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从发展模式来说,就是要走内涵型的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有两种:
1、外延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来实现经济增长。
2、内涵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和结构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
也可以按照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来区分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与外延型经济增长的内容基本一致,集约型经济增长与内涵型经济增长的内容基本一致。
② 以前经济靠房地产,现在推动经济靠什么
第五,金融业。金融业对于促进国内消费和投资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在很多年轻人想要消费,但苦于没钱消费,而消费金融的兴起,可以解决他人没钱消费的问题。让他们提前享受到消费的乐趣。此外,广大中小企业缺少资金,需要融资扩大再生产,这就需要金融业的支持。还有更多的国内企业要走出去,到海外去投资,也同样需要国内金融业的大力支持。
从目前情况看,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还是离不开房地产业,不过这个房地产业必须去杠杆化、去投机化,要让刚需、改善型需求来购置房产。同时,我们制造业也将向高端制造业发展,这是必然的趋势,更关键的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产业和旅游业也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当然,金融业也是助力国内经济增长的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③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什么拉动
目前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转换中。
从需求侧看,主要向由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
从供给侧看,主要由第二产业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
主要由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科技与劳动力素质提高转变。
④ 中国经济主要靠什么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靠2个东西:
投资、出口
虽然大家也常说所谓的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内需)。
但实际上,中国的内需市场很难启动,原因有很多国富民穷,加上物价飞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没人会愿意把钱随便去消费的。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学习呢?
中国的发展模式有点饮鸩止渴,涸泽而渔。一味的追求所谓的高增长,不顾老百姓的感受,更不顾子孙后代的利益。就像建立在沙丘上的城堡,来股风都可能吹倒!
中国投资拉动型,需要用很多钱,没钱了就开动印钞机印钞。钞票印多了,必然引起通货膨胀,也就是通常说的钱不值钱了,物价上涨了。
现在的发展主要靠各地的基础设施投资、出卖地皮式的土地财政。
中国的经济就像“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所以,别人不学!别人看着你,都觉得替你感到害怕。
你说呢!?!
⑤ 中国主要的经济来源靠什么
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内需、消费、投资和出口。此外,从发展因素看,优化经济结构、把握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是主线,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科技创新动力是主攻方向,保障民生、促进和谐是主攻方向。首要任务。
依据:
1、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财富增长。流通、管理和服务中成本和时间的分配和效率直接影响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越是精简、廉洁、高效的管理、服务、流通环节,越能促进经济发展。
2、生产要素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加、结构的变化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方式。
3、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内容。
(5)中国经济主要靠什么扩展阅读:
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达到经济量的增长。
⑥ 中国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在过去,人们将投资、消费、出口叫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其中所对应的就是金融业、房地产、制造业,这些就是中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在实际情况中,支柱产业一般会在政策扶持,资金导向之下而进行改变。一个完整的产业都有成熟到衰落的过程,未来的支柱产业目前来说,主要有三个: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服务业,三是现代制造业。
1、战略性新兴产业,这里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机器人和高端制造业,这是目前的主要科技发展方向。
2、服务业,这一行业往往是被称为第三产业,这里可以尽可能地吸纳就业人群,例如餐饮、工厂、农业,这些劳动性密集产业往往能增加当地不少的就业机会。
3、现代制造业,在这里比较基本的表现就是航空航天、飞机高铁、船舶和核电装备,另外特高压等输电设备也是在此之内的,这些往往是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3-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⑦ 中国经济主要靠什么带动
地产当然算一块大头,但是现在中国房地产被很多炒房团炒高的太离谱,买商品房也不再是为了住而且谋求以暴力的价格出售,导致中国更多需要房子的老百姓买不起房子,但你会发现房产开发商还是不停在造房子,还是有更多的人不停在买房子,因此房价的路路高涨不能代表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其实已经到了界点,泡沫已经浮现了,我们真正要中国经济速度发展就必须拉动内需,让真正需要房子的老百姓买得起房子,让他们人人都可以安居乐业的工作,而不是成为房奴,一辈子就在还清一套房贷,或者连当房奴的资格都没有,那样的话,冲击的不仅仅是中国的经济了,更可能是政治!
⑧ 中国靠什么发展经济
中国经济韧性好、回旋余地大,宏观调控的手段多,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中国经济就能行稳致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就是要坚持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建立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所以发挥科技创新体系,特别是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创新等这些因素,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中,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也是我们今后要去努力推动的一个重要任务。
从未来发展来看,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实施全方位开放发展的战略布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开放从原来的沿海开放到内地开放,从海上开放到陆上开放,从东部开放到西部开放。这样一个全方位开放格局,也是我们今天讲的中国经济要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所以我们说,实施好“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中国经济全方位开放发展,最终在多种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的引领下,在科技创新驱动,以及全方位开放格局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将逐步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必将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迈向经济强国。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并且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形势下具有新的内涵,总体上时和势在我们这一边。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充满各种变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冲击,国内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产生了悲观情绪,出现了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果真如此吗?“风物长宜放眼量。”如若我们提高站位、拉长历史、放宽视野,从全局看局部、从未来看当下、从世界看中国,辩证理性地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就一定会得到客观、准确的结论。
从全局看,基本面还是稳中向好。古人有训,看待问题切忌一叶障目、管中窥豹,否则就会以点概面、以偏概全。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速、就业情况、物价指数、工业利润等主要宏观指标处在合理区间。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持续优化经济结构的效应已初步显现出来,经济的“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好,“活力”越来越强。
⑨ 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主要包括3个方面:应该是三个方面:
1.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
2.坚定不移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马克思总结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为“有组织的暴力”。中国经济发展与此类似。中国首先依靠强大的劳动力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获取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或者说资金必须要组织起来,不能一盘散沙,所以中国必须要尽快构建高效的金融市场。这个过程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中国如今的货币超发现象是有其合理性的:注入大规模流动性以建立起高效的金融市场来组织大量的社会财富。之所以要靠大量的流动性建构金融市场,原因在于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的特征是足够的宽度、足够的深度和足够的交易弹性,这恰恰是流动性好的三大特征。
欧美的金融市场有几百年的历史,我们则仅仅几十年,甚至十几年。一个成熟的金融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年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对外暴力扩张资本原始积累,早期过程基本上相当于世界范围的财富再分配,当然生产力进步也本身创造了一部分新增财富。随着欧洲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欧洲霸主们建立的金融霸权和体系日趋完善,其金融体系当中的财富和资金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是长期相适应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古典国际金本位制的长期稳定。随着生产力进步的速度日趋加快,传统金融体系就不再能够适应,而一二战与此趋势直接相关。
新中国走的并不是暴力对外扩张的经济发展道路,这是不允许的,新中国第一步走的是“有组织的劳动力”,由此积累的大量财富必须依靠金融市场组织起来。上面也提到金融市场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来,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金融市场的资金总量要与社会生产力状况相适应,但中国现在要速成,由此,金融市场中的大量资金很大一部分实际上并不与现在的生产力状况适应,是透支未来的财富。什么是透支未来?就是假定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不变,未来产生的收入现在就被支取。如果生产力果真不进步,透支未来必然导致未来的大规模衰退,极有可能颠覆掉现在取得的一切成果。
现在货币扩张提升了社会总体的杠杆水平,最近一直在强调去杠杆,因为企业确实短期内无法消化掉这些资金。要想在积极构建金融市场的同时能够使企业尽快消化掉这些资金,只能依靠技术创新与生产力进步,这样的货币超发就不算是透支未来。这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当年的第一把武器是劳动力,相对于欧美早期发展的暴力;现在以及未来就是第二把武器,科技创新。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对内的经济发展之路,同时也是对外经济扩张之路,因为生产力的进步必然会引起世界财富分配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