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战争的定义是什么
战争,在甲骨文中称为争或伐,也称为战、兵、戎、征等,战争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吴子兵法》一书。据文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战争为原始社会末期战争(距今约五千年)。如神农伐斧燧之战;黄帝、蚩尤涿鹿之战;尧攻兜丹水之战和舜、禹对三苗之战等。在舜、禹对三苗之战中,禹就是根据三苗蠢蠢欲动,图谋不轨的情报而兴兵讨伐的。
❷ 中国古籍中对战争的称谓有哪些
中国古籍称战争为争、战、征、伐、兵等,具体解释如下:
一、争
1、因意见不一致而相互辩诘:争论。
2、力求获得或达到:为祖国争光。
3、竞争;争夺:争先恐后。
4、疑问代词。怎么;如何(见于早期白话):争奈。
二、战
1、战争;战斗:宣战。
2、进行战争或战斗:战胜。
3、姓。
4、发抖:寒战。
战笔画
三、征
1、走远路(多指军队):征途。
2、征讨:出征。
3、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征兵。
4、征收:征税。
5、征用:征地。
6、征求:征稿。
7、证明;证验:文献足征。
8、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征候。
四、伐
1、砍(树):伐木。
2、攻打:征伐。
3、姓。
4、自夸:伐善。
五、兵
1、战士;军队:当兵。
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上等兵。
3、武器:兵工厂。
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