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事业单位,工人身份,工勤岗位人员马上要参公(参照机关工勤),那我们工人身份管理岗怎么办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参公后,单位只保留两种编制,一是参公编制,一是工勤编制。其中管理岗、技术岗直接变为参公编,工勤岗变为工勤编。
不过变成参公编以后,全部按照公务员规定进行管理,也就说,以前的技术职称全部作废,工资全部按照职级来发,很有可能干了一辈子的老技术员开的比刚进单位的小年轻多不了多少,甚至还不如。事业单位参公对于事业单位领导来说是好事,对于下面的员来说并不算好事。
❷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参公后,原来的工人编制人员怎么办呢可以继续留下本单位吗谢谢!
原则上来说是换汤不换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经政府机构改革有可能变成参公或行政,一般来说原来的工人会继续留在单位工作,给个说法就是工人编占干部岗,跟地方政策有关,一般仅限于原有工作人员,这种情况很多地方都有,不可能大规模换人,否则会导致工作秩序被打乱,不过以后进来的只能是行政或事业的在职人员,不可能再有此类情况发生,其实工人编制在行政事业单上工作都是当初改制时候的遗留问题,会逐步随着这批人退休而直接解决,所以你不用太担心。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
❸ 原参公事业单位的聘干如何解决
1、没有参公。 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才能被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简称“参公”。原单位的事业人员,统一过渡为参公人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行政职能从事业单位剥离出来,划归相应的行政机关承担,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没了有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没有了参公依据,统一取消参公属性。因此,今后事业单位不再参公。(包括行政执法)
2、没有聘干。 干部工人身份差别,本来就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1997年、2001年、2005年中组部三次发文,严禁“以工转干、代干、聘干”等做法,工人不能以干部身份提拔任用。行政部门中提拔为领导干部的工人,逐渐退出实职, 只能享受该级别待遇, 不能担任一线领导职务,不能再进一步晋升,不能过渡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聘用制管理的,不分干部工人身份区别,只要学历、资质等基础条件符合,就可以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自由竞聘,享受该岗位待遇。
3、身份转变。 事业单位改革,原参公人员只暂时保留身份和待遇,等待新的人事管理政策出台。这就意味着,单位属性已经改变,个人身份改变也只是时间和方式问题。包括行政执法事业单位,不再参公,不再审批新的参公人员,新增加人员统一按普通事业人员对待。
如果你属参公人员,按照规定在晋升方面可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也就是说参公人员的晋升完全可以参照公务员来。
不过相对而言,参公人员的晋升渠道比公务员要窄得多,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规定,明确参公人员(不含参公管理的群团机关人员)能否直接转任到行政机关。所以参公人员的晋升渠道大多仅限于本单位,如果你所在单位层级高,空间自然就大些,反之层级越低,晋升空间就越小。
参公是一种口语化的表述,全称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是指对政府委托或受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公务员与参公人员是有区别的,编制性质不同,公务员是行政编,参公人员是事业编,不过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还是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自2001年8月中组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禁止“以工代干”或“转干”后,类似的聘干行为就不允许再在事业单位出现了。因此,像题主所说的这种情况,如果是已经进行过公务员登记的(参公单位人员也需进行公务员登记),那么恭喜你,说明你已经转身份成功,是地地道道的参公事业编人员,可以参照公务员管理享受相应的工资、职务晋升,不受任何限制。
而如果你没有进行过公务员登记,甚至连基本的事业编制列编表都没有,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不具备参公事业编制,你的身份还是工人, 按规定不能转干,不能参公,也不能提拔 ,只能分流安排到其它事业单位安置,按照工勤岗位人员对待核发工资待遇。未来想要转变身份成为干部,唯一的方法只有:考试!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看回答很多人不明白啥是聘干。聘干一般出现在事业单位,事业单位里有工人身份(很多是退伍士官),干部身份。因为事业单位是实行聘任制,所以工人身份的可以聘任为干部,聘任为干部就可以走管理岗或者专技岗,要不只能走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的职称。待遇上聘干要好一些,也可以任科长副科长。
现在事业单位改革,面临少数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有机会转为公务员行政编。具体能不能有机会转,主要还是看各地政策和编制是否富裕,现在辽宁和江西有相关的政策,貌似聘干的不可以。但是各地情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原来被聘干成功,就有效。没成功就没有指望了。成功否,自己完全应当知道。
根据聘用合同办
聘干是多年前的讲法,当前应该属于工人身份管理岗
部队的战士都可以提干,部队转业地方的军人,在行政事业单位只能这么平凡的干一辈子
说白了就是关系户又考不上偏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谈谈个人的观点:一是1999年对乡镇机构改革当中,事业单位没有纳入改革范围,对于在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既有聘干、工人身份的机关干部享受参公待遇,随着机构改革的进一步完善,聘干不再续聘,只有工人身份,象这部份人在办理退休时如何认定身份;二是这部份工作人员都是年纪偏大,又不是公务员身份,又不是事业编身份,到了法定退休年龄时退休证怎么填写身份,在乡镇机关工作了三十多年,到头来连自己的身份都搞不懂,聘干不是成了一句空话;三是聘干这个程序有两种:1.县委组织部通过考试制度聘用了一批乡镇部门的干部,都已经过渡为公务员;2.劳动人事部门聘甩了一批乡镇部门的干部,经过了市人事部门批准的聘用干部,同时聘用的干部可待遇却不同。
我认为这部份干部大部分都是从村一级选上的乡镇干部,在乡镇工作了几十年,在办理退休时,应该明确他们的工作身份,毕竟他们也是从事过干部队伍的工作。
❹ 全额事业单位转参公后就没有职称岗位了,只有主科副科,那原来的中级职称人员怎么办是转主科吗
事业单位定级与以前所取得的职称是没有关系的。
在事业单位,评职称,是这样的,本科生评是在转正后立即自动转为初级,也就是说在原先的单位工作一年后,就能评初级了。而评中级是在评了初级后过5年才能评。
2.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来说,也是转正一年后,自动转为初级,然后2年后评中级。
3.对于在职研究生来说,因为在职 研究生只有学位没有毕业证,而学历指的是毕业证,所以学历里不变的。因此,还得等6年才能评中级,一年后评初级。
4.继续教育,其实是评职称的资格,也就是每年继续教育是有学分的,事业单位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要修够一定的学分,才有资格去评职称。
5.转正定级是转正定级,职称是职称,转正定级指的是由见习生转为正式编制人员,转了之后,工资会上一个档次。而评职称是在转正定级的基础上评的。
❺ 事业单位改革了,参公的怎么办
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逐步改为行政机关或参公;承担生产经营职能的,将逐步转为企业;承担公益服务功能的,将转为公益类事业单位,突出公益服务职能,弱化事业单位属性。所有改革将在2020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革后,其人员编制将分成三种类型:
1、过渡为公务员或参公身份。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转为行政机关或参公单位后,其原来行使行政职能的在编人员,将统一通过过渡考试的方式,整体转为公务员或参公身份。其余人员将被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或保留到现单位(已剥离行政职能)继续从事公益服务职能。
2、继续保持事业编制。公益一类和大部分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将保持现状,继续保留事业编制。
3、取消编制转为企业人员。部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和高校,将逐步取消事业编制脱离体制,实行合同化管理。其余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事业单位,主要以自收自支的为主,将全部转为企业,人员编制除耐弯部分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外,其余人员将全部取消编制,推向市场。
(5)事业单位参公后不能定岗的怎么办扩展阅读:
参公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与行政机关和一般事业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对于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来说,二者编并亩扰制管理不同,但是实行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公务员制度。原则上,我国公共部门根据不同的编制类型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行政编制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事业编制人员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然而,参公事业单位就是我国编制管理和人事制度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例外,也就是说,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编制仍然在事业编制序列,然而却按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第6条规定,实行参照管理的单位,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对人员进行登记、确定职务与级别、套改工资,并参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对单位内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参照管理的单位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另外,虽然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都实行公务员制度,但是一般来说,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务员”,而参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参公人员”。
原人事部部长赵东宛在其题为《机构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提到人员安排的途径时指出,“从机构改革试点城市的情况看,可以采取以下途径:一部分人员随着改革转移到经济综合监督等需要加强的部门;一部分人转移到投资公司、行业协会和信息、咨询部门及其他社会组织。”其中有大多数被分流到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