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事业单位经费少怎么办

事业单位经费少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2-12-29 04:05:32

㈠ 副科级事业单位,预算不足,经费不够,干部职工不愿做事。作为单位一把手有没有继续干下去的必要

预算补助经费不够,这是很多单位都存在的问题,而干部职工不愿意做事,这就需要作为一个领导来把单位的向心力凝聚力干劲给激发出来,找到相应的工作方式方法,制定相应的制度,并且严格执行,不怕得罪人,有责任,有担当。

㈡ 事业单位怎么提工会经费啊,这个分录怎么做

1、工会经费计提时:

借:管理费用-工会经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一工会经费

2、工会经费交纳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贷:银行存款

(2)事业单位经费少怎么办扩展阅读:

根据《工会法》的规定,凡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应按上月份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当月份的工会经费,并由工会按有关规定逐级上解。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有权对行政区域内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行政方面拨交工会经费情况进行检查。

对逾期未交或者少交工会经费的单位,经屡次催交无效时,可以正式文件通知缴款单位的开户银行,由银行存款中扣交,并从当月的第16日起,每日扣收千分之五的滞纳金。

修改后的《工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无正当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拨缴工会经费,基层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可以依法申请支付令,直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㈢ 怎么样加强事业单位基本支出经费保障

主要是两点来保障:一、目前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支出的水平看,公用经费支出占事业单位总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有的单位扣除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后,公用经费支出占总支出60%以上,大大超出正常水平。 2、从支出的结构看,公用经费支出的不合理性比较突出。其中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邮电费、电话通讯费等项目相对而言比较正常,而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项目的支出所占的比重较大,且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编制会议费预算时,往往采取虚列参会人员、延长会议时间、提高杂费开支标准等办法,将不能开支的项目列入会议费之中。 3、从支出的管理角度看,严重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首先表现在编制公用经费预算时缺乏必要的定额标准,导致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为正常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扩大开支提供了事实上的可能。其次是对财政部门制订的一些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再次是内部控制制度不严,疏于管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不到位。 二、加强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支出管理的对策 1、加强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的预算管理,切实做好年度预算编制工作。

㈣ 事业单位支出的管理

有财政补助收入的事业单位,其财政补助资金必须按拟订的用途使用,不得自行改变资金用途;事业单位的事业用途使用,不得自行改变资金用途;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应当根据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的情况统筹安排,上述收入原则上不得用于经营支出;有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应正确划分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项目列入事业支出,也不得将应列入事业支出的项目列入经营支出;注意不断优化事业支出中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严格编制管理,减少超编人员;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资、津贴、补贴和职工福利待遇方面的规定,以控制人员经费支出,相对增加公用经费的支出;事业支出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开支,事业支出的报销口径如下:
(1)对于发给个人的工资、津贴、补贴和抚恤救济费等,应根据实有人数和实发金额,取得本人签收的凭证后列报支出。
(2)购入办公用品可直接列报支出。购入其他各种材料,可在领用时列报支出。
(3)社会保障费、职工福利费和管理部门支付的工会经费,按照规定标准和实有人数每月计算提取,直接列报支出。
(4)固定资产修购基金按核定的比例提取,直接列报支出。
(5)购入固定资产,经验收后列报支出。
(6)其他各项费用为了加强支出管理,有条件的单位,特别是主要从事应用开发研究和科技服务的科学事业单位,可根据专业业务及辅助活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实行内部成本管理办法。内部成本管理一种不完全、不严格的成本核算,它的目的是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提高单位成本核算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事业单位可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参照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式、成本开支的范围制定出具体的成本核算办法,计算出开展每项事业单位,其成本费用应与事业支出科目相衔接,以便按支出用途将所有支出归集到事业支出的相关科目中。具体做法可为:事业支出的一级科目参照企业成本核算科目设计为直接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二级科目可按照事业支出科目设计为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等。
管理原则
事业单位的支出,既要保证开展业务活动的需要,又要遵守财政制度规定,减少经费。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压缩各项事拥支出,对于减少财政压力更有实际意义。为加强对事业单位支出的核算与管理,对支出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2 1严格执行制度和纪律
国家规定的各项财政财务制度是各事业单位业务支出的法律规定,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反。如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学位职工的工资、津贴、福利待遇等,事业单位不得擅自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以免引起财政收支困难。
2 2加强对支出分类的管理
国家制定的预算收支科目,对事业单位的各类支出的范围做了规定,各单位应按照规定的支出项目和支出科目的划分标准执行。因为支出总额,不仅是国家分析核算收支的依据,也是事业单位分析预算支出项目及其结构是否合理的依据。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不仅要与其相关的收入进行配比,而且各项支出之间也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如事业单位支出应与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或其他收入相配比,上述收入原则上不得用于经营支出。从支出看,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支出与公用经费支出之间也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应控制人员经费支出,相对增加公用经费支出。因此,事业单位要合理划分各类支出的界线。
2 3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应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通过编制支出计划或预算的方式,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和管理,防止资金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㈤ 工会会费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可否拨款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拨款。

根据《工会法

四十二条 工会经费的来源:

(一)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二)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

(三)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

(四)人民政府的补助;

(五)其他收入。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企业、事业单位拨缴的经费在税前列支。

工会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经费使用的具体办法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

(5)事业单位经费少怎么办扩展阅读

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

二、工会经费收入范围

基层工会的各项经费收入,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依法获得。包括:

(一)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二)建立工会组织的单位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拔缴的经费,或上级工会委托税务机关代收工会经费后按规定比例转拨基层工会的经费。

(三)上级工会补助的款项。

(四)单位行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给予工会组织的补助款项。

(五)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

(六)基层工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

㈥ 工会经费不够发福利怎么办

法律分析:工会经费不足时,行政按照自愿原则,根据公司的有关规定给予工会补助,工会入账时计入“行政补助收入”,同样出具《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根据税务部门有关规定,此部分补助经费应在税后利润中列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第四十二条 工会经费的来源

(一)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二)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

(三)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

(四)人民政府的补助;

(五)其他收入。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企业、事业单位拨缴的经费在税前列支。

工会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经费使用的具体办法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

㈦ 事业单位的经费形式

法律分析:事业单位的经费形式一般分为三种:一是财政拨款,即全额拨款,或称财政性资金基本保障;二是财政补助,即差额补贴,或称财政性资金定项或定额补助;三是自收自支,即经费自理,或称财政性资金零补助。在中央编办统计中,还有企业化管理形式。根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关文件规定,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根据财务收支状况,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十一条 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以及录用、奖励、培训、辞退等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㈧ 如何做事业单位预算

预算可以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分别采用相应方法进行编制。主要方法有:

1、固定预算

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为基础来编制的预算。

特点:是用这个方法做出来的预算,算多少是多少,一般情况金额都不变。所以,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

2、弹性预算

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考虑到计划期间内业务量可能发生变动,编制出一套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费用预算。

特点:是为了反映的是不同的业务情况下所应支付的费用水平,它是为了弥补固定预算的缺陷而产生的。

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的应用:

确定固定成本(费用)与变动成本(费用)项目

项目的确定,应该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进行划分,如果财务部门负责人不能确定,应采纳其他部门负责人的意见。

选择编制方法

对于固定性成本(费用)采用固定预算编制方法;

对于变动性成本(费用)采用弹性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中的固定成本(费用)与变动成本(费用)合计,即为预算总金额。

企业不同,固定成本(费用)与变动成本(费用)划分的标准和方式也不一样的,切记,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否则,编制出来的预算会与实际会有很大的差异。

对于公司的管理者,其对于企业日常发生费用性质的界定,是考核其对业务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3、增量预算

在上期成本费用的基础上根据预计的业务情况,再结合管理需求,调整有关费用项目。

4、零基预算

不考虑以前发生的费用项目和其金额。从实际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

(8)事业单位经费少怎么办扩展阅读:

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实行“大收大支”的预算收支总额控制制度。

1、收入预算

预算内收入由财政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增长水平,全年的GDP目标进行编制。

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由各部门根据本单位次年的业务工作量、收费项目和标准、实际增减因素进行测算。

经营收入根据年底确定的次年经营指标进行测算。

其他类型的资金(如罚没收入、捐赠收入、往来收入等)按历年经验数据进行测算。

2、支出预算

人员经费,按编制内实有在职人数和国家确定的工资、省市出台的津贴、补贴标准和奖金数额测算。

公务费用,根据单位维持正常运转所必须的费用按实测算。

业务费、设备购置费,根据单位业务特点,按年初计划的业务项目测算编制。

会议费,按单位会议计划,根据会议次数、规模、人数、天数测算。

修缮费和基建费用,按有关部门批准的计划,根据项目进度进行测算,对年初未列入的作为备选的项目,根据年中实际执行情况分轻重缓急研究处理。

㈨ 事业单位全额补助和适当补助哪个好

全额补助好。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全部由财政全额拨款,包括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办公经费等全部来源财政开支。这种单位公益性质更为明显,属于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本身不参与经营活动,不产生经济收益,一般为单纯的履行政府职能或者是执法部门。其它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有图书馆、文化馆、档案局、文化中心、公园、绿化站、城肥所、环卫处、疾控中心、防治站等。
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全部由财政全额拨款,包括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办公经费等全部来源财政开支。这种单位公益性质更为明显,属于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本身不参与经营活动,不产生经济收益,一般为单纯的履行政府职能或者是执法部门。
其它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有图书馆、文化馆、档案局、文化中心、公园、绿化站、城肥所、环卫处、疾控中心、防治站等。财政补助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应首先用于工资等人员支出以及必不可少的业务和设备购置开支。必须指定支出用途的,财政部门在核批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时,应予以明确。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中要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各项支出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财务规章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规模。财政补助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入有指定用途的,应按规定的支出项目开支。
机关事业单位的在编工作人员,其经费渠道分为三种:
1.全额补助,又称全额拨款。
2.定额补助,又称差额拨款。
3.经费处理,又称自收自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八十条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津贴。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公务员工资应当按时足额发放。
第八十一条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

㈩ 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包括哪些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全额拨款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

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差额拨款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

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自收自支
自主事业单位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

阅读全文

与事业单位经费少怎么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做好财富与幸福的决策 浏览:740
结婚三周年怎么表达爱情 浏览:59
兵团九师工作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665
陶瓷杯与骨瓷杯哪个更健康 浏览:749
310在爱情数字里什么意思 浏览:134
什么软件把自己变美女 浏览:395
美女和帅哥的全家福该怎么画 浏览:311
欧美女人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诗句 浏览:40
幸福生活节节高的儿童舞蹈视频有哪些 浏览:380
老班长说幸福就是什么补充完整 浏览: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9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323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26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83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57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92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28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15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