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差额事业单位改革后是什么级别

差额事业单位改革后是什么级别

发布时间:2023-08-25 09:30:49

① 差额调全额,职称等级怎么定

差额调全额的职称等级,如果是低于副处级别,并不是评级调动。
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医院的话在未来有可能定性为公益1类,转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果想靠换单位来改变的话,可以:1、参加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2、晋升到副处级后,申请平级调动。

② 事业单位是怎么分级的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1.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2.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
3.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置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确定。
2.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具体改革办法结合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另行研究制定。
3.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1:3:6。
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总结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的要求,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结构比例控制的标准和办法。各级人事部门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③ 事业单位职级晋升

事业单位有哪些类别?
事业单位岗位有哪些?具体设置标准是什么?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晋升制度什么时候实施?政策内拦稿庆容是什么?
今天就详细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
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2011年以前,事业单位人员实行身份管理,即事业人员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身份进行管理。2011年开始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以后,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行政类、生产经营类、公益类三个类别。其中,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行政类事业单位,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为行政机简握构或转为行政机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公益类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将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从目前改革情况来看,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已基本完成,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还在继续推进。同时,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划分为两类。具体为: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财政配套政策,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行“收支统管、全额保障”的经费预算方式;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敬码行“核定收支、定额(定项)补助”的财政预算方式。即通常所说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经费预算形式,并且公益类事业单位之间,人员可自由流动。
同时,今后将严格控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继续实行审批制管理;区别管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继续实行审批制管理或备案制管理,逐步探索主要不以增加编制、更多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事业发展。
二、事业单位岗位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2014年7月1日起施行)出台前,事业单位人员实行身份管理,即事业人员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身份进行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施行后,事业人员由身份管理转为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人事部2006年11月17日公布)及其《实施意见》,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1.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每一种岗位类别划分不同的岗位等级。
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分别对应行政意义上的正部级、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科员、办事员。
从目前来看,事业单位“去行政化”趋势明显,很多学校、公立医院已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专业技术岗位:按照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细分为13个等级,其中:一至七级为高级岗位,一至四级也称正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也称副高级岗位;八至十级为中级岗位;十一至十三级为初级岗位。
另外,专业技术一级岗位,又称特级岗位,一般为“两院”院士、有重大贡献或重要成就的专家学者等,其岗位设置及人选确定,需逐级报人社部审批。
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特设岗位:又称临时岗位。临时行动是根据机构职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特殊情况而确定的临时措施。临时岗位不受机构内岗位总数、最高级别和结构比例的限制,在完成职责后,应按照管理机构的规定予以撤销。限制进行核对和删除。
2.各类型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实行不同的岗位类别结构比例控制。
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
(1)以专业技术为主的事业单位,专技岗位不低于岗位总量的70%。
(2)以管理职能为主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不低于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3)以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为主的事业单位,工勤岗位不低于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近年来,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已逐步社会化,相应岗位设置也受到严格控制。目前新设的工勤岗位,一般都是为了保障退役士兵等政策性安置。
事业单位各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
(1)管理岗位: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没有明确比例要求,一般最高等级以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规格为准,如七级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最高等级为七级职员,按照编制数量及领导方式可设一定八级职员(一般为1-5名)。
(2)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1:3:6,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3)工勤岗位:工勤岗位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岗位总量的比例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岗位总量的比例为5%左右。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三类岗位结构比例,以及各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只是全国总体控制指导目标,一般各省会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对规则进一步细化,或根据行业类别单独明确岗位结构比例。
3.各岗位任职条件。
(1)管理岗位:至少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职员以上,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四级职员以上要求本科学历。工作年限方面,三级、五级职员,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工作两年以上;四级、六级职员,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工作三年以上;七级、八级职员,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工作三年以上。 一级、二级职员已经属于部级领导,按照干部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2)专业技术岗位:初级、中级、高级专技岗位要求分别具有中专、大专、本科以上学历。虽然不具备规定学历,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着、贡献突出、符合任职条件的专技人员,也可根据需要聘任相应的专技职务。
在符合条件有岗位空缺的情况下,专技人员可以跨级别晋升,从初级晋升中级、从中级晋升副高、从副高晋升正高,即我们常说的大晋升;也可以在级别内晋升,即在职称岗位内晋升等级,比如中级职称从十级晋升九级、从九级晋升八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晋升”。级别内的小晋升,原则上不允许跳级。
“大晋升”的时间比较明确,一般初级满4年,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可以申请晋升中级十级岗位;中级职称任职满5年,取得副高专业技术资格,可以晋升副高七级;副高任职满5年,取得正高专业技术资格,可以申请晋升正高四级。
“小晋升”的时间各地略有差异,一般来说在一个等级任职满2-3就可以晋升下一个等级。
(3)工勤岗位:一级、二级工勤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三级、四级工勤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岗位。
三、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
公务员有职务职级并行,事业专技、工勤人员岗位等级不受层级限制,而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受机构规格限制,发展空间很小,很多县级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干到退休都是九级职员。为解决基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晋升问题,2021年中央印发《关于县以下事业单位建立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的意见》,明确从2022年1月开始在县以下事业单位实行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也迎来“职级并行时代”。
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目前全国除少数地区落实政策外,其余地区仍处于政策解读、方案制定、酝酿套改阶段。参照2019年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经验,预计全国县以下事业单位要全部普及“职级并行”至少要到2023年底
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执行职员等级晋升制度,主要有三个核心关注点。
1.晋升上限
按照政策精神,县一级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理论上最高可以晋升五级职员,即正处级。相比以前的正科级天花板,改革后,理论上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的晋升空间和公务员已经差别不大。
2.职数限额
和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一样,事业单位管理岗晋升等级也有职数限制。其中,五级职员一般不能超过管理岗位总数的2%,六级职员不能超过10%,七级和八级职员不能超过60%,且七级职员不能超过七级职员和八级职员总和的50%,九级和十级职员没有限制。
一般来说,五级、六级职员名额会由组织部门在县域所有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总量内统筹设置。
3.晋升规则
晋升五级职员,要求任职六级职员5年以上;晋升六级、七级和八级职员,均要求在下一个等级或岗位任职满四年以上。从十级晋升九级,年限要求是两年。所有晋升过程中,年度考核获得优秀等级一次均可减半年,与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一致。
需要特别强调两点:
一是晋升制度只针对县区和乡镇两级事业单位,地级市事业单位人员不享受此政策。
二是晋升对象只针对管理岗位人员,专技和工勤人员不适用政策。实际上,改革后专技人员晋升空间仍然比管理岗位人员大得多。

④ 你知道全额事业编、差额事业编以及公益岗位的差别吗

事业编按财政供养性质区分,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类型。

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主要集中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这类单位主要为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辅助和支持职责,无法由市场配置资源,即不能也不适合创收,用以解决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因此必须由财政全额拨款“买单”。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和行政编制(公务员)的财政供养方式一样,都是财政全额负担,工资待遇相差不大,公务员因为有车补和年终绩效,收入比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略高。

差额拨款事业编制主要分布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这类单位的特点是有经营或收费职责,可以创收,同时又承担了较多的公益服务职能,无法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因此国家会给予一定的财政拨款支持,综合自营收入和财政拨款用以支付员工工资和福利,即差额拨款。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差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绝大部分将保留在事业单位,维持现状不变,极少数人或因单位改制转企(主要是部分效益较好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收费或经营,按照规定将剥离其公益职能改企),变为企业人员。

自收自支事业编制,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创收给员工发工资福利,单位运转经费不列入财政预算,政府不予拨款支持。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此类编制人员绝大部分将随单位改企转为企业人员。

至于公益岗位,是政府部门招录的公益服务辅助人员,没有编制,不算体制内人员。但公益岗位人员的工资由财政支付,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核定,外加部分䃼贴发放,工资总额大致为在编人员的一半不到。像政务窗口服务人员、辅警、机关保洁安保人员等,均属公益岗位。

全额和差额都属于事业编制的一种,事业编制分很多种,但是不包括公益岗。

1、先说公益岗,公益岗是政府为了解决大龄人员就业困难和部分待业青年、零就业家庭、贫困户等一类的人员收入问题设置的短暂就业岗位,一般由当地人社部门根据政府部门单位的需求统一公开招聘,要求本地户口,聘用后五险都有,有合同,没编制,大部分职业是公共管理和服务类的岗位。工资方面不高,工资待遇由人社部门按照人员补贴和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和缴纳各类保险方式构成。需要注意的是公益岗一般人社部门只补助几年,之后公益岗到期后就不再有补助了,这时候实际上被聘用的人就变成公益岗到期的临时人员,如果用人单位继续使用,所有费用都属于用人单位支付,有的单位会解除聘用,也有长期使用的,情况不一,但是身份已经属于临时工了(虽然公益岗也属于临时工的一种)。同时人社部门有规定,进入过公益岗的人员是不可以再次竞聘用公益岗的,以身份证号为准。

2、事业单位,事业大体分以下几类,即:参公全额拨款、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部分地方还有财政定补事业单位。

(1)参公事业编:属于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也就是下一步改革极有可能划入公务员,最差也是和公务员标准一样,属于事业单位里最好的一类,但是这一类也是最难进入的,一般从事行政执法类的单位多属于这一类,也是待遇较好的一类。

(2)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这类单位除了待遇比公务员略低一点,没有车补,总体较好,工资属财政负担,属于有保障的铁饭碗,下一步的改革估计也是进入公益类,变化不大。 (3)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是财政补助一部分,工资核算与全额拨款一样,基本上工资有保障,与全额的差距不大,根据单位性质大部分改革进入公益类的可能性较多。

除了上述几种,还有定补和自收自支这两种,属于事业单位最不好的一类,因为没问,就不再在这里说了。

我了解的可能与其他各位略有不同。

为了方便说的更清楚,把事业单位合在一起说。事业单位按照经费渠道大致分为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种。全额中有一种叫参公,这是指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个人身份仍是事业身份,工资待遇与公务员相同。改革中,如果涉及参公单位职责划入行政机关,其人员是不能直接转入的,有的即使进入机关工作,也只是暂时的,不会办手续。目前看,参公到机关暂时没有明确的政策。

从工资待遇看,无论是什么性质的事业单位,执行的政策都应该是一样的,差别在自收自支的单位由于经费紧张,发放比较困难,从了解的情况看,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但这并不等于说有就发没有可以不发。

从改革的角度看,全额、差额改革的方向主要是调整和整合,基本没有改制的风险。而自收自支单位改革也有好多方向,改制的是少数,凡是有收费的,一般会取消收费改为全额,只有纯属经营的有改企的可能,而且是国企。

公益岗位与事业单位没有什么关系。公益岗位有的是政府购买服务岗位,提供给特定群体。有的是政府限定的某些岗位定向安排特定群体。这些岗位可以是事业单位的辅助服务岗位,也可以是企业的非技术岗位。但这些岗位工资待遇相对会低一些。

一、全额事业编,也叫全额拨款事业编,是指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由财政全额负担的事业编人员。他们的工资、绩效奖金、五险一金由财政拨款予以保障。这种编制一般存在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这种单位是没有任何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的,单位的经费来源全部靠财政拨款。是所有事业编制中最好的(参公事业编不算纯事业编)。这类编制最多的就是中学和小学的老师,只要是公办学校(高校除外)的老师,都是全额拨款事业编。

二、差额事业编,也叫差额拨款事业编,是指人员经费个公用经费由财政和单位按比例负担,比例不一,有五五开、三七开、四六开等。他们的工资福利、绩效奖金、五险一金由财政负担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单位用自身收入来弥补。这种事业编存在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这种单位有一定的收入,但收入不足以满足本单位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开支。这种编制要看单位效益如何,效益好的比全额拨款事业编的收入要高,效益差的可能就只能发出财政负担的那部分工资,差额部分发不出来。典型的流泗医院的医护人员,大多都是差额拨款事业编。

三、公益性岗位,不属于事业编制,一般是指政府为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而设立的。这种岗位是合同制的,工资比较低(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以楼主所在县为例,大多数公益性岗位的工资是2000元/月,缴纳五险一金(按最低标准缴纳)。这种最常见的就是环卫工人。

很多体制外的人并不知道我国的编制也是五花八门的。
体制内最好的编制是行政编制 ,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公务员,这是我国目前最稳定的一个职业,在没有犯大错误的情况下,根本没有被辞退的可能。而且工资待遇稳定,有车补、通讯误餐补贴等福利 , 社会 认可度高 ,升迁发展机会也是最大的。

稍逊一筹的就是事业编制了,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 。
全额拨款单位大多自身无法创造收入 ,因此人员和行政编制差不多,工资福利等都是由财政统一拨款,单位的经费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但是没有办法享受车补,并且提拔较为困难。

差额拨款单位 人员的部分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而 自收自支单位 人员的经费完全来源于自身创造的收入。这两种单位如果效益好的话,收入很可观,但如果效益不好,可能连正常的工资都发不出来。而且未来的事业单位改革中,这两类单位大多数是要转为企业的,因此 从稳定性上是不如全额拨款单位的。

至于公益岗位人员,并不算是体制内的。
公益岗位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开辟的为了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公共管理和 社会 公益性服务的岗位,比如清洁工、保安等。这类岗位的工资水平一般就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并且 原则上工作是不能超过3年的,因此只是一份过渡性的工作。

在卫生系统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系统内由于单位众多,包括各种编制类型,根据不同的单位性质和人员编制,简单介绍供参考。

卫健委——卫生系统的最高权力机关,机关单位,人员为公务员编制。人员工资为公务员工资算法,有年终绩效工资和车补,晋升途径可以职级并行。

卫生监督中心——原来的卫生监督所,疫情以后各地逐渐改名为卫生监督中心,具有代卫健委执法职能,参公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为参公事业编,人员工资算法、绩效工资、职级并行、车补等完全参照公务员执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为全额事业编制。岗位类型分为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人员工资算法按照事业单位工资算法,部分城市有年终绩效工资,没有车补,事业管理岗没有职级并行。

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全额拨款差额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为全额事业编制。因为该单位有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所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是该单位同时具有孕产妇保健、新生儿保健、孕检、儿童入园体检等收费服务项目,所以有营业收入,单位运转比较灵活。

医院——以前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政负担在编人员的基础工资,大部分工资要靠医院及科室的收入二次分配。所以不同医院同级别的医生,或者不同科室同级别的医生,收入情况是不一样的。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以后,取消了医务人员事业编制。

公益岗位——说白了就是临时工,签署劳动合同,没有编制。

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自收自支三种。从供养角度,公益一类主要对应全额事业编,公益二类主要对应差额事业编,自收自支顾名思义就是财政不予供养。公益岗位属于编外,主要在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辅助工作,如值班值守、会务服务等,工资由财政负担,加上加班费什么的,大致相当于在编人员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End--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使用的是全额事业编制,比如,卫生事业单位有医院、社区卫生指导中心;教育事业单位有中小学校、教研室等,所需经费全部由财政拨款。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使用的是差额事业编制,所需人员经费由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行解决,一般差额事业单位都有收费许可证,可以收取规定的一些费用。

公益岗位是由劳务派遣公司派遣,是和劳务派遣公司签定劳动合同,派遣到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一些协助附属性质工作。

全额事业编、差额事业编,属于事业编制四种类型之中的两个类型。

公益岗,属于人力资源和 社会 保障部门管理的过渡性的临时就业职位;公益岗是属于就业安置的权宜之计,是临时工性质,虽然没有编制,但是由地方财政供养。

一、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 科技 、文化、卫生等活动的 社会 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

二、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按照经费来源不同,事业单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是其中的二个类型。

(一)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1、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多为公益性、非盈利性、服务性事业单位。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财政全额供养,执行标准的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及 社会 保险规定,几与公务员无差别;编制管理相当严格。

这种类型的事业单位中,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多数转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2、这个类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行政职能、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

具有行政职能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将不再保留,或转为行政机关,或将职能划转行政机关。

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将改变分部门分系统多头执法,整合为综合执法。

(二)财政差额拨款(定额)事业单位

多为有生产经营性收入,但不足以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开支的公益性单位。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财政予以差额(定额)补助,同样执行标准的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及 社会 保险规定;但视生产经营、经费状况不同,工资、福利待遇有的单位可能高于国家规定,但有的单位时有不达标准、不足额发放、拖欠情况发生;编制管理相对严格。

这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以生产经营为主业的单位将转制为企业。

三、公益岗

公益岗位是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公益性岗位一般是城市公共管理和涉及居民利益的非营利性的服务岗位。公益性岗位主要公共设施维护、社区保安、保洁、保绿、停车看管等。各级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岗位,以及适宜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其他公益性岗位。

公益岗,是政府为了解决大学毕业生、大龄人员就业困难和部分待业青年、零就业家庭、贫困户等一类的人员收入问题设置的短暂、过渡性质的就业岗位。

公益岗,由当地人力资源和 社会 保障部门(以下简称人社部门)管理,根据当地政府的需求统一公开招聘,要求具有本地户口,聘用后统交五险,签订劳动合同,大部分职位是公共管理和服务类的岗位。

工资待遇由人社部门按照人员补贴和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和缴纳各类保险方式构成。

需要注意的是公益岗,是有期限的,人社部门补助固定期限,到期后就不再有补助;期满后被聘用的人就变成公益岗的临时人员;如果用人单位继续使用,所有费用都属于用人单位支付,有的单位会解除聘用,也有长期使用的,情况不一,但是身份已经属于临时工(虽然公益岗也属于临时工的一种)。

同时人社部门有规定,进入过公益岗的人员是不可以再次竞聘用公益岗的,以身份证号为准。

⑤ 事业单位怎么分级别

事业单位岗位的具体划分,通常划分成三种类别,分别是: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技能岗。

管理岗位的级别分为1级—10级,通常适用于事业单位当中的主要负责人、各机关负责人以及各科室或者办公室人员等。

专业技术岗的级别通常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具体划分为13个等级,通常适用于教育类事业单位中的教师、医疗护理类事业单位中的医师和护士等人员。

工勤技能岗的级别有两大类,分别是技术工岗和普通工岗,普通工岗不分级别,通常适用于事业单位中司机、电工等岗位。技术工岗依次分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

点击查看:事业单位资讯汇总

阅读全文

与差额事业单位改革后是什么级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幸福里和搜房哪个好一点 浏览:37
经济法学课程学什么 浏览:883
河南种什么果木树经济价值高 浏览:556
叮咚配送员办理健康证多少钱 浏览:944
小软健康多少元一个 浏览:753
不去事业编面试了怎么说 浏览:553
女人想要幸福要离开什么样的男人 浏览:511
数学绘本的故事性怎么体现 浏览:348
公用事业费指哪些 浏览:835
幸福宝没有安居码怎么抢红包 浏览:178
整形后的姑娘为什么事业都变好 浏览:23
伊通幸福家园在哪里 浏览:716
没看过爱情公寓是什么梗 浏览:569
美女早上好问你在中山哪里 浏览:304
抖音故事视频怎么找素材 浏览:602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要背多少题 浏览:803
麻涌中心幼儿园健康证编号是什么 浏览:694
松果怎么去旅游的故事 浏览:801
星际美女似英雄是什么歌 浏览:748
经济封闭型国家有哪些 浏览: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