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如何设置事业单位岗位

如何设置事业单位岗位

发布时间:2023-05-01 01:58:21

‘壹’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岗位设置一般将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类。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应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及工作性质来确定,主要包括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间的结构比例。
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的前提和基础。此项工作的开展,对于转变用人机制、增强单位活力、创新管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实现事业单位用人制度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能够激发和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事业单位实行收入分配改革的基础。本文结合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践,从岗位设置、岗位聘用、岗位管理三个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及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岗位设置模饥环节的主要做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前提是科学合理的设置岗位,岗位是事业单位招录、竞岗、考核、绩效、职称、薪酬、培训等一系列人事管理活动的基础和依据,至关重要。岗位设置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从完整意义上进行岗位分析,难度很大、成本太高。
1、操作步骤
1.1确定岗位设置目标
岗位设置总量。一般根据上级批复的编制数来确定岗位设置总量。
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岗位设置一般将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类。管理岗位分为一至十级职员岗位,依次分别对应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专业技术岗位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七个等级,即一至七级,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三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三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工勤技能穗袜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为五个等级,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应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及工作性质来确定,主要包括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间的结构比例,管理岗位中一至十级职员岗位的结构比例、专业技术岗位中高、中、初级岗位的结构比例以及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工勤技能岗位中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的结构比例以及技术工岗位一至五级的结构比例。
1.2开展单位职能及部门职责分析
岗位设置工作是一个自上而下、逐级分解的过程,单位职能和部门职责分析是基础,在岗位设置过程中,要先开展单位职能及部门职责分析,明确单位职能,根据单位职能确定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岗位职责应是各部门职责的分解。通过对单位职能、部门职责进行分析,分解职能任务,分解业务流程,对所涉及的各项工作的种类和属性进行分析,对岗位进行分类,确定岗位设置基本结构。
1.3开展岗位分析,编制岗位说明书
岗位设置基本结构确定后,开展具体岗位分析,通过对各个具体岗位的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以及任职条件(应具备的学历、经历、专业能力、任职资格、专项要求等因素)展开分析,编制规范性的岗位说明书。因岗位分析与岗位说明书编制工作量很大,专业性很强,也较为复杂,为保证工作效果,可采取以各部门为工作主体,由人事部门组织实施的方式进行。
2、岗位设置环节需注意的问题
因人设岗问题。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应当遵循“因事设岗、按岗用人”的原则,但在实际管理中,往往可能还要根据某些人或某个人所具备的资历、学历等条件,结合他们的特点和长处来灵活的设置岗位,这种以“事”为基础,从工作需要出发的“因人设岗”现象,应该是合理的。但是,从长期来讲,可能会由于激励不足等原因,对人才队伍建设和优秀人才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不从工作需要出发设置“照顾岗”、“人情岗”等因人设岗现象,是不应当出现的,这种现象将导致岗位设置管理的作用被削弱。
旦族返岗位任职条件设置过低过高问题。岗位任职条件设置过低,不利于竞争,失去激励,容易挫伤人员进取心;岗位任职条件设置过高,空着职数造成资源浪费,容易引发人员不满。因此,应合理设置岗位任职条件
免条件过低过高现象。
岗位设置固化问题。在岗位设置过程中,往往由于缺乏完善的岗位设置调整、变更的程序和方法,导致在工作任务、工作要求等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地、科学地调整岗位结构、总量、职责、任职条件等,从而造成岗位设置相对固化的问题,不利于岗位管理。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完善岗位调整的程序和方法,形成一套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岗位设置动态管理。
岗位聘用环节的主要做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岗位聘用环节是在全面设置岗位的基础上,实现按岗用人的途径,也是强化岗位管理,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重要手段。
1、在具体操作步骤
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通过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宣贯,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施岗位设置的首聘工作。岗位设置管理首次聘用力求平稳过渡,一般采取岗位双向选择的方式择优聘用。
建立空缺岗位竞聘工作机制。岗位设置首聘工作完成后,单位内部如出现空缺岗位,一般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产生岗位人选,应建立空缺岗位竞聘工作机制,竞聘上岗可采取个人自荐、民主推荐、组织推荐等方式,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运用笔试、面试、考核、民主测评等方法。通过工作机制的建立,实现岗位聘用制度化、常态化。
2、需要注意的问题
工勤技能人员竞聘管理、专技岗位问题。工勤技能人员竞聘管理、专技岗位问题是岗位聘用乃至整个岗位设置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需要在国家现行相关政策尤其是退休政策的框架下,研究转岗人员年龄界限、身份认定、资格取得等一系列问题。另外,还需要考虑工勤转岗后的逆转岗(即从管理
技岗位回到工勤技能岗位)问题以及退休年龄、退休待遇等相关问题。
跨专业竞聘问题。在岗位竞聘过程中,由于岗位任职条件的要求,如学历、任职经历、专业能力等,对非相关专业或无相关任职经历的人员跨专业竞聘造成一定的限制,在人员交流调整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制定竞聘工作机制的时候需要予以考虑。
落聘人员安置问题。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行竞聘上岗,有些人在竞聘中不可避免地要落选。对于落聘人员,如果不妥善管理,会直接影响到单位改革、发展和稳定。对于落聘人员安置,理想的解决办法应该是单位与其解除聘用关系,纳入社会保障范畴,让落聘人员直接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实现正常的人力资源流动。但采用这种办法的外部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应立足于单位内部消化,可采取内部退养、转岗、高职低聘、待岗培训等方式妥善安置。
人员退休岗位认定问题。岗位聘用人员,凡到退休年龄,应执行国家退休政策的规定,办理退休手续,自然解聘。按照国家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的相关政策,生活补贴标准按退休时所在岗位标准执行,存在退休时岗位认定的问题。目前主要是退休办理部门以退休人员退休时所在岗位认定,对于“双肩挑”人员,按照现行政策就高的原则认定,但可能会由于今后国家政策的改变,出现原来就高的标准变低的问题,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岗位管理环节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岗位设置管理的关键环节是聘后岗位管理,它关系到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否成功。不进行严格的聘后岗位管理,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和合同签订等工作将流于形式。
1、在岗位管理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
科学准确评价绩效问题。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根据岗位聘用人员在各自岗位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绩效的情况,兑现相应的绩效工资。但是,在实际管理中,缺乏科学完备、定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无法科学准确评价绩效。
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在人才。“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竞争上岗对于解决“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有着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当前聘期岗位考核机制的不健全,缺乏准确评价实绩的机制,不能完全角成有效竞争,无法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依然存在。
薪酬制度缺乏激励的问题。薪酬制度对履行岗位职责缺乏激励作用。工资待遇与履职情况相脱节,一些高级别岗位人员领着高薪水,但做着简单轻松工作;而一些在低级别岗位上的人员,薪水低却从事着高技术含量的繁重工作。任务轻重难易没有和薪资标准相挂钩,导致干好干坏、干多千少一个样,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对策建议
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公开、透明、便于操作的各类人员的聘期业绩的评价、考核机制,从而逐步形成各类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管理模式。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研究制订以岗位聘用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岗位绩效为重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新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切实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结合聘期考核及岗位绩效考核,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相联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贰’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大家可以了解这四点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概述;党中央、国务院从2006年开始,对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探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原人事部于2006年7月、8月先后发布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建立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基本制度及具体政策规定,以保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顺利实施。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将事业单位原有的人事管理模式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通过岗位管理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事业单位通过岗位设置管理,也能推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通过岗位管理,对不同的岗位实行不同的工资,并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但是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岗位设置管理的基础作用,仍然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需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在近十年的运行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或多或少也存在着部分问题和矛盾:(一)因人设岗现象较为普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原则上应该是“因事设岗”,由事业单位根据工作任务和单位发展需要,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下,自主设置单位岗位,但在具体设置中,尤其是首次进行的岗位设置,单位不得不考虑单位现有人员状况,将安置现有人员情况作为岗位设置的前提条件,对照人员情况进行岗位设置。个别单位甚至存在“特殊岗”“人情岗”等现象,岗位设置管理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二)结构比例与单位实际人员情况存在矛盾。《〈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结构控制比例,每个岗位类别的各个岗位级别的结构比例也规定了全国控制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例,假设一个事业单位现有人员几乎都是相近时间段进入本单位工作的,并且从那之后很多年都没有进人,多年以后部分人员达到退休年龄退休后,单位陆续通过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补充工作人员,新招聘人员转正定级后一般是在初级岗位,则该单位就会出现初级职称人员扎堆现象,导致出现初级岗位超编,高级岗位空缺的情况。随着一定的时间推移,初级岗位人员达到年限评聘中级职称时,则会导致中级岗位超编。由此可见,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实际上是动态的,结构比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或许在一定时期内会达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规定的控制比例,但随着人员情况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会存在超控制线的情况。(三)相关配套政策规定需进一步完善。虽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对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权限、程序、范围、类别、等级及监管等方面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也针对实施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作出了具体政策规定,但因事业单位种类繁多、情况复杂,在具体实施中仍然会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发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只能咨询政府人事部门,有时因时间不同得到的答复和处理方式也不一样,没有形成具体的配套文件,工作时缺乏文件依据。

如何做好岗位设置工作(一)坚持“因事设岗”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加强动态管理。在设置岗位时,应根据单位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进行岗位分析,充分考虑人才的晋升空间,优化人员配置,严格按照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控制线,各岗位之间、岗位级别之间形成科学合理的结构,适合单位一定时间内的人员发展需求。若岗位设置不洞散符合单位发展实际时,应及时向政府人事主管部门进行申请,及时对岗位进行调整,以便发纳核氏挥岗位设置的基础作用。(二)加强岗后聘用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聘用考核机制。科学、合理的设置岗位是最基本的工作,但岗位设置后如何进行聘后管理才是重中之重。结合单位实际,对照岗位制定切实氏者可以的考核机制,考核时应以工作业绩为主,并且充分考虑各岗位工作量,合理拉开差距,避免考核走过场,对考核合格人员继续聘任,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的降低岗位级别。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加强岗位设置后的聘用管理,充分调动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事业单位员工整体的工作能力。

结语;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好岗位设置工作就能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由此可见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对此进行浅析,也是希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叁’ 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方法

摘要:岗位设置工作的开展,涉及到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对单位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着逐步推进、程序规范、稳步实施的原则,逐步达到各岗位规定的结构比例。不断规范、健全和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起政策指导下的自主灵活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医院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

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项工作的开展,涉及到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对单位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本着逐步推进、程序规范、稳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按照情况摸底、设定结构比例、研究制订方案并组织实施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一、岗位设置工作基本内容

1、岗位类别:主要包括三类,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

2、岗位等级:管理岗位从局级正职到办事员8个等级,依次分别对应三到十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包括一至十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技术工和普通工5个等级。

3、结构比例: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包括: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4、岗位条件:岗位任职条件由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两部分构成,其中基本条件由全市统一确定,具体条件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需要确定。

5、岗位聘用:首次开展岗位设置工作原则是先平稳过渡,再深化完善,要保证事业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二、岗位设置工作基本情况

1、摸清“家底”,为设岗和聘用做准备

① 掌握单位机构编制情况。单位编制人数、机构规格、领导职数、内设机构数、各级岗位职数。

② 摸清在编在岗人员情况。单位及内设机构现有人员总数、职务、结构分布情况,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各自的数量、比例和结构,各职务层次的人数和比例,并分类做好统计。

③ 收集各类资料。机构编制部门审批成立机构的文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聘任)的文件以及年度考核、业绩成果等基础资料。

2、逐步推进、程序规范、制订岗位设置方案

经过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职工队伍的实际状况,摸清家底,找准问题,并对医院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发展总体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规划等预测未来几年所需岗位情况,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各等级岗位指标要留有余量和空间,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完成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各类岗位围绕医院发展规划的要求,遵循按需、职数控制、结构合理的原则设置相应的岗位。

3、科学合理,稳步实施,完成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① 岗位聘用条件的制定。按照不同的岗位类别制定聘用条件是设岗聘用的关键点。制定条件时主要侧重于业绩水平、学术贡献和发展潜力。仔细测算各类人才取得专业技术职务的年限和各类人才的荣誉、获奖成果等情况,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完成科研成果级别、科研获奖、学术兼职、临床业绩等、担任学科带头人、研究生导师、各种学术兼职等条件。除对于高级岗位聘用条件的考虑外,在对中级岗位的聘用条件的制定时,既要考虑到高年资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对医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要考虑到近年来迅速成长起来的高学历人才的发展需求。在制定八级和九级岗位聘用条件时,对于任现职以来,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业绩的博硕士毕业生,特别是有承担高水平课题或发表高端论文的专业人才,在进行岗位聘用时优先考虑。主要掌握如下原则:一是除严格执行文件刚性规定外,要严格控制高级职务比例,为今后引进人才和奖励院内在聘期内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留有余地,为医院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预留发展空间;二是在制定聘用条件时,注重聘用条件的可操作性和导向性,为专业技术人员发展起到激励和引领作用。

② 岗位聘用的实施。在岗位设置后开展人员聘用工作时,应使现有在编在岗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今后,可以此为起点,规范合同管理,完善考核,能上能下。对现有在编在岗正式工作人员数量和相应结构比例已超核准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的,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对尚未达到标准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的,严格控制各类岗位聘用数量,尤其是高级岗位的聘用数量,根据医院的发展和人员队伍状况逐步到位。首次设岗聘用时,不能突破现有职务数额。对管理岗位规范管理,制度入轨,建立高素质职员化队伍。如管理岗位中除纯管理岗位人员外,原执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资、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仍按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进行管理;纯管理岗位人员在首次岗位设置时保留原待遇不变,首次岗位设置后新进人员需严格按照所从事岗位职能分类管理。

4、妥善解决岗位设置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① 岗位设置管理中的难点问题主要是岗位划分的问题。科学设岗是岗位设置工作的关键。此次人事制度改革的主旨,即是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做到因事设岗、因岗择人、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因此,准确区分三类岗位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卫生部门情况的复杂性及历史原因,形成的混岗情况比较严重,对规范岗位设置带来一定难度。对于此难点问题,应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类岗位的职责任务,按照制度入轨、平稳过渡、逐步到位、规范管理的原则,妥善解决首次岗位设置时的岗位分类问题。拟主要采取以下解决办法:一是坚持以工作任务和目标的'大小为出发点,按需设岗。现有人员的职称系列、身份等因素不作为主要考虑因素。首次聘任时现有人员按照已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凡职工本人实际职务与从事岗位的要求不一致的,通过转岗聘任、岗位变动或自然减员进行逐步解决。二是对岗位进行业务分析,合理整合。通过对现有岗位及人员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把工作任务和目标分解到各个工作单元,对每个工作单元的工作职能、业务范围进行细分并梳理,兼顾各类人员结构现状,按照岗位结构比例标准,科学设置各级各类岗位。将现有工作岗位按照工作性质、任务、工作量大小、责任轻重、难易程度等进行分析归类,力求岗位划分准确科学,符合实际需要。

② 管理岗设岗问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规定,管理岗位执行专业技术工资标准的人员,保留原工资待遇不变。从现状来看,管理岗位中有9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如果不能参加专业技术岗位的设岗,会造成这支队伍的不稳定。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将管理岗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专业技术背景的岗位允许参加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如:护理部、财务科、审计科、设备科、人事科、科教科、医务科、医保科等;另一类为管理岗位,如:党办、院办、保卫科、工会、团委、总务科、物资供应科等。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划为管理岗位类、工勤类而执行专业技术标准工资的人员不能参加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只能保留原工资待遇不变,这样做很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通过调研及座谈会等形式,我们决定采取老人老办法,在首次岗位设置工作中,对在非专业技术岗位执行专业技术标准工资的人员给予照顾,允许参加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待三年过渡期后再严格按规定执行

总之,本着逐步推进、程序规范、稳步实施的原则,逐步达到各岗位规定的结构比例。不断规范、健全和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起政策指导下的自主灵活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医院的生机和活力。

‘肆’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

1.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分为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以及工勤技能岗位。

2.管理岗位的级别主要是分为1-10级,管理岗位的职责主要是负责事业单位中各事项、各个机关单位的负责人、各个科室和办公室负责人员。

3.专业技术岗的级别主要是分为13个等级,这13个等级按照级别情况又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主要的岗位有教育类事业单位中的教师和医疗类事业单位中的医师和护士等。

4.工勤技能岗分为技术岗和普通岗。普通岗位是不分级别,主要的岗位有司机、电工等。技仿桥术岗位主要分为高级技师、普通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

1.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分为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以及工勤技能岗位。

2.管理岗位的级别主要是分为1-10级,管理岗位的职责主要是负责事业单位中各事项、各个机关单位的负责人、各个科室和办公室负责人员。

3.专业技术岗的级别主要是分为13个等级,这13个等级按照级别情况又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主要的岗位有教育类事业单位中的教师和医疗类事业单位中的医师和护士等。

4.工勤技能岗分为技术岗和普通岗。普通正大历岗位是不分级别,主要的岗位有司机、电工等。技术岗位主要分为高级技师、普通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举搜初级工。

‘伍’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事业单位有哪些类别?
事业单位岗位有哪些?具体设置标准是什么?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晋升制度什么时候实施?政策内拦稿庆容是什么?
今天就详细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
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2011年以前,事业单位人员实行身份管理,即事业人员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身份进行管理。2011年开始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以后,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行政类、生产经营类、公益类三个类别。其中,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行政类事业单位,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为行政机简握构或转为行政机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公益类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将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从目前改革情况来看,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已基本完成,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还在继续推进。同时,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划分为两类。具体为: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财政配套政策,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行“收支统管、全额保障”的经费预算方式;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敬码行“核定收支、定额(定项)补助”的财政预算方式。即通常所说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经费预算形式,并且公益类事业单位之间,人员可自由流动。
同时,今后将严格控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继续实行审批制管理;区别管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继续实行审批制管理或备案制管理,逐步探索主要不以增加编制、更多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事业发展。
二、事业单位岗位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2014年7月1日起施行)出台前,事业单位人员实行身份管理,即事业人员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身份进行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施行后,事业人员由身份管理转为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人事部2006年11月17日公布)及其《实施意见》,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1.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每一种岗位类别划分不同的岗位等级。
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分别对应行政意义上的正部级、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科员、办事员。
从目前来看,事业单位“去行政化”趋势明显,很多学校、公立医院已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专业技术岗位:按照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细分为13个等级,其中:一至七级为高级岗位,一至四级也称正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也称副高级岗位;八至十级为中级岗位;十一至十三级为初级岗位。
另外,专业技术一级岗位,又称特级岗位,一般为“两院”院士、有重大贡献或重要成就的专家学者等,其岗位设置及人选确定,需逐级报人社部审批。
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特设岗位:又称临时岗位。临时行动是根据机构职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特殊情况而确定的临时措施。临时岗位不受机构内岗位总数、最高级别和结构比例的限制,在完成职责后,应按照管理机构的规定予以撤销。限制进行核对和删除。
2.各类型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实行不同的岗位类别结构比例控制。
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
(1)以专业技术为主的事业单位,专技岗位不低于岗位总量的70%。
(2)以管理职能为主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不低于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3)以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为主的事业单位,工勤岗位不低于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近年来,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已逐步社会化,相应岗位设置也受到严格控制。目前新设的工勤岗位,一般都是为了保障退役士兵等政策性安置。
事业单位各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
(1)管理岗位: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没有明确比例要求,一般最高等级以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规格为准,如七级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最高等级为七级职员,按照编制数量及领导方式可设一定八级职员(一般为1-5名)。
(2)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1:3:6,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3)工勤岗位:工勤岗位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岗位总量的比例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岗位总量的比例为5%左右。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三类岗位结构比例,以及各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只是全国总体控制指导目标,一般各省会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对规则进一步细化,或根据行业类别单独明确岗位结构比例。
3.各岗位任职条件。
(1)管理岗位:至少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职员以上,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四级职员以上要求本科学历。工作年限方面,三级、五级职员,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工作两年以上;四级、六级职员,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工作三年以上;七级、八级职员,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工作三年以上。 一级、二级职员已经属于部级领导,按照干部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2)专业技术岗位:初级、中级、高级专技岗位要求分别具有中专、大专、本科以上学历。虽然不具备规定学历,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着、贡献突出、符合任职条件的专技人员,也可根据需要聘任相应的专技职务。
在符合条件有岗位空缺的情况下,专技人员可以跨级别晋升,从初级晋升中级、从中级晋升副高、从副高晋升正高,即我们常说的大晋升;也可以在级别内晋升,即在职称岗位内晋升等级,比如中级职称从十级晋升九级、从九级晋升八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晋升”。级别内的小晋升,原则上不允许跳级。“大晋升”的时间比较明确,一般初级满4年,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可以申请晋升中级十级岗位;中级职称任职满5年,取得副高专业技术资格,可以晋升副高七级;副高任职满5年,取得正高专业技术资格,可以申请晋升正高四级。“小晋升”的时间各地略有差异,一般来说在一个等级任职满2-3就可以晋升下一个等级。
(3)工勤岗位:一级、二级工勤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三级、四级工勤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岗位。
三、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
公务员有职务职级并行,事业专技、工勤人员岗位等级不受层级限制,而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受机构规格限制,发展空间很小,很多县级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干到退休都是九级职员。为解决基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晋升问题,2021年中央印发《关于县以下事业单位建立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的意见》,明确从2022年1月开始在县以下事业单位实行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也迎来“职级并行时代”。
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目前全国除少数地区落实政策外,其余地区仍处于政策解读、方案制定、酝酿套改阶段。参照2019年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经验,预计全国县以下事业单位要全部普及“职级并行”至少要到2023年底
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执行职员等级晋升制度,主要有三个核心关注点。
1.晋升上限
按照政策精神,县一级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理论上最高可以晋升五级职员,即正处级。相比以前的正科级天花板,改革后,理论上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的晋升空间和公务员已经差别不大。
2.职数限额
和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一样,事业单位管理岗晋升等级也有职数限制。其中,五级职员一般不能超过管理岗位总数的2%,六级职员不能超过10%,七级和八级职员不能超过60%,且七级职员不能超过七级职员和八级职员总和的50%,九级和十级职员没有限制。
一般来说,五级、六级职员名额会由组织部门在县域所有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总量内统筹设置。
3.晋升规则
晋升五级职员,要求任职六级职员5年以上;晋升六级、七级和八级职员,均要求在下一个等级或岗位任职满四年以上。从十级晋升九级,年限要求是两年。所有晋升过程中,年度考核获得优秀等级一次均可减半年,与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一致。
需要特别强调两点:一是晋升制度只针对县区和乡镇两级事业单位,地级市事业单位人员不享受此政策。
二是晋升对象只针对管理岗位人员,专技和工勤人员不适用政策。实际上,改革后专技人员晋升空间仍然比管理岗位人员大得多。

‘陆’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原则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原则如下:

管理岗位的设置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事业单位岗位是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单位初审:

招聘单位指定专人负责资格初审工作,在报名期间查看本单位的网上报名情况,根据应聘人员提交的信息资料,对前一天的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初审,并在网上公布初审结果。如果招聘单位在几个工作日内(各地方规定不同)。

未对报名人员信息进行处亮纤理,则视为初审通过。网上报名期间,招聘单位会公布咨询电话并安排专人值班,提供咨询服务。对通过资格初审的人员,招聘单位应留存应聘人员的报名信息,以供资格审查时参考。

‘柒’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原则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会有关于事业单位相关知识的题目出现,考查学员对于事业单位相关规定的了解程度。
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根据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的岗位。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原则是:科学合理、精简效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要求是: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事业单位岗位的具体划分,通常划分成三种类别,分别是: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技能岗。
管理岗位的级别分为1级—10级,通常适用于事业单位当中的主要负责人、各机关负责人以及各科室或者办公室人员等。管理岗位级别分别是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和干事员。新入职的事业单位人员通常会从干事员做起,逐级升迁。在升迁过程中,除了副处级升正处级和副厅级升正厅级需要在原来岗位任职满2年,其他岗位晋升都要在原来岗位任职满3年。
专业技术岗的级别通常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具体划分为13个等级,通常适用于教育类事业单位中的教师、医疗护理类事业单位中的医师和护士等人员。专业技术岗当中的正高级职称包括1—4级;副高级职称包括5—7级;中级职称包括8—10级;初级职称包括11级—13级。竞聘一级、二级芹乱技术工岗位,须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并具有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竞聘三级、四级技术工岗位,须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并具有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竞聘专业技术十级至五级岗位的,需通过相关考核评审,且分别在专业技术岗下一级岗位上分别工作3年以上;竞聘专业技术十一级岗位,需通过相关考核评审,且在专业技术岗十二级岗位上工作2年以上;竞聘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需通过相关考核评审,且在专业技术岗十三级岗位上工作1年以上。不过,获省、部级以上技术比赛名次或技术革新、技术发明成果证书的技术工,应聘一级、二级技术工岗位时,在下一级岗位工作的年限可放宽1至2年。
工勤技能岗的级别有两大类,分别是技术工岗和普通工岗,普通工嫌伍档岗不分级别,通常适用于事业单位中司机、电工等岗位。技术工岗依次分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工勤岗每往上晋升一级,需要在原来的岗位上任职满5年。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满足工作年限基础橘春上,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行业考评;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满足工作年限基础上,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工作时间不定),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捌’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岗位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第四条事业单位要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第五条国家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国家确定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规模以及隶属关系等情况,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


第六条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人事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有关行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


第七条事业单位根据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

阅读全文

与如何设置事业单位岗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婚姻登记公序良俗有哪些例子 浏览:174
技术型数字经济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浏览:862
0605爱情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913
婚姻中穷家庭的女人是怎么样的 浏览:991
事业单位考试怀疑分错了怎么查 浏览:622
心酸的婚姻是什么 浏览:801
没有经济收入如何形容 浏览:784
天津幸福花在哪门票多少钱 浏览:964
王者经济低的时候怎么办 浏览:538
爱情什么是依赖感 浏览:762
非常完美女生怎么对待男生 浏览:724
93年的男孩今年婚姻状况如何 浏览:960
北京品牌故事创作多少钱 浏览:1002
出售幸福二代250摩托车多少钱 浏览:517
幸福在江永什么意思呢 浏览:101
云南河口市经济怎么样 浏览:730
没主见的吱吱的故事读后感怎么写 浏览:645
抖音百变美女怎么弄 浏览:608
福利事业发展中心是干什么的 浏览:50
健康知识普及讲座流程包括哪些 浏览: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