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具体区别是什么
1、公务员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遍都有国家执法权利,而且都是行使国家权利的部门。
2、事业单位是国家的机构,不具有国家权利,只是一些国家的附属机构,如研究所、公立学校,事业单位的工资形式。
3、事业单位可以在当地人事局人事档案科查到,编制编号没有,不是警察,没有象警号备案的情况。工作手册和工作证只是单位给发,了解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事业单位没有什么优势,福利一般略低于公务员。
4、公务员,全称为国家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的公职人员。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5、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需要接受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设置党组或者党委会,在中国事业单位也属于国家机关编制一类。
Ⅱ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有什么区别
1、身份性质不同:公务员的身份是行政编,事业单位人员的身份是事业编,行政编的数量占少数部分,事业编则包括教师、医生等数量庞大的群体。
2、职业稳定性不同:公务员不用交失业保险,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交失业保险。同时,事业编实行合同聘用制,签订劳动合同,而同等条件下,公务员则不用签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当前的制度下,事业编与企业职工一样存在失业的风险。
3、工资待遇不同:公务员有车贴,事业单位的没有,有部分地区公务员有年终奖,事业的也没有。还有就是事业编实行绩效工资制,未来改革的方向也会向企业的工资管理制度靠拢,个人绩效与工资相挂钩,而公务员则不会面临这样的工资变动。
4、职业发展不同:公务员可以提拔晋升,而且当前公务员实行职级过度,工作满一定年限可以享受科级待遇,而事业编只能靠职称涨工资,很多人穷尽一生都是初级职称,与同龄的公务员相比差别很大。
5、 考试难易程度不同:公务员考试考申论与行测两门,而部分地区的事业编考试只要考一张试卷吗,里面融合了申论、行测的内容,但是内容相较于公务员考试要简单些。
Ⅲ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区别是啥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区别如下:
1、工资的来源不同
公务员编制就是单位工作的正式人员,其工资由财政全供。事业单位工资由财政全供或者财政部分供给或者自收自支。
2、事业编制与公务员编制岗位之间的转换有差异
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就区分很明显,工作人员一般不大范围的交叉,一般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职,尤其是副科以下的人员岗位之间一般不能相互转换,但是到了副科就可以相互转换。比如可以从事业单位里直接提拔人到局机关当副科长或科长,也自动转为公务员编制了。
3、招考不同
所有的公务员都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包括事业单位中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是不会招考公务员的,事业单位招考,主要是针对科、教、文、卫、交通等系统,报考时还有一些具体限制。如报考教师的,需要教师资格证,报考医院的,需要医师资格证书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公务员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事业单位编制
Ⅳ 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有什么区别
公务员和事业人员的区别:
1.事业单位有职称,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可并行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同属于编制内人员。公务员拥有的是公务员行政编制,而事业单位拥有的是事业单位编制,因此二者的编制权限和范围是不一样的。公务员拥有行政权,而事业单位不具备行政权,因此,公务员编制在法律上的权限要高于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并且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职称也不一样。在以前事业单位讲究的是职称,公务员讲究的是级别。但是随着公务员法的进一步完善,现在公务员是职务和职级并行,因此这一点上二者是不一样的。
4.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方式不一样
公务员的工作一般面对的就是广大群众,每天都为广大群众处理和解决一些相关的事情,每天都是跟人民群众打交道,所做的工作也是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事业单位则有所不同,事业单位一般只是针对本单位上的事情进行处理,涉及到的人群相对比较窄。并且我国正在进行的公务员改革当中,公务员在一些公事需要用车的情况下,之前是使用公车,现在则是以车补的形式来代替使用公车。因此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方式也不太相同。
Ⅳ 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区别是什么呢
一、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的区别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国家机关中除了工勤人员以外的人员都是公务员身份,都属于公务员编制,包括国家机关、共产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检察院和法院等。
事业人员——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
另外,还有一种行政事业单位,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一些管理职能,如部门所属的执法监督、监管机构等,其工作人员事业行政事业编制,行政事业单位目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将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将纳入公务员序列。
二、公务员编制与事业编制的区别
公务员编制是行政编制,是政府机关的正式人员。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规定,国家行政机构(即国务院、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各职能管理机构)的行政编制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国家权力机构、国家司法机关、党派组织、人民政治机构的人员参照实行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一般不要求实行公务员管理,但也有个别事业单位参照实行公务员管理。
事业编制是辅编制,事业编制按照财政来源又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全额编制即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不允许也不能自主创收,完全靠财政拨款的单位,多指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防疫站、海事局、公办干休所、交通局下属交通稽查队、卫生局下属防疫站等等。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公立医院、公立大学、日报社等等。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政府招待所、政府下属培训中心、从事应用性研究和开发的科研单位、政府直属印刷所等等,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将逐步改制成企业。
现在的政府机关有部分人是公务员编制,部分人是事业编制。公务员编制是要中央编制委审批才有的,一般单位名额都是固定的,除了每年报计划,公开招考公务员以外,不能随意增加。但是由于政府机关的业务量增加,又没有公务员编制,于是就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在国家人事部不备案,不挂名,工资由单位自己或者地方财政供养。政府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只有领导(副处以上或者少量正科)是公务员编制,其他人都是事业编制或者是合同工。
Ⅵ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区别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区别如下:
一、公务员编制是行政编制,是政府机关的正式人员。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国家行政机构的行政编制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国家权力机构、国家司法机关、党派组织、人民政治机构的人员参照实行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一般不要求实行公务员管理。
2、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公立医院、公立大学、日报社等等。
3、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政府招待所、从事应用性研究和开发的科研单位、政府直属印刷所等等,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将逐步改制成企业。
Ⅶ 事业编跟公务员有什么区别
职责不同
中国国家公务员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利、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国家公务员分为政务和业务两类。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
福利待遇不同
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发放,并根据国家财政状况进行调资。同时公务员的保险福利、录用、提升、退休、辞退、辞职等是也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不受国家约定,由各事业单位根据市场情况而定。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国家有关的社会保障规定执行,一般要逐步实行社会化。
Ⅷ 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1、工作性质不同。公务员从事是国家行政事务性工作。事业单位人员从事的主要是社会公益性工作,或者说是非营利性的工作;2、工资收入。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比公务员高;3、保险福利。公务员享受的福利待遇比事业单位的人员要好;4、用人不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五十九条 公务员应当遵纪守法,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散布有损宪法权威、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
(三)挑拨、破坏民族关系,参加民族分裂活动或者组织、利用宗教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四)不担当,不作为,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五)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六)对批评、申诉、控告、检举进行压制或者打击报复;
(七)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
(八)贪污贿赂,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九)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
(十)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十一)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
(十二)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十三)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
(十四)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十五)违反有关规定参与禁止的网络传播行为或者网络活动;
(十六)违反有关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十七)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
(十八)违纪违法的其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