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脱贫事业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促发展贡献了哪些中国方案
脱贫攻坚的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形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中国方案,开创了中国脱贫攻坚的新局面。
一是党委领导,建立了党政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坚持中国共产党对脱贫攻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将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并将其作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均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体责任,建立了党政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保证扶贫攻坚措施精准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加强扶贫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各级扶贫机构及其职责,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通过加强扶贫开发统计监测和扶贫资金审计,提高扶贫精准性和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政府主导,将脱贫攻坚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脱贫攻坚是一项前无古人、难有来者的伟大的系统工程,中国政府始终将其作为国家行动,周密进行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辟精准扶贫新时代,精心设计,精准发力,成为脱贫攻坚中国方案的一个重要特点。政府将脱贫攻坚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高度,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决策部署。2015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制定了到2020年如期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合理目标。既制定长期减贫规划,又确定年度减贫目标,常抓不懈,还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特点,政府及时发布相关脱贫攻坚的政策文件,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针对特定人群组织实施妇女儿童、残疾人、少数民族发展规划。
三是社会参与,构建起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脱贫攻坚大格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多,规模大,原因复杂,脱贫攻坚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医疗、文化、生态等多层面、多方位、多维度、多系统,必须立足国情,多方发力、多管齐下、上下联动,毕其功于一役,才能取得成效。脱贫攻坚的中国方案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动员全社会参与,构建起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脱贫攻坚大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多主体、多渠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脱贫攻坚大体系。充分凝聚各方力量,脱贫攻坚的资金多渠道筹措,脱贫攻坚的人才多方调配。政府积极实施“东西帮扶”协作,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地区对口帮扶西部各省、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希望工程”“光彩事业”等社会多方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B. 中国减贫之路任重道远,该如何缓解贫困局面
要缓解贫困局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1、国家的大力支持,让脱贫攻坚不再是一句空话;
2、多样化的致富方式,让脱贫变得简单有效;
3、人们的心理上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贫困人口占比达到98%。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7.7亿的贫困人口让中国几乎遍地都是穷人。直到40多年后的2019年,我国的贫困人口锐减到了551万,贫困发生率仅有0.7%。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归根结底要归功于党的正确引领和一系列好的方针政策的落实。
三、人们心理的根本转变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许多农村的贫困人口开始学习,并且利用高科技来致富。比如利用许多网络直播平台对家乡的特产进行宣传和售卖,利用覆盖全国各个地区的快递系统,将本来相对较为闭塞的产品销路彻底打开,让消费者在感受手工艺品独有魅力的同时,自己也能发家致富,是一种双赢。
从1978年到现在短短的四五十年时间,我国已经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彻底摘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堪称典范的存在。
C. 一组数据看中国减贫成就,中国减贫有哪些成果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国的经济在稳步发展,人民的幸福感也在稳步提升。中国的脱贫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成就。
一、通过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政策,极大的提高了贫困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
根据贫困地区的特点与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相关产业,既带动了经济发展,也提供了就业岗位。当地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较高的收入。
D. 贫穷不是命中注定!你知道我国哪几项减贫成就
2020年商务印书馆将“脱贫”作为2020年年度词汇,2020年是我国的脱贫攻坚元年,自2015年总书记提出了脱贫攻坚的重要决策之后,至2020年,我国在脱贫攻坚上实现了既定目标,为世界的脱贫减贫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在减贫之中,我国的主要成就有以下几项:
一、实现了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我国为了防止部分脱贫人口在脱贫之后而又出现返贫的这样一个情况,建立了重要机制,即通过监测以及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等来实现真正的脱贫不返贫,通过对已脱贫人口的定期走访来对其情况进行了解,从而进行帮扶,这样一种机制,也将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我国的脱贫攻坚的成果。
E. 我国历史性的解决了什么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十年来我们经历的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之一,我们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相关信息:
伟大奇迹来自于坚持人民至上。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减贫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立足实际推进减贫进程,充分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努力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伟大奇迹来自于坚持守正创新、问题导向。我们探索出了减贫新路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加强领导、建强队伍,解决了“谁来扶”的问题;区分类别、靶向施策,解决了“怎么扶”的问题;严格标准、有序退出,解决了“如何退”的问题;跟踪监测、防止返贫,解决了“如何稳”的问题。
F. 绿色减贫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如何来实现
绿色减贫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如何实现呢,
这个最好要有专人负责,
然后落实到位上门服务就行。
G. 如何理解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中国为什么要减贫?方法/步骤坚持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功使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是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为什么要减贫?“扶贫开发不仅是政府的事,也离不开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国家把每年的10月17日定为“扶贫日”,就是要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促进共同富裕。中国为什么要减贫?消除贫困并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多少,而在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中国为什么要减贫?目标:未来5年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截至2014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人,其中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超过500万人,依然面临较大的减贫压力。中国为什么要减贫?路径:“五个一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为实现减贫目标,我国正在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努力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中国为什么要减贫?“五个一批”脱贫手段,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中国为什么要减贫?扶智: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H. 请结合国情 谈谈消除贫困的基本途径和措施有哪些
1、扶贫先要扶志。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过去一些地方扶贫帮困过于注重物质层面,忽略精神层面的帮扶,影响了扶贫成效。实践表明,贫困户树立志气、更新观念,对于找寻致富办法、增添致富干劲至关重要。
这一科学观点是对当代中国扶贫开发一系列问题的准确号脉。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战役已经打响,应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2、关键在于精准。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精准扶贫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不仅强调扶贫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更强调坚持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与工作作风。我们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秉承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按照“精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对路的政策、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扎实的行动量身定做、靶向治疗、对症下药,出实招、求实效,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3、激发内生动力。
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政府帮扶是必要的,但脱贫解困根本上还得靠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必须最大限度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只有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脱贫才有基础。
3、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扶贫开发能不能收获成效,成效能不能得到巩固,“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努力突破传统体制机制的禁锢,尽快建立和不断完善更加符合我国扶贫开发实际,能够及时识贫、精准帮扶、快速脱贫并有效巩固扶贫成果的一系列新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8)减贫事业有哪些路径扩展阅读:
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反贫困也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任务。近代以来,中国就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中国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但是,与发达国家的贫困特征有所不同,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不仅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且以绝对贫困居多,甚至部分贫困群体还存在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状况。同时,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农村贫困发生率高于城市,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共存的情况。
I. 2020年后中国农村贫困治理战略和路径选泽是什么
2020年后中国农村贫困治理战略和路径选择是(防止返贫的基础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反贫困的主战场依然是农村)。
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将由集中性减贫治理战略向常规性减贫治理战略转型,由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变,由重点解决农村贫困转向城乡减贫融合推进转变,由重点解决国内贫困向国内减贫与国际减贫合作相结合方向转变,减贫发展国际化合作将会强化。供参考。
J. 中国西南山区成为全球减贫智慧,当地为减贫做出了哪些努力
“一带一路”减贫与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全球可持续减贫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云南省临沧市举办,吸引来自中外200余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线上线下参会。“一带一路”减贫与发展联盟将秘书处设在临沧,并建立可持续创新示范基地。此外,在云南省普洱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分别建立中国-南亚及东南亚跨境减贫与发展示范基地和中国-中亚及西亚减贫与发展联盟基地。与会专家称,这将为沿线国家乃至全球进一步贡献减贫智慧。
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主任表示,“一带一路”减贫与发展联盟还将就联合科考与培训、减贫与发展研究、技术共享、减贫与发展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并建立大数据平台系统,支撑沿线国家减贫决策及服务网络化。提升农村地区造血能力,举措推进减贫事业。