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业单位改革步骤
事业单位改革会安装分类属性不同进行,自主事业、差额拨款类的会陆续进入改革的步伐。
事业单位按拨款方式划分为三大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主事业单位。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例如乡镇卫生院,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及中医院、妇幼医疗等。
自主事业单位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是公证律师和政府招待所、宾馆、技术培训、服务中心等有收费和生产经营职能的事业单位。
大家了解以上三种性质,就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尽量选择前两种拨款型事业单位。
2、如何判断事业单位性质
那么该如何判断某事业单位是否是自收自支呢?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看公告
单招的在招聘公告中会说明是什么单位,一般在公告开头或者结尾部分,不过不是所有公告都会列出来,用上述第一项判断依据可以大致判断。
统考的同学可以查看职位表,依旧是对照第一项三个类型单位特征,可以推测是自收自支还是拨款型。
一般有四种:财政核拨、财政核拨补助、财政核拨补助(定项)和经费自理。 经费自理就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了。
(2)网上搜索/咨询招考单位
如果公告和职位表中都没办法看出单位性质的话,可以网上搜索单位的官网查看,或者直接打电话咨询招考单位。
2. 事业单位改革中在行政机关的事业编制人员怎么改革啊
1、如果是行政类事业单位,将被取消行政职能收归机关或整合到其它行政机构,不再参公。其人员除极少部分随职能划转过渡为公务员外,其余人员将保留参公待遇,分流到事业单位安置,直至退休。本轮机构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和编制实行限额管理,没有多余的编制用于置换事业人员,因此大部分事业编制人员(包括参公身份)都将保持编制现状不变,无法置换行政编制转公务员。这是大环境,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
2、如果是执法类机构,保持现状。本轮机构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已经非常明确,除执法机构外,其它事业单位都不在参公。执法机构的改革,具体要等中央出台文件,在按照政策执行。目前现状,执法类机构如果没有转行政的,基本上保持参公现状不变,其人员参照执行。
3、如果是公益类事业单位,一类保持现状,二类视情况而定:效益不好的,剥离收费或经营职能,改为公益一类;效益一般,可以维持自负盈亏,不需要财政加大投入的,维持现状;效益好的,主体职能是经营或收费的,直接改企。其人员除少部分随职能划转分流到其它事业单位外,其余人员全部取消编制,改为企业人员。
(2)建设局事业单位怎么改扩展阅读:
行政机关要求编制和岗位相互对应。混岗混编是违规行为,行政机关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和极少部分供工勤人员使用的工勤编制。
由于行政编制少,大部分行政机关编制不够用,尤其是县区一级。为了弥补工作力量的不足,部分机关使用下属事业单位的编制和人员代替,或者是超编使用工作人员,这些虽然合情,但不全理,是违反机构编制管理的行为。
解决的原则:首先是严禁超编调人,调整人员的时候,先要在机构编制部门办理“控编卡”,如果有空缺编制,才能采用招考、遴选、调任等方式,为单位调整加强工作力量。
其次,不能混编混岗。行政机关只能使用行政编制或者工勤编制,不管是下属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还是在机构改革中整合进来的事业编制,都不能供机关人员使用。调整使用的下属事业单位的编制和人员,要严格按照个人工作安排文件和信函,在相应的机构使用相应的编制,即使因工作借调,也不能超过6个月。
3. 建设局住房保障中心是参公事业单位吗这次十二五事业单位改革,会改成行政编制吗
建设局住房保障中心没有行政职能,不是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其使用的事业编制不会改为行政编制。
4. 请问县级区建设局下属单位有可能在以后的事业单位改革中改为企业吗(现在是事业编)
没有。代建办现在只有几人是事业编制,大部分是企业编制。因为属于城市投资性质,是代建政府项目的单位,其性质最终应转为企业。
2018年事业单位新改革:分为三类。
第一类: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极少数有机会可以转公务员行政编
第二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这一类也是今天小编要讲的重点,今年也就是2018年年底将会转为企业,像福建厦门就发表了声明,将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按照效益的好坏分为两类。
其中对于经济效益好的将在年底完成转企改制,经济效益不好的将会在2020年底前退出事业单位序列。
第三类: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对于这类,将会保留事业单位序列,取消编制,像高校教师以及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就属于这一类。
(4)建设局事业单位怎么改扩展阅读:
我国的事业单位包括18大类:
1、教育包括: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事业单位。
2、科技包括: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综合科学研究等科技事业单位。
3、文化包括:演出、艺术创作、图书文献、文物、群众文化、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编辑、新闻出版等事业单位。
4、卫生包括:医疗、卫生防疫检疫、 血液、计划生育、卫生检验等卫生事业单位。
5、社会福利包括:托养福利、康复、殡葬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6、体育包括:体育竞技、体育设施等体育事业单位。
7、交通包括:公路维护监理、公路运输管理、交通规费征收、航务等交通事业单位。
8、城市公用包括:园林绿化、城市环卫、市政维护管理、房地产服务、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等城市公用事业单位。
9、农林牧渔水包括:技术推广、良种培育、综合服务、动植物防疫检疫、水文等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
10、信息咨询包括:信息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站)、计算机应用中心、价格信息事务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企业经济调查队、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等信息咨询事业单位。
11、中介服务包括:技术咨询、职业介绍(人才交流)、法律服务、经济监督服务等中介服务事业单位。
12、勘察设计包括:勘察、设计、勘探等勘察设计事业单位。
13、地震测防包括:地震测防管理、地震预报等地震测防事业单位。14、海洋包括:海洋管理、 海洋保护等海洋事业单位。
15、环境保护包括: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等环境保护事业单位
16、检验检测包括:标准计量、技术监督、质量检测、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检验检测事业单位。
17、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事业单位。
18、机关后勤服务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5. 建设局下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自收自支性质,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会改为企业吗
会。大的趋势是这样的。
事业单位改革中
如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要不就由政府收回职能,要不就改为行政;
公益类的事业单位改革后就变成了纯粹的事业单位,取消了行政级别(目前的事业单位都有行政级别);
企业类事业单位(一般都为自收自支)则改为企业。
6. 机构改革住建局怎么改
住建局--主要是住房、建筑的审批规划发证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由城乡建设局的职责,以及市房地产管理局等行政职能等整合,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前后,住建局都是各级政府组成部门。改革前,城管局和城市管理执法局,都是住建局的下属机构,改革后,也不会简单整合成为同一个单位。
就机构改革而言: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企,推向市场,由政府购买服务代替。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撤销,这些单位使用的自收自支类事业编制同时撤销,不再使用。
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生产经费或者收费、中介类单位,改企经营后,合同制管理人员随企改制,到新的企业就业,或者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领取经济补偿后,自主择业。由组织部门任命的管理人员,改制后另行调任;人事部门分配或者后来招录的正式事业人员,以及退役军人安置的工勤人员,则分流安置到其他事业单位工作。
还有一种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是各县乡基层因机构个数限制,或者编制使用限制,将农业服务中心、水利站、建设服务中心等承担公益服务或者行政支持的基层事业单位,设置为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或者设置为全额、差额事业单位,使用自收自支编制。这类单位因为承担的有公益服务职能,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剥离生产经营类职能,将公益服务职能保留,或者整合到其他事业单位,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其管理人员、一般正式事业人员和工勤人员也都随职能分流安置,全部转为全额拨款的事业人员。合同制管理人员随剥离出来的生产经营类职能改企安置,或者自主择业。
7. 建设局事业单位会取消变成企业吗
建设局所属的事业单位有的要改制成企业,有的要改制成社会服务中介组织,有的要变成公务员编制。例如设计院改制成企业,定额站,监理站,质检站实验室等变为自收自支的社会服务组织,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等变为公务员编制。
8. 请问县级区建设局下属单位有可能在以后的事业单位改革中改为企业吗(现在是事业编)
没有。代建办现在只有几人是事业编制,大部分是企业编制。因为属于城市投资性质,是代建政府项目的单位。
2018年事业单位新改革:分为三类。
第一类: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极少数有机会可以转公务员行政编。
第二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2018年年底将会转为企业,将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按照效益分为两类。
第三类: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将会保留事业单位序列,取消编制,如高校教师以及公立医院医务人员。
(8)建设局事业单位怎么改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五大特征:
1、提供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的功能实际上就是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是事业单位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
2、属于非公共权力机构: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事业多是政府职能所派生出来的具体事务,但它却不属于公共行政权力机关,不具有公共行政权力,只能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向社会提供诸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专业性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
3、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
4、经费来源的国产化:我国的事业单位基本上由国家财政统一拨给各项事业经费,这是中国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两类。
5、事业单位范围的广泛性:事业单位的范围涉及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部位和领域。其主体具有多元性,其规模具有宏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