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绩效工资是什么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10月1日起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从1月1日起,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
“绩效工资”即一种将雇员薪酬待遇与个人业绩、工作成效密切挂钩的工资计量形式——工作绩效高、干得好,工资待遇就高,反之则低。其反面,正是我们熟悉的“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工资制。因此,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绩效工资,有利于充分体现个人的劳动价值和工作技能,实现多劳多得,也有助于单位调动和激励员工潜能,提升工作效率、节省成本。
不过,要使绩效工资的上述好处和价值真正发挥出来,恐怕还要进一步斟酌——比如说,事业单位的“绩效”究竟是什么,又如何厘清和界定?
在我国,“事业”主要是一个与“企业”相对的社会组织概念,是以服务社会公益为基本目的的非营利公益组织,正如古人所说“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而后者则以私益为基本目的和首要出发点,最大程度追逐自身“利润”实乃其天性。
因此,“绩效”之于事业和企业的内涵、标准也截然不同。企业绩效以企业利润为核心,利润高、赚钱多,便是最大的绩效。而对于事业单位,一方面,其“绩效”必须最大程度地凸显其社会公益性,并抑制、克服其可能潜在的自利性和营利性;另一方面,其“绩效”还必须同时依循各自具体行业的内在要求,凸显其独特的公益价值。以医疗和教育为例,其各自的独特公益价值便是:“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
不得不说,目前我们许多事业单位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不尽如人意——事业“绩效”应有的内涵和标准均被严重异化、扭曲。仍以医疗和教育为例,一方面,一个时期以来,产业化、逐利化均成为它们共同的特征、趋势,在追逐自身部门利益及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内在的“公益”本性深度迷失,如教育乱收费的盛行、天价医疗的频仍,并逐渐纠结成“读不起书”、“看不起病”的民生困境。
另一方面,受制于私益膨胀、公益凋零,医疗和教育的公益特质也不断蜕变。如“救死扶伤”蜕变为“见钱开方”——或见死不救,或开大处方、过度治疗,患者愈来愈成为医院、医生眼中牟利的工具;“教书育人”蜕变为教书收钱、收钱不育人,学生也愈来愈成为学校、教师眼中追逐升学率等学绩、政绩的道具。
就此而言,时下我国事业单位并不是不重视绩效——比如“大处方”的绩效、升学率的绩效,并以这些绩效来考核员工,只是此绩效非彼绩效——事业单位理应有的公益绩效,而仅仅是自利私益,背弃基本事业伦理如医学伦理、教育伦理。显然,以这种扭曲异化的绩效作为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的依据,如以处方的大小来判定医生的工作绩效,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所能激励出的“绩效”必然与事业内在的本性南辕北辙、格格不入。
所以,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绩效工资,不能不首先从厘清什么是事业绩效开始,而要保证这种厘清,新医改、新教改等新一轮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落实到位,正是根本的制度基础和前提。
2. 绩效工资是什么意思
绩效工资是指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估,确立员工的绩效工资增长幅度,以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为基础。工资分为三部分,绩效工资是其中一种,还有基本工资和其他工资。
法律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
3. 什么是绩效工资(事业单位)
绩效工资(1)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
绩效工资(2)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左右,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左右。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随基本工资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核定总量,在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内由单位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年度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辖下的石嘴山市(3)为例,事业单位人员的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占70%(按人社局核定的标准,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0%(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依据有关考核结果差异化发放,专业技术类人员和行政后勤类人员分别核算和分配,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一)专业技术类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
专业技术类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划分为三部分进行分配,具体分配如下:
1.专业技术类人员的教学科研津贴
2.专业技术类人员的工作量津贴
工作量津贴主要包括:监考津贴、论文指导答辩津贴、出卷阅卷津贴、试讲评审费等,专业技术类人员兼职行政岗位工作的,每人每月150元发放行政事务津贴,事业编制人员担任科级干部职务的,科长每人每月发放50元职务津贴,副科长每人每月发放30元职务津贴;
3.专业技术类人员的年终考核奖励
在每年兑现完上述各种奖励津贴后的结余部分,依据年终综合考核得分再进行分配,一次性发放;计算方法为:专业技术类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本类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余额÷本类人员考核总得分×个人考核得分;
(二)行政后勤类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
行政后勤类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划分为两部分进行分配,具体分配如下:
1.行政后勤类人员干事档案考核奖励
将本类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50%用于干事档案考核奖励,根据季度干事档案考核结果,划分等次,按相应奖励标准逐月兑现;
2.行政后勤类人员年终奖励
在每年兑现完上述各种奖励津贴后的结余部分,依据年终绩效考核得分再进行分配,一次性发放;计算方法为:行政后勤类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本类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余额÷本类人员考核总得分×个人考核得分。
4. 什么是绩效工资(事业单位)
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Merit pay)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Appraisal related pay),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绩效工资总额的组成
1、年终一次性奖金。
2、节假日补贴。
3、现行的生活补贴。
4、2007年1月规范后的津贴补贴。
5、在职人员:新增绩效工资;离退休人员:新增生活补贴。
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现行生活补贴发放渠道不变,即由单位自筹;离退休人员新增生活补贴由财政全额发放;在职人员新增绩效工资的50%由财政补助,其余部分自筹解决。
二、标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新增绩效工资标准单位:元/月
三、 职级标准 管理岗位 副局585正处550副处430正科355副科265科员255办事员235试用期150
专业技术岗位 教授600副教授430讲师265助教255技术员235
工人 高级技 师355技师265高级工255中级工235初级工195
普工195学徒期150 中央已发文(国发[2008]6号):事业单位从2008年5月起兑现绩效工资,人均:中学高级教师(副高,处级)2.8万元/年,中级(高级工,科级) 2.3万元/年,初级(中级工,办事员)1.8万元/年,员级1.1万元/年。从2006年7月1日补发,但要扣出已发的各种奖金和津贴。
待实行新的岗位聘任后,再按等级发放:
管理岗位
五级(正处)30000元/年
六级 26000元/年
七级 23800元/年
八级 19600元/年
九级 15800元/年
十级 11400元/年
专业技术岗位
五级 34000元/年 副高(中高、副教授)
六级 32000元/年
七级 30000元/年
八级 26000元/年 中 级(讲师、中一、小高)
九级 24800元/年
十级 23800元/年
十一级 19600元/年
初级
十二级 15800元/年
十三级 11400元/年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表勤技能岗位
技术工 一级 26000元/年
二级 24800元/年
三级 23800元/年
四级 19600元/年
五级 15800元/年
普通工 11400元/年
5.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制度 ,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绩效工资由基本工资、年龄工资、岗位工资、奖励工资四部份组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6.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神运源是什么意思7. 事业单位考核的绩效工资是指什么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是由事业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制订的,没有固定标准,且一般根据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确认,通过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确认具体数额。
【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表现,重点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应当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评价。
第二十一条
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年度考核的结果可以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聘期考核的结果可以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
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