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跨出职场创业的第一步
1、能做主角就不当配角
职场中的职位名目众多,但实质相似,无非市场、销售、技术、服务、行政、财务、人力资源,虽说劳动光荣、人人平等,但别天真,不同的职位在公司里是有主角和配角之分的,一个工程师在IT公司是主角,在食品公司就是配角;一个文案在广告公司是主角,在教育培训公司就是配角。所以,如果你想好了要做什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做主角就不当配角,一方面主角在公司内获得的资源更多,提升的空间更大,一方面到市场上也更有竞争力。试问,是广告公司的文案更值钱,还是教育培训公司的文案更值钱?
2、进入平均工资更高的行业
这一点看上去像废话,但我们刚开始找工作时未必能意识到,比如晓雯学的是中文,现在有两个行政助理的岗位让她选择,一个是某连锁超市,一个是某高新技术企业,晓雯想选超市,因为两家工资差不多,但超市的工作地点在市区,不过她没有想到的是,超市行业的平均工资是要比高新技术行业低的,现在工资差不多,十年八年后的差距可就大了。所以眼光要长远些,先了解下行业平均收入水平再做决定,而且一般来说,平均工资高的行业人员整体素质也更高。
3、进入市场增量大的行业
行业发展就像一个人的生命,是有周期的,从黎明到朝阳再到成熟和衰弱,比如一些外表光鲜的国企大公司,可能已经处于市场饱和正在寻求转型的时刻,你以为进去了可以衣食无忧混到退休,其实公司改革的压力非常大,并且能否成功还很难说,与其跟着一头尾大不掉的巨兽,不如进入更加灵活的朝阳行业和公司,比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保险理财,养老陪护等等,会有很多挑战和不确定,但长远来看,市场增量足够大,就业机会足够多,抓住几次好的机会还能实现爆发。顺势而为,借势而上,总是没错的。
4、关注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职场文化
我在职业咨询中,经常遇到两种吐槽,一种是觉得工作很无聊,没有价值;一种是人际环境不好,非常压抑。长此以往,人变得消极又疲惫。那么,什么样的公司才是好公司?答案就是反过来,能让你积极向上、加速成长的公司才是好公司,所以,在你选择进某家公司前,应该找到在这个公司做过三五年的前辈聊一聊,看看公司业绩到底怎么样,有意思的是,一个公司如果正卯足劲往上冲,往往职场文化也更开放,人际关系更和谐。
5、企业最喜欢一专多能的人才
很多同学会在职业生涯讲座中提问,企业最喜欢什么样的人才?是某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是万金油式的综合人才?当然是都!需!要!所以你最好的能力结构就是一专多能,既有某一方面的特长,又有很好的沟通协作能力,这样人家有好事的时候愿意和你合作,给你机会,给你机会了你还要有能力搞定。想想你最喜欢的朋友或者亲戚,是不是好说话又会办事的人。
以下功课你要做:
为了求职,基本的功课我们都会做,像简历、网申、面试的训练等,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我认为更重要的点。
1、培养成长型思维
人同时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型,一种是成长型,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很胆小,不敢在公众面前讲话,有时候又挺勇敢,独自去旅行,挑战极限运动。一个人要想扩展能力,获得更大的职业成就,就要有意识地多培养成长型思维,因为一个公司也好,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好,不都是在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流动和发展的嘛。如果你很想抓住某个职业机会,又觉得自己够不上,别怕,去试试,失败了那也是一次成长的经历。总之,多问自己“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而不是“对不对”、“能不能”。
2、重视帮你做决策的关键人物
回想一下,你人生中的重大决定是不是由几个关键人物决定的?我小学六年级从老家转学出去是校长指点的,否则在老家初中毕业只能考中专;我大学报考东南大学是因为父母朋友的儿子给了一张推荐表......你认识什么样的人,就会吸收到什么样的信息,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可惜我们做学生时都比较封闭,如果父母的交际面也窄,能认识的贵人就非常有限。所以上大学后,你有机会走出原来的小世界了,再遇到值得尊敬的人,可以指引你的人,就要和他们建立友好的关系,时不时和他们交流,在你要做生涯决策的时候听听他们的建议,比你苦思冥想,误打误撞要靠谱得多。
如果你觉得以上操作仍然有难度,有一条职业选择的金科玉律不会变,那就是选择你真的有兴趣并且比别人更有优势的那一点,我的朋友博士陈,想挣钱,尝试过很多创业之路,投资理财,房地产等,最后总结自己还是最爱读书,对知识分享有感觉,安心在高校里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