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结果等次
是优秀、合格、不合格。
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对德、能、勤、绩表现较差,在年度考核中难以确定等次的人员,可先予以告诫,期限为三至六个月。告诫期满有明显改进的,可定为合格等次;仍表现不好的,定为不合格等次。
拓展资料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
职员考核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廉洁奉公,精通业务,工作勤奋,有改革创新精神,成绩突出。
合格: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自律,熟悉业务,工作积极,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不合格:政治、业务素质较低,组织纪律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或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
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结果分为()四个等次。
【答案】:B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标准应以岗位职责及年度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在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指导下,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并由主管部门审核。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的工作人员应有不同的标准。
③ 事业单位人员考核结果有哪几种
事业单位人员的考核结果通常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几个等级,这些等级综合考量了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其中,重点在于工作实绩的评估。
在“能”这一方面,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运用与发挥情况,以及个人在业务技术方面的进步与知识更新的程度。这要求员工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勤”则关注员工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以及遵守劳动纪律的情况。这不仅仅包括员工是否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工作中是否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程度,以及是否能够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全面的考核,事业单位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每一位员工的表现,从而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这也是对员工工作表现的一种正式评价,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满意度。
值得注意的是,考核结果不仅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关系到单位的内部管理和绩效奖励机制。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套公正、透明的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④ 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几个级别
事业单位年度考核,本人意见栏就是对这一年度的工作的一个阐述或总结。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一)优秀: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表现突出,全面履行岗位职责,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取得显着成绩,服务对 象满意度高;
(二)合格: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表现较好,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服务对象满意度较高;
(三)基本合格: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表现一般, 基本履行岗位职责,基本完成工作任务, 服务对象满意度较低;
(四)不合格: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表现较差,不能履行岗位职责,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者在工作中因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