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事业单位一般隐患有哪些

事业单位一般隐患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1-14 23:45:19

㈠ 事业单位人员队伍管理现状,存在哪些突出问题近年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处分情况分析谢谢

主要特点
1、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趋于年轻化,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专业类别分布趋于合理。在6543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中,35岁以下的有2728人,占总数的44.3%。近几年,大连市事业单位录用人员全部采取了公开招聘的方式,我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龄结构得到了优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总数的比例及中、高级以上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均超过了70%,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大幅提高。同时通过公开招聘,一批急需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补充到相关事业单位中,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类别分布趋于合理。
2、高层次人才比重还需进一步提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为68人仅占总人数的1.03%,比例严重偏低。虽然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数比例较高,但是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以上的仅为2013人,占总数的1/3左右,且名牌重点院校毕业的少,缺少行业或系统领军式人才。
3、人才政策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和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管理等政策规定相对滞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步,虽然近年工资福利等水平得到改善,但是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偏低的福利待遇还不能有效的吸引高层次人才。

主要作法
1、创新选人机制,分层次多渠道选拨优秀人才。
不拘一格选人才,补充人员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对于普通工作人员采取凡进必考的方式。对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取考核招聘的方式聘用: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短缺专业人才的;具有与岗位相一致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具有博士学位的;符合国家政策性安置的;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的;因保密需要不宜公开招聘或专业特殊难以形成竞争岗位的;根据有关规定在系统内进行岗位交流或竞争上岗的。
2、以聘用制为核心,健全和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
实行聘用制是我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的一次深刻变革,是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好三个重点:一是合同管理。新录用人员一年一聘,老职工三年一聘,做到人员能进能出。二是竞争上岗。打破干部、工人的身份界限,变身份、职位管理为岗位、契约,做到职务能上能下。三是严格按照聘用合同,解聘辞聘,疏通人员出口渠道。形成人人参与改革,人人有紧迫感,人人有责任感的氛围。
3、以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为基础,强化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
在完善人员聘用制度的基础上,抓好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合同签订和争议处理等主要环节。聘用所需人员必须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定酬的原则,规范聘用程序和聘用行为。事业单位要按照科学合理的要求设置工作岗位,通过公开招聘、公开竞聘的方式,实行岗位管理。要采取个人申请、民主推荐、公开竞争、择优聘用的方法,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
在加强岗位管理上进一步深化。签订聘用合同和加强岗位管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聘用合同为岗位管理提供依据,签订聘用合同是加强岗位管理的基础。因事设岗、因岗择人、按岗定酬是科学人事管理的必然要求,由身份管理变为岗位管理是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加强岗位管理,首先要规范岗位设置,严格控制事业单位非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数和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任职条件和聘用期限,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要不断充实聘用合同的内容,使聘用合同成为各事业单位内部人事管理的根本依据。要严格实行按岗定责、按岗考核、按岗定酬,岗变薪变,从而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
4、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及其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和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工作,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第一,对培训有全面的计划和系统的安排。人事管理部门首先要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并结合单位工作的特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保持适当超前性的原则确定培训内容,并对培训方法、教师、参加人员、经费和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第二,建立培训激励机制。教育培训工作应与员工的考核、提升、晋级、岗位轮换等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第三,重视管理人员开发工作。目前看,对于工作人员一般性的培训比较多,补充知识性的培训比较多,由于职位的变动和管理知识与经验的不足,专门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因为要求高、特殊性强而开展的比较少。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量身定做开发项目,如采取实习、工作轮换等在职培训方法以及参加脱产研修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管理技能。在实施这项工作时,对人事管理部门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对培训项目加强评估和总结,不断修正和优化培训计划。根据参训人员情况、参训人员反馈、培训效果等,适时量化评估培训项目,定期修正和更新培训计划,使培训项目更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对今后工作的设想
(一)把好事业单位入口关,做好公开招聘工作。
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事业单位进人一律采取凡进必考的办法,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考核,使事业单位进人做到科学性、规范性、制度性,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储备。
(二)引进专家型人才。
每年根据事业单位超缺编情况在通过考录补充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基础上,调入紧缺专业的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型人才,增加我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重。
(三)积极探索人才分配价值化的实现方式。
以绩效工资和岗位设置为依托,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鼓励支持事业自主选择岗位工资、协议工资、结构工资、年薪制等多种分配方式,合理拉开收入档次。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结合事业单位工作实际,推行系统性、实效性、全覆盖的培训网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组织事业单位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区委党校的自选式菜单培训。二是组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本行业系统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或学历教育。三是对新录用人员开办了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培训班。四是针对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拨尖人才(45周岁以下、中级以上职称)每年组织一期事业单位科级干部(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培训班,提升事业单位中坚力量的整体素质。

㈡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哪些风险点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执行财经法规制度不严格,财经纪律观念淡薄,办事不讲规则、程序、手续,凭习惯、经验办事。
2.财务工作缺乏连续性,经常有“领导换,会计变”的现象,客观上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波动,造成乱账现象发生。
3.少数单位对发票、支票等重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按财务管理要求制定票据管理制度。大多数单位即使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造成制度化管理监督机制弱化。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普遍不完善和不及时,与新的财经法规和制度衔接不好,与单位情况变化和制度实际执行情况不相适应。财务管理制度不符合实际、不便于执行,直接损害到财务管理的权威性。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主要在两方面:1.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资金安全存在隐患。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等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单位对出
纳工作监督不到位,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大额开支使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公款私存具体表现有:(1)各种行政事业
性收费、罚没收入以及学会的会费收入等不入账。(2)租金等其他应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应交存财政专户的收入不及时入账。收款不用合法收据,用白
条代替。(3)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外,设置小金库。2.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及
流量管理不严,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并造成了
国有资产的流失。具体表现:(1)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随意性很大,设施和设备购建论证不充分,造成闲置。(2)有的单位没有
明确的管理制度,或者固定资产的验收、保管、维护工作流于形式。有的单位不按要求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理和盘点,或者是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致
使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控制
1.目前,我国事
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入,国家是事业单位净资产的终极所有者,但国家并不要求偿还其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分享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给公
共事业单位自行经营和管理。国家对其投资,但并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2.事业单位一般对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投入表现积极,对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
研究相对不足,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资金使用管理薄弱,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少数单位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
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
(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
以下几个:1.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就是从财政“要钱、花
钱”的过程,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采取应付的态度,形成了在实际工作中遇事才跑财政的局面,导致预算推行难度大。2.因为忽视预算编制,因而
形成了财务决策的随意性,产生了管理上的“松、散、乱”现象,致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大打折扣。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开支范围,
巧立名目发放奖金,提高补贴标准;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专款不专用”的现象经常发生。3.部分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
计,即使跟踪调查,也是分析肤浅、总结简单,效益考核基本是走过场,成本考核几乎是空白,从而使好多项目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内部审核监督仅由一人或多人专职或兼职代理。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
理。2.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3.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
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更多的还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内部监督执行大
打折扣。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4.个别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数据上做文
章,或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造成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偷漏税金、隐瞒资产、虚假业绩的目的。一些应当建账的单位不建账目,不按制度规
定设置会计科目,保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及有关的合同、协议等资料,想混水摸鱼、侥幸过关。5.有的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支出分散到科室管理,违反了
“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规定。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相互约束机制

事业单位要在国家宏观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对现金的管理,财产的审批,审批权限的分配,财务
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制度制定要体现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即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
单位实际,不能生搬硬套,内部财务制度的条文在表述上应尽量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并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应用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
为,减少或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不相容职务一定要分开,保证资金安全。
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还应经常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当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有变动和修改,或评价发现内
部控制出现薄弱环节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建设,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1.事业单位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有关财政、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增强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
理工作的重要性,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定期听取本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情况汇报,支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督促下属部
门和职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保障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2.要加强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
素质。要有计划地吸收一些年轻的、具有会计或审计专业学历、懂业务的人员充实财会和内审岗位,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力量。3.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和政策水平,适应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对在单位理财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员,应加以奖赏和重用。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政检查、外部审计并重,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有条件的应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或确定专职的内部审核监督人员。严格财务管理程序,明确职能,强化责任,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控制支
出标准。并定期开展内部财务检查,
对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全面审查,向单位行政办公会或职工大会通报检查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事业单位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要主动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要认识到内部监督有其局限性,来自外部的财政、审计、税务、纪检以及上级部门的财经监督可使单
位管理更加规范和合规合法,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财政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加强监
督,掌握资金流向,把各种专项资金管好、用好。对各种财政违法行为,一经查出,严肃处理,堵住各种漏洞,防治腐败。要特别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
对预算外资金来源、金额和去向等的合理性问题进行核查,对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考核,防止预算外资金滥收和违规使用等现象。
(四)强化预算管理,加大预算约束力度

财务管理工作包括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和监督、考核预算执行情况三部分内容,可见,预算工作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预算管理应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
价并重的原则,彻底改变“只重预算执行,忽视编制和评价工作”的预算管理方式,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法、绩效编制方法,实行预算内
外综合统筹,将全部收支编入预算。另外,要进一步细化预算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同时,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
广泛采用最低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评价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积极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保证财务管理科学、高效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可以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乱花钱、铺张浪
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以资金控制为目标,以加强财务收支监督为重点,可以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以高效理财为
取向,将所有账户及会计业务处理权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力求核算、管理、监督成本最小,效率最高。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必要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 既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同时也影响了财政“节流”任务的完成和部门预算制度的实施。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加强健全内控防范机制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薄弱,内控意识淡薄。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有的单位一把手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内控意识淡薄,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甚至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会计人员的事,出了事则以自己不懂会计业务为由,将一切责任推给会计承担。因此很多单位的内控制度环境薄弱,内控意识相对淡薄。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资产家底不清。有效的内部控制需要有健全的会计记录系统。但通过检查发现不少单位的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有些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如有的票据记录的经济业务与实际经济活动事项不符、内容不合常规;一些货物销售企业在没有正式发票的情况下,借用其他单位发票,导致开票单位与领购单位名称不一致;一些单位使用往来结算收据、自制收据和单位内部收据作为依据报销等。二是账务核算处理不规范。如有的单位在年终结账时, 不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 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 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还有的单位, 两套会计核算制度同时运行, 支出核算混乱。三是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存在账外资产。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上有但实际上资产已不存在, 而有些实际使用的资产却未作价入账, 形成账外资产;另外还存在不同单位之间的资产调拨、转移,未办理相应手续等现象。

(三)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未建立配套的追究问责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由于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欠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健全,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因领导重视不够,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形同虚设,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当内部会计制度的缺失、失效而造成经济损失时,多数只限于追究直接领导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对相关人员影响不大,没有明确的追究问责制、无章可依。因此,财会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总达不到一个高度、没有休戚相关的意识、没有急迫感。

二、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难点

(一)管理理念不到位,缺乏责任感。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存在误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不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所在,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种程序;有的单位本身不重视会计工作,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不高,会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对内控认识不透;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支持会计工作,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现行授权机制容易造成内控制度失效。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置上,会计监督人员受单位领导管理,其监督权力也由单位领导授予。这种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的设置,本身不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其行为必然受控于管理层,反映管理层的意图和目的,体现管理层的意志,致使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名存实亡”。

(三)相关政策不到位,会计监督乏力。近些年来,国家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做出了规定,但尚缺乏具有可参考操作的具体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督制约措施。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责任意识。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以后,单位负责人要真正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并要通过宣传和动员,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范和条例进行学习,同时将每一项规定具体落实到相应的工作部门,以提高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在内部控制中要明确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通过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内部控制的作用。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加强会计人员、内审人员的培训,夯实会计基础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要注重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内部审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由审计机关负责对全市内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于经培训后资质仍然达不到要求的财务、内审人员,相关部门要及时调整。鼓励审计机关采取“以审代训”、联合审计等多种形式,促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更好地整合部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监督整体效益。

(三)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财务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以外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配备内审人员并确保其拥有较强的独立性,切实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使之不再流于形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一审、二帮、三促进”的作用。由于内部审计对本单位财务控制情况比较了解,因此可以准确把握内部会计控制的薄弱环节及容易造成损失的失控点,通过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连续性的跟踪审计监督,帮助有关部门逐步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使内部会计控制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评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对一些单位领导随意任用会计人员,或因个人意志导致内控失效的要予以追究责任。只有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惩结合,才能激励和鞭策推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干部职工尽心尽责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总之,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管理,控制风险,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问题,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遏制和打击经济犯罪行为。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2】

行政事业单位是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主的单位,新常态给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通过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存在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以及内部控制队伍素质偏低等问题,只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建设,才能够保护国有资产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1、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未能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忽视单位内部管理,没有通过内部控制的手段谋求长远发展的意识。这种现状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传统的管理方式有一定的关系,过于安逸的环境造成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缺乏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懒政怠政问题严重,内部控制建设也只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财务管理制度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单位内部存在非法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或者出现资金管理混乱,原始凭证缺失,经费支出没有实行严格控制的乱象。其二,监督制度方面,许多单位尚未创建内审部门,监督制度不完善,影响内部控制建设的完善。其三,预算制度方面,许多单位存在预算管理意识薄弱、机构设置不合理、方法简单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严重干扰行政事业内部的控制建设。

3、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偏低

在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员工综合素质低下,业务能力不够精湛的问题。由于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的不到位,许多单位在对内部控制人员素质水平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一些员工不具备专业的会计基础知识,缺乏财务安全意识,没有财务预算能力,对收入和支出不能进行严格的控制,极易给国家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阻碍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新常态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策略

1、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增强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单位内部经常开展加强内部控制意识的教育活动,强化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领导要起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对员工进行督促。财务和内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核心,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尤其要对这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避免工作人员出现懒政怠政的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方面要制定严格的制度来进行规范,防止裙带关系滋生,通过严格的选拔手段挑选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来担任相关职位,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风险进行评估防范

新常态环境下,行政事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单位内部存在着资产安全隐患。为了促进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应该积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管理,对经费的使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现金的支取要有严格的制度规范。此外,还要加强对原始凭证的管理,对原始凭证上面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以便核实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控制每笔资产的去向,保证资金安全。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将主观意识不强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更能通过制度的执行达到“不能为”的效果,从而堵塞漏洞,规避管理风险。笔者所在单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强化预算控制,通过软件对预算数和执行数进行自动比对,超预算支出无法通过软件验证,促使单位自觉将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其次建立多重审核机制,每笔支出均需经办人、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并由财务人员对支出项目的规范性进行审核,再由财务主管领导对支出项目的合理性进行把关,最后经单位分管领导,必要时报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方可报支,从而规范了单位的支出行为,杜绝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第三加强监督管理,单位内设审计机构,定期不定期组织抽查或专项审计,大型项目报政府审计部门审计,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例行和专项检查。上述制度的有序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维护资产的安全,确保财务工作的有效运转,应该及时对风险进行评估,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保持平稳有序的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资产现状选择适当的风险评估模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风险。

3、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内部控制建设不可能一成不变,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水平,内部控制建设的手段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采用新的措施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内部控制人员的业务水平也要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增强相关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应该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对单位职工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向他们传授内部控制的专业知识,让他们及时了解内部控制的前沿信息,掌握先进的内部控制手段。

4、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加强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内部要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对单位内部的审批流程、审批标准进行严格的明文规定,防止资产乱用以及挪用经费的现象出现。通过授权审批营造一个严格的内部控制环境,财务人员通过审批程序及时了解资金的去向,当出现资金挪用现象时,要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以便加强对资产的管理。

三、总结

行政事业内部控制的还存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低下等问题,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从加强控制意识入手,针对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建设水平,为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做出努力。

阅读全文

与事业单位一般隐患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酒每瓶都有什么故事 浏览:838
婚姻危机是什么 浏览:344
事业单位工作转正什么意思 浏览:740
重新登支付宝怎么查看健康码 浏览:926
在爱情的什么之下 浏览:374
如何找民政局撤销婚姻登记 浏览:705
幸福阀值低是什么意思 浏览:135
闪婚为什么往往不幸福 浏览:570
幸福树用什么水浇花最好 浏览:482
亚洲功夫美女叫什么 浏览:93
帮我读一遍幸福是什么 浏览:771
猛虎和蛇的婚姻怎么化解 浏览:761
为什么现在的婚姻是原生复制而来 浏览:361
i健康健康码怎么样才能绿码 浏览:864
讲英语故事开头要怎么说 浏览:402
爱情让苦让人不满足是什么歌 浏览:697
怎么把爱情形容成感冒 浏览:331
男羊丙戌日柱婚姻如何 浏览:728
有什么开头的故事 浏览:804
财富线和婚姻线连到一块会怎么样 浏览: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