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规范化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是我们党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和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临澧县委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党组织功能为内容,以落实党建责任制为保障,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近期,临澧县委组织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县机关事业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思考,并由此形成一些对策建议。
一、临澧县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截至2014年底,该县共有党的基层组织920个,其中党(工)委35个、党总支33个、党支部852个,党员23296名。党的基层组织中,有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446个。临澧县委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揽,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中大力开展“三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以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等“五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体系,突破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做法是:
(一)党建阵地标准化。该县加强党建阵地硬件设施标准化建设力度,按照“集中统一,简便实用”的原则,各单位普遍建立了党组织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党建宣传栏的“两室一栏”。基层党组织办公室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柜及相关学习资料,档案柜内各种台账资料齐全,分类装订规范;党员活动室均能容纳机关全体党员开展活动,配齐了标志牌、党旗、党徽、会议桌椅、远程教育资源片库等,开通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在机关院内或走廊的醒目位置设置了党建宣传栏,统一定期更新党建工作宣传内容,并达到防风、防水、防画、防腐的“四防”标准。
(二)工作制度规范化。各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结合实际,主要建立完善四个方面的制度。完善党组织工作制度,包括党务公开、组织生活会、党组织书记述职测评、换届选举、党风廉政建设、党建工作纪实通报、日常工作台账管理和党务活动经费保障等制度。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包括“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及不合格党员处置、学习培训、联系服务群众、流动党员管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等制度。完善发展党员工作制度,每年制定党员发展规划,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加强教育培养,把握标准程序,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完善党费、扶助金收缴募集制度,按照标准收缴党费和募集扶助金,实行专账管理,及时足额上解。各单位将制度汇编成册,同时将党组织基本情况以及“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学习培训、党务公开、民主评议和不合格党员处置制度等上墙。
(三)党建活动经常化。在认真抓好党建基础性工作、开展日常性活动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按照“组织关系不变,双重教育管理”的原则,创新活动载体,引导1745名居住在安福镇各社区的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走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该县科学设置多种服务岗位,将在职党员分别编入相应的社区及网格党支部,要求在职党员根据社区党组织安排和自身能力、特长等情况,积极认领服务岗位,大力开展以“工作在单位、奉献在社区”、“亮身份、作表率、比服务、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踊跃参加清扫卫生死角、清除“牛皮癣”等劳动,整个活动得到了社区群众的高度评价。同时,各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创建、“公开承诺”、“党员示范岗”评选等活动,定期开展业务竞赛、技能比武和先进典型评选表彰,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极大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当前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关建设有“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有些单位主要领导从严管党治党意识不强、落实不力,认为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党建工作是软任务,只埋头抓经济工作,抓业务管理,把业务工作当成硬指标去完成,对支部建设思考得少;部分基层党支部书记忙于应付日常事务,一些党务干部对党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不实,加之开展党建活动专项经费较少等条件局限,致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党组织建设有“重形式、轻质量”的倾向。部分基层党组织贯彻执行党内制度的力度不够,注重形式方面比较多,讲求实效方面比较少,存在着“制度挂在墙上、落实不到行动上”等问题。有的党支部组织生活重表象,习惯用业务会代替组织生活会;有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质量不高、效果不好,讲成绩多、提问题少;有的党组织负责人怕得罪人不愿监督,对个别党员违纪违法行为放任自流、视而不见。有些党支部开展党员教育活动,随意读一读报刊、杂志类文章,不重视“党员是否听进去、听进去多少、效果究竟如何”,把党员日常教育单纯当成任务来完成。
(三)党支部工作有“重常规、轻创新”的倾向。很多党支部开展活动局限于会议式、教育式,习惯于“书记讲、党员听,领导部署、党员记录”,机关党员对党的工作参与讨论、发表建议少。一些党支部书记怕动脑筋,怕花时间,不敢大胆探索创新,以致活动开展缺乏创意,党员被动应付,感觉枯燥乏味。特别是一些基层党组织把支部活动空间封闭在支部党员中,往往缺少与党外群众的沟通和联系。
三、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围绕中心,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经济能力。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不同,任务不一,但党组织围绕中心做好党员工作的职责和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基层党组织只有围绕中心开展活动,才能确保党支部工作的正确方向,真正把党建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党建工作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握正确方向,谋划发展大事,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努力寻求基层党组织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做到党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实行“两手抓、双肩挑”,在布置、检查、考核业务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考核党支部工作,真正体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出发点,使党支部工作真正收到实效,为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版提供坚强保障。
(二)抓住关键,选优训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基础在党支部;而做好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关键在党支部书记。着力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党组织领导班子,督促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届期意识和组织观念;党支部书记处在最基层的岗位上,要做好机关党组织书记选配、培训工作,将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群众拥护、熟悉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党员干部推选为党支部书记;通过系统集训,经验交流,领导传帮带等办法,提高支部书记思想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工作,及时评比表彰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同时,按照机关干部总数的1%—2%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党组织活动经费按照不少于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总额的2%列入单位行政经费年度预算,为党组织服务群众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按照规范适用、功能完备的要求,完善机关党组织活动和服务阵地,切实提高机关党组织的工作水平。
(三)从严要求,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质量。过好组织生活,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是确保党员接受组织教育和监督的根本措施。要完善党小组设置,强化党小组落实支部决议、检查督促党员发挥作用的职能;要确保组织生活按要求及时开展,保证组织生活时间上不被挤占、内容上不丢项目、落实上不走过场。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党支部书记要认真组织,对组织生活及时安排,保证组织生活及时进行。要努力提高党组织生活的质量,要下决心提高民主评议党员、小组生活会的质量,解决好党内批评难的问题,保证正常健康的党内关系。要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对基层党组织、党小组组织生活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逐步解决过组织生活不严肃、坚持不经常,重表象、轻质量等问题,完善组织生活制度。
(四)突出重点,推动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深化拓展机关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为民服务主题活动,贯彻落实县委《推行为民服务四三工作法的试行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干部原则上每人结对帮扶一名困难群众。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机关党组织要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做好供需对接,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主动认领服务岗位和服务事项。在职党员要根据自身特长和服务意愿,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实行机关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组织在职党员每年参加社区(村)志愿服务活动应不少于2次,有条件的党员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1-2件实事,建立健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工作长效机制。
(五)改进作风,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执政党的形象。全力打造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的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员集中培训、干部实践锻炼、述学评学考学、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等制度,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行业比武、业绩评比等活动,充分整合“领导讲坛”、“书记讲坛”、“党员讲坛”等机关党组织资源优势,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改进机关服务作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创建“四型”机关等做法,着力解决庸懒散拖、推诿扯皮,工作不落实、服务不主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脱离群众的问题,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具体要求,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细胞”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将中央“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要求落到实处。
② 请帮我写一份关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或建议
事业单位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它的产生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背景。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定义和外延不规范,基本定位和公益服务的目标模糊。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现有的体制已经阻碍了事业单位的经营和发展。因此,进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益服务体系已事在必行。一、目前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1.发展过程中缺乏规划,存在不合理扩张问题。2.政府和市场的责任边界不清。3.某些领域改革存在市场化“过度”问题。4.普遍存在放权过度、约束不足问题。5.国有资产监管不力。6.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较大缺陷7.过程缺乏统筹规划,制度建设滞后。二、原因分析1.人员规模的扩张也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就业安置需要而非事业单位本身的需要;2.仍然存在明显的政府职能“越位”问题;3.对“企业化”转制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选择,更多的依据自身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而定;4.不少事业单位中,“内部人控制”问题相当突出。5.从改革实施方式看,主要依靠部门和地方政府为主实施,改革进展有很大差异。6.体制存在缺陷的原因:(1)仍然存在突出的条块分割问题;(2)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责任划分不合理。7.监管缺乏有力措施:一些单位把所拥有的场地、设施大量出租或利用其创收,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损失。三、进行有效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对策:1.必须牢固树立以改革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必须先行确保内部机制改革全面到位。3.必须切实把握产权制度改革这个重点。4.必须高度重视改制职工的分流安置。5.必须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改制办法。
③ 如何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第一,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这是改革的基础和切入点。要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从事公益服务的三大类别。同时,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单位,把主要承担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把主要承担一般性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第二,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要严格认定标准和范围,承担行政职能的认定依据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要区分情况实施改革,结合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能转职能的不转机构,确需转机构的调整为内设机构,必须单独设置的按照精简效能原则设置。要确保“两个不突破”,即不突破现有各级政府机构限额、不突破现有人员编制总额,防止出现新的膨胀。
第三,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要推进转企改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改革,转换机制,逐步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同时要完善过渡政策,在五年过渡期内国家给予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做好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接续,确保待遇水平平稳衔接。
第四,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这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改革的长期任务,也是改革总体目标的主体内容。一要改革管理体制。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减少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要探索管办分离,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把不宜由政府行使的职责分离出去,把必须由政府履行的职能保留下来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解决目前政府部门直接举办和管理事业单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等问题。要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二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要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属性。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作为一种新的运行模式,要在先行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进。三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要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四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五要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要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要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保持待遇水平平稳衔接。统筹考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六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绩效考评、信息披露、社会公示和听证等各项制度,加强审计和舆论监督,进一步实现监督主体多元化、监督方式多样化、监督内容更全面,确保事业单位不偏离公益目标。七要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
第五,大力发展民办公益事业,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按照构建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益服务新格局的要求,充分发挥好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个角色的作用。一要强化政府“保基本”的责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关系基本需求的公益服务,加快发展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公益事业,切实保障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就医、上学等公益服务需求。二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有利于扩大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也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改革创新。要完善相关政策,推进公平准入,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同事业单位公平对待。三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社会资本投资创造良好环境,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第六,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着力构建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投入机制。要改革和完善财政支持方式,按照国家政策和以事定费的原则,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办法。要推进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改革,确保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④ 请结合当前形势谈谈如何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考试要用,回答的尽量官方些
3.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3.1理顺政事职能关系
发展社会事业、满足社会公众对社会事业不断增长的需求是
全社会特别是政府的责任。发展社会事业、提供社会事业服务可
以通过社会提供(市场部f】提供、非营利部门提供),也可以通过政
府提供。由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产品与服务多属于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
品.政府越来越多地介入其中并承担发展社会事业的基本职能。
政府提供成为社会事业服务最重要的提供方式。因此,事业单位
的职能足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延伸,两者关系是:政府机关负责
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事业单位负责生产公共服务,政府机关以
行政方式(组织与管理)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事业单位以直接生
产、直接服务方式履行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职能。必须通过
合理界定现有事业单位职能,区分不同性质的职能并依据职能对
现有事业单位科学分类。逐步剥离非事业性单位、职能,从而以公
共服务为基础重新构建政事职能关系。
3.2完善资产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建立区别于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
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理顺各相关部门职责权限,财政部门、
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f口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中各司
其职、各负其责。允许、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探索完善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运作模式。建立出资人制度,构造新的国有资产产权运
营主体,由专司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委托国有资产经营
公司行使法人财产权利,对事业性国有资产进行集中管理,实行
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模式,即新组建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事
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运营主体,代表政府对接管的事业单位国有
资产进行整合、管理和经营,在保证资产安全、公共服务职能不受
损害前提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增值。
4.结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的分工不断旱现出明
细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事业单位也面临着全面转轨和转型,特别
是事业单位的人才管理,面临着转型期间各种体制机制的矛盾和
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人
才的智慧和优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⑤ 如何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大贯彻执行力度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科学的积极的制度的建立,能降低“风险”、坚持“勤政”、促进“发展”。
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牵制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费用报销开支标准等一系列制度的建设,并不断的进行完善。
二是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批制度。让有财务管理技能、熟悉财政法规、政策的专业人员对单位内部开支进行初步审核,加强对各项经济业务开支的事前控制,关口前移。
三是加大制度贯彻落实力度。只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避免走过场、形式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合理设置财务岗位,确保岗位权责明确合理设臵财务岗位有利于加强单位财务管理,有利于分清职责,相互制约,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一是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设臵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或者委托代理记账机构进行代理记账,建立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每个财务人员的岗位和职责明确、清楚。二是贯彻“钱账分开”原则,不得由一人办理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三是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四是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健全透明预算制度全面推进预算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是最好的监督。新预算法明确将“预算公开”入法,形成了刚性的法律约束。同时,针对预算细化问题,新预算法强调各级预算支出要按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从中可以看出,预算公开可以让社会知道“政府钱袋子”里的钱“往哪里花了,花得是否合理”,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挤压“乱花钱、乱报账”的空间,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得规范、安全、有效。所以,预算公开有利于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加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优化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上级安排的专项资金也越来越多,财政部门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对社保、支农、教育等专项资金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一是要建立切实有效项目管理制度,并从流程上规范化。铅模制度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各资金使用单位通过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资金的申请、下发、使用、报销结算的全过程进行制度规范,并完善相应的操作流程。二是要强化财政监督,加大财政监督执法力度。对各项专项资金不仅要进行财务收支情况检查,而且对资金运作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重点对资金管理使用、项目计划落实等方面进行检查,实现全方顷缺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使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贯穿于财政活动的全领域、全过程,使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提高公务卡使用效率,提升财务管理效率。随着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当前作为财务管理重要环节的现金支付和报销方式,仍然落后于现代科技发展,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使用公务卡结算,既不需要财务人员从银行提取和保管现金,也不需要工作人员提前向单位借款,简化了手续,减轻了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财政财务部门还可以有效监控支付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单位财务人员可以对公务消费的时间、地点、消费金额、商户名称等多项明细信息知晓,并与发票及刷卡凭证一一核对审核,杜绝利用虚假发票报销等漏洞,对于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加强财务法规学习,增强依法理财观念目前大部分单位重资金争取,轻资金使用,导致资金管理及运作水平较低。因此提高单位负责人及财务人员依法理财的法制观念雀激辩,是规范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负责人是整个制度贯彻的核心,要加强财务法规学习,一是单位领导必须从主观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财务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支出的审批签字,还包括预算管理、财产管理、资金使用和审批等权利和职责。单位领导作为财务责任第一承担者,应加强对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特别是《会计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一些规范行政单位财务行为的规定,以提高领导管理水平。二是抓好会计队伍的建设,抓好财会人员的会计法规制度的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和政策水平,强化财务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使其严格履行职责,当好领导参谋。
强化外部监督,切实提高监管质量近几年,各相关部门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起到了较有效的监督作用,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仍有不足之处。因此各监管单必须对监管的方式、监管的资源、监管的时效等方面进行提升和整合,从而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切实提高监管质量。一是坚持在搞好事后监督的同时向事中、事前延伸的方向,进一步提高监督检查的质量,使财政资金处于全程监管之下,实现无“盲点”。二是可以对经费支出的内容及时进行分析,对重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监控,特殊专项经费跟踪调查,实地实时监督;三是可以通过上下年度之间的纵向比较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查找经费支出的不合理成分,分析原因,加以纠正。四是加强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公开。加大机关财务预决算、政府采购、基建工程等信息的公开力度,加强权力运行监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关单位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的重要环节。对保证公共支出、社会安定、事业发展、党风廉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实上,也只有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才能有效解决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行政事业单位能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