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金圣叹一生热衷的事业是什么

金圣叹一生热衷的事业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15 21:23:08

① 金圣叹生活的时代是()。

  1. B

  2. D

  3. D

  4. 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亏空常平仓的漕粮,激起苏州士人愤怒。3月初,金圣叹与一百多个士人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借机发泄积愤,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治上呈状纸,控诉任维初,要求罢免其职。朱国治下令逮捕其中11人,并为任维初遮瞒回护,上报京城诸生倡乱抗税,并惊动先帝之灵。清朝有意威慑江南士族,再逮捕金圣叹等7个士人,在江宁会审,严刑拷问,以叛逆罪判处斩首(顺治十八年七月十三日),于8月7日行刑,是为哭庙案。

② 身为清代文学批评家的金圣叹,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他生不逢时,明清易代之后,来到中国历史上最专制的年代;

他才高八斗,曾言“以我之才入学如取芥耳”,但却拒绝科举禁锢,走了另外一条路;

他离经叛道,甚至主张官逼民反,自评“六大才子书”,可不被时代所容,最终被杀。

1661年的秋天,一代才子金圣叹死于南京三山街,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文人就此陨落。

正当此时,郑成功与张煌言在沿海地区发动战争反抗满清,满清政府决定大开杀戒,从文人入手,彻底上消灭江南人的反清思想。在这种背景下,金圣叹必死无疑。

不久,满清政府指示朱国治逮捕参与“哭庙案”的人,金圣叹定为主犯,罪名是“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

一个黑暗的年代,终究无法容忍这样的天才。

金圣叹

1661年,在瑟瑟秋风中,大才子金圣叹在南京结束了一生,享年54岁。他的脑袋跌落刑场之后,耳朵内掉出两个纸团,写着“好”“疼”二字,即使死亡,金圣叹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满清王朝的屠刀起到了作用,金圣叹之后,读书人一个比一个听话,没有个性,不敢批判,逐渐成为了统治者最喜欢的样子。

金圣叹什么都懂,但不想沉默无语

他也没做错什么,除了发出声音。

③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点评才子书,他是真正读懂水浒的人

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帝驾崩。此时满清虽然已经统治天下17年了,但天下并没有完全稳定,人心并没有对这个外来政权彻底顺从。同样,满清统治者对于汉人特别是明朝遗民,也是充满疑虑。一有风吹草动,便大开杀戒。

不过,当顺治帝驾崩的消息传到江南的时候,有一位读书人却真诚地为他感到惋惜,以至于写下这样的诗篇:

这个读书人就是金圣叹。此时他已经53岁,尚无半点功名在身,只是一个略有薄名的“江南才子”而已。正如自古以来的知识分子一样,他希望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为天下做一番事业。至于这个天下是明朝的还是清朝的,他并不必在意。——他的前半生在明朝,但明朝并没有给他什么,所以他也不以明的遗民自居。

相反,这位顺治皇帝曾带给他巨大的希望。就在顺治帝去世的头一年即1660年的春天,一位朋友从北京回来,带来一个消息,说顺治皇帝很赏识金圣叹的才华,称赞他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

族兄弟金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金圣叹,金圣叹“感而泪下,因此北向叩首”,一连写下八篇《春感》,表达他受宠若惊的心情。第一首是这样写的:

感激涕零的心情,跃然纸上。那么,顺治帝究竟为什么表扬金圣叹呢?这要从他的才子书评点说起。

明朝中叶以后,一直到清朝初期,中国的通俗文学有了一个大发展。冯梦龙、凌蒙初、李渔等人进行白话小说和戏曲的编纂与创作,使通俗文学日趋繁荣。同时,唐顺之、茅坤、归有光、孙扩等人开创了文章(小说)评点的做法,受到市民阶层的欢迎。同样的一本书,加上文人的评点后,方便读者阅读,也就更畅销了。

金圣叹接触通俗文学很早。十一岁那年,他无意中得到一本《忠义水浒传》,立刻就被迷住,一口气将全书读完。放下书本时,他感到眼界大开:原来世上还有这样未被列入圣贤书的好书。

成年后,他仕途失意,遂专以评点古书为事业。他把《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定为“天下六才子书”,并准备一一评点。在清军入关之前,金圣叹就完成了《水浒传》的评点并出版。

与今天我们大多数人看到的《水浒传》版本不同,金圣叹把《水浒传》“腰斩”了:他把百回本《忠义水浒传》第七十一回以下章节全都放弃,把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作为楔子;把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改为《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作为第七十回;以卢俊义做噩梦,梦见全伙被缚于嵇叔夜作为全书结尾。他自称是根据古本《水浒传》做出的改编。

金圣叹为什么要“腰斩”《水浒传》?因为他少年时读《忠义水浒传》就有一种感觉,认为小说七十回以后的文字是他人(罗贯中)续作,文字不好,是“恶札”。所以他裁剪《水浒传》,使其截止于排座次,在水浒事业达到巅峰时戛然而止,并以水浒全伙被抓的噩梦预示水浒未来的走向。胡适说:“他删去《水浒》的后半部,正是因为他最爱《水浒》,所以不忍见《水浒》受‘狗尾续貂’的耻辱。” 

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金圣叹腰斩水浒也和当时社会形势有关。胡适也指出:“圣叹生在流贼遍天下的时代,眼见张献忠李自成一班强盗流毒全国,故他觉得强盗是不能提倡的,是应该口诛笔伐的。”

对于金圣叹腰斩与评点《水浒传》的功过,从清初以来就毁誉不一。但是《水浒传》版本中流传最广、妇孺皆晓的本子,就是经他删改的《金本水浒传》。

不过,这样一个“半截”《水浒传》,终究不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这些人后来究竟怎么样了?毕竟以前有过全本的《水浒传》,人们知道水浒故事在排座次后是有下文的。所以,到了清朝,世异情迁,于是又有人认为,水浒英雄“虽始行不端,而能翻然悔悟,改弦易辙,以善其修,斯其意固可嘉,而其功诚不可泯”,于是把一百十五回本的六十七回至结尾裁出来,称《后水浒》(又名《荡平四大寇传》),附在七十回本之后发行。

金圣叹对《水浒传》评价非常高,认为“天下之文章无出《水浒》右者”。

与同为四大名着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相比,金圣叹认为:“《三国》人物事本说话太多了,笔下拖不动,踅不转,分明如官府传话奴才,只是把小人声口替得这句出来,其实何曾自敢添减一字。”而《西游记》,“又太无脚地了,只是逐段捏捏撮撮,譬如大年夜放烟火,一阵一阵过,中间全没贯串,便使人读之,处处可住”。《水浒传》从来不说鬼神怪异之事,而《西游记》每到弄不来时,便是南海观音救了。(为什么不与《红楼梦》对比?因为那时候曹雪芹还没有出世呢。)

为什么《水浒传》这么优秀?金圣叹指出,《水浒传》的方法都是从《史记》出来的,《史记》的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甚至《水浒传》有许多胜似《史记》处。与《史记》比肩而立,毫不逊色。那么,对这样一部杰作,该怎样正确欣赏呢?

1 、要了解作者心胸

孟子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说的就是“知人论世”的道理:要深刻地理解一部作品,必须了解作者的为人;而要了解作者的为人,又必须研究他所处的时代。

那么,该如何欣赏《水浒传》这部书?金圣叹指出:“大凡读书,先要晓得作书之人是何心胸。”比如说,《史记》是太史公一肚皮宿怨发挥出来,所以他于“游侠”“货殖”传,特地着精神,乃至其余诸记传中,凡遇挥金杀人之事,他便啧啧赏叹不置。一部《史记》,只是“缓急人所时有”六个字,是司马迁一生着书的旨意。

《水浒传》却不然。施耐庵本无一肚皮宿怨要发挥出来,只是饱暖无事,又值心闲,不免伸纸弄笔,寻个题目,写出自家许多锦心绣口,故其是非皆不谬于圣人。

2 、要关注文章写法

关于读书,有句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看小说,金圣叹最讨厌的就是那种只看故事情节,不注意文章写法的人:“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虽《国策》《史记》,都作事迹搬过去,何况《水浒传》?”

《水浒传》是金圣叹所赞赏的“才子书”,书中有许多文法,也就是写作方法,是其他书里所不曾有的,金圣叹总结出十几种,都是可以作为今天的写作者参考的。例如“背面铺粉法”,就是今天所说的衬托法:要衬宋江奸诈,就写李逵的直率;要衬石秀的尖利,就写杨雄的糊涂。

还有一种写法叫“正犯法”,就是同一件事,偏要重复来写。如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又写二解争虎;潘金莲偷汉后,又写潘巧云偷汉;江州城劫法场后,又写大名府劫法场;何涛捕盗后,又写黄安捕盗;林冲起解后,又写卢俊义起解;朱仝、雷横放晁盖后,又写朱仝、雷横放宋江等。金圣叹感慨,劫法场、偷汉、打虎都是极难写的题目,施耐庵偏不怕,一定要写出两篇,却“有本事出落得无一点一画相借”,真是浑身都是方法,“真正其才如海”。

金圣叹还推崇书中的“草蛇灰线法”,如景阳冈勤叙许多“哨棒”字,紫石街连写若干“帘子”字等,“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俱动”。

《水浒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固以为《水浒》之文精严,读之即得读一切书之法也”,金圣叹甚至主张,“人家子弟稍识字,便当教令反复细看,看得《水浒传》出时,他书便如破竹。”看懂了《水浒传》,别的书就都不在话下了。

3 、要注意人物塑造

小说的根本在于塑造人物。在塑造人物方面,《水浒传》取得极高的成就。金圣叹说:“《水浒》所叙,叙一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夫以一手而画数面,则将有兄弟之形,一口而吹数声,斯不免再映也。施耐庵一心所运,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者,无他,十年格物,一朝物格,斯以写百千万人,固不以为难也。” 

塑造人物的关键是语言与性格描写。在语言描写方面,“《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奇本事”;写人物性格,“《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拿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例如,同是写人物的粗鲁,鲁达的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约,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

《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至于中间事迹,又逐段逐段自成文字。正因为如此,所以别的一部书,看过一遍就可以了,“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读《水浒传》,自然免不了要给英雄排排座次。这个排座次,不是聚义厅上排列一百八人地位高下的座次,而是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论定的。

金圣叹认为,可以算得“上上人物”的只有九个: 武松、鲁达、林冲、吴用、花荣、阮小七、杨志、关胜。

他的理由是:

相反,金圣叹对于宋江是极度厌恶,“定考下下”,因为他太虚伪了。“《水浒传》有大段正经处,只是把宋江深恶痛绝,使人见之,真有犬彘不食之恨。”金圣叹认为这实际上是作者的诛心之策:“《水浒传》独恶宋江,亦是歼厥渠魁之意,其余便饶恕了。”

通常认为,金圣叹是文论史上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的贡献在于提倡通俗文学,开创了细读文本的文学批评方法,提高了小说与戏曲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可谓远见卓识。在二十世纪新文学运动中,文学史家都赞扬金圣叹,胡适认为他是“大怪杰”,有眼光有胆色,林语堂称他是“十七世纪伟大的印象主义批评家”。

不过,作为才子的金圣叹人生却很不幸。虽然曾被顺治帝“疑似”口头表扬过(此事只是一个传闻,并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但这并没有带给金圣叹好运。就在顺治帝去世的当年秋天,金圣叹因为“哭庙案”被斩首了。关于他的死,也是当年的一场大风波。

尤为可惜的是,他的评点事业只来得及完成《水浒传》和《西厢记》便结束了。

④ 金圣叹:无论顺境逆境,你终会成为本来的样子

金圣叹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象是这样的:他屡次参加科举,屡次拿到“零分”考卷;他跳大神,还在文化圈跳出了名;他点评《水浒传》,一个不喜欢就把后50回腰斩;后来他死了,耳朵里蹦出来两个纸团,一个写着“好”,一个写着“疼”。

细细品来,他是这样的金圣叹,他又不是这样的金圣叹。

科举玩笑

金圣叹颇为人道的是四次参加科举考试。

据说第一次考试题目是“吾岂匏瓜也哉,焉能击而不食”,他画了个和尚,画了把剃刀。

第二次题目是“如此则安之动心否乎”,他写了三十九个“动”字,因为孟子说了“四十不动心”。

第三次题目是“孟子将朝王”,他想了想,只有一个“将”字可写,于是在试卷四角各写了一个“吁”字,因为戏台上将军出场,总有四个戏子喊着“吁”报来。

第四次题目是“西子”,这一回他的回答简明扼要,“出其东门,西子不来;出其南门,西子不来;出其北门,西子不来;出其西门,西子来乎?西子来乎,吾乃喜见此美人矣!”主考官大笔一挥,西子来了,可是你的秀才丢了哟。

果然,他就保持着童生身份,直到直到明朝灭亡顺治做了朝廷,他才顶了张人瑞的名字去考了个秀才,印了个“六等秀才”的章,乐得到处给人盖章。

你说,他到底想不想考上秀才?他要是想,为什么屡次瞎说八道?要是不想,为什么又坚持年年去考?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好吧,咱们现在来扒一下他的背景。

金圣叹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家庭不算富裕,虽不算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九岁入了私塾,人很聪明,读书很用功。他读两种书,一种是教科书,四书五经,为了写八股文应试,要求是“绝对模仿古人,绝对遵守格式,绝对不能自由发挥”,另一种是课外书,《水浒传》等传奇,鼓励人们轰轰烈烈,打破秩序,尽情尽兴。

这两种书对他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传奇书为他评点《西厢》,腰斩《水浒》埋下了伏笔,是他将来盛名之途。

四书五经呢,则给人培养出来一种气质,以为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应该去做圣贤,只有做圣贤这一生才是有价值的,“入则帝师,出则逸民”,这也是金圣叹一生的向往。

所以很早的时候他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小孩了,在社会理想的熏陶之下,他想考科举,中功名,家国天下,但是实际上,他自己又有一种自由的天性,想打破规则,狂妄潇洒。这样的人倘若遇见顺境,社会的一面会被加强,他大概能成为一个弄臣,被皇帝赏识,但是仅当做玩意儿看待,如谪仙李白。倘遭遇逆境,如社会动荡、官气不佳、家资不丰,他叛逆的一面就会被放大,会有什么结果?看他怎么折腾。

实际上,金圣叹的科举实况是这样的。据考证,他很早就考中了秀才,但是因为试文不中程法而被废黜,他自己呢,下一年重新去考童子试,以成绩第一名再补秀才。补上秀才被废秀才,废了秀才再补秀才,至少考了两次。

他真的在一张考卷上写了四个“吁”字。

怪力乱神

金圣叹出生在万历三十六年,他二十七岁时就到了崇祯八年,九年后李自成闯到北京城,逼死了崇祯帝,存续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正式灭亡。

相较于科举,这个时候也许其他的事更有前途。

崇祯八年,一场重大的法事在吴江叶家展开。袅袅香雾中,一个人穿着儒生的衣服,戴着道家的黑帽,手扶着一把悬垂的丁字木架,在沙盘前念念有词。

这个正在“跳大神”的人,正是金圣叹。

跟他对话的是一个死人,叶小鸾。

吴江叶氏是当地大姓,到了晚明文人辈出。其中有一家男主人叫做叶绍袁,当过工部主事,他的妻子叫做沈宜修,也颇有文名。夫妻两个生了生了八男五女。叶小鸾为三女,容貌娇媚,擅长书画,不爱拘束,能喝酒,非常出众。叶绍袁辞官后,全家回到吴江隐居,不料小鸾偶感小恙,一病不起,十七岁撒手归西。不久长女纨纨因哀伤过度,也随之辞世,到了第二年,次子因科举失利抑郁而死,八子患惊风夭折。一家人陷入了巨大的悲痛。

金圣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请了过来。

作为一个读书人,虽说干过些出格的事,但他究竟是怎样走上神鬼之道的,史料没有记载。只说,金圣叹自称天台宗祖师智顗弟子的转世化身,外号叫做天台泐法师,二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吴县这一带扶乩。他的特点是扶乩之词清雅脱俗,又能契合事主心事,所以很受文化圈欢迎。

叶家一跳后,叶小鸾和金圣叹都出了名。叶小鸾留的是身后名,金圣叹出的是人前名。之后很多知名文人都纷纷请他到家中做法,其中最有名的是文坛领袖钱谦益。金圣叹请钱谦益为他做一首传,钱谦益正为他的魅力折服,激动之下写了《天台泐法师灵异记》,大大吹捧一番。金圣叹名气更加响亮了。

在这个阶段,金圣叹认识了很多青年才俊,如内阁大臣王鏊的后代王斫山、王道树兄弟,书法大师文征明的曾孙文彦可,这些人都成了他相伴一生的挚友。

到崇祯十四年,金圣叹因为评点小说再次出圈,这时候扶乩之谈就渐渐消隐了。

为什么一个以“帝师”为理想,对孔子赞赏有加的读书人,在生活中有这么怪力乱神的一段?我倒是有一点猜测。我曾在一个不知道要做什么的人生时期,遇到了一份不怎么上档次的工作,但是我喜欢我的工作内容,它让我觉得我还有点才华,另外,它给了我饭钱。后来有一天,我觉悟到这不是我该干的事,我应该做更大一点的事,所以就走了。

金圣叹大概也想到了“更大一点”的事。

着书点评

其实古代文人,稍微有一点家底的,又不用担官役等苦差,日子过得还是很惬意的。除了偶尔内心会生出一种大材小用的折磨,好像自己真有干一番大事的本事似的,或者受几句邻人的讥谤——不管你自己如何心安理得,他人总有不入眼之处,不过他总能说服自己。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金圣叹的生活都是这样的:

“圣叹性疏宕,好闲暇,水边林下是其得意之处,又好饮酒,日辄为酒人邀去,稍暇又不耐烦,或兴至评书,奋笔如风,一日可得一二卷,多逾三日则兴渐阑,酒人又拉之去矣。”

闲坐,喝酒,聚众喝酒,评书,写够了继续喝酒。没钱喝酒了,拿娘子头上钗卖了换酒钱,顺便买一碟花生米,继续喝。他还开过学堂,经史百家、稗官野史、佛道典籍都讲,随口拈来,妙语连珠,很受学生欢迎,不过学生家长欢不欢迎就不确定了。

点评事业是从读书兴起的。金圣叹读书时喜欢随手批注,有时候抒发人物感想,有时候挑明写作技巧,他讲话不迂腐,所以生动,他文思宽阔,所以深刻。朋友们觉得他的书评很有趣,于是逼他继续写。坊间书商慢慢找了过来,要翻刻他批注过的书籍来发财。

金圣叹倒也不是小说评点的开创者,在他之前,有文人李卓吾和书商余象斗,前者写给文人看,注重艺术性,后者写给书坊主看,注重商业性。金圣叹兼具二者之长,又因为语言通俗,金句频出,虽有时不免偏激,但恰好对社会胃口,所以渐渐形成了“金圣叹热”,读书人都以收藏金圣叹批点的“才子书”为荣。

据说有一次,金圣叹接了点评《唐才子书》的活儿,被“老板”们联合催稿,断了酒,闭门不出,满屋子都是印刷工人,工人们刻版很辛苦,金圣叹写得也很辛苦。他终于受不住了,卖了个苦相,这才被允许出去放个风。

在金圣叹评点过的书中,最火的当是金圣叹评点版《水浒传》。他不但评点,还做了个更大的举动——因为不满意后半部招安的情节,直接腰斩了后五十回,把一百二回本变成了七十回本,《水浒传》的故事到了一百零八将排座次便戛然而止。他还伪造了一片序,自称得到了七十回版本的古本,在这个版本里,二当家卢俊义做了个梦,梦里一百零八将统统被嵇康的后人嵇叔夜处斩。

兴之所至,他又搞了一个六才子书,将《史记》、《离骚》、《庄子》、《杜工部集》等传统名典排名不分先后与《西厢记》、《水浒传》并列为“六大才子书”,并将评点这六大才子书当做自己毕生伟大的事业。

不过,这时候的金圣叹已经不是用一张考卷戏弄考场的少年了,他更有名气,他的举动牵涉的利益更复杂,最要命的,他惹到了同样牙尖齿利的读书人。所以他的“红”很快变成了“黑红”,又有人挺,又招人骂。挺他的人认为他真性情,有眼光有胆色,骂他的人认为他急于成名,欺世盗名。他自己也觉得委屈,跟人说:“我辈一开口,便疑谤自兴。”

顺治十七年,兄长金长文告诉他,邵兰雪从皇宫出来后跟人说,皇上在看金圣叹批注的才子书,评价是“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他登时被感动了,他受的讥讽那么多,偏偏是一个异族的、遥远的、高位的少年看懂了他。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坎坷辛苦的人生跟“入则帝师”的政治理想融合了。

他流着泪跪下,向北方磕了一个头。

于是人家又开始骂他。

其实,磕也白磕,骂也白骂,他可是金圣叹,金圣叹这个名字现在已经与“才子书”、“离经叛道”两个标签绑上了,并将以更加夸张的故事流传到后世。

刑场轶事

顺治十八年,二十四岁的顺治帝死了,同一年,五十三岁的金圣叹也死了。

两个人的死还真有些关系。

这一年,金圣叹的家乡吴县来了个新县令任维初,他施政暴虐,为了追收欠款,随意鞭打百姓,还亏空粮仓,损害百姓利益,引起了苏州士人不满。三月初,金圣叹与一百多人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顺便到衙门告了任维初一状。这时候江苏巡抚是朱国治,这人和任维初是一道的,他随即上了个奏折,说江南诸生倡乱抗税,惊动先帝之灵。正碰上清廷有意打压江南士族,立刻逮捕了金圣叹等七人,一番严刑拷问后,金圣叹以主谋被判处斩首,全家流放宁古塔。

金圣叹没料到是这个结果。他正值盛名,还有很多事可做,也还有很多事没做。

在狱中,他写信给妻子说:“杀头至痛也,籍没至惨也,而圣叹以无意得之,不亦异乎。”朋友们去看他,他写了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是“且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待何如。”庄骚,《庄子》,马杜,《杜工部集》,他的才子书还没有点评完。

到这个时候他的自我终于明晰了,他是金圣叹,着书点评的金圣叹,喝酒大睡的金圣叹,无缘驰骋功名,也不愿驰骋功名,是个懒人,是个狂人,是个纯粹的人,是个无用的人,是这个世上疾驰的湍流里跳出来的一泵水簇,是惨白的雪地里长出的一朵红花,活得委屈也好,坎坷也好,穷困也好,这就是他本来的样子。

他怀着这样的清醒遗憾地死去,因为清醒,所以有遗憾,因为有了遗憾,所以更加清醒。

倒是到了民间,他的临刑变成了一桩轶事。

有一个段子说金圣叹临死前写了一封遗书,遗书内容是:“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恨矣”。还有一个段子,他临刑前对刽子手说:“我耳朵里各有一张银票,你要是先斩我,这两张银票就是你的了。”刽子手大喜,斩了金圣叹后,掏出耳朵里塞的字条一看,一边写着“好”,一边写着“疼”。

倘若抹去这场死亡背后的阴谋,这些行为金圣叹倒也不是做不出来。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金圣叹。

⑤ 金圣叹是个什么样的人金圣叹生平简介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人士,也是当时着名的文学家和批评家,可能不少朋友听说金圣叹就是从他批评《水浒传》、《西厢记》等作品中知晓的。从人物性格来看,金圣叹为人孤高,狂放不羁,当然批评家一般也都不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然也做不了这样的事。而金圣叹在古代小说批评领域地位几乎是最高的那一等,他点评的细致程度前所未有。这次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金圣叹这个人物,看看他的生平如何。
一、天下怪才金圣叹的悲哀
文学大家李国文先生写过一本《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道尽文人的各种“非正常死亡”,有内因也有外因,也道出文人的某些悲哀。

然而古代文人之死,最悲惨的莫过被统治者认为触犯了大忌,定罪腰斩砍头,让你永远闭上嘴,让你永远不能着书论说,严重者还要连累亲属,遭到鞭笞,定罪流放,籍没家产。

金圣叹,苏州吴县人,原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为金人瑞,字圣叹,其意: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

看来,这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一大奇才,真正有名气的文人,当他深知触犯了大清法律,被定罪杀头,妻儿也要被遣送发配到东北地区那个叫宁古塔的地方为奴时,这个倔强的金圣叹感慨地自问:“砍头是人生最痛苦的事,籍没是人世最悲惨的事,想想我金圣叹一生,这两件大事都让我摊上了,是不是有点太离奇了?”

性格是人生,金圣叹可以说是大智慧大聪明大学问之人,个中道德他焉能不知道?他是政治的牺牲品,是权力的牺牲品,与其说他在感叹,他在哀惋自己的不幸遭遇与悲哀的命运,还不如说他是在控诉这个时代。
二、开西城,西子来矣
金圣叹生于明末,童年比较贫困,九岁入私塾读书,学习刻苦,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没有资本,更没有资格“拼爹”,只能发奋读书。

但金圣叹读着读着,“走火入魔”了,偏离了“正轨”,喜欢上《西厢记》、《水浒传》,当时这两本书归入“诲霪诲盗”不正经之类,而金圣叹非要看看不正经到什么地步,讲了什么歪理邪说,还加了点评。

参与科举考试,他不走寻常路,比如岁试时,考题是《西子来矣》,其本意是以美人西施曲线救国之事来行文,而金圣叹写了一篇妙文:

“开东城,西子不来;开南城,西子不来;开北城,西子不来;开西城,西子来矣。吾乃喜见此美人矣!”

多么有趣的试卷,考官看了批复:秀才去矣!秀才去矣!

正因为金圣叹“每遇岁试,或以俚辞入时文,或以卷尾作小诗,讥刺试官。辄被黜,复更名入泮,如是者数矣”,而没能通过科举登上仕途,却等来明王朝灭亡。

到了清朝初朝,金圣叹已经江南一带负有盛名的才子,放荡不羁,他的才华与学识不是那些整日为应付八股文考试,借以中举走向仕途的“死学问”可比,而是真真切切地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或许也正是有真学问,真识见,令金圣叹笑傲不群,放诞不拘,不守礼教,不装模作样,不假清高。

金圣叹给学生讲经史的时候,出口连珠,内容遍涉经史百家,随口拈来,还旁及稗官野史,佛道典籍,无所不能,并且评论文学诗词,颇有见地,读书更是喜欢随手批注,也让坊间书商来翻刻他批注过的书籍来发财,形成了“金圣叹热”,读书人以收藏金圣叹批点的“才子书”为荣,可见当时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三、卷入哭庙案中的金圣叹
也正因为他放荡不羁,让他摊上事了。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顺治帝去世了,遗诏传到江苏后,按照满清礼制,属于苏州府的大小臣僚都要云集到府治苏州,设奠祭吊大行皇帝。

吴县是苏州下属的一个县,该县知县叫任惟初,其人凶暴贪婪,对待黎民苛刻心狠,比如有拖欠钱粮赋税的农民,不问青红,一律下令用浸在粪池里的毛竹片抽打,受刑之后的人,无法站立,疼痛不止,老百姓对他又恨又怕,在老百姓心目中没有好印象。

吴县的秀才们深知老百姓被其酷刑虐待所苦,人人愤愤不平,很想找个机会向任惟初的上级、江苏巡抚朱国治反映情况,状告他的不法行为。

于是,就借这次机会,向巡抚反映问题,希望能够管管这个坏官,为老百姓出口恶心。

一百余秀才就相约聚到文庙,正议论此事,周边老百姓闻讯,很快人数上千,群情激昂,大家高呼驱逐任惟初的口号,开始了游行。

自古官官相护,上下勾结,并且这个任惟初很会孝敬顶头上司朱国治,所以彼此狼狈为奸,串通一气,怎么能让这些秀才生事。

朱国治不能拔出萝卜带出泥,牵连上自己,唯恐这些告状的秀才们把事情弄大,便把属于民事的小事上升到政治问题,以惊了大行皇帝灵位的罪名把为首的几个抓了起来。

秀才感到冤枉,第二天又组织起来,聚集到文庙喊冤诉理。

官府出动人手,又抓了十余个人,连同头一天抓的,一块押到江宁大牢中,严加审讯。

在审讯的过程中有人供出了这“哭庙喊冤”的主谋是名满江南的大文豪金圣叹。

这下更令官府有了充足的理由,把金圣叹下入大狱,前后又牵连了一些人,把重要的人犯定了一个“扰乱官府接遗诏”的大不敬罪名,判了死刑斩首,籍没家产,家属发配。

金圣叹也没有了圣明可叹,反而一切释怀了,临刑前,他的儿子到死囚狱中来送别。

金圣叹若无其事地谈笑自如,望着悲悲切切,哽咽流泪的儿子说:“小子,我有一个对子,不妨来考考你,看你如何对得。上联‘莲子心中苦’,下联你来对。”

这是一个谐音联,莲同怜,莲子就是怜子,蕴含了他一片爱子之心,而心中的痛苦,更与何人说?

他的儿子听了,早已经泣不成声,泪流满面。

金圣叹望着儿子反而笑了:“我说傻儿子,这有什么值得伤心得呢?还是让我教教你如何对对子吧。这下联应该是‘梨儿腹中酸’!”

梨是离,同样谐音字,梨儿也就是与儿诀别了,内心有着无尽的酸楚。

如此凄凉惨痛的场景,如此悲恸之极的心情,恐怕也只有金圣叹这种胸襟与才华,方能在生死离别之际,坦然又不失诙谐,敏捷又不乏机智,既表达了自己心灵深处的痛苦与情愫,又决绝看淡了一切。
四、最后调侃,大有胡桃滋味
金圣叹知道自己必死,便写了一封信,托狱卒转交给家人,这个龌龊的狱卒反而交给了管牢狱的头目。

本来大家以为,这个金圣叹会为自己鸣不平,诉说蒙受的莫须有罪名,为自己辨解冤屈,或者痛骂世道,诽谤官府,便打开严肃认真地查看内容。

谁知一看内容,令人几近哭笑不得,但见上面写着:“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得传,我无遗憾矣!”

这似乎也是对官僚与王法最大的讽刺。

一生嬉笑怒骂来表达自己非同寻常思想的金圣叹,分明预见到狱卒会把这封信交给上司,认真翻阅检查一个死囚的信件,从中找到罪名,便设计了一个富有调侃意味的内容,把这些人草菅人命的执政者“当儿”,开了一个金圣叹式的玩笑。

都说金圣叹一生行为放诞,举止言谈常常出人意料,十足一个人间另类,在临刑受死之前还能不失幽默地向权力,向那些给老百姓施以霪威的官僚了,以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讽刺,品尝一番遭受戏弄的滋味,如此洒脱,不由令后人对金圣叹的命运欷歔不已。

不知不觉中,窗外的雪停了,温一壶老酒,不由思味:在这个处处装正经的年代,金圣叹告诉我们,真正的人生不需要正经。

作者:陈二虎

阅读全文

与金圣叹一生热衷的事业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是实体经济推广 浏览:388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怎么发展 浏览:306
如何看事业编制改革 浏览:981
怎么考各地的事业编制 浏览:895
初中健康测评在哪里做 浏览:314
67年婚姻怎么样 浏览:817
讲了两个问题人为什么不幸福 浏览:773
健康玫瑰是什么 浏览:499
健康码是如何知道去过哪里 浏览:16
为世界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怎么理解 浏览:336
锦州经济总量是多少 浏览:593
俄罗斯美女很多怎么回事啊 浏览:971
红色故事微视频如何制作 浏览:779
利川和石柱县哪个经济强 浏览:575
幸福指数偏低是什么意思 浏览:187
当幸福来敲门人为什么能活下来 浏览:416
鸟笼婚姻te怎么打 浏览:504
中国第一公认美女校花叫什么名字 浏览:490
保佑父亲身体健康念什么经 浏览:933
怎么样算是爱情呢 浏览: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