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事业单位职员制是什么
1.事业单位的职员制其实就是对于县以下的事业单位施行职务职级并行的制度。但是职员制是只针对于管理岗位的,管理岗位的职工可以享受职称工资,通过考试也是可以取得职称的,过程也比较复杂,需要人事部门对单位规定的职称是多少来确定,如果超过了编制,需要根据岗位的竞争。对于没有取得职称的职工按职务的级别、工作的年限来领取工资。有职称,同时也有职务级别的管理岗位的职工,会按照工作待遇最高的情况来领取。
2.管理岗位的职工想要晋升难度是非常大的,很多人在三级岗位就退休了,也有人一辈子都没有晋升的机会。但是在经过改革之后,在工作够一定的年限,根据相关规定就可以上升一级级别。
事业单位职员制是什么
② 事业编三类人员是什么
事业编制三类人员是什么?事业单位编制中一般包括三类人员:
一、管理人员,也称职员,如单位负责人,行管人员,从事单位管理工作;
二、专业技术人员,就是拿职称工资的人员,如正高、副高、中级、助理、技术员等;
三、工人,从事单位后勤或其他辅助性工作,分技术工和一般工,如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和普通工。
区别:
1、工资:三类人员执行事业单位三类不同的工资(职员工资、职称工资和工人工资)标准。
2、性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都是干部性质,工人是工人性质。
3、在医疗服务标准上,包括住院条件、用药等级、医药费的报销比例等等方面,干部都比群众高。
4、在养老标准上,干部比群众高出许多,而且干部级别越高,这种差距也就越大。例如,达到一定级别的干部可以享受离休待遇,而且有政府专设的老干部局为其服务。
以上就是事业编制三类人员是什么?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