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有哪些单位是事业编制
事业单位很多,其中教科文卫系统占了大头,比如公立的学校、剧团、医院等,另外有一些公益性的单位也被划为事业单位,为大家服务的如公积金中心也是事业单位,其范围比较广,另外,有些单位承担行政职能,但限于编制制约也划为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大多是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如银监会、证监会等。部分企业也划为事业单位,大多是科研型的企业,其编制数也是受控的。
❷ 事业单位的范围是什么哪些单位属于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英文是Public Institution,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事业单位不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1] ,目前还新兴了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举办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明显特征为中心、会、所、站、队、院、社、台、宫、馆等字词结尾,例如会计核算中心、卫生监督所、司法所、银监会、保监会、质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大队等。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以及一般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是指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在省公务员招考中招考,普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聘中招考。
❸ 事业编如何发展
事业编制实行属地分级管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大方向虽是精简机构和编制总数,但总的来说,占大头的仍是全额拨款单位,如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等,基本会维持现状不变,主要通过合并机构、增减职能和严控编制数量等方式进行改革,对现有事业编人员影响不大,工作依然够安稳,待遇还会在改革完成后参照公务员的薪酬改革得到一定幅度的增长。
目前已完成改革的行政类事业单位,部分具备执法职能的已并入行政机关,其参公人员按照“人随事走”原则转入行政机关并直接转为公务员;部分使用事业编制的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则维持现状不变,继续实行参公管理;另外还有一些转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在编人员的身份地位和工资待遇等并不会受太大影响。
普遍认为,这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受冲击最大的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前者如高校、公立医院等,原来是政府财政拨款一部分,自收自支统筹一部分,这次改革后将会保留事业单位序列,但取消其在编人员的事业编制身份。有人就担心其现有在编人员的保障将受影响,以后“铁饭碗”会变成“瓷饭碗”。
这其实是多虑了,目前已有省份在高校和公立医院中实行“员额制”,即根据高校或公立医院现有人员编制和职能任务等情况,核定其一定数额的员额,在员额限额内进行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和职务提拔,赋予高校和公立医院更大自主权,员额内人员的专业技术等级、管理岗等级的比例设置和评聘基本由单位说来算,反而比现在会更有利。
❹ 哪些事业单位可以月入一万到手
事业单位中,管理类岗位执行的是职级工资,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执行的是职称工资,工人执行的是和专业技术人员类似的职称工资。全国范围内的工资核算,基本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区类差和福利补贴。就目前来讲,按正规的工资核算,以本科为例,事业单位实习期工资也就3000元左右;工龄为十年的,3500元;工龄二十年的,4000元左右;工龄三十年的,5000元。这都说的是扣除“五险一金”实际拿到手的工资,基本上都说的是上限,大多数还拿不到这个数额。
以上所说,是全国范围内的平均状况,也是可以从工资册上明确查到的,不存在任何猫腻。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收入困难,虽然区类差高,但其他部分少,工资可能拿的少,一些正常的实利补贴都拿不到位。比如党政机构、参公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全国都已经完成,但部分财政收入困难的县区,公务员和参公人员的公车补贴都没有发到位。例似的补贴少发或者不发的情况,在财政收支困难的县区十分普遍,也是符合财政收支要求的:工资构成中的固定项必须发,福利补贴则要根据当地财政收入实际情况调整。
在一些财政发达地区,比如北上广等沿海省市,党政、事业单位平均月工资上万,也是非常正常、普遍的事情。基本工资核算,大家都是一致的,但差别就是福利和补贴、津贴部分。同样是某一项福利,财政困难地区不发或者按照规定的下限发,而财政收入好的地区,不仅发,而且从上限发,这就出现了差别。还有一些可发可不发的补贴,比如手机话费、餐补、加班费等。计税工资是一个数额,实际是一个数额,或者两张卡一张工资卡一张福利补贴卡,这在一些地区都是实际存在的。同样的,财政收入困难的,福利少发或者不发;财政收入良好的,福利部分多发,这也是符合奖优罚劣的原则。是否正常或者符合规定,不能置评。
在我国,事业单位每个月的工资构成非常简单, 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 。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是和 岗位级别、所在城市以及单位类别 有关系。
岗位类别
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都是和岗位级别有直接关系的。 比如专业技术岗分为高级岗位(1-7级)、中级岗位(8-10级)和初级岗位(11-13级),需要聘用不同级别的职称,岗位级别才会有所提升,而岗位工资也能够有明显增加。同样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也是直接与岗位级别挂钩。
所在城市
对于岗位工资而已,全国的标准都是统一的,但 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的发放金额则需要看当地的具体情况了 ,经济发展好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生活成本本来就更高,这两项发放的金额肯定会比二三线城市更高。
单位类别
我国的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 对于全额拨款单位来说,每个月的工资收入非常固定,月薪想要上万非常困难 。而对于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单位来说,他们的收入中还有一部分是根据单位效益发放的奖金,效益差的还不如全额拨款单位,但效益好的单位,比如医院就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对于医生来说月入上万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奖金才是收入里的大头 。
但是对于其他大多数事业单位人员来说,月入一万只能是一个梦想。
医院!差额事业单位!
在编护士工资在7千左右,主治医的工资1-2万元,主任医师的工资基本都是谈的,很保密具体不详!
我本人在院内做后勤管理,5千多!我科主任兼后勤副院长一万出头!
我们医院患者量一般!如果是3甲热门医院,收入应该比我们多1 2倍!
业务岗位工资还是最高的!收入与你的创收成正比!
这个因地因人而异。
事业单位有管理岗丶技术岗和工勤岗三种岗位。
就目前来讲,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无论是事业单位也好丶行政单位也罢。无论是有钱的单位也好,没有钱的单位也罢,干部职工的收入都进行了规范管理,晒在阳光下,不可以巧立名目滥发奖金或福利。所以在同一个地区,每个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奖金和福利等收入的发放都要纳入财政管理和审核。在这样的情况下,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除了由于工龄、职称丶等级的不同而拉开的收入差距外,根本不存在哪些事业单位的收入高,哪些事业单位的收入低之说。
以笔者所在的中部地区某省会城市为例,只要你的职务达到副县(处)级以上,技术职称达到高级岗位以上丶技术等级达到高级技师以上,尽管身处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不论是在哪个事业单位,每个月的基本工资丶绩效工资、奖励工资、津补贴、奖金加在一起都可以达到一万元左右。而如果你的职务、职称丶技术等级相对较低,每个月的工资收入是不可有一万元的。
当然,如果是在北上广深或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工资水平更高,无论在哪个事业单位,估计只要你的职务达到科级、技术职称达到中级、技术等级达到技师,每个月的收入也可以达到一万元以上。
由此可见,哪些事业单位可以月入一万,这个不能一概而论,一要看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二要看本人的职务丶职称丶技术等级和资历。但总体而言,在省丶市丶县丶乡镇的事业单位中,每个月可以拿到一万元以上收入的人员占比很小,不会超过所在地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20%左右。
90%的事业单位工资都不可能达到月入过万的水平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工资相对固定,一般由岗位工资和各类津补贴组成。岗位工资全国的事业单位差距不大,由财政统一列支,去年提高标准后,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岗人员大政由现行的每月1400元-5000元左右的区间提高到每月1500 元-6000元的区间;工人由现行的每月1300元~2000元左右的区间分别提高到每月1500元至2300元左右的区间。
津补贴要视地方财政而定。财政实力强的,发得高,财政差的,既便国家和地方规定了发放标准,也很难执行。不仅津补贴,就是扣除30%的绩效、精神文明奖等地方奖励性资金,受制于财力,很多地方都很难保证。这一块也是东西部地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收入拉开明显差距最主要的因素。
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线城市为例,管理七级(相当于正科)扣除五险两金及30%的绩效后,到手实际收入3500左右,同样级别的,在小公老家江浙一带,扣除各类费用后,到手有六千。既便如此,也与万元收入有明显差距。当然,如果算上年终绩效,东部发达地区的事业单位年入10万+还是很正常的,平均下来一个月也有一万多,但是在中西部地区,绝大部分事业编制到手收入都上不了十万,省直事业单位勉强有,省以下特别是县区,别说十万,就是七万都没有。可以这么说,全国各地由财政兜底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绝大部分都达不到月入过万的水准。
但是,部分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因为有单位自营收入或收费留成补足,部分可以达到月入过万。比如医院、高校、规划院、设计院,部分科研院所机构,很多岗位的事业人员年入都超10万+。另外,部分拥有高级职称人员,在一些事业单位也可以实现月入万元的目标。
其它的事业单位,谈月入过万就是个笑话。
从广义来讲,大多数事业单位基本不可能达到1万的月收入的。但也有例外。
一、经济发达地区。
像广东、江苏、山东、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普通事业单位月收入基本上可以达到这个标准,因为,除去基本工资收入,这些地区的事业单位同样可以和公务员一样享受车补和绩效奖金的,尤其是绩效奖金是比较高的,所以,总体收入会达到这个数字,甚至更高。
二、差额事业单位。例如医院、设计院等差额事业单位,效益好的话,普通员工也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三、特殊行业。如电业局、烟草局,这些垄断行业事业单位,月收入过万很容易,本身单位效益好,工资收入也自然会高。
四、工龄高的员工。对于大多数普通事业单位,职称评定是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一些工龄达到30年以上,获得高级职称甚至正高级职称的老员工,工资收入也可以过万。
总之,对于新入职的员工而言,想要在一般事业单位达到月收入过万水平是基本不可能的,除非是以上几种情况。要想获得高收入还需要成为公务员,收入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我是职场助理奔跑者,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您,欢迎关注、评论、交流!
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分为管理岗、专技岗、工勤岗,管理岗和工勤岗工作人员工资想月入一万元很难,除非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整体水平很高,也就是说专业技术性强较强的事业单位比较容易月入一万。
第一医院,医院一线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相对容易,科室奖金比较丰厚,加上不少医院是差额或者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单位发放绩效工资通常是其他事业单位的两三倍甚至更多。当地医院中级职称以上医务人员工资基本在一万元以上了,副主任医师、主任医生等专家到手工资更高。
第二学校,学校教学一线教师获得中高级职称也想对容易,同时教师代班费、自习费、监考费、出操费等补贴比较多,特别是省市中小学(办课外班、辅导班)和高校教师(项目经费),月收入一万元妥妥的。
另外月收入一万元以上的还有一些被划为经营类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掌握着全地区资源,处于行业垄断地位,员工工资待遇绝对不会低,比如勘探局、设计院、殡仪馆、科研所等。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欢迎大家讨论留言!
据我所知,中国的大多数城市的事业单位,都不可能拿到月入1万这个薪酬标准。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也不一定能达到。按账面上的工资来说:包括基础工资,职称工资,绩效工资,另外一块就是奖金,单位效益好的话,奖金可能会高一些,所以如果纯工资收入的话。想要达到月入1万。在中国所有的北方城市的事业单位几乎可能性很小。南方城市会偶有发生,所以我还是劝那些有进到事业单位或者当上公务员,就觉得可以拿高馨的人慎重考虑一下,现在的事业单位以及公务员机构。真不是以前的一杯茶一张报纸坐一天,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很远了。
楼主您好,哪些事业单位可以月入1万到手呢?一般情况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平均退休金的标准大概在5000元左右,所以说想要达到1万元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毕竟5000元和1万元的差距其实还是比较大的。一方面要考虑自己的工作年限,因为工作年限越长的个人,那么所享受到的退休金待遇也就会更高,按照之前的老办法来计算,一般情况下工龄在30年以上,基本上就可以达到将近90%的这个自己在工作期间的工资待遇。
但如果说。你在职期间的工资待遇就是一个很低的水平。那么基本上退休以后只会低于你的工资水平,而不会高于你的工资水平就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说自己只有在职期间的工资收入在1万块钱以上应该是要到12,000块钱以上,可能退休以后才能够达到1万人的退休金。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实际上只是少部分群体。大多数人是达不到这么高的工资收入的。
其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除了最基本的社保养老金之外,他还有一份另外的待遇,就是职业年金,职业年金也被称之为补充养老金,因为它是可以在我们社保养老金以外,单独发放的一笔收入,所以说可以被称之为是补充养老金,但是有了这笔补充养老金之外,再加上你本身的这个社保养老金,二者相加可以说达到1万元的概率是大大增加,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可能会达不到这样的收入,因为1万块钱确实是一个非常高的收入水平了。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公务员那些事,带您了解公务员这一职业!
事业单位的收入情况还要看编制!
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的资金来源是由财政供养的,工资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薪资规定进行核算,目前我所在地区的薪资标准如下:
从2018年7月1日起,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后的岗位工资标准,专业技术人员每月1510元至6010元,管理人员每月1510元至5910元,工人每月1480元至2250元;薪级工资标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每月260元至7204元,工人每月225元至2232元。
所以,从目前来看,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从目前的薪酬水平来看单凭工资月入一万元是不可能的!
事业单位月入一万元只能是差额拨款事业编制或是自筹自支事业单位!
具体的单位有医院、高校,按照工作量或是业绩计算薪酬;还有就是改之前的各类设计院,目前已经改制为企业!
❺ 事业单位里的专技人员的出路在哪
我国的事业单位设置了三类岗位,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对于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 出路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就是争取更高的职称。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1-7级为高级岗位,8-10级为中级岗位,11-13级为初级岗位。
初级岗位的工资水平和科员相当,中级岗位的工资水平和科级领导相当,高级岗位的工资最高可以达到部级领导的水平,所以 专业技术岗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 。
不过,因为 专业技术岗是有比例控制的 ,比如高级:中级:初级是2:4:4,那么一个单位10个专业技术人员,只能有2个人聘用到高级岗位,4个聘用到中级岗位。如果岗位职数都已经使用完了,那么剩余的人员就不能再被聘用到高级岗位上了。
而现在大部分基层单位都是僧多粥少,很多专业技术人员长期聘用在初级岗位,虽然能力水平等条件都符合要求,但就是因为没有职数迟迟无法获得晋升。
第二种就是转岗到管理岗位。当专技岗的上升通道已经被堵住的时候,那么可以试着转岗到管理岗。
管理岗分为10个等级,1-10级分别对应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
管理岗从8级开始,就相当于是事业单位的领导了,所以晋升的途径就是通过提拔, 对于没有一定的能力人员,晋升比专技岗还更困难。
不过如果转岗到管理岗位并聘用到8级后,不但拥有了一定权力,还可以 通过“双肩挑”的方式,继续享受职称待遇 。
一些地方的“双肩挑”只占用管理岗位,不占用专业技术岗位,那么就可以不受专技岗的职数限制,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聘用职称。
如果关系背景更加强大一些,那么 还可以从事业编转为行政编制 ,也就是公务员,那么不但收入会更高,未来的仕途发展也会更加顺利。
第三种就是辞职或考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在大多数的事业单位的发展其实都有限。
如果怕荒废了专业技术,那么可以 考虑辞职去企业发展 。如果觉得仕途黯淡,那么可以考虑 参加公务员考试 。
事业单位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出路在哪里?其实这个出路每个人的定义和要求是不一样,并不是每一样出路都是要根据职位或是收入的高低来作为评判的标准,能够符合自己兴趣爱好,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出路,也是一种前途。
中国几千年封建 社会 的 历史 ,养成了学而优则仕的思维习惯。大家所谓的前途要么就是当官,要么就是钱多,成为土豪。但是现在当官的毕竟是少数,成为土豪更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的人还是要靠工资来养活,靠工资来生存。要取得满意的工资,除了个人的勤奋努力以外,还有一定机缘,所谓机缘巧合,就是在恰当的时间遇见了自己满意的工作,遇见自己满意人,得到了满意的平台。收入是怎么来的?收入不是上天赐予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靠自己后天的努力干出来的,拼出来的。
作为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事业单位的支柱和骨干力量。作为事业单位有的人只适合干专业技术工作,有的人只适合干管理工作。但管理者毕竟是少数,如果大家都拼了命去挤这个独木桥,那桥是会垮的,也会有人掉下桥摔到河里的,有的人甚至会被河水淹死,困死。所谓好死不如赖活,其实包含的意思,就是个人的路要靠自己去行走,个人命运要靠自己去把握。作为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那么既然和专业挂上了钩,如果在专业技术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不管有没有高级技师职称,不管是不是管理者,自己的前途都会一片光明。
如果刚入门就开始患得患失,就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就拿前途在哪里来说事,我想今后不管你是走技术路线,还是从事管理岗,都是注定是没有出路的。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毕竟有成就的,特别是取得重大成就的可能不多,但是既然吃了这碗饭,就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不要今天抱着技术碗,明天又想去端起管理岗位的锅,有时想多了可能反而对自己不会有利。有一句老话叫着干一行爱一行,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首先自己要热爱,只有热爱你才可能有兴趣去研究,去钻研,去 探索 专业技术领域的奥妙和魔方,才能享受钻研的乐趣,才能快出成果,多出成果,才能分享成果带来的出路。
有了成果就有了出路,到时候美女会往你身边靠,找到如意娇妻不是梦,这是出路的体现;有了成果,没职称的有职称,低级职称可以变成中级职称,中级职称可以成为高级职称,各种荣誉会随之而来,收入也就上来了,房子、车子都是小菜一碟这也是出路;可能你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继续往深里钻,往深里走,就像一只神秘的无人机,去攀登更高专业技术高峰,去 探索 更高的技术境界,去打造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自我,这也是出路,而且是一种属于自己努力的出路。这样的出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是自己做到了,假如到了这种境界,你说人生还有什么可以叹息的呢?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没有必要去要求自己成为状元,但是我们心里至少有自己的目标,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目标,最重要就是有自己的专业优势,有自己专业技术能力,有取得成就的动力,有了这些,出路就不存在问题,出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专技人员在事业单位里是发展空间最好的岗位。
一、事业单位岗位的分类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有三种,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
工勤岗近年来一直在缩减,只出不进,不细述。
管理岗受单位级别的限制,一般以省直单位5级(县处级)、市直单位7级(乡科级)、县直9级(股级)居多。
专业技术岗设置12级到1级,其中1级岗只有两院院士才具备上岗资格。
2级岗各大院校的资深教授和省内有突出贡献专家才有上岗资格,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省直单位的2级岗,一但上岗,不占用单位岗位,岗随人动。
3级4级是正高级工程师岗位,5—7级是高级工程师岗位,8—10级是工程师岗位,11—12是助理工程师岗位。
二、专技岗位发展空间专技岗位工程师一级很容易达到,研究生毕业满3年初定工程师,本科毕业满1年初定助理工程师。
工程师满5年可申报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满5年可申报正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以上的晋升要求比较严格,对技术工作能力、成果、着作等都有要求,各行业要求不同。
三、收入情况专技岗位在工资收入上看,工程师相当于乡科级,高级工程师相当于副县处级,正高级工程师相当于正县处级,以此类推。
在市直以下单位,专技岗的收入比管理岗增长快,所以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都采用双肩挑的形式,就是拿专技岗的工资做管理岗的事,且在很多地方双肩挑不占用单位专技岗位。
总结,专技岗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占大头,晋升速度快,且不影响职务上的提拔任用,在高级工程师岗位任职满2年或具备正高级工程师资格的事业人员,可以调任公务员编。
当前,随着公务员待遇的不断走高,使得事业编人员变得黯淡无光。按新入职的公务员和事业编比对,公务员的车补和绩效奖金加起来要比事业编人员收入高2万元左右(按我地区标准)。所以,即使新入职事业编人员取得副高级职称,收入也远远赶不上公务员。
有人说事业编专技岗可以走职称来缩小收入差距,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一些单位里取得副高级或高级职称的人员来讲,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和公务员的差距,但是,对于新入职的事业编人员却显得有失公平,因为他们没有工龄,职称评聘既要符合相关专业,又要靠时间,一步步晋升。这就存在明显的矛盾。
事业编专技人员出路在哪里,要我说只有两条路:
继续走职称评聘这是当前专技人员选择的主流方式,通过一级一级的晋升,来提高工资待遇。但是,在单位人数不多的情况下,中级和高级职称指数少的可怜,会出现几个人竞争一个专技岗位的情况,容易滋生内部矛盾。
改走管理岗对于一些专业不符的人员来讲,只能通过改走管理岗的方式,来提高待遇,从科员到副科再到正科,目前,一些县级、市级的事业单位管理岗走到正科就已经止步了,不能再升了,也就是说相当于专技的中级职称水平,往副处级走几乎不可能,一是没有指数,二是不能职级并行。
对于想走仕途的年轻人来讲,专技改成管理岗,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任事业副科两年以上,就有机会调任到机关成为实职副科级领导,迈入公务员领导序列。但是,这种情况很难实现,只靠自身工作能力去打拼还不行,还需要有过硬的人脉资源,有实力方能实现这种方式。
对于35周岁以下的人员来说,参加国考或省考,也是一种转变身份的捷径。毕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转变的机会,而且,也相对公平,人为操纵的机会不大。转成公务员后,即使没有级别,也可以走职级并行的道路,逐步提高待遇。
这个要分情况,如果是大事业单位,例如知名高校,三甲以上医院,地级市以上全供事业单位,他们评职称比较容易。并且由于这些单位级别高,机构多,专业性强,因此需要″内行"的人才能管好。所以对专技内行人员来讲转岗容易,甚致是″双肩挑"。既干技术活,又念管理经。前途和钱图俱可兼得。但是如果是县乡级管理的事业单位,那就大打折扣了。当然尽管路子窄,但还得拼命往上″爬"。
那么在基层怎样向上″爬"呢?对于一般的人来讲;
一是走职称路线,大家都明白,目前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与职称挂得很紧,职称高,待遇高,前途好。反之亦然。这也是基层岗发展常走的道路,常用的套路。但此路也不容易啊。
二是争取″双肩挑"。既搞管理又搞技术。既有前途又有钱图。有人建议专技岗转管理岗,这个我不敢苟同。在基层事业单位,架孑就那么大,内设科室就那么几个,除了岗位有限之外,级别最高也不过科级,在乡镇甚至是股级。搞一辈子能够弄个八级职员己是登峰造极了,大部分终生很难越过九级(股级)这个坎。既没前途,也没钱图。永远不及″双保险"(双肩挑)的好。
当然出路的问题,任何职业任何岗位除了靠自己内在努力(内因)之外,还有外在因素(外因)如果有贵人相助,再加上自巳努力进取,出路自然不差。如果靠山高,那么就算自已能力平平,努力一般,出路也不会比别人差。这一点在这个拼爹拼妈拼舅舅的年代更显重要。
思路决定出路,至于专技人员的出路,决定因素贵在自己。
本人长期从事体制内人事工作,对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相关政策比较熟悉,针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道路问题,我这里进行一个解答。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基本知识介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走职称路线,主要分三个大等级,高级、中级和初级岗位,其中高级又分为正高级和副高级。 每个大等级内部又分为若干小等级,共13个小等级,正高级包含1-4级,副高级包含5-7级,中级包含8-10级,初级包含11-13级。 专业技术岗位初级晋升中级必须取得中级职称证书,中级晋升高级必须取得高级职称证书。每个大等级内部的小等级晋升要求在下一个小等级任职满两年。
专业技术人员发展道路介绍一、调任公务员 。这条道路无疑是最好的一条路,但是难度较大。2019年中组部出台企事业单位调任规定,其中指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副高级以上岗位(5-7级)任职满两年可以调任到机关任四级调研员或者副处级以上职务,成为公务员。这种情况虽然难度大,但是还挺多的,每年各级组织部都会在院校选聘一些副教授、教授到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比如《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就是从院校调任到公务员队伍成为副省长的。
二、转岗成为单位领导。 事业单位包括三种岗位, 除了专业技术岗位还有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岗位之间是可以相互转聘的 。在事业单位领导一般是由管理岗位人员担任的,现在国家已经取消双肩挑的政策。所以要想成为单位领导必须得转岗到管理岗位,然后通过管理岗位的选拔竞聘成为领导。当然在基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晋升难度是相当大的,没有一定机遇想成为领导也只是痴人说梦。
三、在职创业 。国家近几年先后出台政策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办企业。如果有资源或者有相关技术,这条路简直不要太好。
四、辞职走天涯 。体制内工作束缚确实比较多,限制了一个人的诗和远方,如果自己真的有脱离体制的能力和勇气,那么勇敢追求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吧。
总结:事业单位是一个稳定的工作,工作岗位应该说很多人还是挺羡慕的。 至于说出路的问题,我觉得好好干工作就是最好的出路。 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出路,决定因素永远在自己手里,如果想要好的发展,在仕途上有所作为,那么去在职考公务员无疑是最便捷的方式。以上的答案仅供参考。
事业单位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出路在哪里?要分二种情况分析,一种是本身的素质和技术资质,要明白自己是否是当领导的料,是否在现有的事业单位中的技术能突破到领先的水平,要知己知彼,确定自己要走的路线,一句话,路线对了头,一步一层楼。另一种情况是家庭经济情况和现有 社会 资源,有句老话说的好,朝中有人好做官,如果是家庭经济好,有企业的,那就大有可为。如果家庭经济不行,对自己的技术资质有信心,那就趁年轻赌一把,辞职闯江湖。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出路在哪里?当然是专业技术能力啊,是职称啊。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在行业内处于出类拔萃的地位,就什么都有了: 社会 地位、职称、工资收入、未来保障、名誉等。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人,也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要放弃,与其抱怨 社会 不公,还不如自己沉下心来,干好自己的本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更靠得住、更有作用。
有的人可能有苦恼,觉得自己在事业单位,是专业技术人员,也尽心尽力地工作,可以到了评职称的时候,论资排辈现象非常严重,对管理人员也有偏向。比如在学校,许多长期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或者只带一些无关轻重的课目的教师,只因为在管理岗位,甚至在后勤岗位,其职称评定都比辛辛苦苦的一线教师更顺当。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也确实比较不公平。
事业单位的职称评定,是有名额比例限制的,因而导致许多人被挡在门槛外面,久久不能如愿。竞争如此激烈,再加上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肯定会造成一部分人灰心丧气,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发展没有信心。实际上,不公平的人和事,在每个行业都有,行业也在不断地改革,以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个人所能做的,唯有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而不是自怨自艾,抱怨 社会 不公。
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可以晋升到管理岗位,走职级发展的道路。如果已经获得一定职称待遇,还可以“双肩挑”,在管理岗位执行职称工资,也不影响职称、管理职级晋升。只不过事业单位“双肩挑”的比例为班子成员的三分之一,有名额限制,难度也相当大。部分事业人员还通过公考、公选等方面,走上公务员岗位,也是非常不错的出路。总之,只要自己肯努力,道路就会越来越宽广。
本人就是医院事业单位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属于专技人员。在我们这个行业,往上升的出路有两种。
第一种,评职称
在事业单位工作,专技人员是要评职称的。随着工龄的增加和职称的提升,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十一到十二级为初级职称,八到十级为中级职称,七级以上为高级职称。所以,要是专业能力突出,科研能力强,可以选择这种方法尽快上升。职称会伴随着一生,和一个人的退休工资也息息相关。职称越高,工资也越高。看看医院里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生工资待遇相差太多就知道了。
第二种,行政管理人员
每个地方都需要管理人员,也就是所谓的单位职务,如副主任,主任等。如果个人管理能力强,有团队合作精神,愿意为人民服务,可以选择行政管理。不过,一个科室就二三个(副)主任,要竞选的话,竞争会比较激烈,最好有高层领导依靠,竞选成功的几率很大。
当上管理人员后,工资、人脉和福利待遇都会上一个档次,毕竟以后接触的都是中层领导。不过,有的医院行政职务会让男性到58岁卸任,女性到53卸任。并和退休工资关系不大。
所以,事业单位的专技人员出路还是很多的。毕竟在哪里工作都需要上进,需要为提升工资而努力奋斗。
单从工资待遇上讲,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比管理岗好很多,出路就是老老实实走职称路线,有直接调入公务员单位、参加公务员考试等更好的出路除外。
先讲一个事列。 我的两个朋友A和B,同时考入县城事业单位,A官本位强一些,一心想谋个一官半职,自然而然选择管理岗;B比较随缘,喜欢安安静静,不喜欢反复折腾,选择了专业技术岗。一开始,A定级管理岗10级,B定为专业技术12级,没过两年,A晋升为管理9级,B也晋升为专技11级。再过两年,A当上了中层股长,好不风光;B通过中级职称,但在单位没有评上中级。这时,A的工资待遇稍微高过B,加上A是股长,手中有一定权力,掌握着一些资源,经常有人请吃饭。两年后,A还是中层股长,小小县城要想提拔晋升为事业副科,似乎比登天还难;而B已经获评为中级,并晋升为专技10级。此时,B的工资待遇反而稍高于A。到了2014年后,各地的风气焕然一新,公款吃喝玩乐不复存在,体制回归自然生态,A自然而然也得适应领取阳光工资的时代,此时的A仍然只是一个管理岗9级职员股长;而B也晋升为专技9级,享受副科级工资待遇,每年拿到手的工资比A多了1万多元。2018年,A换了一个股,仍然还是当股长,而B则晋升为专技8级,享受的工资待遇略低于正科级,并且考取了高级职称资格。而A虽然不断运作,希望当上副科级领导,但始终无法如愿,还是9级职员股长,工资待遇落后B一大截,A这两年似乎也后悔当初选择管理岗,而没有选择专技岗。 再过几年,B或许会被评高级职称,届时享受副处级工资待遇。试想一下,一个县城,有个人可以享受副处级待遇?而A极有可能还是9级职员股长。
这个真实事例说明了,同时入职,一个走管理岗,一个走专技岗,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选专技岗的工资待遇大概率会超过管理岗。因此,小县城事业单位,没有足够长的天线和强大的背景,还是老老实实走专技岗的职称路线,既省事又简单,还非常实惠,退休前享受正科级待遇完全没有问题,这是多少县级公务员梦寐以求的事而被你事业编弄到,多少人羡慕不已啊。
至于市一级,我的建议还是走职称路线,市一级评副高职称几乎没有什么限制,退休前享受副处级待遇完全没有问题。 至于省一级,看个人喜欢,所选管理岗,提拔晋升为副处也不是问题,还可以适时转为公务员,这就拓宽了个人发展路子,这也是选管理岗的最大的好处;选专技岗,专心工作学习,评为正高估计也没问题,退休前享受正处级待遇,也是完全可以接受。 另外,很多地方遴选公务员,都扩大到拥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事业编人员,这也是事业编专技岗的一个福音吧!
❻ 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未来会怎样
在事业单位就职,有没有编制对职工工资、职称、社保等有着重大的影响。近些年,国家正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特别是编制改革;未来事业单位都有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对职工产生影响又有哪些?如果您不知道这些关键内容,那您就真的亏大啦!
一、事业单位职工人数
据数据统计,截止2014年,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其中卫生、教育和农技从业人员占大头,约占总人数四分之三,教育系统人员达到一半之多。因而,我们可以知道事业单位这一公益改革会引起多大的轰动,影响的范围之广啦。
二、编制问题
事业单位编制是指各类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开支,与行政编制相比,事业编制使用范围广泛,总量不断增长,经费开支形式也是多样,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因素的约束比较强。
编制是否是可有可无,它有多重要?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财政给予补助的依据,而事业单位又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情况。事业单位存在“用工双轨制”,编制员工和合同工同在,正是这样,同工不同酬出现;落户、评职称等方面还得不到公平的对待,您说编制重要还是不重要?
三、解决编外用人问题政策思路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曾明确表示,将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继续扩大聘用制度推行面,研究提出解决编外用人问题政策思路,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编的事业单位人员中,大约有800万是医院工作人员,高校职员的占比也较大。如果针对高校与公立医院的编制创新改革启动,将涉及上千万人的利益,引发的轰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去改革必须认真严谨,不容马虎啊!
四、城乡编制标准有望统一(教师)
国务院今年1月10日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更是提出,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统一,推动地方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村小学和教学点采取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职工编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五、同工同酬
同工不同酬,之前一直以为是社会使然,事业单位也是这样。之后,我才知道之所以会存在同工不同酬主要原因还是编制问题。针对全国在公立医院层面,医务人员有编制内、编制外两种身份的实际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编制内和编制外的人员,研究如何在地方的编制总量范围内核定公立医院的编制总量,推行编制备案制。除了养老,在编内和编外人员的待遇执行现有的政策以外,在晋升职称、薪酬水平、学术地位等其他方面要努力做到同岗同薪同待遇。
有没有准备好啦?想过怎么去应对这些没?没有准备好也没事,该来的还是会来的,以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一切,外加自己的努力,不断增强自己能力,加强自己应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