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佛学如何与事业结合

佛学如何与事业结合

发布时间:2022-05-01 12:49:50

❶ 请问佛教与世俗利益与事业之间的关系

很久没来网络了,也没时间看其它师兄的回答,相信师兄们都回答的非常好,我只说说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念佛和创业之间的关系。 念佛有助于创业。
现在创业的人很累啊,他尽心尽力去做了,可是心里还放不下,成功了可能会生我慢心,失败了会受打击,没成功也没失败时心里没底、着急,生心全不对啊,这样的心不平静,不平静的心并不幸福。所以,学佛的人尽力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做到问心无愧,这样,无论得失全不要放在心上。因为,不论你是成功还是失败,在成败面前你所生的心全不是清静心,不论是高兴还是悲伤,对于事情的成败没有关系的,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你失败了,你伤心就能成功了?天底下没这种事。所以,伤心只是你做的无用功,有伤心的功夫不如再努力去做,比起你坐在那儿伤心不是好很多?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谁说过学佛就不要事业了?没有的事嘛。你不见很多大居士都是大财主啊?人家事业成功,学佛有功力,这是我们的榜样。所以居士您可以大胆去干一番事业,你是个学佛的人,你有一个成功的事业会利益很多人,比起损人利己的地主,你是不是更应该做出个成绩来呢?加油。
也许你会说你创业不得不随着现代的社会风气做些不好的事,是吧?比如说谎……!呵呵,现在更是讲诚信的时代啊,你想想,世界排名前一百位的大富豪哪个是靠骗发家的?你想想看,现在的名牌效应卖的是个什么?名牌啊,卖的全是诚信。可能是贵了点,但人家说实话,就是贵了,但我的货是真的,有质量有信誉,所以,名牌虽贵但却不乏销路,您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二,就拿杀与不杀的问题来说一下。
禅宗大师说过,“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抡刀上阵,亦得见之。”这就是见性,你是说杀还是不杀?南泉斩猫这个故事很多人都听过,如果您没有听过,可以去网上查一下看看。佛法之妙,妙不可言,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看过普门品吧?您说您会不会被杀,你说您应不应该杀?(您说的那个军神我不评价,个人因果个人背,自己能吃几两饭心里应该有谱。)

❷ 如何能将佛学与工作联系在一起

善待一切众生,和工作在一起就是善待同事和来单位办事的人。这个就是你的佛。这个叫生佛或活佛

❸ 佛学怎样融入企业管理中

建议可用“四摄法”和“六合敬”配企业管理:
四摄法:
1、布施:讲奉献,通过自身的奉献使企业大家得到利益,自然也是我的利益和光荣。不互相抢功,建立立人既是利己的环境。
2、爱语:企业中树立良好的语言氛围,不可绮语、妄语、恶语,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都应互相尊重,互敬互爱。
3、利行:这一点也是成就他人,工作中多做利于集体、利于他人工作的事情,不可互相拆台,到头来倒霉的是这个团体。
4、同事:每个员工明确企业的共同目标,并知道为了这个目标自己本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同心协力,事业方可有成。

六合敬:
一、见和同解,二、戒和同修,三、身和同住,四、口和无诤,五、意和同悦,六、利和同均。
请参见网络知道中的“能帮我举出“六合敬“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吗?”

❹ 佛家如何看待事业,弟子迷茫

净空法师---佛告诉我们,你的财富不是你自己有的,不是说你很聪明、你很能干、你很会赚钱,没这个事情!



净空法师---你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那是缘,你命里面有这是因,因跟缘结合,果报现前。命里头没有财富,你虽然缘具足,还是不行,还是得不到。

1 我们现前这个地球为什么变成这么坏?不善业变现的。二战之后,大家把古圣先贤的伦理道德丢掉了,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财富,人的膨胀没有止境,贪而无厌,只问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所以造成今天的现象。

2 现在的社会,每个人都想拼命赚钱,都用尽心机去赚钱,他不知道,他所得到的财富,都是他命里有的;他命里面要没有的,他再聪明、再有能力,他也赚不到。

3 在香港诸位都知道,李嘉诚先生事业做得很成功,发了大财,成了香港首富。你去跟他学学看,看你能不能成为香港首富?看你能不能发大财?

4 他做什么生意,你也跟他一样去做,他赚钱,你蚀本。什么道理?他命里头有财,你命里头没有。所以因果教育里头讲,“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命里头的财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修的。

5 现在这个世间有很多聪明人,不相信有因缘果报,认为什么?财富是我们创造的,科技是我们发明的,因果报应这个说法那是古人欺骗众生的愚民政策,一口把它否定了。

6 我们听听他们的话似是而非,怎么说似是而非?如果说这个财富能追求得到,为什么有人经营发财了、有人经营失败?同样有这个聪明智慧,同样从事于这个行业,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7 如果财富是我们创造的,应该每一个创造的人都成功,不可能有一个失败的,毕竟成功的少,失败的多。

8 今天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美国还有乞丐,我们在美国还遇到乞丐,还布施过他们。所以我们细细去观察,依旧逃不过因果定律。

9 你发财,你命里头有财富,绝不是你自己创造出财富来的,命里有的。命里没有的,跟你干同样一个行业,你干成功,他干失败,命里没有。

10 你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那是缘,你命里面有这是因,因跟缘结合,果报现前。命里头没有财富,你虽然缘具足,还是不行,还是得不到。所以我们就晓得,他们说的话似是而非,圣贤人几千年传下这个大道理正确,决定没有错误。

❺ 有没有把佛学融入公司成功的事迹或公司

台湾塑胶大王就是个例子,呵呵,佛学是一门哲学,详细情况去网络搜索他的事迹你就能知道,呵呵,而且搜狐的张朝阳也是一个例子,其实佛学是塑造完整人性的哲学,他们两个的共同特点都是喜欢禅坐,至于把佛学用于公司的管理这个他们还没有相关的着作,但是生活中他们是把佛学融入了,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希望我的回答你满意。

❻ 如何把佛法应用到生活中

佛法离不开生活 ,要是脱离了 就不是佛法.......
在生活中,妻子要尽到妻子的职责;丈夫要尽到丈夫的职责;身为父母要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为人儿女就要尽到孝顺老人的责任。在《佛说善生经》中,佛陀非常详尽地告诉我们:作为妻子要履行哪些职责;作为丈夫要履行哪些职责;作为父母对儿女又要履行哪些职责。这和儒家所讲的“父慈子孝”也是一致的,佛教也提倡孝道,孝顺父母的功德仅次于供养三宝的功德。如果无佛在世时,孝顺父母的功德就是最大的。假如一个人对父母都没有孝养之心,又怎么可能慈悲一切众生呢?
在人际关系上,我们要本着爱心和慈悲心来与人为善,这是一个佛教徒处世的准则。当我们对别人产生爱心和慈悲心的时候,不仅能给他人带去温暖,更能以此克服我们生命内在的嗔恨。关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佛陀提出了四摄法门。什么叫四摄?就是四种摄受别人的方法,如果我们依教奉行,就会获得他人的欢喜爱戴。
四摄法门中,首先就是布施,包括财布施和法布施。所谓财布施,就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以财富和经济手段去帮助别人;所谓法布施,就是以我们掌握的生存技能或所学的佛法去帮助别人。我们学佛之后,多多少少会在佛法上得到一些体验,得到一些受用。我们自己从中得到了利益,就有责任去开导、帮助别人,让周围的人也有机会接触佛法,这才是最大的布施。因为世俗的财富只能暂时帮助他人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而佛法则能帮助众生解脱烦恼、乃至解脱生死。所以,《普贤行愿品》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也就是说,在一切供养中,能够用佛法去帮助别人,所得的功德是最大的。
其次是爱语,要我们带着爱心和慈悲心与人交流,远离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这四种不善的语言。两舌就是挑拨离间;恶口就是以粗暴的语言伤害他人;妄语是以假话欺骗他人;绮语就是以诲淫诲色的语言使人产生烦恼。修学佛法,要培养一种坦诚的心态。当我们说真实语时,在生命中积集的就是真实的种子,这也是开发智慧的根本。如果说假话说多了,我们势必会越来越虚伪。所以,一方面要说真实语,一方面要说利他语,如果对他人无益的话则不必说。
第三是利行。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要对别人有好处、有帮助;凡是会伤害他人利益的事情都不要做。
第四是同事。当别人从事一些健康的事业时,我们应尽力参与或随喜,不要因嫉妒而排斥他人。同时,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凡夫因为我执的关系,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或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别人顺从于己。哪怕在家庭里,无论父母对子女,或者妻子对丈夫,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对方如何如何,而不能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来相互理解、彼此体谅。所以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父母对子女的爱越深,子女的负担就越重、越痛苦,甚至有的子女被父母爱得活不下去,心灵受到极大摧残。同事法门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帮助别人时,要知道对方需要什么,要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去帮助他,而不是想当然地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他。
如果我们能够按四摄法门处世,那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是个最受欢迎的人!学佛,就是以爱心和慈悲心给别人带去欢喜、带去信心、带去利益。
四、我们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对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反映。
因为我们有嗔恨心,所以听到别人的辱骂就会烦恼、会愤怒,会感到深深的伤害。而一个修行人,会将生活中的挫折当做修行的助缘。佛经记载,佛陀在因地为忍辱仙人时,被歌利王截截肢解身体,但不起丝毫嗔心,最终证得佛果。
因为我们有贪心,即使拥有很多的财富,但还在为占有更多而烦恼,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反之,少欲知足的人,纵然过着最简单的生活,也能在简朴的物质条件中发现人生乐趣。正如孔子所赞叹的颜回那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皆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

❼ 佛教对人们的事业和工作有什么好处

佛教是一条心灵发展和实践的途径,引导人洞察生命的本义。佛教的实践,例如坐禅,是培养灵明的知觉、慈悲和智慧的途径。佛教传统数千年积累的经验是那些寻求教诲并想由此而大彻大悟的人们取之不尽的源泉。

因为佛教没有关于造世主上帝的概念,有些人并不认为它是一般西方意义上的宗教。佛教的基本见解是简明而富有实践意义的,例如:事事无常、有因就有果以及诸事能变等等。这使佛教能够面向不同种族、宗教和性别的所有人们。它教给人们可以付诸实践的方式(例如坐禅),使人们能够了解和借助于它的教诲,来改变自身,主导个人的生活而不是被动地受环境的左右,以及培养智慧和慈悲的胸怀。

世界上目前大约有3亿5千万的佛教徒,西方佛教徒的数目也在不断地增长。他们追随佛教的不同传统,但所有的传统通常都以非暴力,没有教条,对差异的宽容以及修习坐禅为特征。

佛陀在他大彻大悟之后得一意像,意像中人类就象是莲花。其中一些还埋在泥中,有一些刚刚长出来,而另外一些却是含苞欲放了。也就是说,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实现他们的潜能,而有些人只需要少许的帮助就可以了。因此,佛陀决定教导众生。佛教所有的教诲也许都可以看作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的努力,即帮助人们成长以至大彻大悟。

佛教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这意味着人可以变得更好。佛教的教诲就是基于这个简单的事实。人改变自身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心。佛教发展了许多方法来培育心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佛教徒所练习的禅坐,它可以培养镇定、注意力集中、灵明的知觉和友善的感情等。由禅坐培养起来的灵明的知觉,有助于一个人更全面的理解自己、他人以及生活本身。佛教徒并不试图鼓吹或强迫他人采纳他们的信仰,但他们力图将佛教的教导传达给那些感兴趣的人,并由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是否接受,或接受其中的某一部分。

佛教教导人们什么?
http://chinese.fwbo.org/buddhism/Truths.htm
http://chinese.fwbo.org/buddhism/Way.htm
http://chinese.fwbo.org/buddhism/Jewels.htm
http://chinese.fwbo.org/meditation/Meditation.htm

❽ 梦参老和尚:如何使佛法与生活,工作相结合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之后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结合起来?若我们能把所学到的佛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这样学佛才有意义。现在跟大家讲“怎样能够使佛法和你的生活、工作结合在一起”。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佛法最了义的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的过程,在家学佛工作忙,事情也多,要怎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如何把佛法跟你的工作及生活结合在一起来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人、接触很多的事,遇到人该怎么处理?遇到事时,又该怎么处理?我想跟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要知道佛的涵义。“佛”,印度话叫“佛陀耶”,译成中文就是知觉的觉,觉悟的觉,就是觉悟;再浅显一点说,就是明白,你要是明白了,就是佛;要是不明白、糊里糊涂的,就是众生。学佛就是学觉悟、学明白的方法,用这个方法能使我们明白,使我们觉悟,我们就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上,至于要怎么来运用方法呢?
悲心与出离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第一、要有出离心,要怎样生起出离心呢?就是要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你当前所生活的环境,若是认识了当前所生活的环境,你就不会受环境的迷惑和伤害;能够随顺这个环境,使这个环境中生存的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都能够愉快安定,你就是行菩萨道了。
要发菩提心,首先要具足出离心,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事情是快乐的,因为不快乐,你就不会贪恋。面对世间所有的事物,不会争名也不会夺利,不会去贪恋;因为你生起了更大的慈悲心,对你的患者就能爱护得更好一点,为了希望他能减少痛苦,就尽你的力量帮助他,这样你的大悲心就生起来了。
但是发大悲心要有智慧,必须观照。因为我们都是凡夫,我们的耐心是有限度的,有一种烦恼特别重的患者,经常会骂医生、骂护士;还有植物人,你们如何爱护这些失去知觉的患者?这真正得要具足大悲心。你要随时发愿,愿他们能够恢复知觉,我们发愿是一回事,他们能否得到是一回事。这是走你自己的菩提道,发了这个心,这个心就是明白的心。
菩提路与方便道
上面讲过,“佛就是菩提,就是觉悟”,菩提也翻成觉悟。你要自己明白,也让一切众生都明白;但是从你发心走入菩提道,一直到达成就佛果,是很艰难的,路途非常长,不只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所说的十万里、百万里。我们知道,念阿弥陀佛要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要经过十万亿佛土,一个佛土有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地球只是小千世界当中的一个小洲,所以这条菩提道,路很长。你走这条道路,也有很多种,有智慧的人,就有方便善巧,方便道就多了。譬如护士在照顾病人时,要想种种方法减少病人的痛苦,手术、麻醉……等都是方便道,有了方便道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学佛也一样,行菩提道,也有好多条道路通向菩提果,佛所教导我们的,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生活及周围环境,都是苦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苦,而且是在这里头忍受苦。为什么要忍受呢?这叫业不由己!不想忍受也不行!在忍受苦的当中,我们还要找出各种形式的快乐!一般人认为是快乐的事,但从佛学的道理来讲并不快乐,这就是一种苦的因,将来要受苦的果,如果你在这不快乐之中能产生一种快乐──求你的心安,心里的快乐,这就是佛所说的方便道。
智慧与观照
要怎样离苦?怎样得乐?在受苦或生病或受灾难等,种种不如意的时候,你要观苦,知道苦是无常的,这样你就能用智慧的力量去克服它。因为你知道这是无常,它不会常在你身上压迫,这样苦就会很快消失了。
假使没智慧,又没大悲心,就无法忍受这些苦,反而把你的苦转嫁他人。就像抢劫犯或强暴犯,他们只想得到自身的快乐,若因缺钱而去行抢,那是苦上加苦,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人人都能学这种明白的方法,就不会自讨苦吃,不会苦上加苦。
至于要怎么样才能减少痛苦呢?要观想。观想我们所受的都是苦,不受,可以不受吗?可以。要怎样才能达到不受的境界呢?不去贪求!少一点欲望!这需要观想,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就应当安心的付出自己所应付出的,得到自己所应得到的,不要另外去攀求,也不要占别人的便宜。遇到有人对我不好,侮辱我或骂我、轻贱或夺我的利益,损害我,我们应当忍他、让他。佛教导我们要忍,而这个忍并不表示我们卑贱,忍也不表示我们没跟他奋斗的能力,这种忍是一种智慧,让他是成就他,不让他再去造业,这里头就要有智慧。学习这种智慧时,你要先认识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并不是用贪嗔痴得到的就能保得住。保不住的,你知道无常,一切都是假的,人的寿命才多少年?最后不是什么也没有了。
慈、悲、喜、舍
大悲心也是方便道的一种。我们经常说“慈悲喜舍”,“慈”就是想办法让别人快乐,让别人离苦,让别人欢喜。佛想了很多的办法,教你怎样离苦,离开苦你就得到乐,你对别人慈悲,照样是对自己慈悲。首先,你不烦恼,如果你经常笑脸迎人,对谁都不烦恼,谁惹你了,你也不烦恼总是欢喜心。如果你看到一位向你瞪眼的人,你的心情会如何?看到人家恭恭敬敬的,欢欢喜喜的对你,你的心情又如何呢?
“喜”就是欢喜,就是你对人内心永远保持欢喜,这就很难了。任何忧愁或烦恼的事,你知道这都是假的,是一种现象,会损害你的慈悲心和智慧心,这就要观照了。通过观照,就能看得破,知道一切事物是无常的,就能忍受,就不会去争不去计较,能看破这个就不容易了。明白了还得放下,不要去执着,这样才能生起欢喜心。看破了,放下了,才能舍。若你能尽量发挥佛教我们的方法──“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你就能受用无穷。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念嗔恨心,一发脾气,丢身家性命的例子多得很!嗔心一起一百万个障门都开!由此可见这一念嗔恨心多可怕啊!因此你要舍,为什么“慈悲喜舍”的“舍”放到最后?就是因为舍不容易,特别是舍自己的身体或看法。人的主观意见通常是很深的,以为自己都是对的。我说这话不是说,看到别人不对也不争,而是需看因缘,得有方便善巧。有了方便智慧,就能适当的帮助,让别人能接受;不适当的帮助,徒增他人烦恼。有些人自己信佛之后,看到所有的人都想帮助他脱离生死轮回,劝他信佛。不要热心过头了,如果他没这种因缘,你怎么度也度不了。因缘得遇合,先得有那个因,这样你想帮助他的缘才能成就;如果他根本没有那个因,就算信佛了,你又怎样去帮助他,使他更进一步呢。
一般人开始信佛的目的是,希望佛能帮他解决困难,菩萨能救度他,要是精进没退堕,佛菩萨就帮他发财;生病了,因为有佛菩萨的帮助,病苦就没有了,那是他未明佛法的意思。为什么有人求了,却没得到福报?过去没做过有福报的事,今生想要有福报、想发财、想得富贵,怎么可能呢?不可能的!你得先从这些方法学起,等你真正明白了,不必外求,就在于你自己的心,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我们信佛之后,恐怕都是向外求,借着外来帮助,最后还得明白你自己的心即是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句话必须经过几道解释,才能使你相信自己的心。现在我们的心是妄心,不是真正佛的心。我们要先发菩提心,再行菩萨道,直到证得究竟,也就是证得自己的心。所以要有信心,既然信你的心,就用你的心来对治你的烦恼,对治那些痛苦、危险与恶难。自己能够救度自己,解救自己,当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时,最初就是信佛,佛是已经修行成就,已经究竟明白他的心!因此我们要向他学,学一切的菩萨,怎样能使这个心快一点明白,使我们不糊涂。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开始我就跟大家说过,学佛要跟你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譬如家庭主妇,在家得做饭、做菜给全家人吃,这是不是行菩萨道?是不是菩提心呢?如果你认为只是做饭、做菜,围着锅台转,那就不是菩提心,而是迷惑;如果你认为这是行菩萨道,你要照顾周围的众生,让他们吃了你做的饭,都能明白,能发心,能没三灾八难等痛苦;吃了你做的饭能发菩提心,渐渐行方便道,行菩萨道,渐渐能成佛;这样,你做饭就不只是做饭,而是供养众生,乃至使众生都能得度。
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
我介绍了很多跑道,但路要你们自己去走!就好像不论你从那个方向,都可以来到“荣民总医院”一样,不一定要走同一条道路,这就是一种观。并不是说这种观适合某人做,某人修一日就能成就;某人修就不能成就,不能成就的是因为他过去生没学过,或不是这个根机,那就换一个跑道,学另一种方法。
修行,有很多种方法。有念佛、持咒、诵经、打坐、习褝观……,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和自己相应的去做,但不论是那一种,都不要离开现实,不要离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不论你作什么工作,在你的工作本位上,把佛所教导的方法,把你所学到的佛法,运用在工作上,你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做任何事要专心一致的注意在这件事情上,不要这样做做、那样做做,手里做着这个,想的却是另一个,这样你的心不住,不住就是妄想心非常重。当你念经就住在念经上,学佛时就住在学佛上,当你护理病人时,就去护理病人,这就叫念住。
不论做什么,你的念头就住在上面,这样事情就会做得很好。这个“住”的念头,是从佛那里学来的,这么做你就会得到一定的效果,这就叫“专心一致”。学佛如是,参褝也如是。坐褝时先把身调好,身调好,再调呼吸,呼吸调好再调心,这样才能静下来,才能渐渐的入。念经时也一样,读诵大乘经典时,一句一句的念,清楚明白的念,不要嘴念着经,心想到别处,妄想纷飞,这样就不能契入,也不会进入。

❾ 如何让大乘佛法很好地融合于现代社会生活

《佛教对现代社会的作用》~这个题目很大,我这里出一个提纲,楼主自己用心做完这一篇文章吧。 第一章:佛教的出世人生观与自省意识和危机意识 (摘要)现代社会的种种生存与社会问题与人们欠缺“自省意识”和“危机意识”有关…… 第二章:佛教的菩萨精神与入世的人文关怀 (摘要)大乘佛教的本质是菩萨道的履践,是在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中、在集体渐进式的人格完善过程中建设高尚的心灵家园(净土),从而体悟“无住涅盘”的真理,而不是迅速超脱的企图与行为…… 第三章:佛教的辩证的真理观与科学精神 (摘要)佛教的般若学的要义乃在于成就一种彻底开明的心境,能够开放地接受一切新鲜事物而又不固执,这实际上是培养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特别是人本的科学精神…… 第四章:佛教法相学与认知模型 (摘要)佛教的法相学(瑜伽学、唯识学)乃在于建立一种“唯相”的认知模型。“唯相”的意思是认知的基础应是感官知觉,而不是经过概念思维后的物质概念…… 第五章:佛教教育与素质教育 (摘要)佛教教育是对我国现代教育体制的补充。佛教教育中涵盖了伦理道德教育、历史文化、国学、哲学、逻辑思辨、心理素质训练、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多方面的综合,可以看成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的捷径…… 参考文献: 《太虚大师佛学精品》 《佛法观念的近代调适》

❿ 如何学习佛法与实际结合联系在一起

如果楼主对佛法有深入的认识,就可以用佛法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就如佛陀嘱咐诸弟子的,无常、苦、空,凡夫的罪障之深就是不明真理。我觉得楼主还是对佛法不够了解,才问这个问题。真诚推荐您进个佛学班补习一下,自然自解。

推荐个佛法学习班,也许进修一下就可以开悟了。

南无阿弥陀佛

中国佛学院“法海探源”第四期
周末佛学初级班招生通告

本期学习班报名相关事项如下:
一、学习时间:2013年3月9日-6月22日(一共16周时间,若遇上节假日调休,即适当调整)授课时间:每周六下午2点-4点。
二、授课地点:中国佛学院教学楼大讲堂
三、培训对象: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年龄18-60周岁的在家佛教信众或佛学爱好者。若发心纯正,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四、培训内容:佛教基础知识、基本礼仪、唱诵、教义教理、在家佛教徒基本戒律、用功方法等。
五、报名时间:从通知发布日起至额满为止,预计招收150人左右。
六、报名方式:(现场报名)报名者请携带个人身份证、2张1寸的证件照和相关学历证明,于通知发布起每周六上午9点到下午4点,到中国佛学院教务处报名。【由于近期佛学院网站维护,暂不接受网上报名】
七、录取发放时间:2013年2月23日起。届时请现场报名者注意接听培训部电话以确认录取信息。
八、收费标准:为维持培训班的基本运作需要,每位录取学员,于开学报到时一次性缴纳300元人民币学费。

此次招生通告解释权归中国佛学院培训部所有。
中国佛学院培训部
2012年12月15日

阅读全文

与佛学如何与事业结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属于事业型单位 浏览:69
故事很长我该怎么回答 浏览:851
天津幸福中学怎么样 浏览:988
故事很长繁体怎么写 浏览:335
乡村爱情总共能看多少集 浏览:258
gta5怎么不联网玩故事模式 浏览:268
西方故事英语怎么说 浏览:620
广元市市直属事业单位有哪些 浏览:326
怎么看出爱情模样 浏览:275
婚姻中如何判断是否真爱 浏览:345
婚姻中为什么会有亏损 浏览:919
爱情故事在哪个岛上拍的 浏览:31
年前在北京怎么开健康证明 浏览:653
美女与野兽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浏览:213
潇湘竹韵美女是什么电视剧 浏览:815
有限收入怎么活得更有幸福感 浏览:798
健康码主卡怎么取消 浏览:68
高跟鞋怎么穿最健康 浏览:247
麦德林路边旁边站很多美女干什么 浏览:167
天厨护婚幸福美满什么意思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