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如何分享经济学

如何分享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2-06-22 21:09:27

❶ 分享经济学的分享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分享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分享制度和工资制度以及相应的生产和劳动力市场理论、厂商就业政策等。其研究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分享制度遏制“滞胀”的功能。按照微观经济理论,在工资制度中,劳动的平均成本始终等于雇用一个额外劳动的边际成本,因此,当需求下降时,厂商作出的反应是缩减生产、解雇工人,但价格保持不变,当成本增加时,厂商作出的反应则是抬高价格、减少生产。分享经济学认为,由于分享制度中按照分工N衍生分化享比例来分配收益或利润;劳动的边际成本低于劳动的平均成本,这时,对厂商来说,一个追加单位的劳动的边际价值超过它的边际成本,每一个厂商基于他自己选择的利润最大化的分享参数,总是愿意增加雇用劳动力,直到实行充分就业,这样,就有利于吸收失业劳动者,而且使得政府在采取稳定币值措施时,不必担心对就业的不利影响,这是一个重要的反通货膨胀的内在机制,当成本上升时,由于企业的劳动成本同产品价格直接挂钩,任何价格的变化都自动地显示在成本一方,厂商总是宁愿降低价格而不愿意提高价格,具有内在地反通货膨胀倾向。因此,分享制度具有一种不屈不挠地吸收产业工人,增加产量、降低价格的内在冲动,能够延缓通货膨胀和失业危机的爆发。
二、比较研究分享制度和工资制度。这种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返回均衡的倾向方面。分享经济学认为,在均衡状态中,工资制度和分享制度在生产方式、生产管理,资本收益率和资源分配格局上都是没有差别的。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当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时,后者具有更强的返回均衡的倾向。因为在工资经济中,依靠啼不见的手”的力量使工资制度吸收失业工人的澜鹅过释是非常缓慢的,面在分享经济中,对劳动额外需求的强作用力形成导向充分就业的强劲势头,甚至当分享系数不适当时,也能使经济保持充分就业。2,分配平均化方面。分享经济学认为,在分享制度下的工人收入不可能超过工资制度下的工人收入;但是,工资制度中的一部分工人受益是以另一部分工人的失业为代价,而分享制度则以可变收入提供着充分就业的机会。因此,分享制度使一般工人生活得更美好,而且使劳动者的整佐收入增长并具有收入平均化倾向。3,劳动者地位方面。分享经济学认为,工人的异化、资本对劳动的权力和产业后备军等均是工资制度造成的后果。在工资制度下,厂商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在商品供应方面做得极出色,极力取悦消费者;但在收入和分配方面做得极差,劳动者得不到尊重。在分享制度中,由于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具有持久过剩的倾向,工人是稀缺的,取悦于工人是出于雇主本身的利益,工人的福利将像产品质量那样成为厂商的重要目标,劳动者才会具有人的尊严和产生作为社会有价值的一员的责任感。因此,市场经济兼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优点——尊重消费者和工人。
三、向分享经济转变的政策主张。1.分享经济认为,在社会中,如果仅仅只有一个企业单独从工资制度转向分享制度,这个企业的产量和就业量会增加,但人均收入会降低,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全部或大多数企业转向分享经济,经济才会产生平衡扩张效应。因为厂商对劳动的额外需求达到相应的程度时,会刺激需求达到使价格、人均收益、劳动报酬趋向稳定的水平,从而使经济朝着更高的就业水平挺进。2.分享经济学认为人在决策时的不稳定倾向和自私自利的动机会扰乱分享制度的实现过程。因此,国家必须作为一个明确的领导力量来推进这个过程的实现,国家的力量应主要表现在;(1)运用各种手段对社会意识施加压力或提高社会意识。例如,利用舆论工具造成赞成分享制,反对工资制的气氛,制订一个全国性的计划,从社会意识、教育和信息等多方面着手,使分享制度给社会带来的良好宏观效果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以便工会、公司把社会责任感注入劳资的集体协议过程中。(2)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手段。例如,将股票公开交易的私人公司雇员的工资分为工资收入和分享收入,对这两部分在税收上区别对待。(3)禁止工会和厂商采用停止增雇工人的行为,否则就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以保证分享制扩大就业的作用。
四、分享经济历史的研究。分享经济的形式早在前工业化的农业社会中就已存在,当时普遍流行的分成制就是类似分享制度的一种报酬制度。工业革命后,在英国的煤炭和钢铁工业中最初也不是零用工资制度,而是采用比例相应增减制度。即使在当今的美国也有约15%的公司采用'利润分享”的雇员报酬计划。分享经济学对历史的追溯,不仅要说明分享制度是一个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普遍适用的制度,而且是要通过对分享经济的实际考察以弥补理论研究的不足。例如,通过对日本劳工制度的研究,认为日本厂商一年两次给工人以极其可观的奖金,这为雇工提供了一个在衰退时减少劳动力成本的手段,这种制度的实行使日本能在战后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和失业率面保持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使日本这样一个依赖外贸而易受打击的经济有能力稳定就业。而在战前,日本没有实行这种类似分享制度的报酬制度,经常出现严重的周期性经济波动、高失业危机和阶段性的经济停滞。分享经济的历史研究,为分享经济学提供了必要的研究素材。
分享经济学是在传统的财政货币政策等宏观调节手段失灵时出现的,它主要是从微观的行为,制度、政策上去寻找资本主义制度失灵的原因。分享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社会学,政治学的有关研究成果。由于这门学科问世不久,在理论上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即使如此,它对资本主义工资制度的批判及提出的从工资经济向分享经济转换的政策建议,仍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❷ 分享经济学的介绍

分享经济学是一门从收入分配角度去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新经济学科。它试图通过改变劳动报酬的性质来触及现代资本主义经分享经济学济的运行方式,改善资本主义经济在微观结构方面的缺陷,以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地高速发展。

❸ 分享经济学

分享经济学是美国经济学家马丁·魏茨曼提出的一种以提高生产率和战胜停滞膨胀为目的的分配理论,从收入分配角度去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新经济学科。它试图通过改变劳动报酬的性质来触及现代资本主义经分享经济学济的运行方式,改善资本主义经济在微观结构方面的缺陷,以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地高速发展。
如采用“利润分享”的雇员报酬计划;还如日本一些企业的劳工制度,厂商一年两次给工人以极其可观的奖金,认为这为雇工提供了一个在衰退时减少劳动力成本的手段等。在宏观政策导向上,
分享经济学主张,反对工资,将股票公开交易的私人公司雇员的工资分为工资收入和分享收入,对这两部分在税收上区别对待;禁止工会和厂商采用停止增雇工人的行为,否则就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以保证分享制扩大就业的作用等。

❹ 有什么简单实用的经济学原理可以分享

如果经济学学得好,其实很多是可以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以下就介绍两个很简单,在生活中最常被用到的两个经济学原理吧。

第一,机会成本也是成本。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提醒自己,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及时止损才是王道。

❺ 几个幽默小故事让你秒懂11个经济学概念

1. 利息
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客户和储户的。那你是怎样赚来房子、奔驰车和游艇的呢?”银行家:“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儿子拿来了。“再放回去吧。”儿子问:“什么意思?”银行家说:“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

2. 投行
有一个投行菜鸟问:“什么是投行?”前辈拿了一些烂水果问他:“你打算怎么把这些水果卖出去?”菜鸟想了半天说:“我按照市场价打折处理掉。”这位前辈摇头,拿起一把水果刀,把烂水果去皮切块,弄个漂亮的水果拼盘:“这样,按照几十倍的价格卖掉”。
3. 销售
男生对女生说:我是最棒的,我保证让你幸福,跟我好吧。
——这是推销
男生对女生说:我老爹有3处房子,跟我好,以后都是你的。
——这是促销
男生根本不对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气质和风度所迷倒。
——这是营销
女生不认识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对那个男生夸赞不已。
——这是品牌
4. 奢侈品
经济学老师一日讲到奢侈品,为了便于理解,说道:“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奢侈品么,假设你跟你的女朋友逛街,你女朋友盯着一个东西超过30秒,你付钱买了下来,那么这个东西就是奢侈品。”同学们都会心一笑。还没完,“继续逛,你的女朋友又盯着一个东西超过30秒,同学们,那你的女朋友就是奢侈品啊!

5. 长线投资
一位8岁的女孩拿着三角钱来到瓜园买瓜,瓜农见她钱太少,便想糊弄小姑娘离开,指着一个未长大的小瓜说:“三角钱只能买到那个小瓜”,女孩答应了,兴高采烈的把钱递给瓜农,瓜农很惊讶:“这个瓜还没熟,你要它怎么吃呢?”女孩:“交上钱这瓜就属于我了,等瓜长大熟了我再来取吧。”

6. 产业经济学
课堂上,教授讲授经济学:“何谓第一产业?喂牛,养羊。何谓第二产业?杀牛,宰羊。何谓第三产业?吃牛肉,喝羊汤。”有学生问:“那么,文化产业呢?”教授眼睛一亮:“问得好!不愧是俺的好学生。”然后回答:“所谓文化产业,就是吹牛皮,出羊相!”

7. 无利润投资
“请举例说明,什么叫无利润投资。”经济学教授提问。“带自己的妹妹出去玩。”一个男学生答道。
8. 博弈论
如四个男生都去追一个漂亮女生,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搭理。这时男生再去追别的女孩,别人也不会接受,因为没人愿当次品。但是,如果他们四个先追其她女生,那个漂亮女孩就会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简单多了。
——数学大师纳什关于博弈论最简单表述

9. 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话最早由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提出来。它的本义是即使你不用付钱吃饭,可你还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你吃这顿饭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比如谈一笔100万的生意,你把时间用于吃这顿饭,就失去了这些本来能有的价值。这是机会成本的概念,以前你知道吗?

10. 商业模式
少妇报案:“我把钱放在胸衣内,在拥挤的地铁内被一帅哥偷走了…”警察纳闷:“这么敏感的地方你就没觉察到?”少妇红着脸答:“谁能想到他是摸钱呢?”评论:让客户的钱在愉快体验中不知不觉地被摸走,是商业模式的最高境界。

11. 分享经济学
如果你有6个苹果,请不要都吃掉,因为这样你只吃到一种苹果味道。若把其中5个分给别人,你将获得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将来你会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其它水果时,也会和你分享。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

❻ 微观经济学要课前3分钟分享,但是不知道分享什么东西。

可以分享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的资料

斯密简介:

  1. 出生: 1723年6月5日(苏格兰 苏格兰伐夫郡可可卡地)

  2. 逝世: 1790年7月17日 (苏格兰 苏格兰爱丁堡)

  3. 学派/流派:古典经济学

  4. 主要领域: 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

  5. 着名思想: 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

  6. 受影响于: 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哈奇森、休谟、孟德斯鸠

  7. 施影响于: 马尔萨斯、李嘉图、密尔、凯恩斯、马克思、恩格斯、美国开国先驱


亚当·斯密(公元1723~公元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Adam
Smith,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❼ 有趣的经济学小知识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如何相互交易5.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乍一看,这个来源似乎有点奇特。但事实上,家庭和经济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一个家庭面临着许多决策。它必须决定哪些家庭成员去做什么,以及作为回报每个家庭成员能得到什么:谁做晚饭?谁洗衣服?谁在晚餐时多得到一块甜点?谁有权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简而言之,家庭必须考虑到每个成员的能力、努力和愿望,以在各个成员中配置稀缺资源。和家庭一样,一个社会也面临着许多决策。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将要做哪些工作和谁做这些工作。社会需要一些人种粮食,另一些人做衣服,还有一些人设计电脑软件。一旦社会分配人们(以及土地、建筑物和机器)去做各种工作,它还应该分配他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社会必须决定谁将吃鱼子酱而谁将吃薯仔,谁将开法拉利( F e r r a r i)跑车而谁将坐公共汽车。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关于做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我们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物,或全家度假。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1美元用于上述用途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用途上就要少花1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结果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e f f i c i e n c y)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平等(e q u i t y)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此类政策,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给予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大的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1.1.2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但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例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利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想到把你用于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来。但这种总和并不真正代表你上一年大学所放弃的东西。
这个答案的第一个问题是,它包括的某些东西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费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住宿费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这种成本计算的第二个问题是,它忽略了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不得不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
1.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的选择,而往往涉及到灰色阴影。当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时,你面临的决策不是在快餐或猪排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再多吃一勺薯仔泥。当考试临近时,你的决策不是在放弃考试或一天学习2 4个小时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多花一小时复习功课而不看电视。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 )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记住“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在许多情况下,人们通过考虑边际量来做出最优决策。例如,假设你向一位朋友请教,应该在学校上多少年学。如果他给你用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生活方式与一个没有上完小学的人进行比较,你会抱怨这种比较无助于你的决策。你很可能已经受过某种程度的教育,并要决定是否再多上一两年学。为了做出这种决策,你需要知道,多上一年学所带来的额外利益(一生的更高工资和学习的全面享受)和所花费的额外成本(学费及你上学时放弃的工资)。通过比较这种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你就可以评价多上一年学是否值得。另一个例子,考虑一个航空公司决定对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价格。假设一架有2 0 0个座位的飞机横越国内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 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 0万美元/ 2 0 0,即5 0 0美元。马上就会有人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决不应该低于5 0 0美元。但实际上,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设想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 0个空位,而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 0 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 0 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免费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软饮料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正如这些例子所说明的,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1.1.4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些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利益也高了。正如你将看到的,价格对市场上—在这种情况下,苹果市场—买者与卖者行为的影响对了解市场如何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公共决策者决不应该忘记激励,因为许多政策改变了人们面临的成本或利益,从而改变了行为。例如,对汽油征税,鼓励人们开小型、节油型汽车。它还鼓励人们坐公共汽车,而不是自己开车,并鼓励人们在离自己住的近的地方工作。如果税收足够大,人们就会开始驾驶电动汽车。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他们的政策如何影响激励时,他们就会以他们意想不到的效果结束。例如,考虑一下有关汽车安全的公共政策。今天所有的汽车都有安全带,但5 0年前并不是这样。2 0世纪6 0年代后期,拉尔夫?纳德尔( Ralph Nader )的着作《任何速度都不安全》引起公众对汽车安全的关注。国会的反应是通过立法要求汽车公司生产包括安全带在内的各种安全设备,安全带成为所有新汽车的标准设备。
安全带的法律如何影响汽车安全呢?直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一个人系上安全带时,重大车祸发生时存活的概率提高了。但是,这并不是事情的结束,因为这项法律还通过改变激励而影响了行为。相关的行为是司机开车时的速度和谨慎程度。缓慢而谨慎地开车是有代价的,因为这要耗费司机的时间和精力。当决定谨慎开车的程度时,理性人要比较谨慎开车的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
当提高安全程度的利益高时,他们就会更慢、更谨慎地开车。例如,人们在道路有冰时会比道路干净时更缓慢而谨慎地开车,这并不奇怪。考虑安全带法律如何改变一个司机的成本-利益计算。安全带降低了司机的车祸代价,因为它们减少了伤亡的概率。换言之,安全带减少了缓慢而谨慎地开车的利益。人们对安全带的反应和对道路状况改善的反应一样—更快更放肆地开车。这样,安全带法律最终的结果是更多的车祸次数。安全开车程度的下降对行人显然有不利的影响,他们更可能发现自己遇上了车祸,但(与司机不同)没有得到增加的保护的利益。乍一看,这种关于激励与安全带的讨论似乎是毫无根据的猜测。但是,经济学家萨姆?佩兹曼(Sam Peltzman)在1 9 7 5年的一项研究中说明了汽车安全法实际上有许多这类影响。根据佩兹曼的证据,这些法律减少了每次车祸的死亡人数,但却增加了车祸的次数。净结果是司机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数增加了。
佩兹曼对汽车安全的分析是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的一般原理的一个例子。经济学家研究的许多激励要比汽车安全法的激励更为直接。没有人对汽油税高的欧洲比汽油税低的美国开车的人少感到惊讶。然而,正如安全带的例子所说明的,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与如何分享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正确教导孩子的生理健康 浏览:300
哪个故事书里有观书有感宋朝的 浏览:73
睡前讲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491
属龙与属龙的婚姻相配如何 浏览:191
什么是延迟的幸福感 浏览:600
什么软件听故事睡觉 浏览:754
一个女人有一段失败的婚姻怎么办 浏览:755
婚姻里你做过多少违心的事 浏览:770
长江流域形成了什么经济带 浏览:137
黑牛山有什么故事 浏览:937
健康损害费是什么意思 浏览:750
虫尔摩斯和美女法医哪个好 浏览:381
错过爱情英文怎么说 浏览:755
爱孩子的故事怎么写 浏览:774
妹妹去哪里玩好幸福 浏览:772
湖南健康码申诉要多久 浏览:193
青海大专生事业单位职务有哪些 浏览:427
潮汕故事节目有哪些 浏览:459
农村经济体改革最先在哪里进行 浏览:256
俄罗斯人的美女有哪些 浏览: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