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事业单位是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Public Institution)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分类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大体可以分为"全额拨款"、"参公(即参照公务员)"、"财政补贴"、"自收自支"四类。
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液宏提供。采用这种管弊埋哗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2、“参公”事业单位
“参公(即参照公务员)”是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对政策和经济管理工作有明确辅助作用,以及明显以社会公益性为属性的事业单位。
3、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4、自主事业单位
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
事业单位编制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制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通常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包括参公事业编(在省考里招)和普通事业编)以及公益性岗位。
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租行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事业单位编制分类
事业编制可分为参公事业编、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
①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
②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
③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另外,就事业单位的编制而言,很多部门都是既有行政编制,也有事业编制。例如银行,银行是具有企业性质的,但是银行里面的工作人员(除了临时工),有相当部分是事业编制,而银行的领导,从中央到地方,都是组织部门任命的,基本也都是行政编制。上述四种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补贴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务员、全额、差额、自收自支。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② 什么是事业单位有哪些
事业单位及种类
一、事业单位定义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各类组织机构组成,依法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这些机构主要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它们与企业和政府机构不同,是独立的社会服务提供者。
二、事业单位的种类
1. 教育事业单位:包括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等,主要承担教育教学的任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
2.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如医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主要负责社会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3. 科研事业单位:如各类科研院所、科研机构等,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动科技进步。
4. 文化事业单位: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等,主要承担文化传承和普及的任务。
5. 体育事业单位:如体育场馆、运动队等,主要负责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活动的组织。
6. 社会保障事业单位:如社会福利机构、救助站等,主要承担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工作。
7. 公共服务事业单位:如公共交通服务、公共设施管理等,为公众提供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
三、事业单位的特点
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质,其宗旨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服务。它们受到国家法律的监管和保护,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同时,事业单位的运作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也有部分通过提供服务收取费用来维持运行。
四、事业单位的作用
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推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