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转业的士官30岁,安置工作事业编工人身份,还年轻怎么转变身份
问题涉及两个层面的知识点,一一来解释。
第一,士官安置一般去哪些单位?
根据现行的退役军人相关政策,服役满年限的士官(三期、四期士官)可以选择退役安置,转业到地方相关单位任职,地方政府必须无条件接收。目前,士官转业到地方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以工人身份安置到事业单位工勤或其他岗位;二是国企,安置到国企相关岗位,享受正式人员待遇,没有特殊原因不得随意辞退。由于事业单位比国企相对更有保障,士官退役如果不选择自主择业,一般都会优先考虑进事业单位,退而求其次是国企。现在士官安置都是采用打分制,以个人在部队的服役年限结合立功表现等综合打分,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先后选岗,因此服役十六年的四期士官往往比三期士官更有优势,选到事业单位的概率也高。题主现在30岁,满打满算是三期士官,三期士官能够进事业单位,说明题主各方面素质都不错,首先值得肯定和表扬。
第二,士官能不能转身份?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管理后,不再以身份论,而是以岗位进行管理。因此士官转业到事业单位,以现行的政策和环境,初级阶段完全不必考虑身份因素,有能力有实力的可以正常转岗晋升,走上领导岗位。但是,工人身份对后期进步或多或少会有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不能参公,如果单位转参公性质,工人身份的按照公务员法规定不能进行参公登记;二是不能转公务员,既然不能参公,自然不能直接置换为公务员;三是原则上不能提拔到领导班子岗位,也就是说,工人身份允许转到管理岗享受相应待遇,包括晋升,但晋升多数停留在中层岗位以下,进入班子成员一般都在组织人事部门管理范畴之内,原则上要求是干部身份,工人不在考察范围。这是事业工勤发展受限的原因所在。
那么,事业工勤怎么样才能转干部身份?
目前,只有两种途径可以实现:
第一,随机构改革置换。历次机构改革都有一些过渡政策,利用这些政策机遇,在领导的帮助下,工勤人员可以通过过渡考试等方式,实现从工人到干部身份的转换。这种机会现在已经很少见,能够把握住的都是牛人,因为它需要几个关键因素助力,一是有政策空间,二是有领导愿意帮你转,两者缺一不可,少了那个都转不了。
第二,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通过考试上岸,实现身份的转换。这种方式最为便捷有效,但前提是要有符合报考的硬性条件,比如文凭,比如专业,而且还得考上,这两个条件对士官来说都是不小的门槛。为什么士官鲜有在职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与这些原因不无关系。
总的来说,机关事业单位现在是逢进必考。士官转业到地方想通过常规途径直接置换为干部身份,目前来看不太现实。如果个人年龄不大,确实想转身份,那么要做好考试的准备。
转业士官30岁,事业编制工人身份,转变身份可以有以下途径:
一、转管理岗位
国家对国有事业单位进行人事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事业单位延续几十年的国家干部身份成为 历史 ,国家干部身份转变成为管理岗位员工。
同时,创新一项人事管理制度——设立转岗工作制度;根据单位工作需要及本人实际,工作人员可以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之间转换岗位工作。
转岗制度的实施,为工勤岗位人员转岗管理岗位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打开工勤岗位转岗的绿色通道,转管理岗位工作,相当于转为“干部身份”。
(近年有民营事业单位出现,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二、转专业技术岗位
工勤岗位也可以转为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也是相当于转为“干部身份”。
但相对难度大一些,必须具有拟转任岗位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既习称的职称,这是个硬件要求,如果不具备,则必须参加职称评审获取才可以。
三、转为国家公务员
(一)参加政权机关民主选举
参加各级政权机关民主造举,当选各级人大会常委会、政府领导人,包括当选各级政协机关领导人,成为选任制国家公务员。
(二)考录国家公务员
年龄30岁,还在国家公务员招考限制年龄段以内,可以通过参加国家及省级地方公务员招录统一考试,成绩优异而成为国家公务员。
也可以通过参加国家及省级地方聘任制国家公务员招聘考试,成为聘任制国家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分为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三个类型;聘任制国家公务员,也是国家公务员。
(三)特聘专业技术岗位
可以参加国家公务员部门的专业技术岗位职位公开招聘,合于条件而成为国家公务员。
(四)特殊岗位选任
通过参加国家公务员部门特殊岗位选任,(公务员有些职位实行特岗选任,如机要、保密职位。)而成为选任制国家公务员。
可通过人大选举当乡镇副职,过度到公务员。
转变身份的可能性较小。士官退伍后多数安置在事业单位,少部分进入了政府机关,但都是以工勤人员就是你所说的工人身份进入的,从事的岗位多数是辅助工作,比如财务统计、维修服务等。能够顺利找到接收单位,有个稳定的工作,应该令人羡慕了。
至于说身份转换问题,就是由工勤人员转变为公务员,由工人变身为干部,这个转变目前看仅有一种途径,就是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录考试。机关事业单位现在都是逢进必考,既要看自己的硬件条件比如学历、专业等方面是否符合,更要看参加考试的笔试面试成绩,自己掂量掂量看看能不能考过,恐怕很难。
过去曾有过工人身份成功转换的例子,就是该事业单位整体转制,转为参公或公务员管理单位,这种情况下虽然也有相应的程序要求,但是照顾的成分也多少存在,遇上这种机会非常难得。否则,就只有通过考试招录。
所以,年龄不大想转换身份,对照有关考核要求抓紧学习准备吧。
首先要有个文凭,大专以上,本科更好,当然研究生更佳!
如果够牛,参加公务员考试。如果不是读书的科,那就混个电大、党校文凭就行了。
然后先任个事业编制的股级干部,然后去乡镇,先任党委委员、副书记、副乡长什么的,身份就变成了公务员。这种操作挺难的,现在我不知道还能不能这样做,以前我见过,我们镇的一个女副镇长,是一个国企的聘时工,然后变成正式工,然后任科长,然后任经理,然后到我们镇选副镇长,然后任镇长,然后到某局任副局长(正科级)。
对了,这个副局长,她选副镇长的时候,她姐夫是县组织部长。
有些地方将工人、事业编制、公务员分得很清楚。我一师兄原是乡国土资源所的所长,后来单位准备提拨他任副局长,就是因为乡镇国土资源所是事业编制,而副局长是公务员,所以没有提拨成功。但可以在乡镇选副乡长,但他又不愿当副乡长。在乡镇,副乡长还没国土资源所含金量高。
大多数工人身份的退伍军人就是一辈子工人身份了。但也有提干的,但机会比较少。
士官转业安置到地方事业单位,一般都是事业编工勤岗,也就是普通工人身份。
30岁的年龄确实也不大,还算得上年轻的。
至于怎样才能转变自己的工人身份,也就是想从工人身份,转变为干部身份,即公务员身份,或者事业单位参公事业编管理岗。
从现在的政策规定来看,只有一条路可走,即在职参加公考,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录考试,考试成功后,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的身份。
首先,评估是否符合参公考试条件各地每年都有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岗位的招录考试计划和指标。转业士官如果想要参加这类公考,就要提前了解有关情况,提前掌握各个工作岗位的参考条件。
关于参加公考的文凭条件,有的地方、有的岗位要求全日制本科以上文凭,有的要求专科以上文凭,有的放宽到电大、函授、自考等专科、本科以上文凭。
文凭是报考的门槛和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在报考前,要详细了解当地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看自己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就要先从拿文凭开始准备。否则,是没有机会参加考试的。
关于参加公考的年龄条件,一般要求在35岁以下。但也有的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的适当降低,有的适当放宽。
关于参加公考的专业条件,公务员也好,事业单位也好,所招录的工作岗位,一般都有明确的专业限制。在报考前,要认真分析,综合评估,做到专业对口,避免选择报考岗位时造成失误。
当然,还要关注招录考试中,一些岗位对退役军人的优先、优惠条件,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有利于增加考试的成功率。
其次,为参公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你符合报考的基本条件,选择了合适的报考专业和岗位,那么,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要在干好工作的同时,认真地复习了。切不可抱着侥幸心理,更不要想不劳而获。
因为,公考就是万人同过独木桥,来不得半点马虎。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普通本科毕业后,因为就业竞争力不大,理想的工作不好找,找到的工作待遇又低。于是,他一门心思扑在公考上。
经过个人的艰苦努力,他第一次考取了一个县级机关的公务员。因为所在县有点偏远,离家又远。于是,他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复习,第二次考取了一个地市级的行政机关公务员。但是,他仍然不满足,一心想考入省会城市。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第三次考入了省会所在城市行政机关下属的参公事业编。因为,按照有关规定,他第三次考试只能考事业编。
从这位朋友的考试经历就可以看出,个人基础差一点不要紧,关键是自己要有职业目标,要有职业规划,要有明确的追求才行。
只要你努力了,奋斗了,拼搏了,成功的概率还是很大的,自己的目标也是能够实现的。
第三,合理选择报考岗位争取成功转业士官如果符合报考条件,除了认真复习做好考试准备外,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选择确定报考岗位时,要切合自己的实际、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专业,要选择一些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相对较小的岗位。
因为,越是热门岗位,报考的人越多,竞争也就越大,成功率也就越低。
我前面说的那位朋友,之所以三次考试都能如愿以偿,都做到了一次性成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从不去挤热门岗位,每次都是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选择一些比较冷门、偏门的工作岗位。也就是很多人不愿意选择的、报考人数相对而言较少的。
作为转业士官来说,本来基础条件要差一些,竞争力要小一些,如果去与一些应届大学生去竞争、去硬拼,肯定是搞不赢的。
因此,转业士官既要看到自身的长处,也要看到自身的短处,做到有的放矢,做到目标符合实际,做到放低期望值。这样,成功的希望也就要大多了。
说老实话,转业士官回到地方,安置分配到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工作,要么是事业单位工勤岗,要么是国企正式员工。这是由于转业士官自身的基本条件所决定的。
因为,士官转业时,有的是初中、高中文化,有的是大专、本科文化。但是拥有大专、本科文化的毕竟占极少数。
由于转业士官本来就是士兵身份,到了地方是工人身份,这也是正常的。因为自身条件所限,先天条件不足,只能定位于工人身份。
如果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自己的身份,当然是可喜可贺的。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转业士官来说,其工人身份是难以改变的,基本上定型了。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你立足工作岗位,安心努力工作,刻苦钻研业务,也会做出一番成绩的,也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价值、有作为、有成就。
呕吼,巧了,我就是人事干部,我们最近还真有一批退伍士兵安置(退伍士兵和转业士官是两码事,请勿混淆),一般的退伍兵都是参军满十三年,然后不要安家费就可以给安置事业编制,当然,安置岗位是要看学历的,嗯……绝大多数都是初高中,初高中就是工勤编,说难听了,就是国家在事业单位岗位队伍里设置的的工人编制,工勤编基本上就不用想什么提干转公务员的事了,因为能当十三年兵都想不起来搞一个专科学历的人,身边够呛能有能在提干的编制大会说得上话的人,趁着现在,马上报个电大(说真的,电大的专科是简单的大专学历),这边有学籍了,能打出学信网的确认单,应该就能直接报省考(具体的还是找人问问当地组织部,有的地方行,有的不行,而且这几年政策变得也快),就算不行,三年下证也可以留几年时间考试,只要足够努力,肯定有办法,当然,还有转机,偏远地区的乡镇(东三省有的市也能算偏远地区,不是说真的偏远,主要看经济),高中以上或者技校毕业并取得相应从业证书就能报(公务员哦),不过同样的这个岁数还去最基层当公务员这辈子真的是一眼到头了,基本没什么升太高的可能了,能混个副乡局级就算不错了
大家好,关于你提的转业士官安置到事业编工人身份,怎么转变身份的问题,我做以下回答:
首先,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叫转业士官,应该叫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这两者还是有点区别的。一般服役满12年以上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安排的工作岗位有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安排到事业单位的,除有极个别地方安排到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一般都安排到工勤岗位上。
其次,关于事业单位工勤岗位怎么转身份的问题,通过了解,现在事业单位有原来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想转岗大多数地方都是这么执行的: 有的地方是在安置前,安排一次考试,结合成绩,综合考虑可以安排到管理岗位上, 有的地方是直接提供一部分管理岗位,按照高分到低分进行选择。 有的地方是通过遴选的形式,安置到管理岗位上。 有的地方安置到单位后,管理岗位空缺,通过考试选拔到管理岗位上。 个别持有技术类资格证书,可以安排到技术岗位上。 自己通过公务员考试转变工作身份。
最后,除以上情形外,在想转变身份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你想转变身份,提前了解好当地的政策,为自己转岗打下基础。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不足之处请大家留言指正。我是开坦克的王班长,感谢大家的阅读,感谢大家关注。
对于30岁就落实了事业编,首先恭喜你,修得正果,30岁确实也比较年轻,怎么转变身份,在我看来有两条路。
第一,就是转变为寻求提拔,走转变为行政编的 道路,顺利的情况下,又是进的基层乡镇政府,30岁进单位,又属于调任的,自然没有试用期,努力努力,可以很快就落实了中层副职,工作满一年后争取落实正股级,当然很多人也会因为中层正职没有空缺,会等上几年,然后后备干部,在乡镇领导班子调整的时候争取走上领导岗位,经过5年就自然转为行政编制,这条路也是很多事业编走的路。
第二,就是提拔去国企,提拔成为行政领导竞争大,很多人为了转变身份都愿意下基层,一些人就选择提拔去国企,成为国企领导,前提当然是放弃事业身份,享受国企编身份,虽然放弃了身份,但是待遇能提高不少。
非常难。公务员考试要全日制本科生(除个别偏远地区外),且参加国考或省考。还有35岁以下这个年龄要求。
② 事业单位工人身份怎么转干部身份
目前事业单位工人转干部需要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干部身份的获得需要报考公务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此外,工人转干部也与职称的认定、工龄的审核有关。
通过聘用制干部制度,走上领导岗位的工人,在公务员和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中,这部分人员要逐步退出领导岗位,担任非领导职务,只享受相关工资待遇,不能过渡为公务员或者参公管理人员,其职务和级别也不能进一步晋升,只能保留原级别待遇。而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聘干领导,可以继续在管理岗位担任领导职务,不用退居二线,但同样的,其管理级别和职务也不能晋升。
干部和工人身份的差别,虽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但在目前的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依然存在,并按照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法律法规规定,实行不同的差别待遇。大专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招考途径获取干部身份外,部队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后也是干部身份,除此而外,目前没有其他途径取得干部身份。
事业单位中,不管是干部身份还是工人身份,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在实行岗位聘用制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人可以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应聘。
如果在管理岗位应聘成功,实行的就是管理人员工资待遇;如果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应聘成功,实行的就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工资待遇。
而且不管是考核,还是退休年龄,都是按照该岗位人员的退休年龄规定,即女性工人应聘管理人员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之后,按照女性干部和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要求一样对待,实行55岁退休。从这个角度来讲,岗位聘用制管理之后的事业单位,已经没有了干部和工人的区别,只有岗位区别了。
在事业单位中,工人和干部的区别不是很明显,都使用事业编制,可以混岗。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管理之后,干部可以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甚至工勤岗位任职,工人同样也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时候在三个岗位之间转换任职,没有什么区别。在那个岗位任职,就按那个岗位的要求,评定职称或者担任职务,享受岗位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身份没有什么关联区别。
事业单位如果根据职能参公管理,工人身份的人员不能参照公务员,不管是在管理岗位还是在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这是事业单位中工人和干部身份的区别之一。
事业单位的工人,可以转岗到管理岗位,却不能提拔为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已经提拔了的,要逐渐退出实职,只享受职务级别对应的待遇。这是事业单位中工人和干部身份的区别之二。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十三条 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十八周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 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四)参加培训;
(五)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六)提出申诉和控告;
(七)申请辞职;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三条 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规定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适当照顾。
③ 事业单位改制后,40、50人群的工人身份编制将如何安排有什么依据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或者正在进行的党政机构改革,明确明确了机构精简、人员编制精简、人员精简,但没有具体指出如何处理到一定年龄的正式员工 机构改革中的人员安置应遵循“公平正义”和遵守法律法规的原则,妥善安置。不可能根据年龄、学历等因素对特定人群提出不公平的政策 在“机构改革方案”中,对于“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满一定年限”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提前移交社保部门。这是分流安置计划中唯一提到的政策措施。
④ 事业单位改制后,40、50人群的工人身份编制将如何安排有什么依据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或者是正在进行的党政机构改革,明确的是精简机构、精简编制和人员,但没有特定指出,应该对某一年龄阶段的正式职工做出如何处理。机构改革中的人员安置,应该遵循“公平公正”和依法合规的原则,妥善安置,不能一刀切按年龄或者学历等因素,对某一特定人群提出不公正政策。《机构改革方案》中,对于“距退休年龄不满5年,工作够一定年限的”工作人员,按照个人意愿,可以提前交由社保部门接管,这是分流安置方案中提及的唯一对年龄有所优待的政策措施。
40、50政策,是我国目前正在实行的一种社保补贴政策,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困难群体就业。政策规定:对于女性年满40岁以上、男性年满50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 (包括已“农转非”的被征地农民登记失业的“4050”人员),以及 没有 社会 保险保障的灵活就业人员,都可以申请参加国家的4050社保补贴。这一补贴通常申领年限为三年, 就业困难人员最长不超过6年,且 每人只能申请一次,中途如有单位缴纳了社保,补贴自动停止不再发放,直至退休不得再行申请。
党政、事业单位改革,和40、50社保补贴政策没有直接关系。行政部门的工勤人员在2012年的底数的基础上,实行只出不进的政策,工勤编制随现有工勤人员自然减员随空随销,直至全部撤销。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和工勤人员虽然还在按正常人事管理政策,有出有进,但也在呈大幅减少趋势。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管理,工勤岗位设置逐步减少,工勤人员符合条件的,可以竞聘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并享受对应岗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政策,进一步淡化了干部工人的身份区别。在此次机构改革中被整合撤销的事业单位,工勤人员会随同管理、专业技术干部一起,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政策,随职能连人带编,一起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不会被“随意推向 社会 ”,造成大范围的失业下岗状况,影响 社会 稳定局面。
这个要分情况!
事业单位改制后,人员基本是走分流之路,只要是有编制的人员,不分干部工人,基本还是保留编制,到新单位新岗位就职,除非你不适应所分流的单位和工作,自已调出或辞职,否则一般不会失业,就也是保稳定的事业改革方法,走逐步减少的路子。
但这里要说明的是,如果是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且自收自支的,人员就要取消编制,全部转为企业性质了,如果你那里事业单位还没有改革完成,恰巧你又在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那我建议你最好想办法调到公益类事业单位,哪怕也是自收自支的也好。当然,你如果是技术骨干,又想呆在原来的地方,那当别论。
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离退休不到五年且参保年龄足够退休的在编人员,可以要求以事业单位身份退休,也可以选择上岗,但只能选择一次。
这都是大部分省市事业改革的路子,但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略有不同,如果你是在事业单位,应多关注这类信息。要说依据,那就是当地的事业单位改革文件啦。
在机构改革中,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原工作人员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员的分流。一般情况下,原有在职在编人员有以下三种分流方式。
1、留在改制后的企业工作。这部分人员一般年纪较轻,具有开拓创新意识,不愿安于现状,敢于放弃自己的事业人员身份,留在改制后的企业工作,成为一名企业职工。同时,其工资渠道、福利待遇等随着身份的变更而发生变化,总体来说,工资报酬会高于原事业单位时的工资水平(一般为原工资的1.5倍以上)。对于工人身份的40、50人群来说,认为这一转变跨度太大,没有信心和勇气选择这一方式。
2、提前退休。部分临近退休的同志,觉得无法适应新的岗位,大多会选择提前退休。这部分人员会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办理退休手续。对于部分工人身份的40、50人群来说,比较容易接受这一方式,毕竟身份在这里摆着,进步空间不大。
3、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对于大多数人员来说,面临的是分流到其他单位的问题。这种分流一般把握“三不”,即不改变分流人员的原有身份,不改变分流人员的编制性质,不改变分流人员工资待遇。对于部分工人身份的40、50人群来说,选择这一方式是迫不得已,选择企业吧,不甘心放弃事业人员身份;选择提前退休吧,年龄还比较年轻,提前退休影响退休金的兑现,所以,只好选择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的方式。
总之,事业单位改制,人员分流在所难免,不同情况的人群立足自身实际,选择一种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成为必然。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样,既能保障40、50人群的福利待遇不变,又能对新进来的人员按改制后的办法管理,实现平稳过渡。这是目前实行事业单位改革的普遍遵循,也是被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这个要分情况!
事业单位改制后,人员基本是走分流之路,只要是有编制的人员,不分干部工人,基本还是保留编制,到新单位新岗位就职,除非你不适应所分流的单位和工作,自已调出或辞职,否则一般不会失业,就也是保稳定的事业改革方法,走逐步减少的路子。
但这里要说明的是,如果是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且自收自支的,人员就要取消编制,全部转为企业性质了,如果你那里事业单位还没有改革完成,恰巧你又在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那我建议你最好想办法调到公益类事业单位,哪怕也是自收自支的也好。当然,你如果是技术骨干,又想呆在原来的地方,那当别论。
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离退休不到五年且参保年龄足够退休的在编人员,可以要求以事业单位身份退休,也可以选择上岗,但只能选择一次。
这都是大部分省市事业改革的路子,但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略有不同,如果你是在事业单位,应多关注这类信息。要说依据,那就是当地的事业单位改革文件啦。
所谓的工人身份在事业单位里也就是事业工勤编制,这部分人按我所看到的信息理解为:一部分符合条件的转为管理岗,其余不符合条件的保持现状,直至退休完成自然减员。以后的事业单位将不再有事业工勤岗位(但最近又看到多地将转业士官安置在工勤岗位,可国家又要取消工勤岗,搞不懂了)。以前是本人吗理解,可能有误,欢迎指正!
依照《党章》第三条第一、二、三、四、七项与《宪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四条《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第二条第三十条《档案法第一条规定。
无论有什么依据也不能丢失事业编身份,千万别上当。本人在机关工作二十年,机关机构改革时,服从组织分配,到基层事业单位任职,从此丢了公务员身份,除了上当吃亏,别无所得。
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人员分流安置,一是转入同类型事业单位,二是改为企业员工,改企业员工的很少,年纪大的也可提前退休。
双向选择,自愿培训分流到其他工作岗位上,职干一致进行公开、公平、透明择岗。可内退待岗,原则上达到退休政策办理退休手续。保证每个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⑤ 关于怎样确定事业单位工人身份与干部身份的问题
确定事业单位工人与干部身份,主要渠道:
一、是通过劳动局以社会青年招入事业单位的,或临时工转正的,属于工人身份;
二、是通过公务员局或专业主管局(卫生局或教育局)招入事业单位的,属于干部身份。区别是,前者不具有高等教育学历,初中或高中或中专学历即可。后者是具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
三、靠派遣证。派遣证就是你大学生干部身份的证明,假如某天你被提干时,这个就是你可以被提干的证明,因渣友汪为你是干部身份。否则你就不能被提,因为你是工人。
给你如仔定义的工人身份有待考证,因为你的毕业证是成教系列。可以向有关部门咨询。可以参考国家公务员管理规定。
纳入工人身份,意味着失了晋升的机会。
(5)事业单位编制工人身份怎么办扩展阅读;
干部身份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管理的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仅在一些情况下还有用,比如报考公务员,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称的认定、评定,工龄的审核等也和此有关。
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体系中,正常从业人员分三种身份:农民、工人、干部。农民归农业部管理,工人归劳动局管理,而干部归人事局管理。大学生属于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属于国家干部身份。通过向劳动部门申请办理招工(就业)手续后具备工人身份,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手续后具备干部身份,国家统一招收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执行一年见习期考核合格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后也具备干部身份。我国不同部门具备不同的行政职能,其中干部管理等方面由人事组织部门负责,工人管理及社会劳告轮动保障等方面由劳动部门负责。目前身份仍是影响我国人才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具备明确身份的人员还不能随意流动。
⑥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工人身份能过渡公务员吗你有什么看法呢
以工人身份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根本不可能被列入参公管理人员的范围。
先说公务员的问题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已实行了多年。早在1993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明确在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暂行”性质的行政法规,肯定不是法律。这时的公务员称之为“国家公务员”,正式的实施范围仅为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进入实施阶段后,按照现实情况,各级党委、各级人大、各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纳入到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的范围。这实际上就是参公人员的起源,参公人员的范围也非常宽泛。当时的《暂行条例》直接规定: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非常明确地将行政机关的工勤人员排除在外。
以基层为例,这种方法要分几步走才能达成目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自考、函授等途径提升自己的学历,获取大专以上的学历,这样才能有机会改变工人身份成为干部身份。第二步是提拔成为事业副科级领导干部,这并不是所有事业人员都能够实现的,除了个人能力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第三步是重用到行政单位成为一名行政副科级领导干部,这样就从工人身份转变成公务员身份了。不过,这看似简单的三步,不能说凶险万分,但每一步都犹如一道天险,能够跨过去的人少之又少,其难度不可谓不大。
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相信转变身份的机遇会越来越多,我们能做的就是时刻做好准备。毕竟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只有准备充分才能成为那个幸运者。
⑦ 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中,以工人的身份,是否可以过渡公务员
作为一个在基层工作多年的人,从我接触和了解的情况来看,可以明确工人身份是不能直接转为公务员的。
工人的身份不可以直接过渡公务员
所以,还是要有清醒的头脑,没有绝对的实力,还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吧。至于想转变身份可以通过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方式,先解决身份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