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事业单位退休政策最新规定
事业单位人员退休规定是怎样的
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是有一定的规定的,规定如下:
一、公务员以及与公务员相关的一些人员的退休条件:
一是在国家规定的年龄之内退休或者是丧失了能够继续工作的能力;
二是按照工作年龄来进行计算,满三十年;
还有一种是工龄满二十年,但是据国家规定的法定退休时间还有五年,以及一些符合规定的其他的相关情形。
二、其他相关人员的退休条件:
一是男性六十岁,女性分为两种,一是女性干部级别的达到五十五岁,工人级别的达到五十岁,连续工龄在十年的应当给予退休;
二是提前退休,其中分为三种:
1.因公导致的失去劳动能力的;
2.因病或者其他的某些原因不能继续工作的,男性为五十岁,女性为四十五岁,连续工龄十年的;
3.具有特殊工种的,像是高温等的,男性在五十五岁,女性在四十五岁,同样的工龄要在十年。
三是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丧失劳动能力的,但是又不在退休的范围内的称为退职。
1.一般在达到退休年龄的时候,都是要及时办理手续的,也不需要本人去申请。离休人员按照离职前的职务级别工资来进行离休费的发放;
2.公务员退休后按照退休前的职务工资来发放退休费,工作年满三十五年的按照百分之九十来发放,三十到三十五年之间的,按百分之八十五发放,二十到三十年的,按照百分之八十来发放;
3.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的时候和公务员分布的情况一样;
4.工人退休像是技术工人等按照在职是的岗位工资以及各自所具有的技能来发放工资,发放比例以及工作年限与公务员相同;
5.具有独生子女证的父母,若是从事机关、或者职工的,在退休后会在本人工资的基础上多发百分之五的退休金。
‘贰’ 办理退休时怎么区分事业单位中的退休老人、中人、新人呢
所说机关事业单位里的退休老人,是以2014年9月30日做为交界线,凡在2014年10月1日以前办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属于退休老人。退休老人具备这样一些特征;一都是没有缴费年限,退休后是依据老办法计算出来的退休养老金,而非养老保险金;二是没有实际交养老保险的期限,要以工作年限做为测算退休养老金的重要依据;三是工作年限越久的人所占退休前最终一个月工资比例也就越高,这类依照退休前最终一个月工资做为退休金计算数量,依照工作年限长度做为计发的比例退休制度,习惯上被称作老办法。但凡依照老办法办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就是属于退休老人。退休老人是中国最后一批领到退休养老金工作的人员,往后的工作人员发放的全是养老保险金。
总的来说,退休老人主要指2014年9月30日以前办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中人主要指2014年10月1日以前参工,2014年10月以后办退休的负责人;离休新手主要指2014年10月1日以后参工,2014年10月以后办退休的负责人。退休老人、人士、新手都属于机关事业单位不同类型的离休人群,同时还会体验到不同类型的养老金待遇。
‘叁’ 什么是离退休干部
离退休老干部,指离休干部和退休干部的总称,离休,指对新中国成立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和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达到离职休养年龄的,实行离职休养,离休,是我国干部退休制度的一种特殊形式。
离退休干部政策包括哪些
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机关、事业单位1999年6月30日前已办理离退休手续和已到达离退休年龄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留任的除外),从1999年7月1日起增加离退休费。离休人员按照同职务在职人员的增资额增加离休费(机关离休人员按同职务同条件在职人员的增资额增加离休费)。每人每月增加数额不足120元的。按120元增加。退休人员按下列标准增加退休费:行政人员,省(部)级及以上职务210元,厅(局)级170元、处级140元、科级110元、科员及办事员90元;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及相当职务170元、副教授及相当职务140元、讲师及相当职务110元、助教以下职务90元;工人,特级技师和技师110元、高级工以下(含高级工)及普通工90元。
依照国家规定退职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80元退职生活费。
上述办法仅限于这次增加离退休费,在职人员正常晋升职务工资档次时,离退休人员仍按《人事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的通知》(人发[1997]91号)规定的办法执行。(国办发[1999]78号)
从1999年7月1日起,按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适当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企业离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水平应与机关事业单位大体相当,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幅度,1999年应比正常年份高一些,一般应比1998年月平均养老金水平提高15%左右,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目前养老金的实际水平和基金支付能力确定。今年已经对养老金进行了正常调整的地区,在这次调整中相应冲减。(国办发[1999]69号)
工人干部身份退休年龄:
(1)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九十二条公务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应当退休。
第九十三条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一)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
(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
(三)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第九十四条公务员退休后,享受国家规定的养老金和其他待遇,国家为其生活和健康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鼓励发挥个人专长,参与社会发展。
‘肆’ 离休干部如何界定
法律分析:享受离休待遇的老干部的条件如下:
(1)1949年9月30日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军队的;在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并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在敌占区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
(2)在东北和个别老解放区,1948年底以前享受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干部,也可以享受离休待遇。
(3)1949年1月1日至9月30日参加革命工作,实行部分供给、部分工资制(含包干制)的,或既享受过供给制待遇、又享受过薪金制待遇的干部。
(4)建国前是解放区机关工勤人员和公营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人,享受供给制待遇,以及1948年底以前在东北和个别老解放区,享受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工人,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前提拔为干部的。
(5)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现在是工人的,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建国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提拔为脱产干部、享受供给制待遇的,或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当干部(含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时间必须长于当工人的时间;不属于因犯错误、受处分而安排当工人的。
(6)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因工作需要由上级主管部门调派到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国家干部(包括军队转业干部)。
(7)1948年底以前在根据地、解放区入党的农村党员,建国前被提拔为享受薪金制待遇的干部。
(8)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以前,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包括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民主党派的成员,一直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工作的。
(9)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解放区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底以前提拔为脱产干部,一直坚持革命工作的。
(10)按中央组织部组通字[1986]8号文件规定,将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改为建国前的半脱产乡干部。
(11)建国前来我国参加革命工作,建国后一直在我国从事革命和建设事业,符合干部离休条件的外国籍干部。
已经退休的干部,符合上述条件的,应当改为离休。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 第一条 对建国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和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达到离职休养年龄的,实行离职休养的制度。已经退休的干部,符合本规定的,应当改为离休。
‘伍’ 离休人员是指什么包括退休人员吗
按照劳动人事部有关文件规定,1949年9月30日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军队的,在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并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在敌占区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
在东北和个别解放区,1948年底以前享受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干部。离休后享受的待遇: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离休后工资照发,并按照参加革命工作的不同时间,每年增发1~2个月的本人标准工资作为生活补贴。
1949年10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到年龄离开工作岗位叫离休,1949年10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到年龄离开工作岗位叫退休 。
‘陆’ 退休身份怎么认定是工人还是干部
1、首先通过档案材料确定干部工人身份:人才档案里有标注。
2、其次干部和工人身份按岗位界定
3、工资待遇在同工龄、同学历的情况下工人低的多。
4、再同样的工作岗位上付出同样的劳动或者工人比干部干的好的情况下,提拔干部优先考虑干部,因为身份不同。
5、在同等岗位上工人必须参加职业道德考试,干部不需要。
6、工人必须要交纳养老保险金,干部不需要。
7、工人一辈子只能是工人,而干部可以提拔升迁,只要是工人组织人事部门将一律搁浅不用。
什么是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
1、干部身份
干部身份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管理的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仅在一些情况下还有用,比如报考公务员,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称的认定、评定,工龄的审核等也和此有关。
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体系中,正常从业人员分三种身份:农民、工人、干部。农民归农业部管理,工人归劳动局管理,而干部归人事局管理。大学生属于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通过向劳动部门申请办理招工(就业)手续后具备工人身份,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手续后具备干部身份,招收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执行一年见习期考核合格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后也具备干部身份。我国不同部门具备不同的行政职能,其中干部管理等方面由人事组织部门负责,工人管理及社会劳动保障等方面由劳动部门负责。目前身份仍是影响我国人才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具备明确身份的人员还不能随意流动。
2、工人身份
工人身份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管理的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工人身份仅在一些情况下还有用。在中国社会体系中,公民分三种身份:农民、工人、干部。农民归农业部管理,工人归劳动局管理,而干部归人事局管理。现在在逐渐弱化这一观念。现在主要是聘用制度,按照岗位来划分。干什么事,就是什么称谓。现在的干部,是指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我国职业分为八个大类。
法律依据: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四十六条关于在企业内录干、聘干问题,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内的全体职工统称为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内,各种不同的身分界限随之打破。应该按照劳动法的规定,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来明确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岗位等。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时,可以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
第七十五条用人单位全部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职工在用人单位由转制前的原工人岗位转为原干部(技术)岗位或由原干部(技术)岗位转为原工人岗位,其退休年龄和条件,按现岗位国家规定执行。
‘柒’ 事业单位退休年龄认定依据
在本人身份证年龄和档案记载年龄一致的情况下,工作人员退休年龄的认定依据是按照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记载年龄相结合的方式,将这两者的一致时间认定为职工的出生日期,然后根据出生日期来认定你的退休时间。目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的个人身份证号码来确定退休年龄。
如果本人身份证年龄和档案记载年龄不是一致的话,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公安部官方制定的《关于办理干部退(离)休等手续时认定出生日期问题的通知》(组通字〔1990〕24号)文件规定,将以档案记载的最早年龄来认定退休年龄。
事业单位退休年龄认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