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0岁事业编制人员如何改革
改革方式如下:
1、总的安置原则,是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安置整合、撤销后的分流人员。
2、为了解决临退休人员安置问题,工勤人员工资满20年、干部工作满30年,距离退休不足5年,可以申请提前退休,提前交由社保部门接管。。
3、对于招聘的合同制管理人员,统一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后自主择业。也可以随企改制,安置到新成立的企业就业。
事业编是指在事业单位具有正式编制的人员。这类人员一般也是在三类单位上班,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
1、三类单位简介
全额拨款:一般指无任何收入来源,单位支出完全依赖财政拨款。
差额拨款:一般指有部分收入来源,单位支出有部分财政拨款。
自收自支:一般指单位支出完全依靠自身收入。
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和情况看,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撤并、改制在所难免,所以下文重点介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2、按岗位划分
事业编按照岗位可以划分为2类: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工勤岗基本已经不再通过公开招考形式入编,所以这里就不介绍了)
3、晋升情况
管理岗基本等同于公务员,但确难于公务员,因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岗受到该单位岗位设置的限制,而公务员则不然。
举个例子说:正科级事业单位的管理岗消历氏(1-10级)一般设置2正1副,即2个7级、1个8级,若干9级,若干10级。所以,哪怕你各项条件都符合晋升标准了,但没有“坑”,你这个“萝卜”往哪种?
公务员则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拿散。领导职务可以简单理解为正副科、正副处、正副厅等等,非领导职务则是正副巡视员(等同正副厅)、正副调研员(等同正副处)、正副主任科员(等同正副科)。也就意味着,即使你做不到实职岗位,也可以比事业单位更容易享受到相应岗位的待遇。(如:地市级财政局局长一般为正处级待遇,而该局的调研员也一样享受正处级待遇)
专业技术岗与职称挂钩,划分为13档。13-11级为初级(其中13级为员级,12-11为助理级),10-8级为中级,7-5级为副高级,4-1级为正高级。根据目前国家关于职称评定的有关规定,职称可以分为以考代评和专家评定两种,以考代评就是说参加并通过人社部门组织的统一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证书。专家评定是指达到职称申报条件后,个人申报,由人社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定。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达到相应职称后,所在单位在有该职称对应岗位的情况下,就可以聘用至相应岗位。
法律依据烂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第八十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Ⅱ 事业编职级并行2022年实施细则
2022年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实行职级并行的要求是:
1、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可以享受职称工资,职称可以通过国家考试取得,还需要根据人事部门对单位规定的技术职称编制是多少确定,如果超编,需要实现岗位竞争。
2、没有取得职称的人员按照职务级别、工作年限领取工资。
3、既有职称,又有职务级别以单位管理人员,按照工资高的待遇领取。
一、事业单位职级并行定义:不论是普通科员还是科级领导干部,只要任职年限和级别档次达到了一定的要求,就可以晋升职级。职级并行只包括管理岗位的人员,不过,如果专业技术人员转为管理岗位人员后,也是可以实行职级并行制度的。事业单位职级并行的晋升由任职年限、工作年限和年度考核结果来决定。
二、事业单位职级并行晋升制度:管理9级如果任职满6年,并且在任期内有一个年度考核为优秀,就可以晋升为管理8级(非领导);管理8级如果任职满6年,并且在任期内有一个年度考核为优秀,就可以晋升为管理7级(非领导);管理7级如果任职满13年、工作年限满25年,并且任期内有三个年度考核为优秀,就可以晋升为管理6级(非领导);管理6级如果任职满13年、工作年限满30年,并且任期内有三个年度考核为优秀,就可以晋升为管理5级(非领导)。
以上就是关于事业编职级并行2022年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法律依据
《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第三条,
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旨在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完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改革公务员职务设置办法,建立职级序列,畅通职级晋升通道,拓展职级晋升空间,促进公务员立足本职安心工作,加强专业业化建设,激励公务员干事创业业、担当作为。
Ⅲ 事业编可以转成公务员编制吗
事业编制可以转为公务员编制,事业编制也可以转为参公事业编制,但有一定条件限制。
参公事业编制就是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一、企、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可以调任公务员部门工作,成为公务员,当然也可以调任参公事业单位工作。
政策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相关规定,为有利于领导干部交流、轮岗,领导干部可以在企、事业单位及公务员部门之间相互调动任职。
大家从媒体公开报道中可以看到,中国铁路总公司、新华通讯社等企、事业单位领导调往公务员部门任职,或从公务员部门调来任职。
二、参公事业单位,全称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习称参公事业单位。
参公事业单位,组成部分有三。
(一)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原来是党政机关工作部门,经多次的机构改革,因为压缩行政机构数额、缩减行编制,不得不退出党政机关序列,使用事业编制而成为事业单位,但仍具有行政职能,身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国家公务。
(二)具有行政执法、委托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
(三)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
参公事业单位,其性质本身就是事业单位,当然是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完全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工作人员执行国家公务,实行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与公务员没有任何差别。
说白了,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就是公务员在事业单位工作。
Ⅳ 机关单位事业编制人员怎么改革
法律分析:事业单位编制实施范围如下: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2、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第六条 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今后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实现改革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Ⅳ 事业编有可能直接转为公务员编制吗
您好:
事业单位编制没法直接转为公务员编制想要转编只有三种方式进行:
第一:参加国考、省考、市考
如果事业编制工作人员要去参考,工作年限务必要超过1年。
第二:参加各级副科岗位选拔
有时,根据工作需要,地级市或者县政府会面向本地区或者全国,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岗位或副科工作岗位(储备干部)。
这类考试要求报考人员最少具备3年工作经验,年龄也有具体要求,总体来说,要求很严格。(比如五年一次的乡镇换届,全国很多地方都面向县直机关、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开展了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的公选,不少事业编制干部由此进入了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行列,不仅编制解决了,而且直接提拔为副科级领导。)
第三:破格选拔的情况
原则上事业编制不会自动转为公务员编制,但如果某个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工作特别突出、年度考核连续都是优秀,而且是高科技人才,有可能破格提用。常见的有,某单位引进高科技紧缺人才等,如引入某高校博士为副科级干部等。不过这类情况很少见,而且对人的要求特别高。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