稻、谷子、高粱和小杂粮,其中小麦、玉米、地瓜是山东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

4、2018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72.5亿元,比上年增长3.2%,粮食总产量1063.9亿斤,连续5年过千亿斤。

第二产业

1、山东的工业发达,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据中国各省前三位,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较多,号称“群象经济”。

2、由于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肉蛋奶的产地,因此在轻工业特别是纺织和食品工业相当发达。

3、201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8897.0亿元,比上年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7.5%,高技术产业增长9.6%。

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3%,利润总额增长10.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26%,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

5、上榜中国企业500强的工业企业49家,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的有20个县(市)和12个区。

第三产业

1、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8%,其中,餐饮收入增长10.9%,商品零售增长8.6%。

2、城镇零售额增长8.6%,乡村零售额增长9.8%。

3、限额以上单位主要商品销售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8.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3%,日用品类增长7.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9.4%,家具类增长9.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9.9%。

⑻ 山东威海的经济状况怎么样

非常好。
威海市是位于中国南北交界地处华东地区的一座经济发达的海景花园城市,也是曾经的英国殖民地,2017年威海市人均收入是45万元高于上海市的37万元,威海市也是中国唯一一座与发达国家相邻的城市,拥有2座国际机场、5个高铁站,经济非常好。

⑼ 山东威海市经济怎么样

威海经济

近年来,威海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高速发展,整体实力显着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城市之一。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27.1亿元。

工业

威海拥有可供合作的良好工业基础。现已基本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为支柱,塑料、丝绸、医药、食品、工艺美术等行业为骨干的门类齐全的生产体系。主要定型产品2000多种,有700多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威海是中国地毯、钓鱼竿、小型木工机械的最大产地,是中国轮胎的第二大产地,也是中国农用运输车、汽车、连杆、浓缩果汁的主要生产基地。子午线轮胎、高速传真机、电子电话机、电脑软磁盘、终端显示器、高能蓄电池、高效节能灯及海洋生物制品等已成为威海市新兴的主导产业和产品。

农业

威海市是山东省粮食基地和花生、水果、水产品重点产区。2001年粮食总产量94万吨,花生总产量24万吨,以苹果为主的果品总产量53万吨,水产品产量237万吨,水产品产量居中国地级市之首。

对外经贸

威海市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经贸关系,2001年,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3.9亿美元,其中出口16.1亿美元,商品涉及到15大类的500多个品种。
服务业:
威海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整洁的环境,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人口居住城市,威海的养老服务业僵尸一个大市场,威海养老之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率先步入养老行业,领导威海养老服务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病危威海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红利!

威海市历年进出口总额单位:千万美元

外商在威投资发展迅速。截止2001年底,全市累计合同利用外资额37.4亿美元,实际使用额21.3亿美元,前来投资的客商主要来自韩国、香港、日本、美国、台湾、欧盟等49个国家和地区,一批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已来威投资。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已达到2732家。

阅读全文

与山东威海经济主要靠哪些方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个故事书里有观书有感宋朝的 浏览:73
睡前讲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491
属龙与属龙的婚姻相配如何 浏览:191
什么是延迟的幸福感 浏览:600
什么软件听故事睡觉 浏览:754
一个女人有一段失败的婚姻怎么办 浏览:755
婚姻里你做过多少违心的事 浏览:770
长江流域形成了什么经济带 浏览:137
黑牛山有什么故事 浏览:937
健康损害费是什么意思 浏览:750
虫尔摩斯和美女法医哪个好 浏览:381
错过爱情英文怎么说 浏览:755
爱孩子的故事怎么写 浏览:774
妹妹去哪里玩好幸福 浏览:772
湖南健康码申诉要多久 浏览:193
青海大专生事业单位职务有哪些 浏览:427
潮汕故事节目有哪些 浏览:459
农村经济体改革最先在哪里进行 浏览:256
俄罗斯人的美女有哪些 浏览:991
讲不出的故事有多少字 浏览: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