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做慈善事业
这么大的话题。作为个人来说,还是谈谈如何做慈善。
慈善本身属于人类道德行为的社会表现,无论捐款或者当志愿者都是做慈善,从身边做起,关心一个陌生人、关心环境生态都是慈善。这是从个体自觉出发,时时处处都是慈善。
当然人的群体属性会让组织性成为一种行为需要,加入志愿者团队或者参与某一慈善项目也是做慈善。更投入一点,自己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或者成立一个慈善机构更是做慈善。
欢迎你的加入。
‘贰’ 公益活动,怎么报名参与志愿者活动
我在乌鲁木齐,请问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可以在哪里可以报名
‘叁’ 如何做慈善
助人为乐,这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去抒发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作为任何一个慈善组织,如果想做大做好自身的慈善事业,就要叫特别善于去激发广大捐赠人的这种高尚情操,让他们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慈善活动,感受到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凡是能够体会到这种助人快乐的人,自然就会愿意自发地加倍投入到慈善活动与事业当中来。
慈善活动的形式必须要丰富多彩,慈善活动的效果必须要公开反馈,慈善活动的参与必须触手可及,慈善款项的使用必须接受监督审计。同时,切记所有的慈善活动必须强调自愿乐于的原则,千万不能以任何形式,包括道德绑架的方式去变相强迫任何人捐赠。
‘肆’ 作为公民,我们如何能够有效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我国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最有效途径是( c)
A.通过合法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 B.认真行使监督权
C.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D.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伍’ 怎样参与公益活动
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点燃希望》栏目,作为国内针对大型公益活动和慈善家采访的纪实专题栏目,曾经报道过很多企业、慈善家、基金会的主题公益活动,比如捐赠、助学、环保等;
还有一档明星访谈栏目《公益的力量》,以公益时尚、快乐公益为主题的演播室公益性综艺娱乐栏目。明星的公益能够获得更多灵感,比如成人礼,参加公益音乐学堂,盲人电影院,助学等公益活动;
这些公益活动,不一定是为了要捐多少善款,但很多参与公益活动的人们能够得到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这需要关注一些相关的信息,比如说电视上,或去问当地公益机构,或是网络上,包括一些公益网站上发布的信息等。同时一些企业或者是旗下产品有时也会发布相关信息,这也同时会出现在网站、微博、公众号等途径中,而且很多时候不限制地点和时间。如一天一瓶子这个与环保相关的公益活动,就是这样,但它发布在手管粉丝团公众号中,查看历史记录可以看到。
公益活动就是有利于社会,他人的各种活动,大致可以分为环保、节能、教育、助学、扶贫、救灾、心理健康、社区服务等等种类。社会上有许多热心于公益活动的社团,可以选择参与,比如捐资助学,资助山区贫困儿童,上街宣传爱清洁讲卫生等。
拓展资料:
1.公益活动是组织从长远着手,不计眼前利益,出人、出物或出钱赞助和支持某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公共关系实务活动。公益活动是社会组织,特别是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用来扩大影响、提高美誉度的重要手段。
2.面向社会、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对于扩大团组织的社会影响,培养团员青年的社会公德,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如新年、春节期间的拥军优属活动;全国植树节期间的绿化厂区、村庄活动;“六一”儿童节期间的为少年儿童做好事活动;“七一”和“十一”期间的慰问老干部、老党员、老英雄、老模范活动等。
‘陆’ 国家采取哪些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
慈善文化包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形成慈善文化的环境归根到底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当前来说,慈善机构必须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将全社会和整个市场环境当作我们的工作平台,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把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密切结合起来,提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要积极推进“依法行善”的制度建设。 要树立“依法行善”的观念,积极向政府建议献策,配合政府完善公益事业的法制环境,研究解决捐赠、救助、投资、监督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要统一捐赠优惠政策和解决发展成本。要通过建立法制环境,使慈善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更趋规范,使“玻璃瓶”事业真正成为大众的事业,社会的事业。 2、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 要倡导慈善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宣传慈善意识,提升企业品牌的“公益价值”,在开发企业的市场价值中塑造企业的公益形象,引导和协助企业成为慈善事业的生力军。要贯彻《基金会管理条例》,推动非公募基金的发展,互助合作,共同成长。 3、要运用“营销文化”推动准市场化筹款。 要推广服务就要学会“公益营销”,实现商业利益与社会公益的有机结合。当然“公益营销”有别于企业的“产品营销”,我们销售的是自己,是慈善的“品牌”,是慈善机构的服务态度。如果我们的营销成功了,社会主体接受了我们的理念,慈善机构与企业才能达成一种“默契”和“双赢”的局面。 4、培育“人脉”构建慈善工作公共关系网。 要积极拓展慈善工作的社会网络,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宣传自身的理念,培育捐赠人队伍。要强化慈善事业的社会化观念,建立广泛的社会协作关系,充分利用专业化的社会力量和义工队伍,开发和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拓展慈善机构的社会活动领域,扩大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力。 5、要精心策划组织慈善文化活动。 做慈善工作,不仅是物质的救济,更多的是弘扬慈善的观念,塑造人人乐善好施的社会环境。要通过策划举办义演、义拍、义卖、义诊等各种形式的慈善活动,扩大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要通过评选“慈善之星”、“慈善人物”、“慈善大使”,举办“慈善活动周”、“慈善音乐会”、“慈善书画展拍”、“慈善一日”征文,表彰优秀义工、“慈善大使”、“慈善家”等,倡导慈心义举,营造慈善氛围,促进道德文明建设。 6、要切实做好慈善事业的宣传工作。 要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对慈善事业的宣传报道,并通过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使慈善宣传成为媒体的“热门版块”和“焦点话题”,形成慈善公益的舆论氛围。要积极开展慈善事业的理论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办好慈善机构的宣传刊物,组织国内外的考察交流,积极探索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规律,把慈善文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柒’ 根据慈善法,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慈善
《慈善法》十个亮点进行解读。
第一,《慈善法》采取了大慈善的概念。首先,中国在此之前有一个《公益事业捐赠法》,《公益事业捐赠法》更强调的是公益,为了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进行公益事业。例如救助救灾、防治环境污染这块。在中国传统的慈善是救助、扶贫,这里的《慈善法》中的慈善就是采取了大慈善的概念,包括公益+传统慈善,就等于《慈善法》当中的慈善。可以看出立法的本意是鼓励整个社会依法行善的。
第二,《慈善法》对慈善组织的形式和概念进行了界定。《慈善法》对于慈善组织的定位是:首先是非营利组织,第二是以慈善为宗旨,三是组织形式是基金会、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只要符合这三个标准,那你就是一个慈善组织,可以向民政部门登记领取证书。
第三,慈善组织直接登记,不用再经过双重登记。在《慈善法》出台之前,慈善组织登记还要找一个主管部门再去民政部门,现在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已经存在的慈善组织也可以直接去向民政部门登记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
第四,实行年报制度。原来三大条例对基金会、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每年实行年检,现在《慈善法》规定不用年检了,但是实行年报,要求慈善组织每年公布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
第五,规定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慈善财产怎么募集来的?如何分配的?剩余多少?这些项目要做信息公开,包括慈善项目的实施情况。
第六,统一公开募捐的标准。公开募捐的资格不再区分官办民办,标准统一为:依法登记满两年,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运行规范的慈善组织都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取得公开募捐的资格。同时也进行了限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是个人,不得进行公开募捐。如果要进行公开募捐,必须依托于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进行,相关募捐来的财产也归于相应的慈善组织进行管理和规范。
第七,互联网捐助信息平台统一,媒介提供者有验证的义务。首先,如果要发布募捐信息,一定要在民政部门指定的网站上进行发布;发布完之后可以再在其他的网络媒体上进行发布。同时媒介提供者,网络平台包括其他的发布平台要检查慈善组织的证书和公开募捐的资格证书。
第八,建立慈善信息的公开制度以及信息公开。在指定的平台上发布相关的慈善募捐信息以及相关的慈善活动,公众都可以查询。
第九,《慈善法》明确了慈善组织、受益人、捐赠者以及志愿者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对税收等进行了相关的约定。
第十,慈善组织最后如果有剩余财产,这个剩余财产是不能分配的,抛去其他部分后可以转到相近的慈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