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事业单位不同职级工资能差多少
事业单位岗位等级,具体说来分为三类:
一是专业技术类人员,分13级;
二是管理类人员,分10级;
三是工人类,分6级(即工勤人员,多为军转干部安置)。
事业单位的工资待遇就是依据及岗位类别和级别的不同而定。
工资是由哪些部分构成?职级间相差较为明显
示例为专业技术类9级实职正科级干部,正高职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工资详细构成: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1220)、薪级工资(¥535);
国家津补贴包括基础性绩效工资(¥1255)、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100);
地方津补贴包括附加基础性绩效工资(¥647)、改革性补贴(车补¥118)。
㈡ 全供事业单位和差补事业单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一、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
三、区别:
1、单位不同:
全额主要是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主要是医院等事业单位。
2、经费来源不同:
全额全部由财政拨付,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
3、方向不同: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为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公益一类事业单即现在所说的全额拨款,所有经费全由财政或上级拨款,不能有自营收入,另外现阶段开展的一些不符合公益一类要求的业务,届时需停止。
从经费类型来说:
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差补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