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非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是什么意思
非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就是在事业编制之外的,事业单位自行聘用的人员,就像企业聘用一样,不由财政拨款。
一般情况下,在编人员是正式员工,非在编人员是非正式工或者是临时工。福利待遇有差别,工资基数也不一样,尤其退休待遇不一样。这种情况各个地方普遍存在。
领取事业单位考试资料
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两种人员都是聘用制的。不存在什么“固定工“和”合同工”。所谓编制人员就是具有国家(人事部门)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其基本工资和地方性补助都是财政拨款的,要进入编制都要经过公开招考的。非编制人员就是事业单位自行聘用的(包括临时工),就像企业聘用一样,不由财政拨款。
何为聘用制: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事业单位与职工基本人事关系的一种用人制度,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的身份属性通过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确定。事业单位传统的用人制度是职工一旦被调入或分配到其单位,就终身成为该单位的职工。聘用制就是要将传统的用人制度改革成为合同契约式的用人制度。所以就不存在“固定工“和”合同工”。
受聘人拟任工作岗位或职务一般通过竞争取得,确定的形式可以签定聘任合同,也可以签订聘约,或颁发聘书,也可以签订目标责任书。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对某一职工既要通过聘用制确定基本人事关系,又要通过聘任明确具体岗位职务。
合同工:是指企业、事业单位通过签订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人,合同一般采取书面形式,内容包括时限、任务及共同遵守的各项义务等。1986年中国用工制度改革以后招收的各类工人一般都是合同工。
非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是什么意思
⑵ 医院护士有编制是什么意思
公立医院的护士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事业编制,一种是非事业编制。事业编制也即正式在编的护士岗位,属于公务员待遇,就稳定性来讲,一般高于合同制护士。一般是由当地的卫生主管部门统一招聘分配,人事档案归卫生部门统一管理。
合同制护士是医院自主招聘,与通过招聘考试的护士签订劳动合同的一种用工形式,与企业中雇佣员工本质上是一样的。
合同制护士是医院自己发工资,编制护士是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根据职称,学历,岗位等定级后制定工资,当然一般两者都会有院内奖金。
其实现在公立医院改革,很多医院实现了同工同酬,除了保险缴纳基数不一样以外,一般编制护士缴纳五险一金的比例高于合同制护士, 除此之外,相同资质的同一岗位护士工资收入上基本差不多。
医院护士带编制的人员:就是具有国家事业单位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其基本工资和地方性补助都是财政事业全供,人事档案管理按公务员序列执行。
护士的编制结构分为三种:
1、事业编制(正式员工);
2、合同制(人事代理);
3、临时工(目前我省公立医院护士基本上没有劳务派遣)。
护士编制和人事代理护士、临时工护士的区别如下:
(1)编制护士:享受事业单位所有的福利待遇,包括住房补贴、住房分配(价格非常低、单位集资房类)、住房公积金,可以提拔为领导岗位、五险一金等,薪酬高、工作的稳定,享受公务员医疗待遇。工资及档案人事管理参照公务员序列执行。
(2)人事代理护士:人事代理就是和医院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式人员,人事代理基本上无法提拔为重要的领导岗位,没有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以及集资房的分配名额,如果人事代理能聘上副高及以上职称的话,可以转隶为在编人员。具体工资结构由医院(基本工资)工资系数按职称和年限评比、科室效益(奖金)共同构成,档案由人才市场或医院人事部门管理。
(3)临时工护士:护士的临时工为一般基层员工,享受基本工资和科室奖金及个人社保的福利。待遇普遍较低干活最累。工资由医院(基本工资)工资系数、科室效益(奖金)共同构成,档案由人才市场或医院人事部门管理。
即事业编制,否则就是合同制。待遇有区别。
医院护士有编制,实际就是有事业编制,这不同于公务员编制,靠财政拨款的事业编制人员待遇上略低于公务员。
说个实例,这两年开始实行的车补,公务员无论什么级别都有,靠财政吃饭的事业单位,除了副县处级及以上领导有车补外,其他人员统统没有。另外,退休后待遇也有点差别。
医院属于事业单位编制,收入主要靠自己挣。各医院定编后人数总额不会变化,过去增加编制都挺难,只能空一个补一个进去,所以很多医院工作人员中等待入编的人不少,医院还得拿非常有限的空编名额去引进特别需要的人才。
本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有一家事业编制的医院,多年前就是一个卫生所的规模,编制只有几十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九百多人了,编制还是只有几十个。那么多人全是聘用合同制。
多年来,医疗单位增加编制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和相关政策支持,才可能经过层层审批,获取非常有限的增加编制名额,非常难!
医院有编制和无编制护士有什么区别吗?
几年前因为在本地一家三甲医院住院认识了一位科护士长,人家就是二十多年前被聘用到医院的合同护士,后来有几次考编机会,都没有考上,这并不代表人家工作能力不行,在竞聘护士长时,医院经过综合考虑后,聘其为专科护士长,一干就十多年了,在说到待遇时,除了基本工资是按聘用人员标准执行,比同期有编制护士少几百块外,发放的其它福利都是一样的。
不过,因为五险两金缴费低于编制护士,退休工资待遇参照企业执行,比有编护士低一些。
随着医院去事业编制进程,老人老政策,有编人员按老政策执行,人退了编制就自动消失,新人全部都是合同制。这还有待时日来完成。
目前看,只有乡镇、社区医院编制会保留下来,如果连这点想头都没有,那更没有多少人愿意去了,在岗干着的也不会安心。
本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情况好得多,没有空编的情况,等待入编的人不少,条件好的乡镇卫生院也如此。而少数远离城市,位于大山里的乡镇卫生院,存在空编情况,只要符合条件去了就解决编制,还是没有什么人愿意去,
去的次数多了,看着有些工作开展时,缺人手,力主培养当地子弟,学成归来服务家乡,还是不够用。当地很多年轻人的想法是走出大山,还想回去的会有几个呢?指望外面的人去,最后能留下来的也非常少。
我是康医生,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在公立医院里,护士的身份分为三种。第1种正是事业编制。 第2种人事代理。第3种合同制护士。
三个身份工资依次递减。
坐标郑州,在我老婆的医院里面。人事代理至少比合同制护士基本工资高3000~5000。加上奖金系数的细微差别。到手的工资可能相差在6000到7000左右。
以ICU的护士为例。在人事代理护士工资27,000元左右的时候。合同护士工资大概19,000到2万,相差在7000元左右。相当于效益不好的医院里护士一个月的工资。
但是其他待遇基本相同,逢年过节发的礼品购物券都是一样的。
部分医院的部分护士确实有编制,而且以年龄大的护士为主,有编制的年轻护士已经很少了,大多都是合同制或派遣制。
有无编制的区别体现在薪资福利待遇、工作稳定性、晋升、退休待遇等诸多方面。
一,为什么有些护士有编制?是啥编制?首先可以明确一点,但凡是有编制的护士,一定是公立医院的护士,民营医院的护士肯定不存在“编制”一说,因为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性质存在本质区别。
公立医院,比如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县区医院、地市级医院,它们属于事业单位,且多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即部分开支由财政拨款、部分开支由医院通过自己的途径筹集。既然性质是事业单位,那么有一部分医生、护士等员工就属于事业编制。
反观民营医院,自负亏盈,与财政拨款不搭边、与事业单位更不搭边,本质上属于“企业”或“公司”的范畴,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后勤保障人员,都属于“企业员工”,没有事业编制。
既然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那么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护士都是事业编制呢?为什么拥有事业编制的护士以年龄大的护士为主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事业编制的公立医院与其他机关事业单位一样,编制规模是有限的,与公安有辅警、城管有外聘人员的道理一样,在编制规模有限、工作量或业务量又较高的矛盾下,招录非编制人员是解决上述矛盾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
2,有些护士没有编制也是出于管理、成本的考虑,从成本角度来说,毕竟医院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凡事不能过度依赖财政拨款,用人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自筹”,因此用人成本越低越好,而非编制人员正好符合这一要求;
3,最后就是医院“去事业编”进程的要求。前几年在“去事业编”的大背景下,有编制的护士退休之后,编额随即取消,新工作的护士也不再占用编制,而是合同制或派遣制。这就是为什么编制越来越少,且编额多被年龄大的护士占据的原因所在。
二,护士如今的用工形式、待遇差别当下,除了少部分护士有事业编制以外,在“限编”、“去事业编”的大背景下,绝大部分的护士有两种用工形式,一是合同制、二是派遣制。
所谓合同制,即护士直接与医院签订用工合同,档案由医院人事部门或者人才市场管理;在收入构成方面,除了基本工资以外,根据工作年限和职称,发放一定系数的科室奖金。因为与医院直接签订的用工合同,所以也直接归医院管理,这一点与事业编制的护士差别不大,差别较大的是晋升方面不占优势。
第二,“派遣制”。派遣制就更好理解了,本质上不属于医院的职工,而是与第三方劳务公司、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第三方公司再派遣其到医院工作,薪资待遇的多少一般由劳务公司决定,医院不与其直接发生薪资发放关系。派遣制的护士在晋升、薪资待遇、工作稳定性等方面都不及合同制护士,而且多从事最苦最累的基础护理工作。
其他福利待遇方面,比如过年过节发放的水果蛋糕、粮米油盐等,三种类型的用工差别不大。不过,有些地区的事业编人员有精神文明奖,合同制、派遣制的护士当然就没有资格发放了。
第三,事业编制护士有哪些方面的优势?“有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稳定性上
拥有事业编制的护士,工作稳定性最高,解聘权不在医院,而在于上级主管部门,正如教师的解聘权在教育局一样。如果没有重大工作失误或者犯严重错误,基本上属于“铁饭碗”;
合同制员工的稳定性次之,比派遣制的稳定性相对要高一些,毕竟有劳动合同的约束。而对于派遣制护士而言,如果业务量骤降,最先失去工作的也恰恰是这个群体。
2,晋升方面
在晋升方面,在业务能力、工作年限、职称等基本一样的情况下,事业编制的护士肯定能得到优先考虑,其次是合同制,而派遣制很难得到晋升。
3,工资收入和调整方面
收入方面的差距很明显,同工同酬基本上很难实现。
工资调整方面,事业编制的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调整,而合同制、派遣制的调整关键看劳动合同是如何规定的,几年不调整也是很正常的。
4,其他待遇方面
五险一金方面,事业编制的护士一般足额缴纳,而合同制可能是最低标准缴纳;至于派遣制,第三方劳务公司为其缴纳,一般最低基数缴纳,住房公积金很可能缺失。
5,退休待遇方面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为在职期间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较高,有时候还有补充养老,比如职业年金,因此退休后的待遇是不错的,一般养老金能发到工资的80%左右。
至于合同制和派遣制,虽然养老金的高低也取决于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但因为在职期间缴费基数低,所以待遇上还是与前者有差距的。
综上,所谓的“护士有编制”,指的正是事业编制,不过如今医院在“去事业编制”的大环境下,有编制的护士越来越少了,尤其是新入职的护士,多以合同制和派遣制为主。
护士有编制对于年轻护士来说,是捆仙绳,对资深护士来说,是一份保障。
这年头,有编制的护士越来越少了。当下,医院内的护士身份主要有四种,一种是有编制的,一种是人事代理,一种是第三方劳务输出,还有一种,是上班了,但什么都没有的临时护士。
这其中,地位和安全感最好的是编制护士。
有编制的护士,多是由以前沿袭下来的,这些护士年龄一般就接近四十岁了。
相对年轻的护士,是通过考编进来的。但以后,这种有编制的护士会越来越少了,因为医院会把有限的编制留给医生,而不是护士。护士人事代理的,合同制的一抓一大把,医院管理层会把编制这种有限的名额用在医生身上,留住医生,而不是护士。
眼下的情况下,一个科里,有编制的医护人员寥寥无几,且多是40+以上的医护,年轻的医护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人事代理的。
别问我为什么知道?最近才进行的医院医务人员年度考核,一个接近20个人的科室,有编制的医护人员才3个。
感谢悟空邀请,编制这个东西,就好像笼子,看似遮风挡雨,衣食无忧,实际上也失去了自由,用自由来交换衣食住行,是否值得,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
以后的趋势都是合同工,一个是减少国家负担,另一个是增加人才流动性,实际上现在医院很多都是合同工,而且同工同酬,减少了束缚,增加了流动性。
有编制的护士是编内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比没有编制的护士强。
简言之,没有编制的护士,就是医院的编外人员。
有编制当然好,属于正式工,无编制也就是合同工,两者的酬劳有差别,每个单位不一样,但是现在国家提倡同工同酬可是还有大部分医院做不到,没编制还是工资低了些。入职时有学历限制,文凭不够只能差钱了
⑶ 护士有编制和无编制的区别,两者究竟差在哪
【导读】随着护士这个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加之,国家相关政策,医院及诊所对护士的需求量也随着增多,不过由于由于编制有限,大多数医院都采取编制内护士和编外合同制护士的双轨管理模式。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编外护士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同工不同酬、职称晋升慢、没地位没面子等问题困扰着合同制护士。那么今天就来谈谈护士有编制和无编制的区别,两者究竟差在哪?一起来看看吧!
事业编护士与合同制护士的区别
合同护士又称编外护士,她们虽然受过专业教育,拥有护士证,却没有正式编制。在不少医院,合同护士占一半以上,承担着大部分的护理工作。虽然2008年实施的《护士条例》规定,正式编制的护士和合同护士要同工同酬,但是,在某些医院,这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待遇不公使合同护士流失严重,“护士荒”愈演愈烈。
1.档案归属不同
合同护士档案可以医院人事部门保管,或者需要存放于当地人力资源市场。编制护士为本地卫生局存档。
2.雇佣渠道不同
合同制护士是医院与护士签劳动合同,编制护士是本地卫生局招聘入编制,分配到具体工作的医院上班。
3.工资发放不同
合同制护士工资为医院开支,编制护士是卫生局根据护士资格、职称、学历、岗位制定工资标准。
4.工资调整不同
在编护士统一执行国家卫生部门工资调整,合同护士工资级别调整依医院本身工资制度而定。
5.保险
在编护士为各地卫生部门统一按劳动法律缴纳保险福利,合同制护士缴纳保险依医院福利待遇制度而定。
6.退休待遇不同
在编护士拿“退休金”,是退休前基本工资的80%以上。而合同护士为“养老保险金”,是退休前每月交保险的回馈。
合同护士有多“便宜”?
工资:科室不同收入也不同。合同护士平均两千元左右,比正式工少三分之一;
奖金:有的科室规定合同护士工作半年或是一年后才能拿奖金,而且最初的奖金系数很低。有的科室还规定要封顶,正式护士则可以多多益善,合同的就只能拿封顶的数;
医疗保险:正式工报销95%,合同工报销70%;
养老保险:刚参加工作时医院都给上最低档位的养老保险,自从提倡同工同酬,现在都按工资比例缴纳保险。但我的同学所在医院的情况是,正式工医院全掏,合同工自己负担一半;
公积金:刚参加工作时医院都给上最低档位的,现在公积金是医院按国家规定支付。但大多数医院合同工的公积金是正式工的三分之一;
补贴:包括物价上涨补贴、住房补贴等一系列政府补贴费用在这家医院统称“菜篮子钱”,按照规定是合同工和正式工每人都有,是按照人头发放的,合同护士只得到正式护士的一半,同时也没有房补。
年终奖、绩效奖等:合同护士依旧只能拿到正式护士的一半。
由此可见,与事业编护士巨大的差距,让不少合同护士对医院缺乏归宿感和认同感。
除此之外,合同制护士会有一种朝不保夕的危机感。医院里很多人有这样一种观念,就是合同护士水平不行,一遇到出了问题,就会有人说,他们是合同的。所以一般合同护士在工作时要更加小心翼翼,因为一般签短期合同,只要出现差错医院就会终止合同,也就意味着失业。
编制外护士与编制内护士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如,在收入、住房公积金、部分保险等方面,正式编制护士优于合同制护士;合同护士参与管理及晋升的机会要明显少于在编护士。合同护士的出现,从某方面反映了护士岗位的巨大需求,这让我们看见护士这一行业的前景。然而,合同护士的处境,却和这个行业的巨大需求不成正比。更令人忧心的是,合同护士所遇见的差异化对待。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布的关于“护士有编制和无编制的区别,两者究竟差在哪?”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总的来说未来医药行业发展趋势非常可观,所以建议有意向的考生,尽早学习报考,早日成为医药行业的一员,为祖国医药行业发光发热。
⑷ 非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是什么意思
非编制人员就是事业单位自行聘用的(包括临时工),就像企业聘用一样,不由财政拨款。 聘任制: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契约确定与人员关系的一种任用方式。一般的做法是由用人单位采取招聘或竞聘的方法,经过资格审查和全面考核后,由用人单位与确定的聘任人选签订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受聘人员职责、待遇、聘任期等。 聘用制是: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事业单位与职工基本人事关系的一种用人制度,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的身份属性通过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确定。事业单位传统的用人制度是职工一旦被调入或分配到其单位,就终身成为该单位的职工。聘用制就是要将传统的用人制度改革成为合同契约式的用人制度;聘任制是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工作岗位的管理制度,是相对委任制而言的。
受聘人拟任工作岗位或职务一般通过竞争取得,确定的形式可以签定聘任合同,也可以签订聘约,或颁发聘书,也可以签订目标责任书。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对某一职工既要通过聘用制确定基本人事关系,又要通过聘任明确具体岗位职务 合同工:是指企业、事业单位通过签订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人。合同一般采取书面形式,内容包括时限、任务及共同遵守的各项义务等。1986年中国用工制度改革以后招收的各类工人一般都是合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