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编制内与编制外的员工退休后有什么区别
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两者完全是不同的,正式编制强于非编的太多。工资标准/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这点在退休后的待遇就会更明显。而在实际上,很多单位因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编制人员的单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样,以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只是单位的搞法,换个领导也可以更改,或者有关领导机关要求改正也可以轻易地就改变了这种状况。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当然,你不在编制的临时工就更不行了。当然,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局管的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及他们的待遇(包括退休)。最后,说说档案,目前多数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对新进的人员,包括事业编制的人员已经在审查档案后,交给人才中心保管了。所以,档案的保管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关键是身份完全不同,待遇从道理上是不同的。1.由于传统体制观念作怪,“体制外”员工的地位不高,相应地“体制外”人才就有压抑感。2.机关事业单位中“不在编”的群体,在目睹本单位的“在编人员”一个个有了自己的房子,升职或被授予重任、外派学习,虽然自己能力与之不相伯仲甚至更强,但却因为不在“体制内”而不能享受。3.不稳定感、漂泊感油然而生,也可能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乏干劲的同时,却也因缺乏可预期的上升通道而动力不足。4.首先,必须承认的是,针对体制内、外的职工实行差别待遇、“内外有别”、对劳动者不能一视同仁的制度性歧视一直而且普遍存在。 5.基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劳动关系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职工,也就是所谓的体制内的职工。6.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确立,大量的体制外职工出现了,如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以及大量涌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企业为了降低这部分员工的用工成本,对其实行差别待遇。7.后来各地还制定了许多针对这些体制外职工的规定,从而巩固了这种制度性歧视。8.根据我国《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所有的劳动者都应当平等的适用劳动法的规定。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劳动者不能得到平等保护,受到各种制度性歧视、非制度性歧视待遇。⑵ 事业单位退休跟企业的有区别么
单位退休和个人退休区别如下:
1、在性质上没有任何区别。个人退休是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按照社保法的要求,达到规定的缴费年限和法定的退休年龄,按照职工养老保险的规定办理的退休;单位退休是单位在岗职工,在单位工作期间,由用人单位统一办理职工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缴费达到规定的缴费年限和法定的退休年龄,由用人单位出面办理退休。无论是个人退休还是单位退休,条件都是相同的,即都要缴纳职工养老保险,都要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养老金的计算方式都一样,退休后国家每年调整养老金的政策都一样。概括起来,个人退休和单位退休性质上是一样的,都属于退休职工;
2、在办理退休手续时有区别。个人退休和单位退休,虽然从性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办理退休手续时有区别。从单位退休的,退休手续由单位办理,而且单位办理一般都是直接到区县社保局办理,个人只需要提交有关的个人资料即可,不用自己去跑路;而个人退休的,一般是到街道或是乡镇的社保所办理,退休手续需要个人亲自去才能办理;
3、享受的福利待遇不一样。单位退休的,属于单位退休职工,虽然现在退休实行了社会化管理,但是很多单位的退休人员,和原单位还是有很紧密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都会在节假日开展对退休人员的慰问、组织退休人员体检、开展老年活动,过年过节还要发一定的福利等,虽然很多民营企业单位退休的人员享受不到这种福利,但是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很多都能享受到;但是个人退休由于没有单位,就不会享受到单位退休人员相应的福利待遇,只能寄希望于社区街道和村委会的关心关爱。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十二条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工人退休、退职工作的领导。对应该退休、退职的工人,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动员他们退休、退职。退休、退职工作要分期分批进行。要严格掌握退休、退职条件和招工条件,防止因招收退休、退职工人子女而任意扩大退休、退职范围和降低招工质量。
⑶ 企业和事业单位退休金区别
1、缴费基数不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应不低于档案工资和离退休费两项之和,企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按实发工资或社会平均工资;
2、缴费比例不同:企业参加保险的人,缴费基数都不高多数是在最低缴费基数60%上下浮动,事业单位是按照实际的福利待遇确定的缴费基数,一般都会在社平工资的百分之百以上,高的甚至到150%到200%;
3、养老金计算不同: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计发比例为0.4%,退休金与退休年龄有关,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4、发放方式不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实行社会化发放,而企业的养老金由社保局统筹办理也由社保局发放。
⑷ 事业编退休和企业退休有什么区别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行不同的退休养老制度,待遇计发办法和调整机制不同,资金渠道不同
企业单位退休和事业单位退休待遇的区别有5点。一般来说,如果在国有企业等工资较高、缴费基数较高的工作岗位,跟事业单位退休待遇是差不多的。同等级的事业单位退休待遇更好。
1、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就有四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企业的养老金是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2、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纳采取挂账缴纳方式,退休时由财政一次划拨记实,缴纳基数为档案工资和离退休费之和。企业养老保险缴纳采取实额缴纳方式,中间不得间断,最少连续缴纳15年,缴纳基数为实发工资或者社会平均工资。
3、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缴纳基础上实行了职业年金制度,单位缴纳8%,个人缴纳4%,作为养老保险补充,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退休后待遇不降低。而企业缴纳职业年金的寥寥无几。
4、事业单位退休工资由本人缴费年限、退休、退职前岗位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企业退休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5、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相对于企业更完善,更人性化,退休金比企业更高。但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养老金缴纳方式和发放与企业是一样的,不同于全额事业单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全文》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全文》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全文》第十七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⑸ 事业编制退休与事业单位退休有区别吗
按照目前的政策规定,事业编制退休与事业单位退休有区别吗?按照目前的政策规定,是没有区别的。
第一,养老金的计算依据是一样的。
自从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全部纳入社保缴费体系以后,无论是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还是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劳务派遣人员,都是按照缴费年限来作为退休的工作年限,养老金的计算都是根据缴费年限的长短、缴费基数、个人账户金额、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的职工 社会 平均工资等来作为养老金的计算依据。
第二,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是一样的。
事业单位不管是编制内人员还是编制外人员,除了工资的高低,职务的高低,技术职称不一样之外,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都是一样的,都是按照本人实际工资来作为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个人都是按照8%的比例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但是由于职务职称,编制内外等身份的差别,导致工资的差距非常大,所以缴费基数也存在很大差别,最终的结果就是个人账户余额存在巨大的差别。
第三,退休的条件都是一样的。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无论是否有编制,其退休条件都是一样的。即男职工需要达到六十周岁,女职工需要达到五十周岁,女干部包括管理、技术岗位的,需要达到五十五周岁,养老保险都要达到至少十五年,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办理退休。虽然退休条件都是一样的,但作为事业单位编制内的员工,如果属于2014年10月之前参加工作的人员,退休时除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外,由于他们退休工龄计算时,除了实际缴费年限以外,还有视同缴费年限,所以还有过渡性养老金。
综上所述,事业编制退休与事业单位退休,从本质上来讲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事业编制人员除了事业单位人员外,还包括部分在机关工作的事业编制人员;事业单位人员除了编制内人员,同时也包括编制外人员。在2014年10月事业单位纳入社保体系之后,其社保的缴费方式,退休条件,养老金的计算方式都是一样的,故二者之间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事业单位人员在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时候,社保系统是要通过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其在编情况的,这是严格的固定程序。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执行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而非在编人员,执行的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在还未实行并轨制运行以前,这两种保险制度,对事业人员的退休收入,影响颇大。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执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这是肯定的。那么对于非在编的事业单位人员来讲,原则上来讲,是要执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但是,根据个人身份不同,还是有区别的。对于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合同工、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工等非正式人员,不管到什么时候,他们肯定执行的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因为这几类人员是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执行的是合同制人事管理制度,基本上也没有转正入编的可能性。而且在现实中,部分人员的“五险一金”等社保费用还被以各种各样的原因拖欠,甚至从严没有缴纳过的也有。
对于事业单位“非在编”的正式职工,不能使用编制,虽然原因多种多样,但这都是暂时现象,最终这些人员的编制,都会通过调剂解决,或者通过自然减员依次递补,也可以调整到有空编制的单位任职。因此,这些人虽然暂时性“非在编”,但并不会因此而执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最终也会和在编人员一样,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和这些“暂时性非在编人员”一样的情况,还有服务期未满的省考事业人员和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政策性安置人员,他们因服务期未满,不能使用编制,或者服务期已满,已经被事业单位录用,但却因为暂时没有编制,成为“非在编”人员。这类人员一样,最终执行的也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按相关要求缴纳 社会 保险费用,享受相应的保障。
真宁腔调,贴心提示:评论刷得太快,来不及全部回复,若有问询,请私信。
文章看点:1、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执行的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非在编人员执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2、事业单位实行合同制管理的人事代理、临时工、合同工、劳务派遣工实行的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3、事业单位暂时性“非在编”的正式职工,和服务期未满的省考项目人员、政策性安置人员,按要求执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但因其是暂时性“非在编”,实际执行的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
楼主您好,事业编制退休,那么肯定你是事业编制内的人员,但是事业单位退休,你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但你不一定是事业编制,你也有可能是编外人员,所以说这就是他们二者之间的一个主要区别。
当然作为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也应当享有社保的一个基本权利。那么编外人员购买的应当就是这个,咱们的这个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际上事业单位编内人员和编外人员,他现在都购买的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从2014年开始,那么这两者之间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但毕竟在2014年之前,事业单位编内人员和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在计算养老金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计算方式,它是根据本人的一个职务工资,职称工资,包括你的这个工龄等各方面来计算你的养老金待遇的,但是编外人员只是单独的计算你的这个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所以说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和事业单位非编制人员,虽然他们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工作也十分相近,但是编制代表着国家认可的福利保障,他们的工资待遇相差很大,退休待遇差距也是很大的。
机关事业单位,缴纳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享受的退休待遇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另外,还享受很多机关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比如用人单位发放的住房补贴和各类补助,精神文明奖、招商引资奖、未休年休假补贴等等。机构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缴纳职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有的地方还为其缴纳公务员医保。
机关事业单位的非编制人员,虽然一些地方允许相应的机构使用编外人员,那是统一由劳务派遣公司跟这些人员签订劳动合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补充编外辅助人员。这些人员政府是按照人头发放包干使用经费的。比如政府规定的经费是5000元每月,并不是给职工发5000元。而是包含养老、公积金企业和个人部分,比如企业承担部分是1200元,个人承担部分是400元,这样实发到手工资只有3400元。非编制人员参加的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两种养老保险的退休待遇计发方式目前是一样的。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
编制人员跟非编制人员的缴费基数相差很大,一般在编人员缴费基数都能够达到 社会 平均工资的一倍以上,非在编人员缴费基数很多人只有 社会 平均工资的60%。缴费基数带来的差距,会导致基础养老金相差至少50%到60%。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完全跟缴费基数的比例相挂钩的,120%交纳社保的人个人账户养老金是60%缴纳社保的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两倍。
另外过渡性养老金,事业单位也比企业退休人员好。过渡性养老金实际上是国家没有建立个人账户时间的一种,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补偿。企业建立个人账户,时间是1996年左右,机关事业单位是从2014年10月开始。之前的工作时间都计算过渡性养老金,这一部分待遇比实际参保要优厚的多。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所有人的退休待遇都会只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编外人员是没有职业年金或者补充养老保险机制的,不过未来国家有可能督促有关企业建立企业年金。
所以,机关事业编制人员和编外人员目前退休待遇差距是非常大的,造成差距大的原因,主要还是在大家的工资待遇和社保缴费方面。未来随着养老保险改革的不断推进,相同年限相同缴费基数下,大家的退休待遇都会相同的。
事业编制退休与事业单位退休有区别吗?
这个问题表述的是一个是有编制的,另一个只是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有没有编制可就不一定了。我们先说远一点的问题吧,不知道您看没看过这样的新闻:
1、前几年,有位硕士研究生考环卫工失败,曾说过一句: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
2、去年还有个新闻:放弃阿里巴巴高薪职位,研究生考入城管内勤,图的是个啥!
3、放弃网络高薪职位,有编制扫大街也行?
凡此种种,此类新闻特别多。我们不去讨论什么高学历做环卫工是否存在人才浪费的问题,就说说为什么都争着抢着要这个编制,两者退休时有什么区别吧。
有没有编制,笔者有件事印象特别深刻。
记得二十多年前,笔者在某行政单位工作,单位搞福利,分“带鱼”。鱼被称好分成一堆一堆的,某女工在分鱼时与工作人员争吵,原因是他的鱼不仅小,还少。他吵着要那个鱼大且斤数多的,结果,工作人员把她部门领导叫来了,领导一句话,瞬间安静:赚小你别要,你不知道你没编制么?一个临时工,给你是照顾你。回去吧,临时工的福利都取消了,不分了。
没想到,到了下午下班时听说,那个抢鱼的女工被打了。因为她的原因,临时工的鱼取消了,害得其他临时工也没有鱼领了,影响了其他同事。同事生气,和她吵架后打起来了,她被几个人打伤了。
一件分鱼的小事,就能看出来有无编制的差异。
回主题吧:
1、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自2014年10月后并轨,开始缴纳城镇职工 社会 保险,之前的工作年限为 视同缴遇 ;而非在编人员,现在多数是以劳务派遣方式进入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大多属于民营企业员工,缴纳的是城镇职工 社会 保险保险,无视同缴费。
2、并轨后,两者缴纳的社保是同一类型,但是,机关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是 合规合法地缴纳,例如缴费基数及时足额 ,而企业能做到这一点的就不多了。
3、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成,为了确保不降低待遇,实行了 职业年金制度 ,也就是补充养老保险。虽然说企业职工也有年金,但是,从全国范围来讲,真正执行的企业寥寥无几。
差异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不论如何,不管有没有编制,咱都是人,没啥差异,堂堂正正地生活就是了!
事业编制退休和事业单位退休还是有区别的,主要区别在于事业单位退休的身份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事业单位里面的工作人员成分比较复杂,有事业编制干部、有工勤编制、有单位长期聘用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工等(估计还会有其他用工形式干部,比如临时聘用工、返聘用工等),但是虽然成分复杂,但是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正式工和非正式工,其中正式工就包括事业编制干部和工勤编制工人(很多人认为工勤编制身份不属于正式工,其实这是错的,工勤编制一样是正式工,一样有编制,一样有社保等,但只是工人身份而不是干部身份,仅此而已);其他用工形式就都属于非正式工了。
如果是在事业单位的正式工身份(包括工勤编制)退休的工作人员,其退休待遇和事业编制是一样的,退休工资都是走单位这条线统一发放的,如我原来所在单位那些没有职级或职称的普通正式退休后退休工资普遍在3000-4000左右,并且逢年过节还有工会福利和单位走访慰问等收入。而其他非正式工退休的话一般只是缴纳的企业社保,退休工资不通过单位发放,退休后也没有其他福利待遇,一般也就拿2000-3000的退休工资,甚至也就千把几百的都有,主要看你的工作年限和缴纳社保的标准;而返聘和临时聘用的都不会缴纳五险一金之类的,也不可能会是以这两种身份在单位退休。
编制,养老金高低差别的根本所在。
我们都知道,目前决定养老金高低的关键因素是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和当地的社平工资,如果在缴费年限和社平工资相同的情况下,缴费基数越高,则养老金就一定高。
那么,缴费基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个答案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在职期间的总工资。
既然如此,在职期间谁的工资高呢?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情,同一地区、同一单位、同期毕业、同期工作、职称相同、同时退休的人,必然是在编人员高于不在编人员的工资。
那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不难理解。现在很多很多的人都在积极地考编制,除了获得一个稳定的工作之外,就是想获得一个相对比较高而且稳的工资待遇。 我们看看一些事业单位上班的非在编人员的工资收入就知道了。我知道的两位非在编人员,在某学校里工作了十几年,现在的月工资只有1500元,平时也没有什么福利。我们这里不考虑她们为什么要坚持下去,只说养老金,大家想一想,他们退休时能有几个养老金?而他们单位的在编人员的工资收入却是他们的2倍 3倍。
这就是编制的作用,同一个单位里,有编和无编之间的收入差距非常明显。因而,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养老金也一定会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有时候就可以这样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编制与否,就是其养老金高低差别的关键因素!
谁能举出例子来,证明相反的情况吗?
欢迎留言评论!
楼主您好,事业编制退休和事业单位退休有区别吗?这个问题一般指的是事业编制内和事业编制外的一个区别。当然我们都知道在平时的工作当中,事业编制内的一些职工所获得的待遇,包括自己的福利待遇相对应的是比较高的。
但是事业编之外的一些临聘人员,或者是一些非事业编制人员,那么他们所获得的待遇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所以说他们所交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很有可能也是一个较低的水平,当然在退休之后所获得养老金的待遇普遍也是比较偏低的,这个是不能跟事业编制人员相提并论的。
他们二者的差距实际上还是比较大的,虽然说可能在工作当中从事的都是同一类的工作,但是作为事业编制内的人员来讲,那么基本上他们都是处在一些领导岗位上,所以相对应的自己的岗位工资包括自己的职务工资都是比较高的,那么退休下来以后,那么根据养老金的替代率来讲,所获得养老金的待遇也是比较高的。但是我们的事业编制外人员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所以说获得养老金的待遇相对是比较低的,都是按照企业的一个退休方式来给予计算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事业编制与事业单位退休是有区别的,因为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有很多种。具体请看如下分析。
事业单位人员构成:
事业单位人员包括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工勤技能岗以及编外聘用人员。
购买养老保险情况:
前面三种岗位是具有事业编制的人员,他们购买的社保属于机关事业单位保险,一般除了正常的五险一金之外,还包括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
编外聘用人员是按照劳动合同管理的人员,按照《 社会 保险法》规定购买五险,有的稍微好点的单位会给聘用人员缴纳住房公积金。因为聘用人员待遇跟编制内人员有区别,所以购买的保险参照基数就不一样,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综上, 同是在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内人员有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作为退休后退休工资的发放依靠,而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只有正常缴纳的养老保险,不仅额度有差距,项目差距也大,所以最终会造成大家退休后退休待遇差距比较大。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可以知道同是事业单位退休的人员,有事业编制的退休待遇较高,没有事业编制的退休待遇较低。当然,即使大家都具有事业编制,级别、工龄、职称等因素也会影响大家的退休工资,所以几乎每个人的退休工资待遇都是有区别的。希望我的问答能够帮您解答疑惑。
差距很大,同样学历同等职称,同样工龄同在事业单位'没编制按企业退休退休金相差3000多。
⑹ 事业编退休和企业退休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退休金待遇的不同,作为一个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员工,基本上自己退休以后所获得退休金的待遇收入,可以达到自己在职期间工资待遇收入的70%~90%左右,实际上它的这个养老金的替代率相对是比较高的。但是作为我们企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来讲,基本上退休金的待遇收入是比较低的,往往只有自己在职期间待遇收入的40%~60%左右,那么很明显企业单位退休职工所获得退休金的待遇要低于我们事业单位退休职工所获得的退休金待遇,再加上本身可能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工资收入要高于企业单位在职员工的收入,所以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可想而知他们二者之间,退休金的待遇差距实际上还是比较大的。事业单位的,它是相加计算所得老职称的人员,还有就是职务津贴等各种津贴办法。因而,根据这些机构单位的计算,单位单位的缴费指标是累计缴费年限和社会平均缴费数额和社会平均缴费的三个主体条件,来确定企业的下发人员,并确定该企业的人员。之后,招募人员是有一个明显的区别。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⑺ 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和企业单位职工退休有什么不同
1、养老金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
2、养老金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
3、养老金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5倍。
企业人员养老金是按缴费工龄和缴费金额计算,并由社会保险机构发放的,每月实际得到的养老金比退休前的工资大幅减少。
事业单位的干部编制不存在缴费,到退休年龄后在原单位退休,每月退休工资与退休前基本保持一致。
二者工资的主要取决于两者退休前的工资待遇,退休前两者工资待遇差别越大通常退休后差距也会越大。
(7)事业编退休后跟企业编有什么不同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纳采取挂账缴纳方式,退休时由财政一次划拨记实,缴纳基数为档案工资和离退休费之和。企业养老保险缴纳采取实额缴纳方式,中间不得间断,最少连续缴纳15年,缴纳基数为实发工资或者社会平均工资。
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缴纳基础上实行了职业年金制度,单位缴纳8%,个人缴纳4%,作为养老保险补充,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退休后待遇不降低。而企业缴纳职业年金的寥寥无几。
事业单位退休工资由本人缴费年限、退休、退职前岗位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企业退休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⑻ 事业单位员工和企业单位职工,退休之后有什么不同呢
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及企业单位的在职人员退休以后有什么区别?那他们二者之间本质区别,我觉得便是退休金待遇的差异,作为一个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员工,大部分自身退休以后所获得退休金的待遇收益,可达到自身在工作期间薪水待遇收入70%~90%上下,事实上它这一养老金的替代率相对性是非常高的。
⑼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企业单位退休人员,有什么不同呢
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之后和企业单位的人员,退休之后有什么区别呢?那样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和企业单位人员退休最大的区别在于最先我们自己的企业单位人员体验到是指,累计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指数和社会平均工资这三个关键标准进行计算退休金待遇。那样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它的这一退休金的测算工资待遇方法相对而言是较为复杂,尤其是在2014年10月份之后,退休人员选用新办法和老办法结合的标准进行计算退休金待遇。
⑽ 企业编和事业编养老金一样吗
不一样,企业编的养老金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