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的航天事业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Ⅱ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Ⅲ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神五:目标载人飞行,白天发射。与以往神舟系列发射时间不同,神舟5号选择了白天。以往神舟飞船的发射时间一般在凌晨和子夜。据有关专家介绍,航天发射需要确定一天中的某一个时间段作为飞船发射的时机,这个时间段被称为“发射窗口”。原来神舟系列的发射窗口选择在夜晚,主要是便于飞船发射升空时,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易于捕捉到目标。而神舟5号选择白天发射,主要是考虑到白天温度将有利于发射人员工作,也易于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充分保障宇航员的人身安全。
3、神六:“神五”只有杨利伟一名乘客,而10月12日,太空迎来了两名客人——中国“神六”的两名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人数的增加给飞行任务的各个环节和工程各系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携带的装备要增加一倍,两名航天员存在协同配合的问题等等。双人飞行,比单人飞行更能全面地考核飞船和工程其他系统的性能。
4、神七:“神七”飞行还将进行太空中继终端的试验。这项任务的完成,将为我国建立天地测控网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大提高测控网的覆盖率和效率,为载人航天今后从事交会对接等对测控覆盖要求更高的活动奠定更好的基础。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的日子只有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在新的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始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
Ⅳ 我国航天事业发端于哪年
中国航天事业是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究开始的!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发射成功[1] 。随后美国、法国、日本相继发射人造卫星。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调试卫星 "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我们也要搞一点,要搞就搞得大一点。"
1964年,中国相继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弹道式导弹、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一系列进展为发展人造卫星奠定了基础,卫星计划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
虽然弹道导弹对于航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的弹道导弹研究一开始是为了打核导弹,与航天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当时的第一枚弹道导弹也只有几百公里射程。
Ⅳ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神五:目标载人飞行,白天发射。与以往神舟系列发射时间不同,神舟5号选择了白天。以往神舟飞船的发射时间一般在凌晨和子夜。据有关专家介绍,航天发射需要确定一天中的某一个时间段作为飞船发射的时机,这个时间段被称为“发射窗口”。原来神舟系列的发射窗口选择在夜晚,主要是便于飞船发射升空时,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易于捕捉到目标。而神舟5号选择白天发射,主要是考虑到白天温度将有利于发射人员工作,也易于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充分保障宇航员的人身安全。
3、神六:“神五”只有杨利伟一名乘客,而10月12日,太空迎来了两名客人——中国“神六”的两名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人数的增加给飞行任务的各个环节和工程各系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携带的装备要增加一倍,两名航天员存在协同配合的问题等等。双人飞行,比单人飞行更能全面地考核飞船和工程其他系统的性能。
4、神七:“神七”飞行还将进行太空中继终端的试验。这项任务的完成,将为我国建立天地测控网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大提高测控网的覆盖率和效率,为载人航天今后从事交会对接等对测控覆盖要求更高的活动奠定更好的基础。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的日子只有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在新的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始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
Ⅵ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已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资源勘测卫星、通讯卫星、气象卫星等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已经掌握了使卫星返回地面的回收技术,用一枚火箭把多颗卫星送入轨道的“一箭多星”等世界尖端技术。下面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的一些大事。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85年,我国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第一次是在1999年11月,第二次在2001年1月,第三次在2002年3月。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
2003年12月29日,探测-1号卫星由长征-2C火箭发射成功。
2004年7月25日,探测-2号卫星由长征-2C火箭发射成功。“双星计划”被评为“2004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
2004年9月9日,长征-4B火箭同时将实践-6A、实践-6B空间环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两颗卫星主要进行空间环境探测、空间辐射环境及其效应探测以及其他的空间试验。
2004年9月27日,第20颗返回式卫星由长征-2D在酒泉发射升空。这颗卫星的整体性能比以往发射的同类卫星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该卫星于10月15日成功返回地面。
2004年10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这是我国第一颗业务静止气象卫星。
2005年4月1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亚太六号”通信卫星。这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30颗国外卫星。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座神六号飞船再次上太空,并在太空遨游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此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四大科学探测任务: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万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4秒,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神舟八号顺利升空鱼“天宫一号”空间站对接成功。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再次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13天后,三名宇航员景海鹏、刘旺和女宇航员刘洋成功返回地面。
编辑于 2013-10-27
Ⅶ 国航天事业发端于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
1956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制定中国12年科学发展规划,把喷气推进和火箭技术列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
在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的领导下,于1956年10月8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
1960年前,苏联曾对中国建立火箭导弹研究、试验机构和仿制苏制导弹提供援助。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7)航天事业发端于哪里扩展阅读:
中国航天事业的空间应用:
1、卫星遥感
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2、卫星通信
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方面,全国建有数十座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联结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卫星通信话路达2.7万多条。
3、卫星导航定位
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外导航卫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并在大地测量、船舶导航、飞机导航、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航天
Ⅷ 我国航天事业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的
从70年开始
Ⅸ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如下:
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受命组建的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成立。1956年也被认为是中国导弹梦、航天梦的元年。
1970年,中国用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1975年,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第一次实现人造卫星“收放自如”。
1981年,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成为第四个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随后“神州二号”“神州三号”“神州四号”陆续顺利发射升空。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穿越大气层,不远万里为浩瀚星空增添了一抹中国红,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7年,嫦娥奔月再也不是幻想,“嫦娥一号”用相机掀开了月球表面神秘的面纱。
2008年,“神州七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完成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2010年,“嫦娥二号”获得更高精度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月壤特性、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刷新中国航天新高度。
2012年,“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载人“太空之吻”。
2013年,“嫦娥三号”成为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
2016年,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2018年,“嫦娥四号”带着“玉兔二号”来到了月球背面,开启月球探测新旅程,为人类首次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2019年,新一代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首次完成海上发射,填补了中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海射技术的国家。
2020年7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发射升空,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2020年11月,“长征五号”成功将“嫦娥五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拖曳着红色尾焰升空。“最强双十二”联手,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以上内容参考光明网-新闻背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回顾
Ⅹ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哪一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
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10)航天事业发端于哪里扩展阅读:
中国航天发展目标
运载火箭进入空间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显提高;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
建立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卫星通信广播产业规模和效益显着提高;分步建立满足应用需求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形成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初步实现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
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航天器交会对接;实现绕月探测;空间科学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