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香港经济停滞是不是证明了大陆制度的优越性
嘿嘿
虽说老祖宗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关联;虽说“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但是我们不要把这种关联,这种联动看得太密切,,否则就容易陷入关联恐惧症。
你说的香港的经济停滞,是香港经济结构的问题,重点这样看:因为过去几十年来,香港依靠中间通道及中介的身份,赚取了大量的过路费,得到高速发展。这种发展的基础,是很单一的。现在大陆的港口大多开放了,原来依靠香港的通路给各个口岸分流了香港的作用降低甚至消失了,而香港自身没有新的创造能力,萧条自然就出现了。同样,还有新加坡,也是同样的原因这些年出现经济衰退了,这些都只是他们自身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动方式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
如同十多年前路边的售报亭,那时候人们都以报纸杂志为消遣,所以售报亭生意火暴。现在人们用电脑手机消遣了,售报亭就衰落了。
所以,由此说什么制度的优越性,是有点牵强的。你如果有兴趣,你不妨研究一下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的起飞与跌落,对你说的问题就看得更明白了。
B. 香港经济为什么会倒退
请阅读-货币战争
C. 香港经济为什么越来越差
首先,要明白香港为什么会发展,香港的发展就是因为大陆的封闭。
但是自大陆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就逐渐失去这样的地位。香港则持续衰退,香港"一口通商"时代的终止,港商进军内陆,使得香港经济止步不前甚至有倒退迹象。港人无法接受这种落差而单方面将问题归于我党,最终使得冲突爆发。
而历史上这种衰退的例子也非唯一,例如一口通商时代的广州,那个时代的广州十三行也是富可敌国,但是五口通商后,广州也就衰退了。
大区域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小区域的衰落,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大陆的全面封闭,而如今大陆的开放让这种环境发生了变化,大陆的优势必然将吸引更多的资金。亚洲四小龙的衰退已经是时间问题,而这些区域的人民的不满也会最终因为大陆经济的全面超越成为历史。
D. 香港回归后经济是不是没以前繁荣了
香港回归后比以前更繁荣发展,我认为原因是“一国两制”吧。
香港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成生动现实。中央政府严格按照香港基本法办事,认真履行宪制责任,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继续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继续保持繁荣稳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日益深入人心,得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拓展资料:
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一路走来,保持了繁荣稳定。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一天,香港重回祖国怀抱。为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基本法承诺香港回归后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一路走来,保持了繁荣稳定。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一天,香港重回祖国怀抱。为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基本法承诺香港回归后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一国两制"在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弹指一挥间,香港已回归祖国20年。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一路走来,保持了繁荣稳定。
更加繁荣——经济之变
GDP——2016年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3200亿美元),较1997年累计名义增长81%;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达到33.9万元。
财政储备——财政储备在2017年3月31日预计近10000亿元,较1997年3月底的3707亿元增长超过一倍。
外汇储备——截至2017年2月底,香港金融管理局管理的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由1997年12月底的928亿美元增至3905亿美元。
贸易——2016年香港是全球第七大商品贸易经济体系。同年,香港的货物贸易总额为75966亿元(9787亿美元),进口为40084亿元(5164亿美元),整体出口为35882亿元(4623亿美元)。
资本——香港有1900多家上市公司,资本市值总额约26万亿元(33300亿美元),每日平均总成交金额达600多亿元。
就业——2016年总就业人数达380万人的纪录高位,较1997年增加约65万。
这是来自于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一组数据,从数字表面的变化来看,香港回归后,在祖国大陆的强势经济带动下,确实呈现出一片繁荣。香港经济不俗的表现也得到国际机构的高度评价,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近日发布《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此外,近20年来,香港在多种国际排名中都取得不错成绩,据统计,到2017年,香港已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香港对本地企业实行税率低且操作简单的税制,对许多进口产品免税,成就了国际着名的自由港。香港健康的财政状况、自由的贸易和金融、廉洁的政府、高效的监管等,都受到国际评比机构赞誉青睐。
作为香港回归20周年的亲历者,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用"不简单三个字来评价回归20年来香港的经济变化:"香港回归之后,遭遇了金融风暴、SARS,影响了香港的经济社会发展。后来经济慢慢恢复,又重新发展起来,这一段过程不简单。”"
E. 香港为什么经济下降的那么严重难道是大陆造成的是大陆的经济制裁
大陆统筹安排,上海肯定是主体,香港肯定排在后面了。
F. 香港经济的负增长对当地民生造成了什么损失
香港经济的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疫情带来的,会给当地的民生带来非常大的困境,由于香港是以旅游产业为主,疫情让世界旅游业损失惨重,所以香港这种面向世界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首当其冲,再加上缺少实体经济的之称,靠的就是免税获得的现金流带来的红利,香港经济负增长在所难免。
可以肯定地说,疫情控制不住,缺少消费人群,零售业就会受到打击,而制造业在香港又缺少工人,所以控制疫情是首要的问题,只有把疫情控制住了,市民才能出来正常消费,游客才能来这里旅游,旅游自然会带动零售业,毕竟香港的免税优势非常明显,尤其是电子产品和各种奢侈品店,目前在国内也仅有海南岛能够与之相媲美,其它只能在机场才能享受大部分免税政策。
虽然有专家预测进入9月份,香港经济会有好转,但是这主要取决于对疫情的控制,如果成功则一切好说,如果失败,则面临的是经济继续衰退,而对于外面来说,是有心无力,只能看着着急,否则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早就开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了,湖北武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还有大连等地,无一不被全国人民所关注。
这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也是引以为傲的民族特点,相信香港,一定能够挺住的。
G. 香港经济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制造产业外移。
自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就把60年代以来发展成功的轻型制造业向中国内地,主要是珠三角地区进行了大规模转移,韩国、台湾和新加坡自80年代以来虽然也有产业外移趋势,但显然不如香港转移的如此彻底,所以自1997年以来,香港本地的制造业仍在继续萎缩,但其他“三小”的制造业却还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根据新世纪初期对香港经济的有关研究,说明香港本地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率是40%,转口的附加值率是20%,离岸贸易只有不足8%。
2、自90年代中期以来,内地的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香港的优势相分离。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增长轨迹,前十年具有显着的“轻型化”倾向,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开始从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转向了低积累、重消费的增长轨道,同时由于在80年代还是国有企业为主体,而国企在获得经营自主权后,有明显的收入分配倾向于消费的倾向,因此在整个80年代,中国经济的增长始终是个人收入与轻工业的增长显着超过了储蓄与重工业的增长,而这种增长模式与香港向内地大规模转移轻型制造业的过程是高度配合的。
3、新全球化改变了东亚地区原有的产业与贸易格局,香港经济则由于朝向服务业而难以适应这个变化。
冷战结束于90年代初,接着开始出现了新全球化过程,到新世纪初新全球化出现了“奔腾”化的发展。巨大的外部需求不仅是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又一巨大动力,也由于美欧发达经济体的产业资本向中国转移,使中国的贸易结构得到提升。
4、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又带来了区域结构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对香港的服务产业也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
改革前30年,中国经济的空间结构特征一直都是“东轻西重、南轻北重”,即工业结构越往南往东就越“轻”,相反北部和西部的重工业比重更高。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前半期,由于经济结构的“轻型化”倾向,就使得国内需求集中指向了珠三角这个轻工业比重高的地区,加之香港对珠三角地区的轻型产业转移,使珠三角的轻工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因此使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得以在长期内领先全国。
但是进入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产业结构朝向重化工业,需求重心就开始向珠三角以北地区转移,这种“经济增长极北移”的现象,使工业、贸易与投资活动都不断向珠三角以北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尤其是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由于香港在地域上远离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香港的服务产业优势就更加难以发挥。
5、香港服务业难于和内地的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也直接受到珠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日趋发达,服务业发展日趋成熟,服务业逐渐本地化的巨大影响。
珠三角地区正在兴建高铁网络,建成后在半径300公里范围内将形成“一小时”都市圈,将整合进珠三角范围内的所有主要城市,由于基础设施更发达,产业联系也更紧密,估计服务业脱离香港而更加本地化的倾向也会更加明显。
H. 为什么感觉香港经济不行了
香港经济还是有很强大生命力,如金融服务业等,很多大陆公司,包括腾讯,内地房地产等等一系列公司跑去香港上市,而且在祖国大陆的支持下,香港经济还是稳步上升的。
当然你不能用香港的经济规模与大陆13亿人口比较,别说大陆,跟深圳都很难比,毕竟香港地少人多,面积就这么大,人口就这么多,而且也是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的地方,很多规章制度还在完善,如政制改革等等,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如中国这样有两种社会制度,所以很多东西都在实践当中,如果简单的说香港经济不行了是不科学的。而且香港与大陆融合,很多香港人上大陆发展,和大陆成为一家人,他们在大陆赚得也很多钱,他们创造的这一部分GDP,其实既算进了大陆,也算进了香港,不过具体就不知道一些机构怎么计算了,理论上应该是香港人赚的比以前更多吧,就好像一些歌手说,在北京一个二三线歌手的收入都比香港以前一线大明星的收入要高,开一场演唱会赚得非常多,跟何况大陆这么多城市,北上广深都开,肯定赚很多,以前只能在香港红磡开,地点没大陆的大,赚的不够在大陆的多,因此很多香港艺人都到大陆谋求发展了。
I. 香港回归后经济反而没以前好 为什么
这跟香港回归不回归没有关系的,主要是因为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迅速在崛起,上海已经逐渐取代了香港的地位,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拓展资料:
香港(Hong Kong),简称“港”,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相邻,南临珠海万山群岛,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262个岛屿,陆地总面积1106.6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648.69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总人口747.42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均寿命全球第一,人类发展指数全球第四。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曾受英国殖民统治。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政府对香港拥有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三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管理经验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J. 云石:香港为什么“注定”会衰落
原因如下:
1、香港以前为什么会发展,因为大陆是封闭的,所以要想出口贸易只能去香港。但是,到了今天,出国比去新疆都快的今天。香港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大陆给香港政策再多,香港也是救不活;香港没有明天,所以港那个分子自然会越来越多,也就自然而然想当年多美好。这是一个死循环!
2、现在的香港,不但北京上海都在2009和2011年超过了香港,现在更多的城市开始把香港作为一个标杆来对比,除了广州和深圳,天津也将GDP超过香港列为自己的目标,并均有望在短期内实现。而到2022年前后,重庆、成都、武汉、杭州等城市的经济总量都有望和香港相当,届时香港在中国城市经济序列中的地位,可能仅仅是一个二线城市。
所以将来,香港仅仅是一个中国的二线城市而已!
香港仅仅是一个中国的二线城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