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事业编工资级别档次表
事业编工资级别档次:
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起点薪级分别为:一级岗位39级,二至四级岗位25级,五至七级岗位16级,八至十级岗位9级,十一至十二级岗位5级,十三级岗位1级。
各管理岗位的起点薪级分别为:一级岗位46级,二级岗位39级,三级岗位31级,四级岗位26级,五级岗位21级,六级岗位17级,七级岗位12级,八级岗位8级,九级岗位4级,十级岗位1级。
各技术工岗位的起点薪级分别为:一级岗位26级,二级岗位20级,三级岗位14级,四级岗位8级,五级岗位2级。普通工岗位的起点薪级为1级。
目前,中编办、人保部等相关部委正在抓紧制定《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这两份文件将成为下一步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获得的财政支持将会逐步减少,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将被推向市场,不过它们将获得一定的“过渡期”。而参公“和”全额拨款类的事业单位,短期内相对较为“保险”。此外,一些事业单位将被重组或剥离。
【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公共服务发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第三条 中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第四条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制定或者修改人事管理制度,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工作人员意见。
❷ 事业单位高级工的工资标准是多少
事业单位工资构成及现行工资标准
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于2006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是我国建国以来第四次工资制度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建立宏观调控机制,逐步实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工资构成:
一、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三、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本科(含取得第二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和未取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及以下毕业生仍实行一年的见习期,发给见习期工资。博士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不实行见习期,硕士实行3—6个月的硕士初期(我院执行6个月),博士可直接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博士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在尚未聘任之前,发给相应的初期工资。
事业单位工资构成 事业单位工资构成及现行工资标准
各类毕业生见习期工资或初期工资执行期满后,按其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或确定的行政职务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 技术工人学徒期、熟练期2年,普通工人熟练期1年。学徒期、熟练期满后考工定级,按初级工1档确定工资。
❸ 事业单位级别工资
事业单位基本工资(不含绩效、补贴等)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岗位工资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薪级工资分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事业单位调整后的岗位工资标准为:专业技术人员:由每月1390元~4850元分别提高到每月1510元~6010元,管理人员由每月1390元~4770元提高到每月1510元~6910元,工人由现行的每月1360元~2010元分别提高到每月1480元~2250元。
薪级工资标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由每月215元~6355元分别提高到每月260元~7204元,工人由每月185~2047元分别提高到每月225元~2232元。
❹ 事业单位岗位工资和薪级对照是什么
事业单位工资由地方财政统一发放,财政局按照相对应职称发给对应档次的工资,不是主要按照学历的高低来发放工资,当然学历的高低也影响到工资的高低,每一个级别的职称,分有九个档次的级别工资,每2年调一次档次工资,职称越高,工资档次也高的。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分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岗位工资是按照本人现聘用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薪级工资是根据工作人员的表现、资历和所聘岗位等因素确定薪级,一般按每年考核合格晋升一个等级,依据薪级等级执行相应的薪级工资。
事业单位管理岗分为一级到十级10个等级,薪级设置65个薪级,岗位工资和薪级按照本人现聘任的岗位等级和薪级所对应的标准发放,具体标准有以下:
1、岗位工资
(1)部级正职岗位,执行一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标准为:5910元。
(2)部级副职岗位,执行二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标准为:4780元。
(3)局级正职岗位,执行三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标准为:3960元。
(4)局级副职岗位,执行四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标准为:3360元。
(5)处级正职岗位,执行五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标准为:2780元。
(6)处级副职岗位,执行六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标准为:2360元。
(7)科级正职岗位,执行七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标准为:2070元。
(8)科级副职岗位,执行八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标准为:1840元。
(9)科员岗位,执行九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标准为:1620元。
(10)办事员岗位,执行十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标准为:1510元。
2、薪级工资
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位设置65个薪级,每一个薪级对应一个薪级工资标准,不同的岗位规定了不同的起点薪级。一般情况下,每年年度考核合格的,次年晋升一级薪级。
❺ 事业专业技术岗位级别工资标准
法律分析:专业技术岗位:一级2800,二级1900,三级1630,四级1420,五级1180,六级1040,七级930,八级780,九级730,十级680,十一级620,十二级590,十三级550。其中一到四级是正高,五到七级是副高,八到十级是中级,十一级到十三级是初级。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等级称号,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任职资格,它不是职务。是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的人员达到一定专业年限、取得一定工作业绩后,经过考评授予的资格。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以及构成,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政策与规定。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水平,需要与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保持一致。国家需要创建一套完善的事业单位人员利得财富社会保险制度。
法律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五条 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岗位类别和等级。
第六条 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 岗位应当具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