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生物教育事业之美在哪里

生物教育事业之美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2-24 20:18:36

1. 生命之美美在哪里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悟,别人很难帮你去想的,诚实、正直、纯洁、坚持等都可以让人觉得美,关键是一般都有与之对应的“不美”,才会更觉得“美”,把握好这点就不难写作了

2. 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1 生命教育的缺憾

由于吸毒、凶杀和青少年自杀案件频繁发生,生命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对于生命教育的认识仍然有很大的偏差。

1.1 忽视其他生命的存在及其权益

生命教育关注的焦点只局限于人类的生命,生命好像成为人类的专利,把人的生命与其他生物的生命完全隔离开,甚至把其他生命“物化”,以满足一时的好奇私欲,忽视了其他生物生命活动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

1.2 把生命教育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

现实社会把生命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混为一谈,过于偏重道德教育。“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儒家主张的基本道德准则一代一代影响着人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也在浇灌着幼小的心灵,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献出自己的生命。看看评价道德的最高水准吧:舍生忘死、奋不顾生、视死如归,而面临危险时有效保护自己则被视为贪生怕死,被戏称“范跑跑”的范美忠就是典例,可悲!“埋儿奉母、割股奉亲”几千年来被褒扬为孝道之举,可笑!难道这不是对生命的蔑视自虐吗?

1.3 生命是否平等仍未达成共识

对于生命的认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种把人类以外的生命“物化”,与人类生命完全分开;二是生命完全平等。由此,人们产生了困惑:人和其他动物怎么可能平等呢?人们一边吃着动物性食品,一边却又倡导、高喊人与动物平等,滑稽!人类以外的生命应该拥有哪些权益,现行生命教育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和答案。

2 生命教育的渗透

2.1 认识生命的神奇

新个体的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不同的生物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往往不同。例如,被子植物的繁殖通常要经过开花、传粉、双受精的过程,然后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再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在这个过程中,假如花朵的雌蕊受到伤害,或没有传份,就不会形成种子。而一粒饱满的种子仅是被子植物繁殖后代的内在条件,种子要顺利地萌发,还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等外部条件。再如,对人类来说,男性每次产生几亿精子,而真正能进入输卵管与卵子结合,并最终发育成胚胎的只有一个,胚胎又需要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长达10个月的时间,一个新生命才得以诞生。这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了生命孕育的神奇与艰辛,体会到了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不容易!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2.2 感受生命的珍贵

教材中,能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珍贵的素材非常丰富。例如“细胞的增殖、衰老和凋亡”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生物都要经历一个出生、生长、成熟、衰老甚至死亡的生命历程。人也有生老病死,人死后也和其他生物一样,最终会被分解成无机物重归大自然。这是规律,是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一环。“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世界正是在这种生与死的不断交替中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死并不神秘,正因为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才彰显出生命的珍贵,才促使我们对生命进行认真的思考,珍惜并积极创造自身生命的价值,以积极的态度努力成就自己的一生。再如,介绍细菌的微生物的生态作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他们虽然个体微小,却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能在人类都无法生存的恶劣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和繁衍,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分解者的重要角色:将动植物尸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供生产者重新利用。没有这些微小生物体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尸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命也就无法生存。可见,任何生命个体,无论形体上是大是小,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和价值,任何生命都是珍贵的。

另外,我们也可以开展挫折教育。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遇到挫折打击是不可避免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爱迪生说过:“失败也是我们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们一样有价值。”“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就应该享受失败,感谢失败。心理健康教育与挫折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父母的期待、学习的压力、同学间的关系,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压力,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不能及时化解,就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导致自杀或他杀行为,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困难和挫折,教育他们乐观向上。如高中生物必修2中有一段遗传系谱图的分析与概率计算,学生经常出错,有的产生心理恐惧,担心在考试中遇到这样的相关题型,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适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信心,迎接成功。

2.3 体验生命的和谐

长期的进化,造就了生命的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体现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上。教学中要善于渗透生命的和谐美,培养学生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例如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既表现为种内关系,又表现为种间关系。种内个体的互助关系屡见不鲜,可通过蚂蚁、蜜蜂、狼群等种内互助的典型实例,让学生明白个体的价值及分工合作的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学习种间关系时,举例不同生物间互利共生的实例,如: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等等。通过生物间的这种和谐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生命息息相关,人类应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珍爱并善待生命。在学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可以将各系统的功能联系起来,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分别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循环系统承担运输职责,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则发挥调节作用。正是各系统的协调配合,才保证了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让学生由此体会到各系统在整个生命活动中的和谐美、统一美和有序美。

2.4 感悟生命的价值

恩格斯把生命定义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外部环境的不断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从生物学角度定义:“生命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从生命的定义可以看出,人的生命和其他生物的生命并没有差异,都是物质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能因为人有理性,就认为人的生命尊严高于其它生命。例如在讲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时提到:首先,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如药用价值(红豆杉、金银花、蝉蜕等)、工业原料(芦苇用来造纸)、科学研究价值(基因库的研究)、美学价值(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等)等等,其次是间接使用价值如生态功能,最后还有人类尚未明确的潜在使用价值。还有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相关内容,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在自然界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引导教育学生去尊重和珍惜。

另外,科学史也走进了我们的生物教材,也是我们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契机。科学史即把科学结论产生的过程和方法与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感觉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远比只了解科学的结论及技术的成果重要得多,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用科学家的故事反映科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历史和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榜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从而能促进学生进步;而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立志造福人类的人生追求是十分珍贵的榜样素材,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明显的激励示范作用。如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瑞士生物学家米舍尔发现核酸,林奈和双名法等。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今生物学事业伟大成就的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报国之志。如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大分子物质合成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等……。这一系列的事实说明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具有聪明才智的、能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民,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5 畅想感恩 学会感恩

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歌词里这样写道:“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不论是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还是精神生命不应完全属于个人,人的躯体作为生命系统的承担者,本人没有生命的处置权。从生命的生殖发育过程、衣食住行等方面知识让学生知道父母养育你成人要付出多少艰辛,社会多少人为你服务,我们应该知道感恩,学会感恩。母亲的怀胎十月呵护着你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在关注你的成长,社会尽可能为你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多少人对人的生命孕育、诞生、成长付出心血和劳动,当你失去生命时又有多少人为之痛苦。乌鸦尚能反哺,羊尚能跪乳,人类更应该懂得感恩。善待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生活既是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也是回馈父母及其社会的一种社会责任。

生命的历程是艰难的,所以要不断学习和历练,学会感受生命的珍贵;生命同时也是孤寂的,所以要发展爱和互助,学会感恩。生物学教学中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应该从生命教育的角度让学生了解生命知识,是生命教育的基础,是品德教育以及其他任何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只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加关注我们的学生,多留爱心来关注、呵护我们的学生,而不再只是停留在知识课堂的层次,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我想,我们的课堂定会生机盎然,生命常在!

3. 中学生物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1、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在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教师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志向,高尚的情操。
2、教师要具有较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所以,教师必须具有较渊博的科学知识,在文化修养上逐渐达到较高的水平。
3、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确保人才质量,教师必须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运用教育规律,教师要学习普通心理学、教育学,通过学习掌握教育规律,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改革,不断研究新问题,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使教育改革结出丰硕的成果。
4、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素质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教育从传统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创建适应信息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真正目的。因此每个教师都有责任探索授课的新模式,设计好每一堂课。努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创新的表达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短暂的课堂学习,到知识,学到方法,开启思维。
5、教师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素质
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这是教育规律的体现。因此,只有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感情融洽,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6、教师要具有吸收科学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信息,通过传递信息,使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再按照规律改造世界。教师要有创新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获得新知识,扩充新知识的能力,包括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概念和原理的能力;善于提出尚未和多种答案的探索性能力;演算和阐述的能力;善于运用口头和笔头形式有效地交流和研究的能力;善于组织学生,使学生迅速地增长才干的能力,总之,具有这种综合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7、教师应向“创造型”的方向发展
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具创造性的人才,这需要有创造型的教育,即热爱创造活动,在课堂中,表现出创造性、灵活性、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融入关爱生命教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但传统的生物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过于重视传授生物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的备课、上课都以学生是否掌握书本知识和能否通过学业考试为目标,很少考虑将生物学教学与学生的生命教育结合起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生物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还要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等。也就是说,新的课程标准对生物学教学的生命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实际上,每一章节的内容中都蕴含着大量的生命教育的素材,只要我们从大教育的背景下去分析、领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可以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一 时代呼唤中学生物教学应当重视生命教育
从全球来看,当前人类缺乏生命意识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了眼前的利益,往往不尊重和关爱植物、动物的生命。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失衡、生活垃圾、能源危机、核战争等一系列问题威胁着人的生命的存在。我国1999年的百年罕见的洪水灾害和近两年北方沙尘暴肆虐都是植被被严重破坏所造成的恶果。二是青少年中他杀与自杀现象严重。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青少年暴力,自杀、杀人现象十分严重,我国亦不例外。北京大学生张某因考试不及格,心理压力过重,用铁锤将其父亲、奶奶打死。一位名叫小丹的14岁学生因成绩不好,被老师认为是差生,感到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活着没有价值而自杀。某校高二学生周某因发现自己的宠物狗被送人,而吃40余片安眠药自杀……;这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事实都反映了一些学生对生命愈来愈冷漠,甚至冷酷的现实。
以上事实表明,增强人类的生命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又十分紧迫的工作。 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注重对他们的生命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只有认识和掌握生命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尊重、关爱生命。另一方面,二十世纪,生命科学涌现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它学科的影响很大。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国家颁发的《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我们要在生物教学中注重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内涵
生命教育就是使学生认识生命,引导他们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1.帮助学生认识生命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有关生命的孕育、发展及其活动规律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理解生命。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在大自然中孕育与生存的艰难,而生命对于一个生物个体而言只有一次,从而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其次,让学生正确看待生命现象,既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又认识到生命的渺小与脆弱;再次,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生命的内涵,生命既具有共同性,又充满独特性和差异性,也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每个生命的存在价值,进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引导学生欣赏自我的独特,发现自己的潜质,将生命蓄积发挥出来。
2. 引导学生欣赏生命 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在传授生物形态与结构等知识时,让学生感受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美、结构美:通过对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物及生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最终使学生感受或体验生命之美,从而欣赏生命。
3. 期望学生尊重生命 当学生认识了生命,领悟了生命的奥妙,感受到生命之美,就会欣赏和赞美生命,进而逐渐形成一种尊重生命的信念。通过生物与环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关注所有生命所依存的环境,尊重生命,保持其安全性和自然性。作为教师要言传身教,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从而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会尊重和关怀他人的生命。
4. 鼓励学生爱惜生命 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爱惜生命”,真正地付诸行动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从爱护生命做起,教育学生不攀折花木,不践踏小草,不掏鸟窝,不欺负小动物,不食稀有的动植物,不浪费作为实验材料的动植物,不浪费资源,不过度消费,使他们养成爱惜生命的习惯,在生活中真正体现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
三、利用生物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优势,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最为奇妙、最富魅力的一种自然现象,认识人与其它生命必须和谐相处,认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伟大的,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生命是经过大自然无数年的演变才出现的,这个过程是艰难的,生命出现以后,以单细胞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生命形式,最后拥有了高智慧,高级情感的人的出现——更体现了人类的伟大。我在教授《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时,给学生介绍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动物的语言”等生命现象,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本世纪以前人们还沉浸在改天换地掘取越来越多财富的激动心情中,但一夜醒来,忽然发现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去不返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永远是养育人类的母体,也是人类发展的最后界限。我在教授《生物与环境》和《生物圈中的人》时,指导学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认识人生命的短暂,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每个生命对于生命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值得每一个人去热爱。我教授《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一节时,让学生体会生命来到世界上是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每个生命总是包含出生、成长、死亡的过程;这一生命过程是短暂的和宝贵的。我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人生短暂,一个人怎样发挥生命潜能,使自己生活得有意义,实现人生价值?通过热烈讨论,大家认识到,要关爱他人,珍惜时间,学业有成,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生命才有意义和价值。
四、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
生物教学必须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更好地培养尊重、热爱生命的能力。我在生物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1、实施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一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我在生物教学中,既依托教材引导学生学好教材内容,又不被教材内容所局限,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周围的生态环境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学生加深对生物与环境的认识。二是教学形式的开放。在教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节时,我带领学生走进黄中绿地,学生走入一望无际绿地,耳边有清脆的鸟叫,眼前有争相吐芳的花朵、枝繁叶茂的植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恬静、可爱。通过实地观察、欣赏,让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与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2、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我引导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日围绕生物学的内容,根据周围生态环境和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一是研究的项目可以自主选择。学生自选的课题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如《豆芽的生长条件》《蚯蚓的生活习性》等等。二是研究活动自主设计,研究过程自主安排;三是交流、展示研究成果。学生通过亲身观察、调查,写出论文,将生物学知识与周边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较为深刻地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了热爱生命的情感。
3、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关爱生命的活动。一是抓住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激发学生热爱生命。报纸上刊登“清华大学某学生伤熊事件”、“某大学生把狗放在微波炉内观察事件”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话题。我抓住这类伤害动物的事件,先组织学生读有关报纸,然后就这类事件展开讨论。许多学生说,一次我的手被开水烫了,疼得我受不了,熊吃了浸了硫酸的食物,怎么受得了?太残忍了!有的学生说,熊也是生命,我们应当善待它。通过读报和讨论,唤醒学生的生命良知,激起他们对生命的关怀和热爱。二是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节日活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热爱生命的习惯。“3.12”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以及“爱鸟周”等是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的大好时机,我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这类周日活动。
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遗漏的一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未来公民的需要。因此,每一位生物教师都要不断充实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将生命教育融入于教学中。与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情感和体会,使学生能充分地感受生命的活力与喜悦。

5. 汤佩松的汤佩松与教育事业

综述
半个多世纪以来,汤佩松对中国几代植物生理工作者的培养和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4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中国大部分植物生理工作者,在年青时期可能都得到过汤佩松不同方式的指导和帮助。
从1933年回国的那一天起,汤佩松就开始了为我国培养人才的工作。他不仅亲自授课、编写讲义、培养研究生,更重要的是,走到哪里,他就在哪里创造一种活跃的学术气氛,吸引年青人,培育英才。
在武汉大学,他开设了生物化学、普通生理学等课程,并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普通生理学讲义。他所创建的普通生理实验室,在短短4年之内,规模就有了很大发展。以他为中心的研究小组的成员中包括林春猷、吴懋仪、高尚荫、殷宏章、张信诚、沈其益等,他们后来分别成了各个方面的学术权威。
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在汤佩松创办的植物生理研究室里工作的科学工作者至少有40多位。许多人后来都是我国植物生理学或其他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或权威,例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的殷宏章、罗士苇,北京农业大学的娄成后,植物研究所的王伏雄,复旦大学的薛应龙,山东海洋大学的郑柏林和薛廷耀,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刘金旭等等。
1946年汤佩松负责筹建清华大学农学院并任院长。他当时的抱负是把清华大学农学院办成一个学术水平很高的农业生物学教学基地和研究场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能从事教学工作和实际工作,又是农业生物学和实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人才。所以本科学生首先在理学院学习数、理、化及生物学课程。
1950年以后,清华大学农学院与北京农业大学合并,他担任了副校长,以后又兼任复旦大学教授,1954年起兼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植物生理教研室主任。他在北京大学除讲授植物生理等课程外,特别强调教师要进行科研工作,主张学生灵活主动地学习,并亲自组织和指导本科生的课外研究小组。
主持召开“全国植物生理教学讨论会”
汤佩松对我国植物生理教学工作的一项重大贡献是发起并主持了1956年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全国植物生理教学讨论会”。那时各大学纷纷开设了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师队伍日益壮大,但大多数教师是刚开始教这门课的年轻人。大家迫切希望了解如何教好这门课,了解其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内容)。汤佩松于是约请娄成后、崔澄、曹宗巽等一起举办了这次讨论会。与会者100多人,他们互相切磋,交流经验,最后对许多重要问题统一了认识。我国植物生理的教学水平因此有了很大的提高。20多年后,参加过这次讨论会的教师一致认为这一活动对培训我国的植物生理学师资起了重要作用。1979年以后,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又举办了好几次这样的讨论会。

6. 合格的中学生物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应该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扎实的生物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能够在教学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进步、能够灵活的运用教学手段讲解课程重点内容,调动课程氛围与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

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能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且,能够排出体内无用的物质,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等。

生物(英语:Organism,又称生命体、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征在于生物进行新陈代谢及遗传。所有生物一定会具备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这是互相相反的两个过程,并且可以繁殖下去, 这是生命现象的基础。

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叫做生物,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注: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现存的动物只有原来地球上的动物的十分之一。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7.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探寻学生的前认知

一、围绕三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课堂不是简单的摆事实讲道理,而要把学生作为长久性发展目标来培养。生物学是社会的科学,自然的科学,与人类生活、环境保护、社会活动等息息相关,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所以生物教学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在理解、掌握某知识点的基础上才会有相应的应用行为,学生之所以不能对题目正确的解决或无从下手,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少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学应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知识与技能目标设定为以实为要,基础知识伴随学生的终生成长。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解题方法的选择,是对知识和技能的反思和应用,是其他目标达成的媒介。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全方位的人才,要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自强的自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和钻研精神。传统的教学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不教学生动手、用脑、做人,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教育家陶行知深深体会到知的苦涩,行的坎坷,欲获真知必行,故从陶知行政名陶行知。因此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定应该以活见长,考虑掌握、记忆和再现知识的重要,也应考虑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重构、质疑知识的可能性。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以人为本,通过教与学达成个性发展是课程的根本目标,使学生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使之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陶行知认为:“这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是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教学中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够具备学校人和社会人双重身份,走出课堂,走近生活。走向社会。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落实
三维教学目标强调教育的“平等性”,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首先要强调普及意识。在现实中,学生由于智力结构、思维习惯、知识积累等因人而异,在学科内容掌握上不可能齐头并进,甚至相差悬殊,这样就出现了学习成绩“优秀生”和“学困生”之分。搞好“学困生”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注重“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才的成长中,智能因素的差异只是一个基本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除智能因素外,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是智能发展的动力因素。“学困生”与“优秀生”的差异并不仅仅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心、坚持性与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为了加快后进生的转化,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课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之产生成功的情绪体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注重因材施教。应该承认,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所以教师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在处理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时,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学案,注重分层作业的设计和分层评价机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被鼓励和被要求的评价。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1.通过情境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讲,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强,在现实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随之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会在他们脑海中产生许多问号。所以在刨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尽可能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能够自己联系实际,产生疑问,引起认知冲突。然后通过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解决问题,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使学生学习毫无强迫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思维也处于最佳状态,智慧的火花也会不断闪烁。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教师应在实验课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动手中善于求异,创造新的方法: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1.德育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良好的品德是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和谐生活、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高中生物教材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生动。可以说每一节生物专题都是德育教育的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教育素材,将德育教育贯穿在生物教学的全过程。
2.注重美、体、劳等其它方面的教育。三维目标同样强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渗透德育,强调刨新,而且要促进学生的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形态美和结构美的认识,使学生提高情趣,陶冶性情,从而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生理和营养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营养饮食、科学锻炼,以达到强健身心等目标。
在生物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从基础做起,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让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准确落实,使课堂焕发出教育的功能和活力

8. 生物教育就业方向和前景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中最早出现的分支学科之一,是生物学的一个大学科,也是目前相对较热的一个方向。其研究大方向可以分为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两类,一般来说,基础类的毕业生偏向于基础理论研究,可到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应用类则偏向于应用的领域,更注重实际操作,就业选择面较广,可到企业、政府部门、学校从事生产、检测和教学等工作。
在微生物专业的大方向指导下,可细分衍生出很多小方向,如微生物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进入新世纪,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是生物能源和微生物职业,尤其是在制药方面,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既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又是生命科学的前沿,也是当前最为普通的一个专业。该专业主要是从微观即分子的角度研究生物现象、探讨生命的本质,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其实,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不仅是一个独立学科,它已经渗透于生物学的其他专业之中,属于基础性研究专业,是目前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因为该专业涉及很多分子水平的操作,因此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精细的微观实验操作技术(如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显微光谱分析技术、放射自显影术等),这些技术的操作要求胆大心细,经常是在几微升、几毫克、几纳米间进行操作,稍有疏忽就会导致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细胞,从细胞整体、显微水平、超微水平等层次研究细胞的功能结构、代谢产物以及生命活动原理。目前来看,细胞生物学的发展速度快,因为很多生命现象或原理都要落实到细胞水平来阐释。另外在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中,细胞技术也常被提及,所以该学科前景光明。
细胞生物学的操作和技术方法博采众长,吸取个方向的技术方法,如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凡是能够解决问题都会被使用。从研究内容来看,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出现,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结合愈来愈紧密,人们更关注细胞内部的分子结构及其各个部分如何在生命活动发挥作用,比如基因调控、信号传导、肿瘤生物学、细胞分化和凋亡等成为当代的研究难点和热点。细胞生物学的出路宽广,毕业后既可以从事理论研究,阐述细胞内部的调控机制;也可以从事药物和农产品的开发生产,检测药物或农产品的毒性等,特别是医药健康方面的研究是一个热门。
植物学
植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人们对于生物最初的认识之一。该方向主要包括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等。进入新世纪,植物学有了飞速发展,特别是结合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技术,开始从微观角度研究植物,如光合作用机理、植物激素、微量元素、遗传育种技术、天然产物的分离等,使植物学成为农学、环境科学、药物等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吃武学在科研和应用上具有重大意义,不近属于基础学科,也可以为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药用植物的开发做出重大贡献。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前沿的方向之一,也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该专业对生物信息的采集、存档、显示、处理、传播、模拟、分析和解释等各方面都非常关注,综合利用了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数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物信息,是一门计算机、统计学、数学与生物医学多领域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具体而言,生物信息学把基因组DNA序列信息分析作为源头,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基因组学和蛋白学两方面。目前,生物信息学已经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生物信息学软件、技术平台开发、基因和基因组进化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9. 什么是教育之美

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教育的痕迹

记得某位教育家有一句名言,大概意思是说,当学生意识到您的教育意图时,教育将失去作用。的确,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了教育的痕迹,在于其留给人们的自然流畅之感,即在师生的人格感染中、心灵碰撞中、理解倾听中、真诚激励中……,润物无声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 “无为”教育有种种方法,归列以下。
1、垂范
教育者的示范,无言的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垂范的作用。青少年善于模仿,教育者的行为成为楷模,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身教好,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学校新教学楼的垃圾道堵了,总务处在道口旁贴了个封条——“禁止倾倒”。在此后的两个月里,学生们扫除后都要穿过操场,将垃圾倒在老楼的垃圾道里。
校长手术后上班了,他发现封条后便抄起铁棍通垃圾道。一位看到的老师告诉他:“总务处已贴了告示”。校长说:“你家的下水道堵了,是不是也贴上封条不用了?”教师无言以对。“要把学校也当成自己的日子一样过啊!”校长的这句话深深印在这位教师的心上。后来她也当了校长,时时处处记着要“以校为家”。
2、倾听
教育者虚心、认真听取教育对象的坦诉,促使对方在宣泄中实现自我心理调节。当人产生心理冲突时,自然的需求就是要找人诉说。教育者要善听,即对教育对象的任何想法(当然不一定正确)要听得进去,表示理解,在倾听中因势利导,让教育对象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心理学家认为,认真的倾听就完成了心理咨询任务的一半。
记得一个当医生的朋友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他有一个病人被诊断证明为绝症。这个病人常常在拿药的时候到他那儿坐坐。我的这个医生朋友由于职业的习惯便常和他聊聊,或者就那么静静地听着。一次,那个病人说了很多很多他的过去、现在、幸福、心酸,他生病后的种种心境和牵挂。朋友听了许久许久。病人说完了,如释重负,轻松多了。后来,听说那位病人去世前的情绪一直很平稳,配合治疗也比过去积极多了,并且把被医生判定为三个月的生命延长了近一年。朋友对我说,他很欣慰那天没有对那位病人进行长篇大论的劝慰与建议,而只是静静地倾听了诉说。他颇有心得地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所起的作用,可我却从这件事中知道了开方、看病医治的只能是躯体,而倾听却能使一个人的精神得到寄托。”
3、激励
教育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多种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教育对象的心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潜能。激励源于尊重,源于信任。出乎意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教育对象的心灵震撼。
一位小学校长对童年一次考试分数难忘的记忆:
由于中途转学,功课落下了不少。一次数学考试后发卷子,我提心吊胆地接过来一看,非常意外,老师没有打分,只写了两个字:“哎呀!”。此刻,我领会了老师的心意,老师不相信我会这样,老师在给我机会,老师在期待着我,老师在用这样一个善意玩笑似的方式等待着我的努力。我决心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果然,又一次考试我得了满分。
许多年过去了,我又经历了无数次考试,见到过成百上千张试卷,但只有那份没有分数,写着“哎呀!”的试卷,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珍藏。
4、体验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育对象在亲身经历中实现情感体验,获得真切的感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体验,就没有完成教育过程。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有效途径。在体验中获得了“我行!”自信意识的增强。
为战胜胆怯,一位母亲让她五年级的女儿买10张《北京晚报》,再按原价卖出去。半个小时过去了,孩子张不开嘴。经过思想斗争,战胜了虚荣,开始大声吆喝,终于把报纸卖出去了。
在闹市区卖报,这是一种情境活动。孩子受到了磨炼,体验了成功,得到了单靠说教不可能有的思想收获。
5、对比
使教育对象在事件或情感对比中,找到差距,心灵受到震撼而猛醒、开悟。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没有比较就没有教育。反差越大,给人的印象越深。在反差中,发现道德境界的高低,自然产生羞愧、自责,从而获得认识的飞跃、精神的升华。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某武士一心想成为世上第一射手,他遍访名师,刻苦训练,终于达到了百发百中的境地,武士自喜。一日,在深山偶遇一高僧,高僧明其箭术,遥指空中的两只飞鹰,武士心领神会,一箭射落了其中的一只,而高僧却说:“取鹰何用弓箭,高手当‘不射而射’”。言罢,高僧抬手一指,虚点向空中的一只飞鹰,只见那鹰好如受重创,径直落至高僧的脚下。武士大为震惊,叹道:“这才是射艺的最高境界啊!
6、迂回
对教育对象的问题,不采取就事论事的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心理暗示启发联想等手段,使其认识事物的规律、领悟生活的真谛。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走直道而走弯道,这往往是获得成功的策略。
一位中学生是生物爱好者,搜集了众多的标本。他妈妈是教师。一天,妈妈发现儿子的情绪不高,但没有直接询问,而是对儿子说:“妈妈今天比较累,想去逛公园。你陪妈妈一起去好吗?”儿子答应了。逛公园时,面对各式各样的植物,妈妈不断发问,儿子滔滔不断地解答,显示了丰富的知识。
这位妈妈发现,晚上儿子做作业时情绪特别好。
7、空白
摒弃包办代替,给教育对象留有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调动其主动性。为了取得教育的实效,往往需要等待。“耐心是伟大的老师”。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时,他的导师是王竹溪先生。一天,王先生要他写一篇论文《固体中有序与无序的问题》,并要他参看一本书。杨振宁看不懂这本书,便去向王先生请教。王先生一个字也不讲,却又要他看第二本书。杨振宁第二本也看不懂,又去向王先生请教。王先生还是不讲,又推荐第三本书给他看,并要求他看完第三本书后,再回过头来看第二本和第一本,并说出对第一本书的见解。杨振宁反复读了第三本书后,再读第二本和第一本,果然写出了优秀的论文。
8、宽容
对教育对象错误、过失产生的原因,给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省。“出奇制胜”的兵法运用在教育领域是教育方法的极致。教育者的宽容使教育对象无地自容,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
一位学生的个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向教师说了一通尖酸刻薄的话。这位教师没做任何解释,只是给她写了一首小诗:
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海,拥有了浩翰;
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彩;
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学生收到后,沉思良久,突然笑了。她觉得生活真美好,自己很幼稚。

10. 高中生物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教学修养探析

一、执着的教育追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平日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身边的学生。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若要成为好一名优秀的生物学科教师,首先需要的是充满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生命如此美丽,在于她的生机勃勃、百芳斗艳、生生不息;而生物学科的魅力无穷,在于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对生命不断的思考,进而引起他们智慧的火花。正处在风华正茂的高中生,首先应该从高中生物老师那里学到的,是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与激情。
由于每个学生在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平时应该要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一朵花都能得到完美地盛开。比如很多学生来自农村,视野相对比较狭窄,但是生活阅历和经验比较丰富,积累了大量的生活常识;而城市的学生在视野方面则有较大的优势,能够很好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但生活常识相对较差。所以在教学中,应当本着“既授之以渔,更授之以欲”的教育理念。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与时俱进,鼓励他们学习更前沿的知识,才能出类拔萃;而针对基础弱的学生,更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力求争取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都有不小的收获与进步。
总之,一个不断追求成功的青年教师,心中必须要有“一如既往地踏实、认真,默默耕耘、苦中有乐”的教学信念,才能有信心带领着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艰辛而又勤勉地爬上高考之峰,坚定、执着地走向人生成功的彼岸。而人生的美好,在于不停地奋斗,不断地创新。带着执着的教育追求,教育事业必将开出绚烂之花。
二、扎实的学科知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教师职业职责所在。对于学生而言,生物知识都是间接的经验,当然对于教师来说,亦如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扎实而又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这些知识不仅仅只是教材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更多的是我们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学到的学科专业知识。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大学期间,通过勤奋努力,已经储备了较为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并学习了教育学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真正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中,还须沉下心来,认真仔细地阅读高中生物课本,并不断地钻研和挖掘课本,深刻领悟新课标的内在精神,通过一定的教学经历,逐渐从熟悉教材上升到能够驾驭教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呈指数增长,很多时候知识量的增长可能已经超出了高中生物老师所涉及的范围。作为年轻的高中生物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充电”。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补充自己的知识:一是直接向骨干教师请教,这样很容易得到清晰答案,并且准确度较高,但是知识相对碎片化;二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众说纷纭,需要不断思考并有一定的甄别能力,辩证地接受他人的观点,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三是不间断阅读和钻研与中学生物相关的大学教材,例如陈阅增老师的《普通生物学》、翟中和老师的《细胞生物学》、沈萍老师的《微生物学》和潘瑞炽老师的《植物生理学》等等,青年教师通过这些教材的学习,能够及时迅速地增加并更新现代生物学知识和技能。
三、不断提高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指中学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称教学的基本功。高中生物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可以简单概括为备课、上课和实验操作等三个方面。
备课主要包括备教材、备方法和备学生。上课的基本功又包括组织课堂教学的技能、语言表达的技能、板书绘图技能和多种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技能。实验操作包括明白实验原理、使用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等等)、学会做简单的生理生化实验、学会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最后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教师必须不断地加强这些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同时理解每一项教学技能的含义及其作用,掌握其类型及应用要求。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将各项教学技能熟练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成为一位优秀的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有自我提高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物学科教学技能的岗位训练中,切实练好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这是现代高中生物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为此,除了自身加强修养外,还要通过继续教育的途径来完成。

阅读全文

与生物教育事业之美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不努力你怎么给晚辈讲故事 浏览:300
行政事业单位的在编合同制工人是什么编制 浏览:644
除了当幸福来敲门还有哪些 浏览:138
事业单位录取一般什么时候上班 浏览:855
什么地方的美女漂亮啊 浏览:993
教师和机关事业单位哪个好考 浏览:103
事业单位上班戴什么手表 浏览:33
三七的经济价值有哪些点 浏览:506
事业对女人有什么好处英文作文 浏览:646
故事大纲怎么写好 浏览:310
健康码红色码隔离多久 浏览:566
2021护理事业编考试看什么书 浏览:331
爱情需要考虑什么方面 浏览:33
事业单位转企业退休人员怎么接续 浏览:536
为什么要了解经济模式 浏览:899
怎么唤醒对幸福的认知度 浏览:266
机关事业学位社保交什么档次 浏览:6
婚姻到底带来了什么 浏览:47
爱情有哪些忌讳 浏览:930
松桃婚姻律师大概要多少钱 浏览: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