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业工会的定义是什么
工会法规定,按照国家行政区划在县级行政区域以上成立地方各级总工会,同时按照国民经济的行业特点在同一行业或者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根据需要建立全国或者地方的产业工会。
产业工会:
一、认真贯彻厅党组和上级工会的工作精神,围绕大局开展工作。履行工会“参与、建设、维护、教育”的社会职能,做好本产业工会的服务、协调、指导工作。
二、抓好工会自身的改革和建设、推动产业工运事业的发展。
三、协助行政督促抓好本产业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
四、动员产业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五、认真贯彻《工会法》、《劳动法》及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
六、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
(1)工运事业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性质:
工会的一般法律性质是社团法人。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办法》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具备法人资格的工会组织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建立工会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与所建工会以及工会投资兴办的企事业单位,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是各自独立的法人主体,应当分别承担各自的民事责任。
雇主相对人的团体,因此,雇主相对人才是成为工会会员的实质性的资格要件,不属于雇主相对人的雇主及其代表人或代理人就不应具有会员的资格。
2. 工运是什么工运事业是什么在线等急!
工运一般指1927年--1945年间工人组织反抗半封建半帝国通知的运动,比较有名的是:省港工人运动,萍乡矿业工人运动
工运事业指在这一时间段以发动工人运动为工作的事业,不少早期领导人都从事过这一事业
3. 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内容
法律分析: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将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工运时代主题,以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主线,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工会改革为动力,以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方向、坚持服务大局、坚持职工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法治保障的基本原则,到2025年,努力实现工会理论武装得到新加强、职工思想引领取得新进展、职工建功立业展现新作为、维护职工权益取得新实效、服务职工水平实现新提升、工会组织建设呈现新活力的目标要求,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贡献力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三条 战略导向 “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4. 坚持什么是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发展的正确方向
1、工运一般指1927年-1945年间工人组织反抗半封建半帝国通知的运动,比较有名的是:省港工人运动,萍乡矿业工人运动等。
2、工运事业指在这一时间段以发动工人运动为工作的事业。
基本原则
1、服务大局、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培训内容贴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贴近劳动关系变化的现状,贴近工会工作和职工群众的要求,突出干部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 位,强化培训需求导向,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使培训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服务、 为工运事业服务、为干部成长服务。
2、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在继承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传统方法基础上,创新培训理念,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师资队伍,完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
3、全员培训、分级负责。培训对象覆盖全省专兼职工会干部。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大规模、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建立重点突出、关注基层、重心下移、统筹兼顾、全员覆盖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