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玉溪市哪些县的经济条件比较好
玉溪市通海县 通海县位于云南省中部,介于东经102°30′25″- 102°52′53″,北纬23°65′11″- 24°14′49″之间,东西最长39公里,南北最宽36.15公里,县城所在地秀山镇距省会昆明市125公里,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红塔区47公里。总面积721平方公里,四周分别与华宁县、峨山县、红河州建水县、江川县、红塔区相邻,是历史有名的滇南重镇及经济和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其中秀山、四街、河西、杨广、九街、纳古、兴蒙7个乡(镇)为坝区乡镇,里山、高大为山区乡镇。
【自然环境】县境以中山、平坝、河谷三大区组成,中山占77.07%,平坝占21.63%,河谷占1.3%,在四面环山的平坝中镶嵌着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杞麓湖,成为供给坝区用水及调节气候的重要因素,湖四周为平坦肥沃的农田,是全县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全县湖、山、河相间,最高峰为位于河西镇的螺峰山,海拔2441米,最低处为位于建水与通海交界处的马脖子,海拔仅为1350米,高差1091米。
【气候概述】通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相对较大,2002年平均气温为16.5�0�2C,极端最高气温为29.9�0�2C(6月9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0�0�2C(1月13日);全年降水量为1123.4毫米,最高日降水134.1毫米(6月30日);全年无霜期为276天,有霜日17天;年均日照总时数为2286.3小时,日照率52%,年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28.079千卡。
【行政区划】2002年末,全县有6镇3乡,即:秀山镇、河西镇、四街镇、九街镇、杨广镇、纳古镇、里山彝族乡、兴蒙蒙古族乡及高大傣族彝族乡,下属65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30个村(居)民小组,360个自然村。
【人口民族】2002年末,全县有总人口265457人,总户数75320户,总人口比上年增加1110人,增0.42%。总人口中,男性130981人,占总人口的49.34%;女性134476人,占总人口的50.66%。农业户63179户,农业人口231320人,占总人口的87.14%;非农业户12141户,非农业人口34137人,占12.86%;少数民族人口37139人,占总人口的13.99%;人口自然增长率5.85‰,比上年下降0.41个千分点;全县计划生育率97.43%,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8人。
【综合经济指标】2002年,通海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克服了工业产品市场疲软、农业先旱后涝等困难,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77128万元,比上年增长9.1%;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5384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0244万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1500万元,增长10.4%;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的工农业总产值330598.6万元,比上年增长9.06%;年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384万元,比上年增13.1%,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23041万元,比上年增15.9%,农村集体完成投资5912万元,比上年增54.1%,城乡居民个人完成投资16692万元,比上年增61.6%,房地产开发投资2739万元,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6872万元,比上年增39.6%,其他投资完成173万元,比上年减98.42%;按工程用途分:第一产业投资8910万元,比上年减12.7%,第二产业投资6511万元,比上年减22.32%,第三产业投资32963万元,比上年增36.333%,在三产业中,旧村改造969户,投资9260万元;本年度用于住宅建设投资15349万元,比上年增38.7%,施工房屋面积466122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364261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430370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为348886平方米,房屋竣工率达82.3%。
【农业】农业是通海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的经济支柱。2002年,通海县农业经济遭受了先旱后涝、频繁单点暴雨等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坚持走科技兴农的路子,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农业现价总产值70010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13.9%,农业增加值为45384万元,比上年增4.5%。烤烟、蔬菜、畜牧业、花卉等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不断增加。粮食总产量4912.31万公斤,比上年减11.24%,烤烟总产1222.6万公斤,比上年增39.31%,蔬菜总产40239.15万公斤,比上年增12.96%,油料总产144万公斤,比上年减17.37%,水果总产852.32万公斤,比上年增8.5%。
2002年,全县造林面积15000亩,四旁植树71万株,育苗52亩。主要林产品:核桃1.19万公斤,板栗3.74万公斤,松脂0.89万公斤,花椒1.01万公斤。
2002年末生猪存栏104794头,比上年增2180头,增2.1%,肉猪累计出栏189230头,比去年增3328头,增1.8%,出栏率为184.4%,比去年上升5.6个百分点;大牲畜存栏13342头,比上年减1.2%;猪牛羊肉产量合计1538.48万公斤,比上年增3.19%;禽肉产量266.09万公斤,比上年增53.7%;禽蛋产量742.89万公斤,比上年增99.1%,奶类产量6.25万公斤,比上年增11.21%。全年水产品产量1219吨,比上年增2.01%。
2002年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水利化程度基本稳定。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1714.36万瓦特,比上年增2.66%;全年农村用电2417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28.7%;有效灌溉面积153986亩,水利化程度达86.4%,稳产高产农田130821亩,占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78218亩的73.41%;全年施用化肥57983吨,比上年增1644吨。
【工业】2002年,通海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深入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以民有民营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革,鼓励和扶持发展个私经济。在全县各级政府及各企业的努力下,2002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65253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8.5%,其中:国有工业完成5943.7万元,比上年增10.3%,集体工业完成11496万元,减22.6%,个体、私营工业完成267064.5万元,增9.1%,与港澳台合资及中外合资工业完成20705.9万元,增2.8%,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工业完成60043万元,增16.2%;实现工业增加值78529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10%;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95401.1万元,产销率达95.31%。
主要工业产品为:布7058万米、印染布39.01万米;服装7.10万件;皮鞋1.23万双;机制纸5893吨,纸制品1354吨;多色印刷品315.22万对开色令;合成氨24922吨,氮肥7088吨,甲醛5929吨,精甲醇6232吨,油墨1141吨,塑料制品1969吨,水泥47.59万吨,石棉水泥瓦121.42万平方米,砖1386.6万块,生铁28250吨,成品钢材26000吨,建筑用金属品3978吨,轴承11.10万套,工业链条88吨,变压器135.63万千伏安。伞14.6万把,铸件15353吨;发电量1806万千瓦时。
【乡镇(个私)企业】2002年全县共有乡镇企业7188户,其中:集体企业12户,股份合作制企业6户,有限责任公司18户,私营企业379户,个体企业6773户。在乡镇企业中有农业企业1户,采矿企业84户,制造业1990户,交通运输及仓储企业104户,批发零售业2689户,住宿餐饮业955户,社会服务业825户,其他企业425户。乡镇企业总数比去年的6871户增加317户,增长4.6%。年末,有职工人数44930人,比上年的41073人增长9.4%。全县乡镇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28541万元,人均装备水平28600元。实现营业收入547916万元,比上年的477558万元增长14.7%。完成现价产值447246万元,比上年的388974万元增长15%。年内完成新上技改、扩建投资项目91项,新增固定资产9860万元,比上年增加6179万元。
【交通、邮电】2002年,交通邮电业实现增加值9721万元,比上年增5.8%。至年末,江(川)—通(海)路建设计划总投资19956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9564万元,已建成通车;通(海)—建(水)路基本完成路基工程,现已完成投资1.24亿元。年末,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为810.15公里;汽车拥有量11537辆,其中,营运客车707辆,营运货车4222辆;全年实现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975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4.1%,旅客周转量889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4.0%。
2002年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完成6647万元。邮政储蓄余额10267万元,比上年增32.44%;全县固定电话用户43218户,比上年净增9948户,电话普及率达16.28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26195部。
【商业】200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429万元,比上年增3.74%;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960万元,增5.56%;商品销售总额54912万元,增3.41%,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19015万元,增16.75%;其中,烤烟收购1164.6万公斤,收购金额为1044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41.56%和22.18%;贸易粮收购总量1969.5万公斤,减15.42%;食用植物油收购17.9万公斤,增30.7%;干鲜菜收购金额1659万元,增1.24倍。
【财政、金融、保险】200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含基金收入)实现15455万元,比上年减2.91%。其中:中央收入6788万元,增12.66%,占总收入的43.9%;地方财政收入(含基金收入)8667万元,减12.4%,占总收入的56.1%,;地方财政总支出(含基金支出)18009万元,增2.4%。
金融存、贷款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稳步增加。年末,全县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237023万元,比上年增6.12%;各项贷款余额120610万元,增10.45%;累计现金收入571307万元,增25.02%;累计现金支出612679万元,增26.45%;全年累计净投放货币41372万元,比上年多投放1381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56325万元,比上年增7.27%;市场货币流通量为87936万元,增19.05%。
2002年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通海县支公司共开办四大类险种计30个,承保金额121939.9万元,保险收入达2043.8万元,完成年计划数100.18%,比上年增2.18%,已决赔案数3628件,已决赔款1629.46万元,综合赔付率79.8%,实现利润40.1万元;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通海县支公司共开办险种65种,年度保险费总额3124.6万元,比上年增59.26%,赔付额238.8万元,比上年减46.61%,参保人数112304人,比上年增22.2%。
【科教卫体】2002年,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共有各类科技人员3464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13人,中级职称994人,初级职称2357人。
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年末全县有88所中、小学及教师进修学校、职中。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2所、职业高中1所、乡镇中学13所、进修学校1所、私立学校1所、小学69所、幼儿园14所。全县中学班数313个,其中高中班56个,初中班257个;职业高中班15个;小学班792个。在校学生计45429人,比上年增加1103人。其中:高中在校生3528人;初中在校生13276人;职业中学在校生516人;小学在校生28109人。全县共有14所幼儿园(包括私立幼儿园),共设班307个。全县在园幼儿数11476人,比上年增6.6%。
全县有专任教师2510人,比上年增301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187人;初中专任教师768人,职中专任教师36人,小学专任教师1366人,幼儿教师153人。年内,各学校毕业生9452人,其中高中毕业生661人,初中毕业生3694人,职中毕业生153人,小学毕业生4944人。3-6岁幼儿入园率78.74%,学龄前儿童入学率99.98%,小学升学率96.3%,初中升学率57.3%,高考录取率达58.81%,比上年增8.21%。
2002年卫生事业主要抓好医证、药证、体制三项改革。积极推进全县的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建立新的卫生监督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使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中医药及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发展,全年未发现大的疫情。年末,全县有卫生部门所属医疗机构12个,其中,医疗机构10个,预防保健机构2个,在医疗机构中,县级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8个。有工业及其他部门所属门诊部(所)、医务室18个,个体办诊所、医疗室51个,有病床587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552人,有村设医疗点81个,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230人,个体开业医生159人。全县每千人拥有病床2.2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55人。全县传染病发病率为287.9/10万,全年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2771人,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7.11%。7岁以下儿童保健人数24342人,儿童保健覆盖率92.98%,比上年上升1.53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继续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年内,全县体育人口达35.6%。中小学体育达标率99.34%,均比上年有所上升。举办县内各种竞赛活动10次,参赛人数2863人次。全年有10队82人参加国家、省、市比赛12次,取得团体第一名4次,分别为国家级1次,省级2次,市级1次;团体第六名2次,分别为国家级1次,市级1次。个人成绩也较突出,1人获国家级第二名,1人获国家级第6名,3人获市级第一名。向上级输送运动员14人,考入体育大中专学校21人。
【文化旅游】2002年文化旅游事业稳步发展。旅游接待能力大为改善,县城有宾馆饭店14个,床位2020个,其中星级饭店3个,床位567个。全年旅游总投入48万元,新开辟旅游景点(线路)1个(条)。制作介绍通海秀山风景及通海古洞经音乐VCD光盘6000盘。全年接待旅游人数43.58万人次。接待境外旅游者137人,旅游总收入7879.79万元,比上年增76.6%。
2002年,县内有文化馆1座,乡镇文化站9个,举办展览19次,举办各种培训班20次,组织各种文艺活动76次。有非公有艺术表演组织3个,表演场所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6.41万册,总流通人次13.7万人次。
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2002年,设有限电视广播站1座,乡广播站9个,通广播的村69个,广播覆盖率98%;全县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69座,有电视发射机63部,有线电视网络总长3407千米,电视覆盖率100%。
【环境保护】2002年通海县环保工作全面完成与市政府签订的“环保目标责任书”和“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全年污染源治理完成投资总额154.1万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总额250万元,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总额404.1万元。杞麓湖林业生态建设完成工程造林5000亩,低效林改造2000亩,封山育林2000亩;县城污水处理厂配套工程干线总长8.5千米、汇水面积6.25平方公里,日收集污水8500 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完成红旗河口生物净化工程试验栽种菱角54亩、莲8亩;继续建设面积达82127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60公顷、县级自然保护区9267公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72100公顷。完成杞麓湖底泥疏浚计84.2万立方米,垫田764亩。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1座,无害化日处理能力100吨,城市生活垃圾总清运量4.4万吨,生活垃圾处理率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为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6.2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5.59%。全县纳入环保重点管理的企业94个,其中:已达标71个,达标率75.53%;发放排污许可证15个。全年共征收排污费62.6万元,比上年的60.1万元增2.5万元。
【人民生活】2002年末全县在岗职工13362人,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6581.4万元,按同口径比上年增长8.42%。职工(含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年平均工资11664元,同口径比上年增1317元,增12.7%。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年均工资12186元,增加1007元,增9%;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年均工资8003元,增加1362元,增20.5%;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3077元,增83元,增2.8%。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5913.63元,比上年增6.7%,人均持币3326.54元,比上年增18.4%。
B. 通东的经济
一般认为,吕四港镇(鹤城)为通东第一大镇,因其在本区域内历史较为悠久,城建规模最大,经济体量遥遥领先。吕四港镇是南黄海吕泗渔场最大的渔港,也是中国电动工具之乡,随着沿海开发开放的推进,大唐吕四电厂等项目更是让吕四经济突飞猛进。吕四港镇不但是通东地区经济第一大镇,其工业产值在启东市境内也是第一,要领先于启东市区。城内有鹤城公园、启东市第二人民医院、启东市吕四中学等。
余东镇(凤城)是解放前南通县余东区的中心城镇,现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二甲镇,其区域在解放前为南通县余西区,解放后余西地名渐渐被二甲替代。二甲紧邻国家级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经济发达,交通方便。二甲镇镇区在县界上,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集镇。境内有二甲中学、二甲人民医院等。
四甲镇,其区域大部为解放前南通县余中区,解放后四甲地名逐渐取代余中地名。四甲镇是交通枢纽,南达海门、上海、苏南,西去南通,东至吕四,北到如东。镇内有海门市第四人民医院、四甲中学等。
正余镇,紧邻余东镇及包场镇,是一个交通便捷的新兴工业城镇。
包场镇,其区域主要继承于解放前南通县余东区,解放后成为海门县包场区,近年来成为江苏省沿海开发强镇。2014年镇域GDP约100亿元,在海门市各区镇中排名靠前,在通东地区仅次于吕四港镇,在江苏沿海开发中排名前三甲。新城区在原海门盐场附近,将建成一个沿海工港城市。原镇区位于通吕运河畔,是通光集团、南通回力等知名企业的起家之地。原镇区内有海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等,新城区(滨海)有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海门校区、蛎蚜山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等。
三余镇,虽然一般不认为三余镇属于通东地区,但三余镇的历史源于通东。因近代垦殖,南部移民迁入,将原本以通东人为主的三余地区的方言口音转变为启海口音,且将垦殖区域从通东各乡区中独立出来建为南通县三余区。三余镇与通东地区属于同一片开发区域,随着南通滨海园区的大规模开发,三余镇、包场镇及吕四港镇势必会连片成为一个实体规模较大的沿海工港城市。 旅游方面,一般而言,有吕四、东灶港海滨景点、蛎蚜山、历史名镇余东,二甲余西古镇等。另外,位于二甲镇往北一线的通州区界,原是南通县余西区与余中区的界河,由于变为通海县界而保留下来,蜿蜒曲折,是研究通海成陆后初期的河流布局的重要去处(南通地区大部分河流都在解放后被划直)。
C. 那个镇最发达
2017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等榜单出炉,在前十榜单中,不少地方可谓“富可敌城”。 NO1:昆山市玉山镇。玉山镇坐拥两大着名的国家级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6年GDP为752亿元。
NO7:东莞市虎门镇。虎门镇是全国服装批发中心,先后获得了全国重点镇、全国服装(休闲服)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10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2016年GDP为447亿元。
NO8: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北滘镇是“中国家电制造业重镇”、“国家卫生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安全社区”。2016年GDP为475亿元。
NO9:东莞市长安镇。长安镇位于东莞市南端,东邻深圳市,南临珠江口,西连虎门港,是智能手机产业发达,培育了OPPO、vivo、劲胜模具等一批知名企业。2016年GDP为401亿元。
NO10: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盛泽镇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的中心地带,是中国重要的丝绸纺织品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历史上以“日出万匹、衣被天下”闻名于世,有“绸都”的美称。
中国最强十镇
D. 通海在那里
通海县位于云南省中部,介于东经102°30′25″- 102°52′53″,北纬23°65′11″- 24°14′49″之间,东西最长39公里,南北最宽36.15公里,县城所在地秀山镇距省会昆明市125公里,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红塔区47公里。总面积721平方公里,四周分别与华宁县、峨山县、江川县、红塔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建水县相邻,是历史有名的滇南重镇及经济和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其中秀山、四街、河西、杨广、九街、纳古、兴蒙7个乡(镇)为坝区乡镇,里山、高大为山区乡镇。
----------------
简单的说,昆明石虎关立交-昆玉高速-过了玉溪,不下高速,研和收费站出,三十公里的老二级路。全程1小时40分左右,大巴在南部客运站坐。
E. 通海县的交通
2002年年末,江(川)—通(海)路建设计划总投资19956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9564万元,已建成通车;通(海)—建(水)路基本完成路基工程,现已完成投资1.24亿元。通海县公路通车总里程为810.15公里;汽车拥有量11537辆,其中,营运客车707辆,营运货车4222辆;2002全年实现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975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4.1%,旅客周转量889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4.0%。
F. 通海什么景点最着名
秀山。不过说实话。很难玩。
G. 纳古镇的历史沿革
公元1290年,赛典赤长子纳速拉丁的孙子纳数鲁出任元江临安广西都元帅府元帅(帅府在今通海县曲陀关),其随军家属几经迁徙,最后定居于狮山脚下、杞麓湖畔的纳古镇。纳古原为四街镇的一个村公所,198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纳古回族乡,1997年撤乡建镇。七百余年来,纳古人农工商多业并举。元、明两代,手工业主要有军用马具;清代有火药枪、民用刀具;民国时期有手工仿造的拉七、左轮、二十响等手枪,以及双箍、毛瑟等各种步枪和子弹,还能仿造轻机枪,有“小兵工厂”之称。清代和民国时期,有15%左右的人家赶马经商,长年往来于中缅、中泰之间,发展国际贸易交流。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纳古镇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自身传统的商业、手工业、运输业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纳古镇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镇社会经济总收入21886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95.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72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成了全镇经济的重要支柱,形成了以建筑建材为主导产业,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来自个私经济的营业收入占全镇社会经济总收入的99%,共有个私企业592个,个私企业从业人员6826人,实现营业收入216854万元,实现利税6859万元。焊管、带钢、铝型材、小五金等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小城镇建设卓有成效。完成了主要街道的扩建工作,并对其实施了绿化、亮化工程;完成全镇所有45条路、街道的冠名挂牌工作;2004年通过民间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达10580平方米的纳家营清真寺;电力、通讯、广播电视覆盖全镇。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多渠道投资700多万元对纳古学校进行了改扩建;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了纳古镇文化站,配合云南大学投资18万元建成了回族研究基地——纳忠图书馆;两年一届的“狮山杯”篮球赛等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目前,全镇定电话达到了户均一部的水平,移动电话5000余部,各类机动车2300多辆,300余幢别墅,人均居住面积达35平方米,家庭电脑得到普及,并在全县九个乡(镇)中率先开通了电信IP宽带网,彩电、冰箱等高档电器已基本普及。2000年8月,纳古镇被评为玉溪市 “小康达标镇”。2001年1月被云南省移动通信公司玉溪市分公司评为“玉溪移动电话第一镇”。历史上,纳古文化教育发达,人才辈出,有“一石二斗芝麻尔林(学者)”的称号。知名阿訇达400余人,武略将军、举人、进士及儒学训导30余人。享誉中外的阿拉伯文化泰斗、“中阿文化交流的使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拉伯文化沙迦国际奖”荣获者北京外国语大学纳忠教授,着名翻译家纳训先生、现代经堂教育家、着名的纳家营清真寺教长纳本慈教长也都是纳古人。纳古镇的回族都信仰伊斯兰教,分为两个教派,即格底母、哲赫林耶。全镇有三所清真寺。两个教派的信教群众互相尊重,相安无事,回族与各民族之间也和睦相处。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我镇得到了充分的贯彻落实,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每天都有群众在清真寺里礼拜,每年信教群众都在清真寺里庆祝“古尔邦节”和“圣诞节”,朝觐活动也正常开展,到麦加朝觐的人数已达400余人。
H. 哪个镇最繁华
当然是娄葑镇,属于苏州工业园区,全国百强镇前十名。商业繁华程度,基本上相当于中西部一个中等发达城市的规模。其次是木渎镇,属于苏州新区,也非常繁华。此外,常熟的虞山镇、吴江的盛泽镇都非常繁荣。
I. 通海的地域文化特征
通海县是云南省蒙古族聚居地,烤烟高产县之一,玉溪地区辖县。位于省境中部偏南,杞麓湖畔的湖积平原上,石灰岩山地围绕四周。面积721平方公里,人口23.4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0. 9人,是省内人口密度最大县。以汉族为主,有彝、回、蒙古、傣、哈尼等少数民族。县人民政府驻秀山镇。
通海县位于云南省中部,介于东经102°30′25″- 102°52′53″,北纬23°65′11″- 24°14′49″之间,东西最长39公里,南北最宽36.15公里,县城所在地秀山镇距省会昆明市125公里,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红塔区47公里。总面积721平方公里,四周分别与华宁县、峨山县、红河州建水县、江川县、红塔区相邻,是历史有名的滇南重镇及经济和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其中秀山、四街、河西、杨广、九街、纳古、兴蒙7个乡(镇)为坝区乡镇,里山、高大为山区乡镇。
气候
通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相对较大,2002年平均气温为16.5℃,极端最高气温为29.9℃(6月9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0℃(1月13日);全年降水量为1123.4毫米,最高日降水134.1毫米(6月30日);全年无霜期为276天,有霜日17天;年均日照总时数为2286.3小时,日照率52%,年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28.079千卡。
土地资源
通海县全县国土总面积74087hm²,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2433.1hm²,占总面积573%;非林业用地面积3.9hm²,占总面积42.7%。林业用地比例林业 用 地 中,按地类划分:有林地面积32916.3hm²,占77.6%;疏林地面积1125.8hm²,占2.6%;灌木林地面积6697.2 hm²,占15.8%;未成林地面积586.5 hm²,占1.4%;苗圃地面积2 hm²;无林地面积1105.3 hm²,占2.6%。按权属划分:国有面积218.1hm²,占0.5%;集体面积42215 hm²,占99.5%,1.2.2有林地结构全县有林地覆盖率44.5%,灌木林地筱盖率9%o在有林地面积32916.3 hm²中:林分面积为29884.7hm²,占90.8%;经济林面积2 941.9 hm²,占8.9%;竹林面积89.7 hm²,占0.3%。2002年末,通海县总人口265457人,总户数75320户。总人口中,男性130981人,占总人口的49.34%;女性134476人,占总人口的50.66%。农业户63179户,农业人口231320人,占总人口的87.14%;非农业户12141户,非农业人口34137人,占12.86%;少数民族人口37139人,占总人口的13.99%;人口自然增长率5.85‰,比上年下降0.41个千分点;通海县计划生育率97.4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