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会涉及哪些科目
固定资产折旧计入累计折旧会计科目。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并计入成本费中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折旧仅仅是成本分析,折旧不是对资产进行计价,其本身既不是资金来源,也不是资金运用,因此,固定资产折旧并不承担固定资产的更新。但是,由于折旧方法会影响企业的所得税,从而也会对现金流量产生一定影响。
可折旧固定资产并不是所有固定资产都计提折旧,可折旧固定资产应具备条件是:使用年限有限而且可以合理估计,也就是说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被逐渐损耗直到没有使用价值。
⑵ 会计中提折旧是什么,折旧是什么意思
东西用起来都会变旧嘛!折旧说的就是一件物品使用的年限和物品价值的一个比值。当工厂买入一些比较大的、价值比较高的设备或建立厂房等需要大量资金建设并且长期使用的物品的时候,不能一次性的把成本(习东西花的钱)计算进去,而是要它的使用的时间长短(或都别的计算方法)来按年分摊,这就是年折旧;而把年折旧再除以12就是月折旧了。例如:一台机器买的时候1100元。预计(就是估计)可以使用10年,10年后就要报废,报废后的废物可以变卖100元,要是用会计里的平均年限法提折旧的话,就是用(1100-100)/10=100也就是每年提的折旧是100元。按月提再除以12就可以了。当然会计里还有别的提取方法。例如: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你可以自己去网上查一下。
⑶ 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为什么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 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因为企业的固定资产长期参加生产经营而仍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将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转移到生产的产品成本中,构成了企业的费用。因而,随着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以折旧的形式在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折旧也是一种费用,只不过这一费用没有在计提期间付出实实在在的货币资金,但这种费用是先期已经发生的支出,而这种支出的收益在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有效使用期内体现,无论在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计提折旧都是必需的!因此如果不计提折旧或不正确的计提折旧,都将对企业计算产品成本或营业成本计算损益产生错误的影响!!
⑷ 折旧、计提是什么意思
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是指在一个规定的基数上(如支付的合法员工薪酬),乘以规定的比率(如应付福利费全国规定的都是工资的14%),按此方法计算出来的就是应提取的应付福利费分过程,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就是对后一句话的解释。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⑸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吗
1、按照财政部颁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要要计提折旧的。
2、计提折旧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特此回答!
⑹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吗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要提取折旧的,但下列固定资产除外: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
⑺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怎样计提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24条规定:“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
1、可长期使用并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属于非流动资产;
2、成本一次列入当期支出不再分期计提折旧。
现行固定资产核算问题的根源在于,收付实现制下的收入与支出概念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一般来讲,收入和支出反映的是不同会计主体间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结果,收入是提供产品或服务后,等价交换原则下以货币为媒介的价值流入,而支出则是一个会计主体取得收入的同时;
另一会计主体以货币为媒介的价值流出,即是某一会计主体获取产品或接受服务时对等的货币价值的流出,而在某一会计期间可与收入相配比的支出与一般支出概念是有区别的,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只是按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将一切非明确投资或负债导致的货币流入或流出记作收入或支出;
同时又将按此办法核算的支出简单地与收入配比,混淆了收入与支出的概念的不同内涵,特别是没有区分即期支出与长期支出的概念,即是没有区分资本投资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
导致单位盈余不均衡,甚至乱开支的现象。购建固定资产时“借:经费(事业)支出贷:银行存款”的分录正好说明对支出概念的混淆,很难反映价值流转的真实情况,同时再补充作“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更让人废解,在实际核算时,很多单位除建筑物等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购建外,其他固定资产的购建只是“一支了之”;
形成了大量的账外资产,这样处理也是受以上核算方法影响的。另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负债购建资产时,因缺乏完善的核算方法,许多公共设施的固定资产也只是进行报支性核算,如公路、桥梁及相关辅助设施等未列入政府有关部门账上。
⑻ 事业单位的折旧和企业折旧区别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需要折旧,企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要计算折旧。事业单位如果是非营运部分,固定资产购进的进修,借:事业支出贷:银行存款,同时记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
企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都要提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等,还有加速折旧如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⑼ 事业单位为什么计提折旧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政部颁发,1997年)规定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折旧在“事业基金—修购基金”中反映。现在该制度已经废止。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2013年实施)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
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不设置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事业单位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不提取修购基金。
也就是说,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而不计提修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