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如何激励事业单位职工

如何激励事业单位职工

发布时间:2022-01-25 10:22:25

Ⅰ 如何做好科研单位人员薪酬的激励工作

如何建立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激励机制
摘要:建立科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激励机制,是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重要内容,对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新精神,造就优秀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增强科研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 绩效工资 激励机制
建立科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激励机制,是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重要内容,对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新精神,造就优秀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增强科研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绩效工资的内涵
要建立绩效工资激励机制,对于绩效工资的内涵必须明白。绩效工资,往往又被称为奖励工资、绩效加薪或者与评估相挂钩的工资,是根据员工被聘上岗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劳动强度、责任大小和环境优劣来确定岗级,以单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劳动力的价位来确定工资的总量,依据员工的劳动成果来支付其劳动报酬,这里的劳动成果包括获得成果的过程资源和过程记录以及近远期的效益、效果,充分体现了劳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紧密的结合。由此可知道,绩效工资同时是要注重业绩的质量和数量的,二者不可顾此而失彼。
二、明确绩效工资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科研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按岗定酬与按业绩定酬相结合,以岗位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内部分配办法。根据不同工作量、承担责任及风险、工作复杂程度等情况确定岗位所占绩效工资额度的比例,合理拉开分配档次。
(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要打破平均主义,使职工的收入与本人的实际岗位、实际业绩、实际效益紧密联系。要妥善处理单位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绩效工资分配关系,既要拉开差距,同时又要避免差距过大。
(三)坚持绩效考核,动态管理的原则
将绩效工资与效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挂钩,结合岗位特点,确定不同岗位的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依据岗位职责和岗位业绩完成情况,实施定期考核制度;按照内部分配方案兑现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实现岗位绩效工资的动态管理,真正实现岗变薪变,绩优薪高。
(四)坚持全员参与,共同监督的原则
分配制度改革应该是一个能够让绝大多数人受益的利益再分配过程,同时应该是一个公开的过程,参与的过程。所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有单位党委、工会、各部门领导、群众代表,甚至包括外部专家或咨询机构的共同参与,并定期进行阶段性公示。这样,才能让大家了解改革的目的和推行岗位绩效工资的意义。
三、建立合理的科研绩效工资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合理的科研绩效工资考核评价体系,是建立绩效工资激励机制、激励科研工作人员积极进取尤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工作的业绩评价,是对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价值(现实的或潜在的)做出评判的活动,是管理职能非常关键的要素之一。对于工作人员业绩的评价可作奖惩的依据,使员工按劳取得薪酬,从而改变以往平均主义造成的弊端,利于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竞争向上的良好风气,也利于科研工作人员权益的维护和科研目标顺利实现。科研方面的工作有着业绩不易于量化,甚至允许失败等特点,很多科研工作人员尽管最终没有取得成果,但其工作终究离之后的成功靠近一步、积累了经验,所以就不能够想当然地认为没有业绩。因此在科研事业单位中,科研的业绩会呈现有多种形式,这些各种形式的权重对于科研工作人员所做业绩的最终评判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不过确定有一定的难度,假如只注重最终的成果,就容易形成许多学术造假,助长许多急功近利人的心理;而如果只注重基础性和日常科研工作经验的积累,又不利于取得重大的突破,对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帮助不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简单举一个例,看看某知名科研机构是怎样做的:该科研机构为了兼顾二者,实行了"综合考虑和全面权衡影响各科研人员业绩的因素"的方法,即从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影响科研人员绩效的因素当中抽象出一部分,比如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以及工作能力等,通过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式,客观全面地分析里面每一方面对工作人员实现科研业绩的重要作用,并赋予相应的权重,从而构建出该机构的绩效考核体系,以此来综合地评判该科研机构人员的绩效,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成效。
四、详细地划分绩效工资考核指标,确定绩效工资考核指标标准
着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在着名的公平理论中说到:"当一个人作出成绩并取得报酬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十分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针对普遍的工作人员具有的这种横向比较的观念,我们在绩效工资考核中必须严格划分所要参与考核的各项指标,从而建立一套标准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又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考核指标系统,以此激励科研人员。如岗位标准考核指标:将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量化为一系列指标,例如完成时间、质量和效率等等,由各部门的负责人对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在岗位的标准考核当中,要将考核的指标细化,从而使单位内所有工作岗位的具体内容得到全方位的描述。针对这一方面,某科研机构是这样做的:首先制定一系列绩效考核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各部门的负责人在每季度把本部门工作员工分为四个级次,除最后一级是一票否决可不产生以外,其余等级也均按照一定的比例产生。考核的级次同本部门的部门级次相一致,而部门的负责人不参与这个标准考核。在这一过程当中,科研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争创意识以及综合素质都大大得到加强。实践证明,该科研机构的绩效考核指标真正起到了鞭策后进、鼓励先进的作用,使工作形成了先进不怠、后进力追的新局面。
五、把个人绩效考核与团体绩效考核相结合
一些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往往是以员工个人在过去一年或者一学期当中所完成的任务或者取得的科研成果为考核的依据。这样的业绩考核在有些方面是完全可行的,比如教师的教学任务。但是当今社会有一些比较重大的科技项目具有很难想象的跨学科性与复杂性,仅靠着一个人的能力及努力是很难完成的,需要依靠专业的学术团队来共同完成项目。团队在提高科研的核心竞争力作用方面任何个人都是无法比拟的,因此,把个人绩效考核与团体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适应科研团队发展的绩效工资考核体系来激励员工尤为重要。由于重大的科技项目在一两年内很难完成,科研团队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中青年科研人员,因此科研机构应给予创新团队政策上的支持,以团队考核的结果作为团队绩效分配的依据,而团队成员的绩效报酬分配可以由团队的内部经二次考核进行分配。这样,一方面可以鼓励中青年科研人员积极加入学术团队建设,使得他们的科研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鼓励了学术团队努力进取,以争取在学术水平上获得重大突破。
总之,建立绩效工资激励机制,有利于激活工资分配机制,转变分配观念,优化人员及岗位之间的协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各科研事业单位在建立和落实绩效工资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要联系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以创造出更适合自己的绩效工资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李志河,王云,梁永平.我国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现状及体系构建探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赵普光,张洪慧.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与激励中的不确定性、机会主义行为及其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0
[3]武向荣.教师科研绩效激励机制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 2009
[4]吴力.建立健全民族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j].中国科技财富, 2010

Ⅱ 事业单位如何做好人员管理

员工管理六原则
1、充分了解员工
每个人对自己都是如此简单,而对他人却是如此复杂。作为管理者,要能充分的认识你的员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管理者如果能充分理解自己的员工,工作开展起来会顺利得多。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一个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员工的管理者,无论在工作效率,还是人际关系上他都将会是个一流的管理者。
了解员工,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阶段的程度区别,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了解员工的出身、学历、经验、家庭环境以及背景、兴趣、专长等。同时还要了解员工的思想,以及其干劲、热诚、诚意、正义感等。
第二阶段:当手下员工遇到困难,你能实现预料他的反应和行动。并能恰如其分的给员工雪里送炭,这就表明你对员工的认识更进一步。
第三阶段:知人善任。能使每个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能。给自己的员工足以考验其能力的挑战性工作,并且在其面临此种困境时,给予恰当的引导。
总之,管理者与员工彼此间要相互了解,在心灵上相互沟通和默契,这一点对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2、聆听员工的心声
企业的管理者都有强烈的自我主张,这种倾向有助于果断、迅速的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也会使管理人员一意孤行,听不进他人意见,导致决策失误。
在企业的管理中,聆听员工的心声,也是团结员工,调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一个员工的思想除了问题,会失去工作热情,要他卓越的完成你交给他的任务是不可能的。这时,作为管理者,应耐心的得去听取他的心声,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他的问题或耐心开导,才能有助于你的管理目标的实现。 对待犯错误的人员,也应当采取聆听的办法,不应一味责难它们,而应给他们解释的机会。只有了解个别情况后,才能对他们对症下药,妥善处理。
3、德才兼备,量才使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在能力、性格、态度、知识、修养等方面各有长处和短处。用人的关键是适用性。为此,作为管理者在用人时,先要了解每个人的特点,是个员工十个样,有的工作起来利落迅速;有的谨慎小心;有的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有的却喜欢独自埋头在统计资料里默默工作。 在许多企业的人事考核表上,都有一些关于处理事务的正确性、速度等评估项目,能够取得满分这才称的上是优秀的职员。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仅要看到人士考核表上的评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观察,结合每个员工的长处给于是当的工作。在从他们工作过程中观察其处事态度、速度和准确性,从而真正测出其下属的潜能。也只有如此,管理者才能灵活、有效、成功地管理他的员工、使事业蒸蒸日上。
4、淡化权利,强化权威
对员工的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员工对管理者,或下属对上司的服从。这种领导服从关系可以来自权利或权威两个方面。管理者地位高,权力大,谁不服从就会受到制裁,这种服从来自权力。管理者的德行、气质、智慧、知识和经验等人格魅力,使员工资源服从其领导,这种服从来自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成功的管理自己的员工,特别是管理比自己更优秀的员工,人格魅力形成的权威比行政权力更重要。
5、多表彰员工
成就感能够激励员工热情工作,满足个人内在需要。要公开奖励标准,使员工了解每一个人获得奖励的原因。以公开的方式给予表扬、奖励。表扬和奖励如果不公开,不但会失去它本身的效果,而且会引起一些员工的无端猜测,影响工作。奖励的时效也很重要,要多奖励刚刚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已经被遗忘的事情,否则会大大减弱奖励的影响力。
6、适宜的工作环境,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调节员工心理。根据生理需要设计工作环境,可以加快速度、节省体力、缓解疲劳;根据心理需要设计工作环境,可以创造愉悦、轻松、积极、活力的工作氛围。对工作环境进行人性化的改造,在公司内开设多家食堂和饭店,增设盥洗室,保持工作地点整洁干净……

Ⅲ 如何在事业单位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摘要:长效激励机制是指通过影响职工的态度或需求,提高工作积极性,引导其在工作中的行为。人力资源是单位发展的关键因素,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长效的激励机制在各项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职工时刻在探讨的问题。无论什么样的组织要发展就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事业单位员工是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者,也是政府公共管理权力的行使者,其行为能力及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政府公共管理的效果。本文中分析了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的目的以及有效措施。关键词: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 发展 1 建立长效机制的目的 1.1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的作用 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使职工达到一定的工作要求,而采取的激发和鼓励的方式,促使职工提高生产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的。激励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引发、调动认得积极性的过程。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单位的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进行利用,获得好的效益。激励是一种投资行为,回报的是职工良好的工作效率,任何想要长远发展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1.2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的目的 事业单位现有管理体制体现责任感不强或责任感匮乏、思想僵化、管得过死,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指导下的管理缺失。长期以来的“事业型”给事业单位留下了一些“后遗症”,用人制度缺乏灵活性,人才结构存在“余缺并存”的局面;分配政策相对滞后,“论资排辈”极其严重。凡此种种,都不利于员工工作热情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形成这些弊端的原因主要与员工职业的低风险性有关,但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根本之所在。要改变这些消极思想和行为,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管理者只有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引导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管理公共事务的热情及积极进取的精神,才有可能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员工依法执政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才能切实管理好社会事务,服务好民众民生,履行好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通过有效的激励,更好的调动事业单位员工管理好公共行政事务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提高公共管理的能力和行政服务的水平与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造就一位优秀的员工除了需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以外,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员工能力的发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员工的能力和天赋并不能直接决定其对组织的价值,其能力和天赋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机水平的高低,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激励,则可发挥到80%-90%,可见,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不断挖掘员工潜能,实现员工自身价值,获得组织与员工双赢。 2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的有效措施 2.1 针对员工实施差别激励 实施激励应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员工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比较不稳定;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 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我们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差异,这样才能实施有效激励。 2.2 科学实施客观激励 员工进行晋升、聘任、奖惩及调整工资待遇等都要有一定的依据,这就需要管理者有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员工绩效考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员工对职位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员工全面综合的评估,判断他们是否称职。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公开并注重实绩。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科学、公平的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员工的工作业绩,使各项考核奖惩有本可依,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绩效量化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每一位员工的潜能。 2.3鼓励竞争上岗,实施竞争激励 岗位竞争为员工创建了展示才能的舞台,而且,由于这个舞台是动态和分层次的,能够为员工满足低层次动机后,提供追求和实现新的更高层次需求的机会。因而,使员工在岗位竞争的过程中,既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又产生围绕组织目标而不懈努力的激情。组织实施竞争上岗激励的主要动因就是为了激发大多数员工产生这种激情,并以此推进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当然,实施好竞争上岗激励机制的前提是规范竞争行为,只有规范的竞争行为才可能持续激发员工参与竞争、发奋工作的激情。 2.4 适应形势变化,实施动态激励 由于人的需求是多变的,同时当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就会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激励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应该随着员工生活水平、收入的提高有所变化,及时调整激励方式,这样激励政策才能保持持续的有效性,员工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创造力不断挖掘。激励机制是组织将其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事实的手段,因此,实施激励应该认真分析形势,并结合实际,不断了解员工的需求,及时将员工新的需求反映在政策中,通过合理途径来实现,这样员工的积极性才会极大提高,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3 总结总之,激励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和健全适应事业单位特色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通过有效激励,优化国家员工的品质,提高国家员工的能力,改善国家员工的行为,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2] 王惠英.浅析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J].华东经济管理

Ⅳ 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

1、正确选择培训对象。
2、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对教育培训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并且管理者自身也要积极地参加教育培训,为职工做出榜样,用实际行动来影响教育职工。
3、在教育培训方式上要加以创新。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要重视分析各岗位人员的具体需求和各自的特点,要以各岗位人员的具体需求和各自特点为依据,以此来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和培训方式。
4、要将教育培训考核与职工绩效考核结合起来。

Ⅳ 如何调动事业单位员工积极性

主要是看领导者的态度,以及无意间流露出的给人的感觉;德鲁克说,不要把人看成负担要看做是动力是资源;建立有效激励政策,物质方面奖金补贴之类的;精神层面要想员工描述企业的远景美好未来以及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很多人都是看未来的。

Ⅵ 论如何实现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创新

薪酬管理是维系单位与职工关系存在的前提。薪酬管理对吸引和留住人才,提升职工士气,提高单位的竞争力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一、薪酬的激励功能
首先,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可以保证本单位具有竞争性,能够吸引优秀的、符合本单位所需的人才;其次,对职工的薪酬激励可以留住职工,提高职工工作的士气,为本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最后,通过薪酬激励,将本单位短、中、长期经济利益相结合,促进本单位的利益和职工的利益。单位的发展目标与职工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从而促进单位与职工结成利益共同体关系,最终达到双赢。
“激励”功能是薪酬管理的核心功能,是薪酬管理的最主要目标。薪酬激励就是通过影响职工个人需要的实现来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引导他们在本单位经营中的行为。薪酬管理就是通过影响职工物质需求的实现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引导他们在本单位经营中的行为。这种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让职工得到更多的报酬,就是奖励那些符合本单位正常运转和发展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本单位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是减少职工的报酬。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本单位正常运转和发展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到消失,从而保证本单位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薪酬管理的激励功能并非单纯的提高所有职工的满意度,进而提高所有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实际上,激励是通过提高部分员工(即行为与本单位目标一致的职工群体)的满意度,来达到“提高所有职工工作积极性”这个最终目标。在激
励的过程中,始终是部分职工的满意度得到增强,部分职工的满意度会减弱。而提高所有职工的满意度只是个理想的状态,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因为不可能所有职工的行为都与本单位目标一致。当职工行为与本单位目标发生偏差时,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就会以调节其薪酬的方式来发挥纠偏的功能。
二、现行分配制度缺乏薪酬的激励功能
事业单位现行的全国高度统一的工资制度,难以体现不同性质、不同职能、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特点,其弊端日益显现:
1.事业单位的工资增长与调整,是由国家根据财政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统一进行,由政府人事部门统一制定分配模式并须经逐级审核批准。这种高度集中统一具有刚性的工资制度、工资标准、工资政策使事业单位自身的工资水平、工资总量与社会服务质量、社会信誉以及经济效益相脱节。缺乏激励机制,缺乏自主分配的权力,没有利益趋动力。职工继续在单位端“铁饭碗”,干好干坏、干多干少、干与不干都一样,难以调动单位和职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2.事业单位的工资确定偏重于职务、职称和资历,对岗位的绩效因素没有充分体现,事实上成为了一种身份工资。有职务与无职务,高级职称与初级职称,不论操作水平、实际能力和工作绩效,只能按照所规定的工资等级取得相应的酬金。贡献与报酬之间缺乏平衡,抑制了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如何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
在职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职工自身的价值、代表本单位对职工工作的认同,还代表着职工个人能力和发展前景。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人是在这个社会中“自我实现”的。一个人如果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那么必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这个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往往还是体现在金钱、权力和地位这些世俗的标准上。可以说,“钱”在某种意义上肯定了人的存在。因此,薪酬可以给人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而“自我实现”是人存在的终极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薪酬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单位要吸引和留住人才,构筑人才优势,就必须尊重劳动价值规律,根据人才供求规律,发挥薪酬的调节作用和激励作用,按照市场价值来制定职工的薪酬支付政策,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一个成功的薪酬制度,应该是一种让人感到受重视、受公平待遇的魅力。在实施前必须要作好大量的案前工作:首先,观念导入,逐步渗透新的管理概念是相当重要的环节。职工观念的改变和思想的统一是顺利进行薪酬改革的保证。其次,主要业务部门必须科学合理的定员、定岗、定工作量,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再次,主要业务部门必须做好大量的数据调研和测算,制定确实可行的薪酬方案。所以不妨设想一下事业单位岗位工资制度的创新:
1.初步执行了全员聘用制。因此,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设计适合本单位特点的薪酬方案尤为重要。在执行现有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情况下,应允许档案工资与实际收入相分离;专业技术职称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相分离;把工资分配结合岗位因素、技术因素等,直接与职工的实绩、效益挂钩,使“身份管理”逐步转变为“岗位管理”,实行体现岗位绩效的薪酬制度。
2.工资由岗位工资、津贴补贴工资和绩效奖金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为基本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体现职工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分别对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设置不同的岗位等级。逐步打破人员身份限制,按能力定岗位,以岗位定薪酬。实行“一岗一薪”,在什么岗位拿什么工资。岗变薪变,能上能下。岗位工资的确立以地方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作为参考,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确定岗位。岗位工资占本单位工资总额的50%左右。
津贴补贴工资,是对岗位工资的补充。根据职工的职务、职称、工龄及资历等因素,较全面的考虑职工的整体情况。包含统一的物价补贴、地方补贴等,本单位根据自身情况所确定的特殊贡献津贴、岗位补贴、引进人员补贴等等。津贴补贴工资占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左右。
绩效奖金,取决于职工个人、部门以及本单位的绩效,以成果与贡献度为评价标准。强调以目标达成为主要的评价依据,’注重结果。是收入分配中活的部分。本单位对绩效奖金的总量进行调控,逐级给予相对的自主权,合理拉开差距。通过调节职工绩效优劣的收入,影响职工的心理行为,刺激职工,从而达到发挥其潜能的目的。绩效奖金占工资总额的30%左右。
另外,薪酬中还包含了非常重要的福利,以解除职工的后顾之优。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商业保险、探亲报销、带薪病假、体检和过节费等等。福利作为工资的一种补充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总之,要根据事业单位职能、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方式,推行薪酬管理创新,发挥薪酬激励效应,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工作,多做贡献。

Ⅶ 在新劳动合同法背景下,国家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如何对流动编制员工进行激励和管理

应该采取像外国的奖励方式

Ⅷ 如何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职工核心价值观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可以说,融入的程度,反映着工作的力度和深度,决定着工作的进展和成效。要下力气做好融入这篇大文章,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做深入、做扎实。
融入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各行各业虽然领域不同、性质不同、业务不同,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机关、学校还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无论是生产经营领域还是社会服务领域,都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形成各方面工作与核心价值观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强大正效应。各行各业要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开展行风评议,规范行业行为,彰显正确价值导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行业本领域深深扎根。
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收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效果。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们的有效方式。要有内涵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开展有庄严感的典礼,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入学仪式等,同时利用重大纪念日、祭奠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开展有教育意义的纪念活动,弘扬主流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正能量。
融入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着我国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性质和方向,具体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又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做好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各方面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之中,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要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制约,强化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自觉。
创新工作方法手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契合群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努力创新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载体、搭建平台,不断提高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创新。一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在“微”字上下功夫。现在,网络发展、信息传播进入了一个“微时代”,要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方式,增强针对性和互动性,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运用文艺表现形式,在以文化人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推出更好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运用各种形式,生动形象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运用先进典型宣传,在示范引导上下功夫。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年,重大典型、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的宣传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要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把重大典型宣传与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宣传结合起来抓,形成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结构,产生覆盖全面、远近皆宜的示范效应。四是在公益广告宣传上下功夫。这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要制作刊播一批“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公益广告作品,突出思想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增强传播力和感染力。同时,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突出青少年这个重点,发挥好公众人物的作用,推动形成全体人民共同践行的生动局面。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把这项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奋发进取、锐意创新,有力有效加以推进,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增强全社会的价值观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道德支撑。

Ⅸ 事业单位职工不服从领导安排的工作怎么处理

给予处分处理。

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处分:损害国家声誉和利益的;失职渎职的;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其他严重违反纪律的。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24个月。给予工作人员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9)如何激励事业单位职工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人事处理的相关要求规定:

1、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

2、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3、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投诉、举报,有关部门和机关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Ⅹ 如何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方法步骤

一、要正确解释绩效工资政策,让职工提高对政策的理解认同。

二、制定公平合理的工资绩效方案。

三、建立健全绩效考评、考核机制。

四、内设机构人员的工资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执行、按岗取薪。

五、合理合规发放各项津贴补贴。


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具体步骤

一、要正确解释绩效工资政策,让职工提高对政策的理解认同。

工资政策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每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正确解释和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让每一位干部职工都明白,实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目的就是激励先进,多劳多得,干好多得,奖勤罚懒,是与工作业绩和绩效挂钩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不属于干部职工个人,只是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按人数、职称等进行了测算。


二、制定公平合理的工资绩效方案。

在设定绩效工资时,是以激励促使职工能够圆满完成今后特定的且大家相互认可其复杂性的工作为目的,而不是激励过去的工作业绩。在权衡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三类岗位的绩效关系时,向重点岗位、艰苦岗位、一线岗位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职工进行倾斜,所有职工一年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和为本单位本年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


三、建立健全绩效考评、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界定工作本身的要求:评价实际的工作绩效:提供反馈。界定工作本身的要求是确定管理层与职工在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方面达成共识:评价实际的工作业绩首先要让职工清楚的知道管理层对他们的业绩期望,完成的程度,达到的要求。绩效考核评价不能是领导说了算,领导对大部分员工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掌握的只是某种现象,信息零碎,很容易导致不正确的判断,应该就职工的绩效和进步情况进行讨论,有一次或多次的反馈,客观的、理性的对职工做出绩效考核才是最科学的。


四、内设机构人员的工资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执行、按岗取薪。

生产部门人员工资在不突破工资总量的情况下按照计件工资计发,院承担基本工资的发放,绩效部分由各生产部门按工作总量、业绩、质量等进行考核后予以发放。这样做的长处是一增加了工作的满足感,二提高了生产率,三减少了无故缺勤,四可以降低自愿流动率,五加强职工的团队精神,提高合作质量。


五、合理合规发放各项津贴补贴。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用好现有的各项津补贴政策,足额发放津贴补贴。

阅读全文

与如何激励事业单位职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哈弗经济型标准型哪个更省油 浏览:485
如何查询ip电池健康 浏览:107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的特点有哪些 浏览:661
广西河池宜州什么地方多美女 浏览:521
多少爱情输在聊天记录 浏览:444
哪些游戏可以看美女的 浏览:580
事业单位登记服务中心是什么机构 浏览:48
儒家有哪些名人故事 浏览:954
什么时候流行称呼美女 浏览:742
考生健康检测申请表在哪里 浏览:721
美女的鸡公是什么样的 浏览:36
怎么自编故事100字 浏览:408
英雄绘本故事怎么画 浏览:66
我国第三季度经济大约多少 浏览:166
如何促进就业健康发展 浏览:135
大山里的美女有哪些 浏览:423
洋务事业的兴办企业有哪些 浏览:744
和大人一起读寓言故事应注意什么 浏览:709
事业编跟上级吵架怎么缓和 浏览:584
美女怎么有这么多汗的 浏览: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