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会计中事业单位功能科目,经济科目分别包括哪些
事业单位会计的科目具体包括:
1.资产类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存货、长期投资、待处置资产损溢
2.负债类
短期借款、应缴税费、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
(1)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含1年)以下的各种借款。
(2)应交税费是指企业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营业收入、实现的利润等,按照现行税法规定,采用一定的计税方法计提的应交纳的各种税费。
应交税费包括企业依法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税费,以及在上缴国家之前,由企业代收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
(3)“应缴国库款”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国库的款项,包括应缴税费、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等等。
(4)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3.净资产类
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其中,事业基金是指非营利组织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可由非营利组织自主调配使用,包括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部分。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等。
4.收入类
财政补助收入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收到财政补助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缴回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平时“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贷方余额反映财政补助收入累计数。年终结账时,将“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
事业收入
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按规定应上缴财政预算的资金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非财政的补助。收到上级补助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上级补助收入”科目。年度终了,将“上级补助收入”科目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上级补助收入”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经营收入
其他收入
5.支出类
事业支出
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实际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业务招待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上缴上级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经营支出
其他支出
上述内容中介绍了事业单位会计的五类科目: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以及支出类,每类科目都包括了各自的内容。同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② 不同事业单位考试内容都有哪些
1、市教育局、农业局、水利局、文化局、粮食局、环保局、卫生局、安监局、劳动局、妇联等部门招聘笔试科目设置为:《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验》。采用封闭笔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一般为120分钟。
2、医院、高校卫生单位招聘还要考察《岗位必备专业知识》,根据不同的岗位,考试内容不一样,一般由考试招聘单位进行自主命题,不设定具体的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医学基础知识》,医学类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测评,内容基本一致,但是也有不同,依据考试招聘单位的职业性质不同,要求的知识点不同。
《医学专业知识》,专业不同,专业知识不同,比如说基础护理,内外科护理,药理学等。
《综合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为国家的法律法规、政治经济理论、时政方针、公共管理等基础性知识和综合写作。
3、面试和笔试的比例
笔试占60%,面试占40%(有省市的事业单位笔试面试的比例为50%对50%)。
4、笔试内容
政治、时事、法律、职业道德等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题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很多单位只设客观题。
③ 事业单位考试科目具体是哪些
公务员考试笔试北京市和国家均只考行测、申论,个别省有公共基础和专业课,警察加心理测验和体能测试;事业单位考试一般考行测(多数包含公共基础)、申论,或行测、公共基础,个别考公文写作,部分加专业测试 。
公务员考试笔试和面试基本上各占一半,有的46开,少数37开。一般设置总分最低线,个别设单科最低线;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和面试基本上各占一半,有的46开,一般无最低分数线。
(3)非事业单位都有哪些科目扩展阅读:
一、试题难度
公务员考试较难(试题难不意味着难以考取,难度仅是因为报考人数多而必须增加考试的区分度);事业单位考试较容易(试题简单不意味着容易考取,因针对具体每次考试的报考人数少,试题简单即可区分优劣。
二、考试用书
全国各省市事业单位考试教材没有统一的标准,且国家不指定教材,市面上的所有关于事业单位考试的教材都是各个培训机构自己编写的。
三、面试
面试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主管机关的指导下,由招聘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按备案的面试方案组织实施,面试方案的备案应在面试前一周完成。
达到笔试 合格分数线的应聘人员,根据招聘计划和招聘岗位由高分到低分按比例依次确定面试人选。笔试合格人数出现空缺的岗位,取消招聘计划;达不到规定招聘比例的,按实有合格人数确定。面试人选确定后,由招聘单位张榜公布并通知本人。
面试结束后,按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计算应聘人员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考试总成绩均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尾数四舍五入。根据考试总成绩,确定进入考核体检范围人选。
④ 事业单位考试科目有哪些 分别都有什么
1、考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础知识,如马哲、邓论、国家机构、行政法、刑法、民法、公文、公务员法等需要背的知识),以选择题,判断题和论试题为主。
2、考行政能力测试,考申论。
3、综合全国事业单位的招考情况,笔试主要涉及的公共科目考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综合基础知识)、职业能力测试、申论三类,专业科目考试内容涉及则比较广泛。
4、卫生系统常见考试科目为卫生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基础知识等;教育系统常见考试内容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及各学科专业知识等。
⑤ 民办非企业会计科目都有哪些
民办非企业属于事业单位..我国现行会计按其适用的经济组织类型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大类,而预算类会计又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和政府会计两类。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核算基础不同,企业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而事业会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资 产 负 债 表
编表单位: 2006年12月31日 单位:元
科目编号 资产部类 年初数 期末数 科目编号 负债部类 年初数 期末数
一、资产类 二、负债类
101 现金 201 借入款项
102 银行存款 202 应付工资
105 应收票据 203 应付账款
106 应收账款 204 预收账款
108 预付账款 207 其他应付款
110 其他应收款 208 应缴预算款
115 材料 209 应缴财政款
116 产成品 210 应交税金
117 对外投资 负债合计 - -
120 固定资产
124 无形资产 三、净资产类
资产合计 - 301 事业基金
投资基金
302 固定基金
303 专用基金
306 事业结余
五、支出类 307 经营结余
501 拨出经费 净资产合计 - -
502 拨出专款
503 专款支出 四、收入类
504 事业支出 401 财政补助收入
505 经营支出 403 上级补助收入
509 成本费用 404 拨入专款
512 销售税金 405 事业收入
516 上缴上级支出 409 经营收入
517 对附属单位补助 412 附属单位缴款
520 结转自筹基建 413 其他收入
支出合计 - - 收入合计 - -
资产部类总计 负债部类总计
收 入 支 出 表
编表单位: 年月日 单位:元
收入
项目 本年数 累计数
财政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缴款
事业收入 - -
其中:
其他收入
小计 - -
支出
项目 本年数 累计数
拨出经费
上缴上级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
事业支出
其中:预算外资金支出
销售税金
结转自筹基建
小计 - -
经营支出
销售税金
小计 - -
拨出专款
专款支出
小计
总计 - -
结余
项目 本年数 累计数
事业结余 - -
1、正常收支结余
2、收回以前年度事业支出
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账
固定资产卡片账 等明细可根据自身情况予以处理
⑥ 事业单位考试科目都有什么
事业单位考试一般都是考三科,分别为公共科目笔试、专业科目测试及面试。
公共科目笔试内容如下:
1、职员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公共科目测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
2、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育类、卫生类和其他类,公共科目测试内容分别为:
教育类岗位:《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该科目包括《综合基础知识》(分值占70%)和《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分值占30%)。
卫生类岗位:《综合基础知识(卫生类)》,该科目包括《综合基础知识》(分值占70%)和《卫生公共基础知识》(分值占30%)。
其他类岗位:《综合基础知识》。
⑦ 事业单位考试科目有哪些
事业单位考试科目有《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测验》,其中《职业能力测验》一般简称为《职测》。在这些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是事业单位招考中出现的对考生综合知识进行考察的一门科目,其主要是测试应试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察内容涵盖数量关系、言语理解和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等,个别省份还包括写作方面的题目。这些题目重点考察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能力、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判断推理能力、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等。
《综合应用能力》是测查从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以主观题为主,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对基本公文写作知识的熟悉程度。
事业单位的考核主要方向。
事业单位的题目跟公务员的行测考试差不多,但是一般题量没有那么大,而且考试题目相对简单,所以得高分的比较多;但是一般难在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思维能力、看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点跟申论有些不一样,一般事业单位考得比较细,甚至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才能回答好,甚至很多问题非常新颖,观点比较潮流,一般人不知道如何下笔,这就需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学习统筹思维。
⑧ 部分事业单位非编制人员考试都考些什么啊~难不难啊~哪位大侠知道啊~~麻烦拉~谢谢啦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考生在准备相关单位单独的招聘时要及时查看详细的招聘公告,了解公告中是否有详细考试大纲或者是考试内容,要是公告中没有提及,考生可以咨询相关招录单位进行了解,如果都不行的话,建议参照你所报考的省市的统考考试大纲。
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科目分为《基本素质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全部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一)《基本素质测验》主要测查报考者的基本素质、对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基本素质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90分钟,满分100分。
(二)《综合应用能力》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对基本公文写作知识的熟悉程度。《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最新的招录公告、考试资料,考生可以及时登录上海事业单位招聘网进行查看。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⑨ 报考事业单位考试都考些什么,公共科目考试都包括什么
公共考试科目是公共基础知识
由于地方不同,招聘单位不同,考试科目也有不同。综合全国事业单位的招考情况,笔试主要涉及的公共科目考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综合基础知识)、职业能力测试、申论三类,专业科目考试内容涉及则比较广泛。卫生系统常见考试科目为卫生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基础知识等;教育系统常见考试内容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及各学科专业知识等。下面就根据不同的招录系统来介绍相应的考试科目。
市教育局、农业局、水利局、文化局、粮食局、环保局、卫生局、安监局、劳动局、妇联等部门招聘笔试科目设置为:《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验》。采用封闭笔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一般为120分钟。面试和笔试的比例,笔试占60%,面试占40%(有省市的事业单位笔试面试的比例为50%对50%)。笔试内容:政治、时事、法律、职业道道德等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题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很多单位只设客观题。
市教育局、农业局、水利局、文化局、粮食局、环保局、卫生局、安监局、劳动局、妇联等部门招聘笔试科目设置为:《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验》。采用封闭笔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一般为120分钟。面试和笔试的比例,笔试占60%,面试占40%(有省市的事业单位笔试面试的比例为50%对50%)。笔试内容:政治、时事、法律、职业道道德等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题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很多单位只设客观题。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者对公共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包括政治(含时政)、法律、经济、公共管理、公文写作、职业道德、人文、国情等方面。试题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主观性试题主要为病文评改、案例分析、综合分析、写作等,主要考察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
《职业能力测验》,职业能力测验主要考察适应事业单位岗位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试题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四个部分,一般情况为单项选择题。
(9)非事业单位都有哪些科目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2、411号令),事业单位不属于政府机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他并不是属于政府机构,而公务员是做为政府机构的。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主要是从事医学、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工作的。
事业单位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这就跟企业单位有很大的区别。企业一般是自负盈亏。事业单位的财政通常是由国家予以补助。但让补助也分两个方面,一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二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
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疾病预防控制、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2、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3、自主事业单位
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
编制的分类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确定,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编制调配人员,财政部门据此拨款。编制通常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都是行政编制。
事业编制
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事业单位待遇
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体分为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非编制人员就是本单位自行外聘的人员,就象企业聘用一样,由单位自行规定其待遇,付给其工资,与地方财政没有关系)。所以,非编制人员的待遇不一定比编制人员差。多数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对新进的人员,包括事业编制的人员在审查档案后,交给人才中心保管。另外国家也在积极推行事业单位人员雇佣制这将逐渐改变事业单位编与企业编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