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如何看待现在的国内经济

如何看待现在的国内经济

发布时间:2022-06-22 17:56:41

⑴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近期,全球股市、汇市、商品市场大幅震荡,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放缓符合内在经济规律。

⑵ 如何看待目前经济形势

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世界疫情防控,各国安危自保,复工复产,新冠病毒相伴,经济质量自然下滑。

危机相伴,率先复工复产的中国,取得重大经济成果,形势一片大好

⑶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大背景的深刻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已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经济走势错综复杂,充满不确定性,危机的影响还在不断发酵,国际市场需求仍然低迷不振。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期进入潜在增长率下移的增长阶段转换期。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很难进入强回升状态。其次,宏观调控政策放松力度不大。

⑷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短期波动并未改变长期趋势,暂时压力不能阻挡深层动力,中国经济在负重中前行、于承压中向好,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看待中国经济,不能被短期指标牵着鼻子走,而应该客观、全面、辩证、积极看待发展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中国目前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仍然居于前列。既要看到旧格局,也要看到新变化。转型升级正在悄然凝聚势能。具备全局视野,就会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

(4)如何看待现在的国内经济扩展阅读:

中国经济发展消费支出上升因素:

1、居民收入增加。

这些年,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就业连续6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为居民收入的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还积极优化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在稳步增加,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在提升。

2、消费升级。

过去的消费更多是基本生活用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整体消费增长在向中高端商品和服务性消费增长转变,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30%以下,近年来的消费更多向服务性消费转变。

3、与社保的完善有很大关系。

过去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比较小,保障水平不是很高,但近年来社会保障体系有了很大改善。2018年,全国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了9亿人,医疗保障覆盖人数也超过了13亿人,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

养老金标准连年提高,大病医保的报销比例也在提升,也解除了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4、与消费模式变化有很大关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蓬勃兴起,对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消费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同时,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网上的教育也出现了新的消费模式。手机扫描、NFC等电子支付方式完善也有利于消费便利性提高,促进了消费的增长。


⑸ 中国经济15个月持续复苏,你如何看待我国的经济市场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已经实现了15个月持续复苏的情况。而且在最新的2021年第一季度的时候,经济增长直接突破了18%,可以说成为了全球GDP增长最快的一个国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也比较的兴奋,对国家的经济非常的看好,甚至有很多人都认为国内经济的水准以及活力已经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那么今天就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对国内经济市场的一些看法。

第三,如何看待国内现在的经济市场行情?

正如同我在上面所讲到的那样,我对国内的经济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对于国际经济行情却并不是太乐观,主要就是因为目前很多国家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已经认识到国内的基础制造行业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在这之后它们可能会发展相应的工业,从而能够应对这样的情况,而这会对我们的工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对于进出口贸易行业。

⑹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经济仍然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包括贫富不均的问题,但比起全球最发达的几个西方国家经济,中国经济起点远低于他们,但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比他们的经济增长的快,不但在竞争中能得到生存,还年持续发展,居然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更不要说与人口接近我们的亚洲大国印度相比了,原来两国经济总量接近,但现在我们已经是它的5倍,就更说明我们的经济成就的确是值得欣慰的。但还需要继续努力,尽量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的人均财富差距。

⑺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1、任何一国的经济都不可能持续的高增长,中国也不列外
2、中国的经济目前正处在转型、追求高质量、追求平稳的时期,放缓很正常
3、所以,经济的放缓也好、回落也好,都是一个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提出:“新常态”的道理
4、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国经济,目前的官方定调为:新常态,就是为了不再盲目追求所谓高增长
5、所以,应该去更好的理解、了解所谓的:“新常态”的提法,就明白了

⑻ 作为大学生应怎样看待中国经济发展

作为未来发展后备力的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当充满信心,并承担起去开拓创新和改革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如何将自己的国家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我们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去学习更好的本领,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能力来助推国家经济在国际上有一片稳固的不败之地。
在互相网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持续崛起,这不仅是国际上最耀眼最闪亮的一颗星,更是在我们国内迅速提升国际实力和国民生活水的最好途径。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宏观经济数据和2021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得到持续改善,新的比较优势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2020年我国经济逐季改善,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改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逐步形成。
从2021年公布的数据可知:
一是从增长结构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改善,结构继续优化。
二是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已经基本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经济水平,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强劲。
三是从国内市场来看,内需强劲恢复。
四是从国际市场来看,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持续改善。
2021年世界经济处于恢复阶段,世界银行估算2021年全球GDP增长为4个百分点,虽然世界经济仍在恢复的过程中,但是面临的国际环境会更复杂。首先,疫情的防控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虽然我国很好地控制了疫情,但是国际上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现在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总数不断攀升,对国际经济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的对外经济存在极大的影响。其次,国外政策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冲击。如美国的超规模刺激措施会带来通货膨胀,带来美元的贬值,进而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对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和价格水平产生影响,从而造成我国经济的不确定性。
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关键的还是要靠我国国内市场。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我国投资、消费水平会进一步恢复,国际组织也预测我国2021年经济增长会超过8%,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数据以及2021年的数据来看,“十四五”期间和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面,2021年整体投资水平虽然有所恢复,但是持续下滑的趋势没有得到明显改变,民间投资水平增长不快,民间投资占比下降。
另一方面,近年来一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消费水平持续下滑,而且下滑趋势还没有得到抑制。
一是2021年消费虽然有所恢复,但是下滑趋势没有改善。
二是我国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相比国际同期水平,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三是我国消费存在结构性问题。首先,我国服务性消费存在不足,导致恩格尔系数上升。但是,我国核心技术产品还需依赖进口,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自给率不足。

⑼ 如何看待我国2021年的经济形势状况

展望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新冠疫情前景未卜,世界经贸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经济循环面临多重堵点,重大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有显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有持续释放的改革开放红利,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工具,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

国内风险挑战交织叠加

内需不足导致供需两端温差。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恢复缓慢、投资需求内生动力不足,需求势能减弱可能进一步向生产端传导,制约经济反弹高度,成为经济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2020年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8.2%,较上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终端需求不振、产品销售不旺的问题。

供需不匹配背景下的供给恢复难以长期持续,企业前期订单耗尽后停产减产的可能性较大,需谨防供给需求“双萎缩”风险。

基层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受疫情冲击、经济减速、企业效益不佳以及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

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仍在增长,部分基层市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已经出现压力。

此外,为应对疫情冲击,2020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务4.68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51.9%。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攀升,化债支出和利息支出压力加大,地方财政收支平衡难度进一步增加。

潜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2020年前三季度,广义货币增速高出GDP名义增速9.5个百分点,总体杠杆率和分部门杠杆率出现反弹,金融机构坏账风险需高度重视。

中小银行风险加速积聚,城商行、农商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承压更大,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较大型商业银行更集中。

疫情之下企业主营业务下滑、收入回款变差,财务费用上升,导致现金净流入缩减,偿债资金来源减少,企业债违约风险将有所上升。

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基础扎实巩固

超大规模市场加速释放新优势。随着相对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正在对全球市场产生重大影响,逐步形成对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力支撑。

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不仅包含劳动力、消费、产业、创新、金融、物流、房地产等各领域,而且包括商品市场、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等各方面。

新一代青壮年人口数量优势、强大消费市场优势、科技创新与技术产业化应用规模优势等将加速我国经济复苏进程,为疫情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激发新活力。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扩大开放,我国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破堵点、解难题。

“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政府服务效能明显提高,创新创业蓬勃发展。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显着提升,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具投资价值国家之一。

全面深化改革将在更广范围、更大深度、更宽领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与此同时,尽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我国仍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缩短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开放。

积极搭建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博会等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改革开放红利充分释放将创造经济发展强劲动能。

宏观调控有力有效仍存新空间。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宏观调控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等多角度为防控疫情、恢复经济做出科学判断、精准调度。

统筹好“立足当前”与“跨周期调节”的关系,为后续经济复苏发挥重要作用。不同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超规模量化宽松政策。

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相对温和,仍有进一步降准、减息政策空间,赤字率等财政主要指标明显低于同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处于合理区间。

未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总量与结构上对稳定经济基本盘仍然具有较大调控操作余地。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协调性将进一步加强,在抵抗疫情冲击、稳定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转型、增强发展动力的过程中,实现宏观调控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平衡协调联动。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现在的国内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个故事书里有观书有感宋朝的 浏览:73
睡前讲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491
属龙与属龙的婚姻相配如何 浏览:191
什么是延迟的幸福感 浏览:600
什么软件听故事睡觉 浏览:754
一个女人有一段失败的婚姻怎么办 浏览:755
婚姻里你做过多少违心的事 浏览:770
长江流域形成了什么经济带 浏览:137
黑牛山有什么故事 浏览:937
健康损害费是什么意思 浏览:750
虫尔摩斯和美女法医哪个好 浏览:381
错过爱情英文怎么说 浏览:755
爱孩子的故事怎么写 浏览:774
妹妹去哪里玩好幸福 浏览:772
湖南健康码申诉要多久 浏览:193
青海大专生事业单位职务有哪些 浏览:427
潮汕故事节目有哪些 浏览:459
农村经济体改革最先在哪里进行 浏览:256
俄罗斯人的美女有哪些 浏览:991
讲不出的故事有多少字 浏览: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