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文化站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发展文化馆和其它文化事业的规定,为巩固和加强文化站建设,使其更好地为基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文化站是国家最基层的文化事业机构,是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所设立的全民所有制文化事业单位,同时又是当地群众进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第三条文化站工作要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抵制封建迷信、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而努力。第四条文化站建设要发挥当地政府、集体经济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持续、稳定地发展。第五条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及聚居地区的文化站建设,国家予以优先扶持。在牧区及地广人稀地区发展流动文化站,重要边境口岸建立文化站,当地政府应给予必要的资助。第二章任务第六条运用各种文化艺术手段,进行时事政策、建设两个文明、国内外形势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社会宣传教育。第七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体育活动及电影、录像放映等活动。第八条开办书刊阅览,开展群众读书活动,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讲习班(讲座),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第九条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经济信息,为群众求知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第十条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做好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指导村和城镇居委会文化室(俱乐部)工作。第十一条受当地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的委托管理好当地文化市场。第十二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以文补文和多种经营活动,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其收入主要用于补充事业经费之不足。文化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对此要给予实际支持并加强管理。第三章人员第十三条文化站一般配备专职干部一至三名。
文化站站长应符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有一定业务专长,善于管理,具备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相当高中毕业文化水平,经县级文化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择优录用。
文化站专职人员专职专用,在调离、辞退及借做他用时,要征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同意。
文化站专职人员的工资待遇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落实。
实行选聘制的,受聘期间享受当地同类干部的同等待遇,离聘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第十四条除专职站长外,经当地政府批准可招聘工作人员或合同工。工资待遇由批准部门或文化站自身负责解决,享受当地同类人员同等待遇。第四章经费第十五条文化站经费要列入当地财政支出预算,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年递增。其经费下达渠道按现行财政体制的划分进行管理。第十六条为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确保文化站有适量的经费,要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多种积极性加以解决。应鼓励单位和个人在自愿原则下捐赠或资助文化站建设。第十七条为支持文化站事业的巩固和发展,文化站以文补文和多种经营所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和挪用,亦不得因此而抵减文化站预算内经费。第五章设施、设备第十八条文化站作为综合性群众文化娱乐场所和文化科学宣传教育阵地,需建设一定规模的设施,其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由当地政府根据经济条件和需要确定其规模标准,一般应有多功能活动厅、书报阅览室、游艺室、辅导培训室以及影剧场、体育场、篮球场等。第十九条为保证文化站工作的开展,应有计划地购置、更新、充实文娱、体育、宣传等所需设备,逐步增加必要的现代化活动器材,边远山区、牧区应配备相应的交通工具。第六章管理第二十条要根据文化站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人员考核、业务培训、奖惩、经营管理(财务)、工作总结汇报、群文档案资料管理等有关规章制度。第二十一条文化站设施、设备属国家或集体固定资产,产权归文化站所有,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违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第二十二条文化站一经设立,不得随意撤销、合并或改变其名称和性质。因行政区划的变更确需变动的,应征求上级文化主管部门意见,共同协商解决。
㈡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文化局会怎么改
你的单位属于承担公共文化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会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公益属性。安心工作吧。
除了参公(实际上编制问题不能保障)、转企、保留之外还有撤销整合一途
一楼说的“第三类”不准确,公益单位也分两类,第二类是有部分盈利的非盈利单位
二楼三楼似乎不太了解情况
㈢ 事业单位改革怎么改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三、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
7.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8.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9.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这只是指导意见,具体到每个地方怎办,也有人为因素在里面。
㈣ 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是什么性质怎样分类,将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归行政。还是归事业呢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只有具有法律法规、国务院文件赋予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才被划入行政。文化服务中心很明显并不具有管理职能,即使是公益类,届时主持分类改革工作机构也会根据其工作开展情况,考虑为予以保留或整合、撤销。
㈤ 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
事业单位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改革怎么改?事业单位的现状:我国有事业单位110多万个、从业人员3000多万人,集中了我国2/3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广泛分布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已经完成的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特点实施分类管理和改革,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强化公益属性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仍存在的问题:我国公益服务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事业单位定位不准、职能不清、效率不高等。改革要守住的底线: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改革的近期目标:结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解决制约事业单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更大突破。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怎么改?《决定》这么说:全面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理顺政事关系,实现政事分开,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目前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定位在公益服务,如果承担行政职能,势必成为“二政府”,造成政事职责边界模糊、行政职能体外循环,降低行政效能,提高制度成本,加重企业和群众负担,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要求不相符合。《决定》确定的方向:通过改革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关,实现政事分开,避免政出多门,有利于政府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责。具体准备这么改:党中央将对地方机构改革作出部署。中央橘隐和地方各级所属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都要纳入机构改革,统筹推进、同步实施。两条原则:把握政事分开这条主线,进一步理顺机关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构;坚持能转职能的不转机构,确需转机构的要综合设置,完善职能配置,提高行政效能。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改革,怎么改?它们是哪些机构:这些单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大多是宾馆、招待所、咨询中心等竞争性领域的机构,戴着事业单位的“帽子”开展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竞争意识不强、运行机制不活、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具体怎么改:严格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将其真正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公益类事业单位,怎么改?重要性:公益类是事业单位的大头,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这类单位,有两小类: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各自怎么改的原则: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理顺同主管部门的关系,逐步推进管办分离,强化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主要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优化职能和人员结构,同机关统筹管理。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怎么改:一是去行政化,逐步推进管办分离。着力构建新型政事关系,将行业管理职责和事业单位举办职责相对分离,行业部门重在抓好规划、政策和行业监管,减少对具体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不当干预,落实事业单位自主权;事业单位重在强化自身管理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二余磨是去营利性,强化公益属性。公益属性是事业单位的本质属性,公益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无论怎么改都要回归本位。除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特殊职能的以外,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要禁止投资办企业,禁止开展竞争性经营活动,同时完善财政、人事、收入分配等各项政策,使其真正回归本业。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怎么改:改革的重点是明确功能定位,逐步压缩规模,实行严格管理。要规范运行行为,明确与党政机关圆毁厅的边界,不得以机关名义面向社会实施公共事务管理;明确与市场的边界,禁止开展经营活动和有偿中介服务,不能以政府的影响力参与或干预市场竞争;明确与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边界,只承担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职能。通过改革逐步整合机构、精简编制、形成精干高效的队伍,与机关统筹管理,实行更加严格的机构编制控制,严格规范职能,并逐步建立完善与其相适应的人事管理、财政支持等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九十三条 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一)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 (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 (三)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㈥ 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浅见
一、我市乡镇文化站现状
我市现有乡镇文化站26个,有站址19个,文化站工作人员24人,其中有初级职称技术人员15人,文化程度高中以下20人,中专2人,大专以上2人。目前,财政每年每站拨经费职工工资和1000元办公费。全市乡镇文化站以文体补文年总收入不足一万元。文化站基本设施公用房屋建筑面积为2453平方米,其中行政办公用房300平方米,业务用房1500平方米,出租房170平方米,其它用房483平方米。全市乡镇图书馆26个,管理人员24人,藏书总数为224000本。文化站属下各种业余表演团队72个,人员1254人,年平均演出次数为1338次。
什么是综合文化站?中央两厅《意见》指出:综合文化站是指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于一体的机构。
文化站该隶属谁直接领导呢?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关于当前农村文化站问题的请示”中指出:“文化站是乡(镇)政府领导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业务上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办好文化站是乡(镇)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这个指示我市地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中,把文化站划给乡镇。文化站属于乡镇领导,上级文化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对文化站的业务指导工作。
二、我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的问题
由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1、现行管理体制,缺乏活力。乡镇机构改革之后,文化站的人、财、物都由乡镇直接管理,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缺乏调控手段。名义上虽然具有对乡镇文化站工作的业务指导功能,但由于体制原因,很多方面不能过问,也不便过问,实际上乡镇文化站处于“乡镇不愿管,部门管不了”的两不管境地。这种体制,一是产生了文化专职工作人员不专的问题。一些文化站工作人员常年承担行政工作任务,如长年累月参与乡镇人中与计划生育工作,难有精力组织文化活动。二是上级文化主管部门难以调配使用,造成文化站人员很难流动,缺乏活力。三是乡镇政府对文化站投入少,管理不力,如我市每个站1000元的办公费。因财政紧张,出现文化站被出租、被挤占、被挪作它用、被拍卖的现象相当严重。
2、设备设施落后,阵地萎缩。近年来,乡镇文化站逐步淡出历史舞台。由于乡镇文化站文化设备设施落后、匮乏,阵地萎缩、辐射功能差,加之管理不善,实际是名存实亡(各种业余表演团队主要由市文化馆直接指导开展工作)。
3、队伍素质偏低,人才短缺。专业知识老化,知识面偏窄,思想观念陈旧是我市文化站工作人员实况。想象一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20人,中专2人,大专以上2人是什么样?简直是群众戏言“文化站死无文化”,这能领导乡镇文化事业、搞好农村文化建设?非也,连生存都难。没有新人的加入,文化人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
4、文化站人员工资待遇很低。我市文化站工作人员经长期的争取,到今年年初才得到财政全额拨款,但退休人员工资问题还未解决。
三、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几点建议
要改变乡镇文化站目前的困难现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乡镇文化站是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为了弘扬先进文化,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加大对乡镇文化站的支持力度。农村文化建设是政府所应承担的公共责任。要建立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乡两级政府要都将财力向农村文化事业倾斜,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议将中央财政按农村人口人均0.50元标准转移支付的农村文化事业费由市集中统筹使用,由市财政建立专户,市文化主管部门统筹规划,资金随项目拨付到乡镇,充分发挥农村文化事业费的有效作用。
2、调整理顺管理体制。对于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县(市)区文化局是政府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文化站是基层全民事业单位。县(市)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可实行垂直管理,将乡镇文化站业务、人事、工资等关系交由县(市)区文化行政部门管理,实行定编、定岗、定员。按照1992年文化部颁发的文化站管理办法规定,结合乡镇文化站实际,每个乡镇文化站核定编制数应为2至3人。
因此,建议由市文化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实行垂直管理。对于目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可给予优惠政策让其提前退休,充实一批年轻的文化专业人才到乡镇文化站工作。
3、抓住机遇,认真组织实施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拿出专项资金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国家补助资金16万元、自治区12万、地方配套4万共32万元。抓住机遇,认真组织实施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把文化站基础设施搞好。
总之,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是为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更好地满足农民朋友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卫远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