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群体事业编如何改革

群体事业编如何改革

发布时间:2024-01-13 20:35:54

① 事业单位改制后,40、50人群的工人身份编制将如何安排有什么依据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或者是正在进行的党政机构改革,明确的是精简机构、精简编制和人员,但没有特定指出,应该对某一年龄阶段的正式职工做出如何处理。机构改革中的人员安置,应该遵循“公平公正”和依法合规的原则,妥善安置,不能一刀切按年龄或者学历等因素,对某一特定人群提出不公正政策。《机构改革方案》中,对于“距退休年龄不满5年,工作够一定年限的”工作人员,按照个人意愿,可以提前交由社保部门接管,这是分流安置方案中提及的唯一对年龄有所优待的政策措施。

40、50政策,是我国目前正在实行的一种社保补贴政策,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困难群体就业。政策规定:对于女性年满40岁以上、男性年满50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 (包括已“农转非”的被征地农民登记失业的“4050”人员),以及 没有 社会 保险保障的灵活就业人员,都可以申请参加国家的4050社保补贴。这一补贴通常申领年限为三年, 就业困难人员最长不超过6年,且 每人只能申请一次,中途如有单位缴纳了社保,补贴自动停止不再发放,直至退休不得再行申请。

党政、事业单位改革,和40、50社保补贴政策没有直接关系。行政部门的工勤人员在2012年的底数的基础上,实行只出不进的政策,工勤编制随现有工勤人员自然减员随空随销,直至全部撤销。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和工勤人员虽然还在按正常人事管理政策,有出有进,但也在呈大幅减少趋势。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管理,工勤岗位设置逐步减少,工勤人员符合条件的,可以竞聘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并享受对应岗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政策,进一步淡化了干部工人的身份区别。在此次机构改革中被整合撤销的事业单位,工勤人员会随同管理、专业技术干部一起,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政策,随职能连人带编,一起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不会被“随意推向 社会 ”,造成大范围的失业下岗状况,影响 社会 稳定局面。

这个要分情况!

事业单位改制后,人员基本是走分流之路,只要是有编制的人员,不分干部工人,基本还是保留编制,到新单位新岗位就职,除非你不适应所分流的单位和工作,自已调出或辞职,否则一般不会失业,就也是保稳定的事业改革方法,走逐步减少的路子。

但这里要说明的是,如果是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且自收自支的,人员就要取消编制,全部转为企业性质了,如果你那里事业单位还没有改革完成,恰巧你又在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那我建议你最好想办法调到公益类事业单位,哪怕也是自收自支的也好。当然,你如果是技术骨干,又想呆在原来的地方,那当别论。

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离退休不到五年且参保年龄足够退休的在编人员,可以要求以事业单位身份退休,也可以选择上岗,但只能选择一次。

这都是大部分省市事业改革的路子,但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略有不同,如果你是在事业单位,应多关注这类信息。要说依据,那就是当地的事业单位改革文件啦。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样,既能保障40、50人群的福利待遇不变,又能对新进来的人员按改制后的办法管理,实现平稳过渡。这是目前实行事业单位改革的普遍遵循,也是被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② 50岁事业编制人员如何改革

改革方式如下:
1、总的安置原则,是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安置整合、撤销后的分流人员。
2、为了解决临退休人员安置问题,工勤人员工资满20年、干部工作满30年,距离退休不足5年,可以申请提前退休,提前交由社保部门接管。。
3、对于招聘的合同制管理人员,统一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后自主择业。也可以随企改制,安置到新成立的企业就业。
事业编是指在事业单位具有正式编制的人员。这类人员一般也是在三类单位上班,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
1、三类单位简介
全额拨款:一般指无任何收入来源,单位支出完全依赖财政拨款。
差额拨款:一般指有部分收入来源,单位支出有部分财政拨款。
自收自支:一般指单位支出完全依靠自身收入。
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和情况看,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撤并、改制在所难免,所以下文重点介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2、按岗位划分
事业编按照岗位可以划分为2类: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工勤岗基本已经不再通过公开招考形式入编,所以这里就不介绍了)
3、晋升情况
管理岗基本等同于公务员,但确难于公务员,因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岗受到该单位岗位设置的限制,而公务员则不然。
举个例子说:正科级事业单位的管理岗消历氏(1-10级)一般设置2正1副,即2个7级、1个8级,若干9级,若干10级。所以,哪怕你各项条件都符合晋升标准了,但没有“坑”,你这个“萝卜”往哪种?
公务员则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拿散。领导职务可以简单理解为正副科、正副处、正副厅等等,非领导职务则是正副巡视员(等同正副厅)、正副调研员(等同正副处)、正副主任科员(等同正副科)。也就意味着,即使你做不到实职岗位,也可以比事业单位更容易享受到相应岗位的待遇。(如:地市级财政局局长一般为正处级待遇,而该局的调研员也一样享受正处级待遇)
专业技术岗与职称挂钩,划分为13档。13-11级为初级(其中13级为员级,12-11为助理级),10-8级为中级,7-5级为副高级,4-1级为正高级。根据目前国家关于职称评定的有关规定,职称可以分为以考代评和专家评定两种,以考代评就是说参加并通过人社部门组织的统一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证书。专家评定是指达到职称申报条件后,个人申报,由人社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定。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达到相应职称后,所在单位在有该职称对应岗位的情况下,就可以聘用至相应岗位。
法律依据烂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第八十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③ 事业单位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首先,事业单位的“家底”有多少,事业单位截止到2019年年底,共110多万个单位,总共涉及4000多万人,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类、从事公益服务类三大类别。比如学校、博物馆、图书馆、医院,这些都属于事业单位。你会发现这些单位更偏向的是服务,所以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
其次,这么庞大的群体,国家肯定是要给他们分分类的,并且事业单位的改革有一个特点叫分类改革,分类推进,所以我们第二个要了解的就是事业单位有多少的分类。事业单位现有类别,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类、从事公益服务类三大类别,改革主要改的是前两类。
为什么改革呢?因为现在事业单位现在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个叫政事不分,部分事业单位承担的是行政职能,你会发现他的定位和公务员重合。所以这个指的就是政事不分。
第二个事企不分,想挣钱,为什么不去做企业呢?企业带编制,完全违背了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呀,事业单位和企业混在一起了,所以是事企不分。
第三个管办不分,之前有这样一则消息,某市国土资源局地产公司中心拟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我们重点看一下这个单位的称呼,国土资源局地产公司中心,国土资源局,属于政府下属的机关单位,它下面下属的二级的单位,属于事业单位,也就说地产公司中心是个事业单位。它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类的,假设我要搞工程,我要建一个房子。我的上级正好是做国土审批的,这就很奇怪了。因此管办不分,所以要改。
简单总结一下,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事业单位分类太庞杂,并且脱离了公益的本心,所以要改。
更多信息,请搜索日照中公教育网站查看

④ 事业单位改制后,40、50人群的工人身份编制将如何安排有什么依据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或者正在进行的党政机构改革,明确明确了机构精简、人员编制精简、人员精简,但没有具体指出如何处理到一定年龄的正式员工 机构改革中的人员安置应遵循“公平正义”和遵守法律法规的原则,妥善安置。不可能根据年龄、学历等因素对特定人群提出不公平的政策 在“机构改革方案”中,对于“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满一定年限”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提前移交社保部门。这是分流安置计划中唯一提到的政策措施。

⑤ 事业编制改革是怎么定的

待遇不错。但是邮政局要改革。一部分是企业编制,一部分是事业单位编制。

邮政改革三定方案下发 邮政局和邮政公司成两家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2日 08:03
作者: 陈姗姗 关键词: 邮政改革;头条

国家邮政集团公司相关控股子公司融资计划将于6月后次第展开,包括引进战略投资者及上市等

经国务院批准的邮政改革“三定方案”,日前下发各省级政府和中央各部委。国家邮政局内部人士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新成立的国家邮政局和国家邮政集团公司计划6月挂牌,地方邮政局和邮政公司挂牌则将在本月完成。

国家邮政集团公司相关控股子公司的融资计划将于6月后次第展开。这些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引进战略投资者及上市。国家邮政局局长刘安东在内部会议上表示,“三定方案”的公布,表明邮政体制改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定方案”即“定机构、定职责、定编制”的方案。去年7月,国务院原则通过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要求邮政政企分开,改革主要目标包括:重组国家邮政局,作为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

最近几天,一份关于工作去向选择的调查表陆续下发到各省级邮政局干部手中。据称,如果选择去邮政管理局,则可能被纳入邮政管理局的公务员编制;如果不愿意,则有可能去邮政公司,成为市场化自主经营新公司的一分子。

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归口信息产业部管理,下面主要设综合司(外事司)、政策法规司、普遍服务司、市场监管司和人事司五个司。各省的邮政管理局,实行垂直管理。

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要从事普遍服务业务、竞争性业务(包括快递和物流业务)和邮政储蓄业务。各省的邮政公司,将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而除了各省的邮政公司外,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还会拥有中国货运邮政航空有限责任公司、邮政银行等控股子公司。今后,这些控股子公司都将引进合适的战略投资者。

“三定方案”的出台只是邮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近日,国家邮政局研究室人士曾在内部刊物《邮政经济》上撰文指出,政企分开后的邮政企业仍将面临繁重的改革任务,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在邮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据上述国家邮政局内部人士介绍,邮政公司将会通过融资乃至改组成为股份制上市公司,最终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⑥ 事业编制2021年如何改革

很多事业编转为企业,转为企改制,同时相应的事业编制也取消,签订劳动合同,改友丛革完成之后,人员将有以下变化。
第一、工资待遇“变动大”。
第二、编制变化。事业单位改革后,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好山樱活动额,逐步转为企业,对公益服务类更是强化公益属性。
第三、事业单位改制后,高校、公立医院、工勤岗、技术岗等群体虽唯衫然大部分编制取消采用合同制,但对这些人而言机会更大了。
第四、晋升。改制后,事业单位公益属性将更加强,行政级别有些单位待遇势必提高。
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国家对事业单位已规定有编制标准的,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编制标准的执行方案。
国家对事业单位未规定编制标准的,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制定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编制标准及执行方案时,应充分听取财政部门的意见。

⑦ 事业单位改革:收回事业编,核销事业身份,对哪一类人影响最大

事业单位改革的大限是2020年,也就意味着,再过一年多,事业单位改革即将全面完成。这次改革,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有一类人而言,通过事业单位改革,他们的事业编制将被收回,并且不会再续签事业聘任合同,个人身份将全面转为企业员工,这些事业单位的事业法人身份也将被注销。这一类人,就是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员工。对于他们而言,此次事业单位改革,可谓是影响深远。

生产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为什么要转企改制

这些事业单位为什么要转企改制、推向市场?一般而言,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既然他们提供的服务和企业提供的服务是一致的。如果允许这些事业单位继续保持事业法人身份,继续享受国家财政资助,对于从事同类活动的企业来说,相当不公平,容易形成不对等竞争。另一方面,由于这部分事业单位员工的身份是事业编,工资由财政发放,干多干少一个样,旱涝保收,他们就缺乏改革创新的动力。员工理顺身份之后,有利于提升其生产效率。

⑧ 机关单位事业编制人员怎么改革

法律分析:事业单位编制实施范围如下: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2、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第六条 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今后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实现改革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⑨ 参公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应该如何改

参公的事业单位有三种情形:一种是党委下属事业单位和群团参公事业单位,一种是行政执法类参公事业单位,第三种是行政类事业单位参公。
1、党委的下属事业单位和群团参公。 党委的下属事业单位参公,是指党校和档案局之类的参公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参公管理。党校的改革方向,目前是维持现状,没有什么新的政策动向。档案局将其承担的行政权力职能划归党委办公室,档案局在党委办公室挂牌,其公益服务职能由档案馆承担,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

群团组织是指工会、妇联、团委、残联、文联、科协等,在基层尤其是县区,由于行政编制实行控编减编,总量控制,工青妇使用的行政编制比较少,残联、文联、科协基本不使用行政编制。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动向,群团组织将和党委机关一样,使用行政编制,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2、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参公。 按照《公务员法》规定,行政执法职能只能由公务员身份的干部承担。在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中,行政执法工作的重心在县区一级,设区的市,只保留一个行政执法单位,一般是将市区执法中心整合,以区行政执法中心为主。由于县区行政编制实行问题控制,行政执法机构主要是大队或者中心来承担,使用事业编制,是参公事业单位。

在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中,明确县区一级成立行政执法综合中心,或者成立农业、市场、环保、文化、资源等五个行业执法中心。改革后的行政执法单位依然使用事业编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由于执政执法机构庞大,涉及执法人员众多,行政编制实行控编减编、问题控制,不可能全部使用行政编制进行置换。根据辽宁省县区行政执法改革试点,行政执法综合中心依然是事业单位,取消了参公属性,已经参公的人员参公身份和待遇保留。但由于单位已经不参公,个人身份参否长久保留,情况并不乐观。

3、行政类事业单位参公。 完全或主要承担行政权力的事业单位,部分参公。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行政类事业单位被明确要求全部撤销,行政权力划归机关承担。在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之前,已经开始将省市县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先行改革,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撤销,主要或者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保留或者整合,将三类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根据管理权限,全部划归到主管机关。同样,由于行政编制稀少,而且实行总量控制,完全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 ,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人员,全部划归行政机关,置换为行政编制的可能性极小,绝大多数人员依然会保留或者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过渡期后取消参公身份,成为事业人员。

2018事业单位改革席卷全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转企、撤销、扎口管理”等不同方式分步推进,不少单位涉及其中重要规划,现在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

编制改革从高校和公立医院入手,工勤岗也被减编
人社部召开的新闻会议上,相关发言人表示,在事业单位的3000多万人中,教育和医疗系统的人数占了大头,教育系统的人数约占了一半左右。由于参编人数众多,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很多岗位不能人尽其才,所以国家财政要开源节流,精编减编。

还有一种岗位也要进行编制的改革,这个岗位就是“工勤岗”。“工勤岗”里面,也是分为编内和编外的岗位,但是目前很多岗位已经外包出去了,其目的也一样,精简资源。

事业单位改转企业
部分事业单位因其职能消失或严重弱化,或资产规模较小,或无固定资产,以及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或者转制后难以正常运转的经营类事业单位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需要,采取国有独资、混合所有制、私营等多种形式转企改制。
公车改革在2018提前完成
2017年12月12日,湖北省在事业单位公车改革部署工作会上指出:湖北省将开始实行公车改革,改革先从省直事业单位开始,其他单位仿照省直单位办法进行改革,全省改革预计在2018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公车改革迈出关键性一布,为其他各省进行公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目前改革正在有序推进,这对于改善政事不分、政事人事管理部分、政事产权不分具有积极的作用,那么在全国范围的铺设也是可以预见的。只是,任何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步步为营。
文:湖北中公事业单位

参公事业单位,适用公务员法,不在此次事业单位改革范围内,国家目前推进的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是三类,即具有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具有行政职能类的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这三类事业单位适用的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并不是公务员法。到2020年,这三类事业改革完成,即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直接转为企业,具有行政职权的事业单位要么成立行政机构,要么并入行政机关或者职权收归行政机关,职权收归行政机关后的人员一般交流到其他事业单位,最后就是具有 社会 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这是需要保留的事业单位,例如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不利于由 社会 资本配置的事业单位,是必须保留的,体现纯公益性目的,也就是说到2021年后,事业单位就剩下这一类了。

至于,参公事业单位是不在此次改革单位内,因为参公事业单位参公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授权、国务院及党中央的决定等才能参公,必须是依法成立,之所以有参公单位不是公务员行政编制,是因为公务员行政编制总量控制,职数有限,将来合入行政机关也是趋势,当然需要事先修改国家法律法规授权等措施,这是后话,总之目前执行公务员法管理。

事业单位改革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天都有新鲜事。事业单位职工必须要知道的5件事情。

1.今后哪些事业单位人员可能会被单位“炒鱿鱼”?长期“请假”的员工将有可能被解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解除聘用合同。

2. 施行聘任制,事业单位人员年龄大了以后会被单位扫地出门吗?不会的,十年以上员工可申请签订“终身合同”对于已经有十年以上工龄的事业单位员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本人可以申请签订一直到退休的合同,这一张合同就从十一年以后一直到退休,这样有利于一些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安心工作,不需要考虑这个聘期到了以后下一步怎么办。

3. 事业单位人员福利待遇会被削减吗?福利待遇将向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倾斜对于事业单位人员的福利待遇问题,目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差距比较大。未来事业单位人员福利方面将会逐步缩小差距,改革会兼顾边远地区、基层岗位、基层事业单位的人员,这些政策今后倾斜的力度应该更多地向基层事业单位的人员倾斜。

4.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施行后,事业单位人员会涨工资吗?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水平受市场因素影响,可升可降今后可能会升,也可能往下调,因为要看 社会 的平均工资,看物价,看企业。

5.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施行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需要补缴养老保险吗?条例施行后在职员工要缴纳养老保险,已经退休的不用缴纳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从7月1日起,逾三千万的事业编制人员将开始参加 社会 保险。

已经退休的人员还需不需要补缴社保?据说事业单位人员缴纳社保可能会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进行实施。

《条例》出台以前的,按照老办法不用再缴纳社保,这样做有利于稳定退休人员的待遇,退休金的补贴还是要同时考虑共享成果。《条例》实施以后的人员,按照新的办法来参加 社会 养老保险。

2018年事业单位在全国陆续开展,基本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标准的逐步推进。笔者从梳理各地文件,认为参公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是原样不懂,就是划转为公务员。理由如下:

第一,参公事业单位一般都是执法类事业单位。 在全部参公事业单位中,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占绝大多数,而这部分事业单位承担着具体的行政职能,如果将他们改为一般事业单位或者推向 社会 ,行政职能就会落到公务员身上,这部分工作可能会无力承担。这种形势下,参公要么不变,要么转为公务员。

第二,党校等参公单位已明确要向行政转变。 在中央的事业单位改革部署中,可以看出党校将由原来的参公事业单位向行政过渡,也就是说要转为公务员。

综合来看,参公事业单位基本上不用太担心会离公务员越来越远,笔者认为只能越来越近。

更多公职机构改革信息,欢迎关注“东爱雨公考”,专业答疑解惑。

如题主话题,参公事业单位,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大部门的地方,这种编制是在调入行政部门直接转为行政编的,在车改中也是享受车补。按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这部分单位极大概率是会转为行政单位,人员为行政编也就是公务员。

参公事业单位一般都承担或者部分承担行政职能,改革的方向是,行政职能转移至行政机关,今后事业单位只保留公益职能,也就是说将来只有公益类事业单位,不再有参公事业单位,当然,会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期,过渡期人员身份和待遇不变。需要说明的是,参公事业单位人员按照巜公务员法》管理,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等完全和公务员一样。《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并不适用于参公事业单位人员管理。

参公事业单位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事业单位直接转轨行政执法部门,以后没有参公单位了。

有的参公单位省上批的,要上面发文件那些参公的转行政,有些转公益一类。

总之参公事业单位以后改革中不存在约灰色地带。因为实际现实中有很多地方弄的参公上级部门没有批的灰色地带。甚至同一事业部门有的参公,有的没参公,都是领导拍脑门决定的,随意性很大。

参公单位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要等上面通知发文那些参公并入行政部门,那些参公转公益性事业单位。所以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上级部门没发文取消转公益维持现状。

参公单位改革人事调整,各地有所差异,有的地方通过公招的参公人员直接登记公务员,事业编区别对待,有编制的考录一部分,分流一部分转公益事业编。也有的政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接近5年退休的不改身份,维持原身份退休,年轻的优秀的机关有编直接考录。也有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单位保留事业编并轨。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你好!我一直关注这方面问题,有些认识给大家分享分享:

第一,先说下改革中的分类,分类搞清楚才知道改革方向。2011年中央国务院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职能作为唯一分类依据,将事业单位分三大类分别推进改革,行政类,公益类(包括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经营类。

第二,再说下,编制部门日常机构编制管理中分类,事业单位按经费供给形式,也是分为三大类:全供、差供和自收自支。而参公事业单位是人事制度管理方式,即全供事业单位中承担公共 社会 管理职能,并有明确法律法规依据承担相应职能,人事部门确定的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公务员登记,待遇与行政机关公务员完全一样。即全供包括参公。

第三,改革分类与日常管理分类因为依据不同,存在问题,存在问题啊。其他不多说了,只说参公单位改革方向,参公事业单位在改革中有两种分类,一是列为行政类,一是列为公益一类。

第四,参公单位如列为行政类,则或划为行政机构,或是将行政职能剥离,保留公益职能。当然划为行政机构,职工就相应调整为公务员。不过受行政机构和编制数限制,难度较大。

第五,参公单位如列为公益类,一定是列为公益一类,纯公益,就继续保持不变,除非遇到大动静,人事制度改革才可能变动。公益二类一般是医院、职业院校等有收入的单位。

总的来说,参公单位都会相对稳定,不用担心改革走向,运气好的话会列入行政类,有机会列入行政机关,从事业编制改为行政编制,发展空间会更好,只是待遇不变。

1.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实是改革中的权宜之计,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实行“两个不突破”,即机构个数限制在现有个数之内,行政编制数限制在现有总量之内。由于行政编制实行的是总量控制,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又不能立即转成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构,但是国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将法律法规授权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实行公务员制度的。 2.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文件中指出:“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 社会 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3.其实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大家最关注的就是机构划转与人员过渡政策。2016年两办出台了文化市场执法机构改革意见,可以参考。关于人员过渡安徽省近期出台了《安徽省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人员过渡安置工作实施办法》,安徽是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省份,这个办法应该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指导意义,需要完整文件可以私信我。

阅读全文

与群体事业编如何改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酒每瓶都有什么故事 浏览:838
婚姻危机是什么 浏览:344
事业单位工作转正什么意思 浏览:740
重新登支付宝怎么查看健康码 浏览:926
在爱情的什么之下 浏览:374
如何找民政局撤销婚姻登记 浏览:705
幸福阀值低是什么意思 浏览:135
闪婚为什么往往不幸福 浏览:570
幸福树用什么水浇花最好 浏览:482
亚洲功夫美女叫什么 浏览:93
帮我读一遍幸福是什么 浏览:771
猛虎和蛇的婚姻怎么化解 浏览:761
为什么现在的婚姻是原生复制而来 浏览:361
i健康健康码怎么样才能绿码 浏览:864
讲英语故事开头要怎么说 浏览:402
爱情让苦让人不满足是什么歌 浏览:697
怎么把爱情形容成感冒 浏览:331
男羊丙戌日柱婚姻如何 浏览:728
有什么开头的故事 浏览:804
财富线和婚姻线连到一块会怎么样 浏览: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