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博物馆工作是属于公务员吗
博物馆,文化馆一般属于文旅局的下属单位,现在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正式考进去也是事业编。
如果是文旅局招人,考进去是公务员,不过行政单位招人现在一般会列入国考,或者省考,不会单独发文招人。
首先全额拨款下,博物馆内的收入水平当然还要看所在区域与其直属单位。简言之,就是经济水平高、博物馆级别高的财政待遇就会相对好。以我个人情况而言,直辖市市局直属博物馆,到馆一年多,到手7000左右,还有个4000多的公积金。我看到有同仁到手1w+,那应该是同工龄、职称下的高点了,大部分省一级博物馆应该大差不差(故宫、国博也差不多)。然鹅,虽然都属一类,还有不少单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吃不够财政,还要靠项目创收。
还有一个参照标准,就是当地公务员。总体来说,在博物馆收入要略低于同等情况下当地公务员收入水平。
所以,进入博物馆还是要有清贫乐道的态度啊...
假如你是个世俗的人,这个工作非常好:事业单位,清闲,没压力,福利好。
假如你是个守财奴,这个工作非常好:天天守着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数不清的金银珠宝、价值连城的文物,做梦都会笑醒。
假如你是个文化人,这个工作非常好:守护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这责任感自豪感至少要爆棚吧。
如果以上你都不是,这个工作也非常好:天天免费逛博物馆还有钱挣,打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
⑵ 博物馆的事业编怎么样,会去做讲解员吗
讲解员是招聘的时候就会注明的岗位,一般进入博物馆编制具体哪个岗位都会注明的,你想考什么主要考自己,然后,待遇一般,有编制的讲解员就是编制内待遇,无编制的讲解员稍微工资稍微低一点。其他的编制类岗位都是,正常双休,总体来说就是正常的体质内待遇。
讲解内容都是讲解员自己写的。
曾经以为只是把关于文物的知识传达给听众就可以了,但是在接触,到了解和深入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这个职业的综合性。
把讲解看成仅仅是传达知识,这是太片面的认识了,如果我们回到在课堂上课的状态,我们就会知道一个人,哪怕多想集中注意力,都很难在一堂课六十分钟里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到的每一个内容。
所以对于一场八十分钟左右的讲解来说,怎么吸引听众听完你的讲解,怎么拉近不同人群和古老的文物之间的关系,怎么代替文物讲出他们的故事,无疑成为了最大的难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最重要是就是讲解词,来自于大量的历史信息,不管是博物馆的内部资料还是翻阅书籍或者学术文献,整理出自己的语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考核,曾经博物馆每个馆加起来考核过十几次,以至于提到“考核”两个字都有眩晕感。
里面包含了语句的严谨,比如“文化”“文明”的含义区分,比如“确定”“推断”的用词选取,再比如每个文物讲解最后落脚点如何去进行升华,都是不得不反复推敲的地方,怎么把复杂的专业名词通俗易懂的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